一种过滤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406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罐,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过滤罐,属于固液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经常遇到需要对固体和液体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情况,一般将混合液通过过滤罐,将固体过滤除去。现有技术的过滤罐,在进行固液分离时,混合液中的固体截留在滤芯中形成滤渣。由于滤渣中往往附着了一些未能过滤干净的滤液成分,这些成分随滤渣白白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当设备使用时间较长时,滤渣容易堵住滤芯,此时需要将滤芯进行更换。滤芯价格较贵,且存在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公开号为CN 104645689 A,发明名称为一种多袋式过滤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袋式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罐体上部设有顶盖,顶盖与过滤罐体之间装有O型密封圈,在过滤罐体内设有多个过滤袋,过滤袋安装在支撑网蓝中,过滤袋中设有内骨架,在内骨架内装有磁棒。这种过滤装置的滤渣只会堵塞滤袋,更换时仅需要更换滤袋,价格低廉。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没有解决现有技术的滤渣中的有效滤液成分的随滤渣的丢弃而产生的浪费的技术问题,而且,也存在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或者清洁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罐,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隔板和滤筒,滤筒可拆卸的固定在隔板上,滤筒包括支撑圆筒和过滤袋,过滤袋与支撑圆筒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罐盖上设置有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下部延伸至罐体内,并连接螺旋盘状管,螺旋盘状管上设置有多个向下的支管,支管的开口正对过滤孔。不仅结构简单,拆卸方便,而且能够通过高压水洗,将滤渣中的滤液成分冲洗回收,节约了资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罐,包括罐体以及固定设置于罐体内的过滤单元,所述罐体的上部为可拆卸的罐盖,中部为圆筒形的罐身,下部为锥形的罐底,所述罐盖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料管;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隔板和设置于隔板上的滤筒,所述隔板固定在罐体内,隔板上设置有过滤口,所述滤筒可拆卸的固定在隔板下侧,所述滤筒上端与过滤口连通,形成过滤腔;

所述在罐盖上设置有高压水管,高压水管连接高压水发生装置,下部延伸至罐体内过滤单元的上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滤口,对应设置有多个滤筒,所述高压水管下部连接螺旋盘状管,所述螺旋盘状管上设置有支管,支管口设置在滤筒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罐盖下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凸缘,所述过滤单元的隔板放置在凸缘上并与凸缘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和凸缘之间设置密封圈。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滤筒上端的外侧设置外螺纹,所述隔板的过滤口设置内螺纹,所述滤筒与隔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隔板的过滤口外侧设置多个定位槽,所述滤筒的上端外侧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凸块,所述滤筒插接在隔板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滤筒包括支撑圆筒和过滤袋,所述过滤袋由滤布制成,与支撑圆筒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支撑圆筒为上部开口,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圆筒,所述通孔的孔径为是过滤袋孔径的两倍以上,相邻的通孔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通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通孔的孔径为支撑圆筒直径的1/10~1/8。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过滤袋设置在支撑圆筒的外部,通过沿支撑圆筒轴向分布的多个卡箍与支撑圆筒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所述滤筒还包括内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上部为外径等于支撑圆筒内径的圆筒,下部为沿内支撑件的圆筒向外下延伸的多条相互间隔的硬质弹性条,所述过滤袋设置于支撑圆筒和内支撑件之间,通过内支撑件及与支撑圆筒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包括罐体以及固定设置于罐体内的过滤单元,在罐体的罐盖上设置有高压水管,高压水管连接高压水发生装置,下部延伸至罐体内过滤单元的上部。停机不进行过滤时,可以定期通入高压水,对滤渣进行清洗,将滤渣内吸附的滤液成分洗出,并回收加以利用。高压水对滤筒内的滤渣有着搅动的作用,能够加大水与滤渣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滤渣的冲洗回收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过滤单元包括隔板以及设置在隔板上的滤筒,滤筒为多个,增大了顾虑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在高压水管的末端连接螺旋盘状管,螺旋盘状管上设置有支管,支管口正对着过滤孔,能够对每个滤筒内的滤渣进行清洗。在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保证滤渣附着的滤液成分的回收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过滤单元与罐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过滤单元的滤筒与隔板也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更换滤筒。

4、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滤筒包括支撑圆筒与过滤袋,支撑圆筒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的孔径大于等于过滤袋的孔径的两倍,过滤袋与支撑圆筒可拆卸的固定连接。长期使用时,滤渣会堵塞过滤袋的孔径,而不会堵塞支撑圆筒的通孔。更换时,只需要更换过滤袋即可。价格低廉,更换方便。滤筒强度大,可以承受高压水的冲击,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盘状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罐体1,过滤单元2,高压水管3,罐盖11,罐身12,罐底13,进料管14,出料管15,凸缘16,隔板21,过滤口22,滤筒23,内支撑件24,螺旋盘状管31,支管32,支撑圆筒231,通孔232,滤袋2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通用过滤罐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罐,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于罐体1内的过滤单元2。罐体1上部为可拆卸的罐盖11,罐体1中部为圆筒形的罐身12,罐体1下部为锥形的罐底13。罐盖11与罐身12之间通过螺栓锁紧,在罐盖11和罐身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密封效果。罐盖1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14,罐底13设置有出料管15。

过滤单元2包括隔板21和设置于隔板21上的滤筒23。隔板21与罐体1固定连接,隔板21上设置有过滤口22,滤筒23可拆卸的固定在隔板21下侧,上端与过滤口22连通,形成过滤腔。

使用时,待过滤的固液混合原液从进料管14进入罐体1,经由过滤口22进入滤筒23,在滤筒23内进行过滤,固体截留在滤筒23内形成滤渣,滤液流出滤筒23外,并最终从罐底13的出料管15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罐体1内,隔板21下方设置抽真空管,并连接真空泵,对罐体1进行抽真空,加快过滤速度,提高过滤效率。

为了能够将滤渣中吸附的滤液成分进行有效的回收,在罐盖11上设置高压水管3,高压水管3连接高压水发生装置,下部延伸至罐体1内过滤单元2的上部。停机不进行过滤时,可以定期通入高压水,对滤渣进行清洗,将滤渣内吸附的滤液成分洗出,并回收加以利用。高压水对滤筒23内的滤渣有着搅动的作用,能够加大水与滤渣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滤渣的冲洗效果。

为了增加过滤效率,隔板21上的过滤口22可以设置为多个,滤筒23的数量与过滤孔的数量相等。多个滤筒23的设置,增加了过滤面积,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隔板21上的过滤孔均匀分布。此时,为了能够将每个滤筒23里面的滤渣附着的滤液成分冲洗回收,高压水管3的末端连接螺旋盘状管31,螺旋盘状管31上设置有支管32,支管32口正对着过滤孔。

滤筒23使用一段时间后,滤渣逐渐在滤筒23中沉积,也会堵塞滤筒23,影响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此时,需要更换滤筒23。为了更为方便的更换滤筒23,隔板21与罐体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滤筒23与隔板21也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罐盖11下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凸缘16,或者在罐身12上端的内壁上沿周向设置凸缘16,过滤单元2的隔板21放置在凸缘16上并与凸缘1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可以在隔板21和凸缘16之间设置密封圈,以保证密封效果。需要更换滤筒23时,将罐盖11与罐身12之间的螺栓松开,将将罐盖11取下,然后将隔板21与凸缘16的固定螺栓松开,从而将过滤单元2取出,即可对滤筒23进行拆卸更换。

滤筒23与隔板2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案,在滤筒23上端的外侧设置外螺纹,在隔板21的过滤口22设置内螺纹,滤筒23与隔板21螺纹连接,拆卸和组装非常方便,大大节约了拆卸组装的时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在隔板21的过滤口22边缘设置多个定位槽,滤筒23上端的外侧设置有与定位槽相对应的定位凸块,由此可以将滤筒23直接插装在隔板21上,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其拔出即可。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为了降低滤筒23的更换成本,同时考虑到滤筒23会受到高压水的冲击,滤筒23应当具备一定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滤筒23采用支撑圆筒231与过滤袋233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过滤袋233与支撑圆筒23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过滤袋233由滤布制成,呈袋状,过滤袋233的孔径和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过滤的原液的具体情况做选择,如可以选择耐酸滤布、耐碱滤布、耐氧化滤布等。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可以设置多层滤袋层。

参见图2,支撑圆筒231为上部开口,侧壁设置有多个通孔232的圆筒,优选为沿着圆筒侧壁轴向和径向阵列分布的圆形通孔232。通孔232的孔径应当大于滤布的孔径,至少是滤布孔径的两倍以上,以免滤渣堵塞通孔232,但是不宜太大,以免影响制成圆筒的强度,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通孔232的孔径为支撑圆筒231直径的1/10~1/8之间,且相邻的通孔23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通孔232的孔径,以保证支撑圆筒231的强度。

参见图3,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支撑圆筒231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筛网状。同样的,通孔232的孔径应当大于滤布的孔径,至少是滤布孔径的两倍以上,为支撑圆筒231直径的1/10~1/8之间,相邻的通孔23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通孔232的孔径。

过滤袋233可以设置在支撑圆筒231的内部或者支撑圆筒231的外部。当过滤袋233设置在支撑圆筒231的外部时,可以通过沿着支撑圆筒231轴向分布的多个卡箍将其与支撑圆筒231进行固定。当过滤袋233设置在支撑圆筒231的内部时,可以通过沿着支撑圆筒231轴箱分布的多个内卡箍将其与支撑圆筒231进行固定。

过滤器工作时,由于支撑圆筒231的通孔232孔径大于过滤袋233的滤布孔径,因此,滤渣在滤筒23中沉积,会堵塞滤布,但是不会堵塞支撑圆筒231侧壁的通孔232。因此,当过滤罐的过滤效率低,过滤效果差时,仅需将堵塞的过滤袋233进行更换即可,降低了滤筒23的更换成本,由于过滤袋233与支撑圆筒231为可拆卸的固定,更换滤布也很方便。仅需将卡箍打开,或者将内卡箍取出即可。由于滤袋固定在支撑圆筒231上,而支撑圆筒231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在高压水对滤渣进行冲洗时,也不会损坏过滤袋233。

为了进一步的增大滤筒23的强度,同时保证过滤袋233更容易拆装,采取下述的优选方案。在滤筒23内设置内支撑件24,将过滤袋233设置于内支撑件24和支撑圆筒231之间,并通过内支撑件24和支撑圆筒231压紧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内支撑件24上部为外径等于支撑圆筒231内径的圆筒形,下部为沿内骨架圆筒向外下延伸的多条相互间隔的硬质弹性条。组装时,将滤袋套在内支撑件24外,将内支撑件24下端的硬质弹性条向内压紧,然后将内支撑件24和滤布一同套入支撑圆筒231内,此时弹性条向外压紧,将过滤袋233固定在内支撑件24和支撑圆筒231之间。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内支撑件24从外支撑圆筒231中拔出即可,拆装更为方便。可以在内支撑件24上部设置拉手,更为方便其取出。而且滤筒23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承受高压水的冲击,延长滤筒23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过滤罐,当过滤袋233堵塞,需要进行更换时,可以通入高压水,将滤筒23内的滤渣进行清洗回收有效成分的同时,可以将滤渣冲击松散,将滤袋拆卸下来后,便于清理滤渣。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罐,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方式,经过变换和代换所形成的技术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