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72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过滤池。



背景技术:

在废水处理工艺中,过滤池用来去掉低浓度悬浊液中微小颗粒。过滤池内的滤料是承担过滤功能的主要部分。现有的工业废水污染严重,往往需要经过多级过滤,才能满足过滤后的标准,单一过滤池的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池,以提高过滤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池,包括粗滤池、慢滤池、粗滤池与慢滤池之间通过墙体分隔,墙体上端设置若干穿墙孔,所述的粗滤池一侧连接有输水管,粗滤池底端设置有排污管,所述的慢滤池上方连接有第二排污管,慢滤池底端出口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连接深度过滤管,深度过滤管与清水池连接,所述的深度过滤管内安装有过滤膜。

优选地,过滤膜为石墨烯过滤膜。

粗滤池及慢滤池上端都设置有溢流管。

进一步地,慢滤池内从底端至上端包括活动孔板层、承托层及滤料层,所述的承托层内为填充砂卵石滤料,所述的滤料层内填充石英砂滤料。

优选地,所述的滤料层的厚度是承托层厚度的2~3倍。

优选地,所述的慢滤池底端排污管周围设置有素砼,所述的素砼上方呈V形,V形底端与排污管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耗低,孔隙率高,出水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粗滤池,2:慢滤池,3:墙体,4:穿墙孔,5:输水管,6:排污管,7.第二排污管,8:出水管,9:深度过滤管,10:过滤膜,11:清水池,12:溢流管,13:活动孔板层,14:承托层,15:滤料层, 16:素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池,包括粗滤池1、慢滤池2、粗滤池1与慢滤池2之间通过墙体3分隔,墙体3上端设置若干穿墙孔4,粗滤池1一侧连接有输水管5,粗滤池1底端设置有排污管6,慢滤池2上方连接有第二排污管7,慢滤池2底端出口侧设置有出水管8,出水管8连接深度过滤管9,深度过滤管9与清水池11连接。粗滤池1及慢滤池2上端都设置有溢流管12。

为了使过滤效果更好,深度过滤管9内安装有过滤膜10。一实施案例中过滤膜10为石墨烯过滤膜。

慢滤池2内从底端至上端包括活动孔板层13、承托层14及滤料层15。活动孔板层13内的活动孔板成间隔设置,承托层14内为填充砂卵石滤料,砂卵石滤料分层铺设,从下至上,砂卵石滤料的直径变小,粒度变细。滤料层15内填充石英砂滤料。石英砂滤料的直径比砂卵石滤料小。滤料层15的厚度是承托层14厚度的2~3倍。

粗滤池1的排污管6周围设置有素砼16,素砼16上方呈V形,V形底端与排污管6连接。粗滤池1内填充砂卵石滤料。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废水先经过粗滤池1内的砂卵石滤料,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及较大的悬浮物被截留在滤料表面和内层空隙中,经过过滤处理的废水通过穿墙孔4流出,进入慢滤池2。在粗滤池1内的胶体物质和较大的悬浮物通过V形素砼16进入排污管6内。

进入慢滤池2后,废水经过承托层14和滤料层15,细小的悬浊液沉积于滤料中,得到净化的清液通过出水管8进入深度过滤管9,经过过滤膜10,最终得到符合标准的净化液进入清水池11。在慢滤池2内沉积的细小悬浊液则通过第二排污管7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