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2694阅读:1523来源:国知局
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胶贴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装修中对于墙面的处理方式大多是采用贴瓷砖或者是喷涂墙面漆,对于上述的两种装修方法,其施工作业较为复杂,因此都需要专业的技工才能够进行操作。

为了满足年轻人自助装修的要求,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墙面贴纸,该墙面贴纸包括有基材,在基材的正面喷涂装饰用绘画,在基材的背面设置胶黏层,通过胶黏层可以将基材贴到墙面上。这种墙面贴纸可以根据具体的装修需求仅需要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就能够进行裁剪、拼接、贴纸,完成墙面装饰的操作,墙面贴纸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年轻人自助装修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墙面贴纸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较为典型的基材是采用纯纸张材料,其防水、防污性能较差,采用无纺布作为基材,其表面设置的装饰用绘画则较为单调,美观性较差。因此,基于传统墙面贴纸,现有技术中又衍生出了一种立滴胶贴纸,滴胶贴纸基于现有的墙面贴纸,在其表面通过滴胶工艺设置了一层树脂胶体层,这样树脂胶体层既能够提高墙面贴纸的防水、防污性能,又能够使得墙面贴纸的装饰绘画立体美观。

滴胶贴纸在生产完成后,需要放置在温度范围为25-3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滴胶干燥,这样才能够保证滴胶与贴纸基材之间结合的可靠性以及滴胶成型的美观性。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缺乏滴胶贴纸生产后专用存放设备,滴胶贴纸生产后期的滴胶晾晒工作就只能是直接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其不仅温度无法得到控制,而且还存在滴胶贴纸存放占用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滴胶贴纸生产后期滴胶晾晒存在对的温度无法控制,以及存放占用面积大等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该存放设备包括:

设备立柱,所述设备立柱为空心不锈钢钢管结构,所述设备立柱内形成有第一通风道,所述设备立柱设置有至少四根,所述设备立柱形成有前排立柱以及后排立柱,所述前排立柱以及所述后排立柱在横向方向上平行设置,所述前排立柱中的所述设备立柱与所述后排立柱中的设备立柱向在纵向方向上相对设置;

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为空心不锈钢钢管结构,所述连接横杆内形成有第二通风道,在所述前排立柱中、所述连接横杆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设备立柱之间、并形成前排连接横杆,在所述后排立柱中、所述连接横杆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设备立柱之间、并形成后排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的端部与所述设备立柱对接、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第二通风道连通,所述连接横杆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前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所述出风口错位设置;

连接纵杆,所述连接纵杆纵向设置在所述前排立柱以及所述后排立柱之间,所述连接纵杆的端部与所述设备立柱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纵杆水平设置,于所述连接纵杆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辊子,在竖直方向、所述连接纵杆设置在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横杆之间;

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有电热丝组件、温度传感器、风机以及具有控制功能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热丝组件以及所述风机信号连接,所述电热丝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内部,风机包括有出风口,所述风机通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设备立柱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热丝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内部、并与所述出风口错位设置。

优选地,于同一个所述连接横杆上开设的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于所述连接横杆上等间隔设置。

优选地,于所述设备立柱上等间隔设置有托板,所述连接纵杆的端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所述连接纵杆通过所述托板与所述设备立柱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于所述设备立柱上开设有出风口,于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盘,所述连接横杆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对接的第二连接法兰盘,所述设备立柱与所述连接横杆通过法兰连接。

(三)有益效果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由设备立柱、连接横杆以及连接纵杆构成一个矩形构架,设备立柱与连接横杆连接后,第一通风道与第二通风道连通,在连接横杆上设置有出风口,启动风机后气流能够穿过第一通风道以及第二通风道从出风口吹出。具体地,连接横杆包括有前排连接横杆以及后排连接横杆,在前排连接横杆以及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以及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错位设置,这样就能够形成对流热风,从而保证设备内部各个区域温度的一致性。在竖直方向、连接纵杆设置在相邻两根连接横杆之间,连接纵杆用于对滴胶贴纸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滴胶贴纸放置在连接纵杆上,从出风口吹出的热风就能够刚好与滴胶贴纸相对,从而起到快速烘干的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滴胶贴纸进行热风烘干,提高滴胶贴纸上滴胶的烘干速度,将滴胶贴纸放置在存放设备内,还能够有效减小滴胶贴纸存在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设备立柱1、连接横杆2、连接纵杆3、电热丝组件4、控制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滴胶贴纸存放设备,该存放设备用于滴胶贴纸生产后期滴胶贴纸的存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存放设备具体包括:

设备立柱1,设备立柱1为空心不锈钢钢管结构,设备立柱1内形成有第一通风道,设备立柱1设置有至少四根,设备立柱1形成有前排立柱以及后排立柱,前排立柱以及后排立柱在横向方向上平行设置,前排立柱中的设备立柱1与后排立柱中的设备立柱1向在纵向方向上相对设置;

连接横杆2,连接横杆2为空心不锈钢钢管结构,连接横杆2内形成有第二通风道,在前排立柱中、连接横杆2设置在相邻两根设备立柱1之间、并形成前排连接横杆,在后排立柱中、连接横杆2设置在相邻两根设备立柱1之间、并形成后排连接横杆,连接横杆2的端部与设备立柱1对接、第一通风道与第二通风道连通,连接横杆2上开设有出风口,前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与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错位设置;

连接纵杆3,连接纵杆3纵向设置在前排立柱以及后排立柱之间,连接纵杆3的端部与设备立柱1可拆卸连接,连接纵杆3水平设置,于连接纵杆3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辊子,在竖直方向、连接纵杆3设置在相邻两根连接横杆2之间;

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有电热丝组件4、温度传感器、风机以及具有控制功能的控制器5,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5信号连接,控制器5与电热丝组件4以及风机信号连接,电热丝组件4设置在连接横杆2内部。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由设备立柱1、连接横杆2以及连接纵杆3构成一个矩形构架,设备立柱1与连接横杆2连接后,第一通风道与第二通风道连通,在连接横杆2上设置有出风口,启动风机后气流能够穿过第一通风道以及第二通风道从出风口吹出。具体地,连接横杆2包括有前排连接横杆以及后排连接横杆,在前排连接横杆以及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以及后排连接横杆上开设的出风口错位设置,这样就能够形成对流热风,从而保证设备内部各个区域温度的一致性。在竖直方向、连接纵杆3设置在相邻两根连接横杆2之间,连接纵杆3用于对滴胶贴纸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滴胶贴纸放置在连接纵杆3上,从出风口吹出的热风就能够刚好与滴胶贴纸相对,从而起到快速烘干的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对滴胶贴纸进行热风烘干,提高滴胶贴纸上滴胶的烘干速度,将滴胶贴纸放置在存放设备内,还能够有效减小滴胶贴纸存在的占用面积。

具体地,电热丝组件4设置在连接横杆2内部、并与出风口错位设置。出风口采用错位结构设计,其能够形成对流热风,提高烘干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于同一个连接横杆2上开设的出风口设置有多个,出风口于连接横杆2上等间隔设置。

有上述结构设计可知,设备立柱1与连接纵杆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于设备立柱1上等间隔设置有托板,连接纵杆3的端部设置在托板上,连接纵杆3通过托板与设备立柱1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于设备立柱1上开设有出风口,于出风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盘,连接横杆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法兰盘对接的第二连接法兰盘,设备立柱1与连接横杆2通过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