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98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雾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雾过滤器。



背景技术:

油雾过滤器是一种工业环保设备。安装在机床、清洗机等机械加工设备上,吸除加工腔内的油雾,达到净化空气,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

授权号CN2045637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块组合油雾过滤器,该油雾过滤器是由依次连接的底座模块、油雾过滤器模块、风机模块组成,并分别在各模块连接位置设置密封圈。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每一个过滤单元做为一个标准的模块,进行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根据现场工况及要求不同,可灵活的组成不同的过滤系统;针对工况不同可选择单体设备集成风机,或者多台设备与大型风机组成中央过滤系统,而此种变化仅需要组合不同的模块,不需要重新进行设计。解决生产使用的方便性,使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出错率,降低制造成本,安装更加方便。

授权号CN2024104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油雾过滤器。它包含盖板、外壳和滤芯;外壳内设置有滤芯,盖板套设在外壳的上部,且盖板直径大于外壳。它解决静电累积问题,消除潜在危险,从结构上增加油气过滤效果,防尘、防水措施,提高过滤精度,延长使用寿命,密封圈重复使用,降低维护成本。

上述两种油雾过滤器产品以及现有技术中其他同类产品,虽然对油雾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过滤空气过程中,空气中的大颗粒粉尘等杂质容易将过滤器堵塞,导致通风流量降低,从而阻碍了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雾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油雾过滤器设有两道过滤装置,且在进风口处的前过滤装置中设有惯性碰撞板,能够阻挡空气中大颗粒物质,防止过滤器堵塞,使得油雾过滤器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油雾过滤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设有进风口,箱体后端设有后端盖板,所述后端盖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由前端至后端依次包括连通的前箱体、中箱体和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内设有前过滤装置,所述前过滤装置包括框架、惯性碰撞板和填充棉;所述框架固定于前箱体内,所述填充棉填充于框架中,所述惯性碰撞板固定于框架的迎风面上且正对所述进风口;所述中箱体内设有离心叶轮;所述后箱体内设有电机板、电机和后过滤器;所述电机板分隔中箱体与后箱体,电机板与箱体的外周壁之间留有缝隙以作风道,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机板上且电机与离心叶轮轴接,所述后过滤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机板和箱体的后端盖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空气从进风口处吸入,吸入的雾状物和粉尘进入前箱体内,首先与惯性碰撞板相撞后落下,再由前过滤装置将大颗粒的雾状物除去。由于惯性碰撞板的遮挡,进风口处的空气需要迂回后才进入前过滤装置中,在此过程中大颗粒杂质会掉落在前箱体中,不会进入填充棉内而造成堵塞。此外,正对进风口处的部分填充棉也得到了保护,不会收到空气直冲。

2)空气经过前过滤装置过滤并进入中箱体后,仍含量大量小颗粒雾装物,其在离心叶轮的作用下粗粒化,变得易于杯过滤器截获,有利于提高下一步的过滤效果。

3)空气进入后箱体后,后过滤器能够滤去细小的油雾。

4)最终去除油雾后的空气从出风口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前箱体的底部设有下油管。当前箱体中积累大量油后,可从下油管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前箱体上位于前过滤装置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前箱体盖。开口的设置便于前过滤装置的维护、检查以及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后过滤器包括前固定板、两端开口的多孔过滤圆筒;所述前固定板密封封盖于所述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并且前固定板固定于电机板上,多孔过滤圆筒的后端开口与箱体的后端盖板密封固定。后过滤器配合前过滤装置,能够彻底过滤空气中油雾,经测试,过滤效果可高达99%。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可加固后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与前固定板之间、后端开口与后端盖板之间这有密封棉。此处的密封棉能够防止未经过滤的空气漏入后过滤器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后端盖板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法兰,所述出风法兰上设有出风口朝上的出风弯头。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减震垫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竖直固定于箱体底部,所述减震垫固定于支撑柱底部,所述底板固定于减震垫底部。对于工作功率较大的油雾过滤器,其工作时会发生晃动,减震底座的设置,能够提高其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油雾过滤器设有两道过滤装置,且在进风口处的前过滤装置中设有惯性碰撞板,能够阻挡空气中大颗粒物质,防止过滤器堵塞,使得油雾过滤器具有较高的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箱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孔过滤圆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过滤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出风法兰和出风弯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前箱体1、中箱体2、后箱体3、进风口4、后端盖板5、出风口6、框架7、惯性碰撞板8、填充棉9、离心叶轮10、电机板11、电机12、后过滤器13、下油管14、前箱体盖15、前固定板16、多孔过滤圆筒17、加强筋18、密封棉19、出风法兰20、出风弯头21、底板22、减震垫23、支撑柱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油雾过滤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端设有进风口4,箱体后端设有后端盖板5,所述后端盖板上设有出风口6,所述箱体由前端至后端依次包括连通的前箱体1、中箱体2和后箱体3。

如图1所示,所述前箱体内设有前过滤装置,如图4、图5所示,所述前过滤装置包括框架7、惯性碰撞板8和填充棉9.所述框架固定于前箱体内,所述填充棉填充于框架中,所述惯性碰撞板固定于框架的迎风面上且正对所述进风口。此外前箱体的底部还设有下油管14。前箱体上位于前过滤装置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前箱体盖15。

如图1所示,所述中箱体内设有离心叶轮10;所述后箱体内设有电机板11、电机12和后过滤器13;所述电机板分隔中箱体与后箱体,电机板与箱体的外周壁之间留有缝隙以作风道,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机板上且电机与离心叶轮轴接用以提供动力。如图6、图7所示,所述后过滤器包括前固定板16、两端开口的多孔过滤圆筒17。所述前固定板密封封盖于所述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并且前固定板固定于电机板上,多孔过滤圆筒的后端开口与箱体的后端盖板密封固定。其中,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加强筋18。多孔过滤圆筒的前端开口与前固定板之间、后端开口与后端盖板之间这有密封棉19。

如图8所示,箱体的后端盖板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法兰20,所述出风法兰上设有出风口朝上的出风弯头21。

如图1所示,箱体底部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包括底板22、减震垫23和支撑柱24;所述支撑柱竖直固定于箱体底部,所述减震垫固定于支撑柱底部,所述底板固定于减震垫底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油雾过滤器不设有减震底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