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相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9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相反应器,属于压力容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环保、农业、轻纺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往往借助于反应器来进行各种反应,其中所述的各种反应大都需要催化剂进行反应。对于含有气-液相反应物的反应器,由于需要气液充分混合,现有的气液反应器包括壳体,壳体内有中心管,中心管顶部是气体物料进口,底部是气体物料出口,壳体中部有反应后物料出口,壳体的底部有己二酸进口和稀释剂进口,反应后物料出口下方的壳体内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下管板之间连接有列管,中心管从上、下管板中通过,上管板上方的中心管上有膨胀节,膨胀节上方的中心管上有导流罩;气体物料由中心管进入到壳体内,利用气体鼓泡代替机械搅拌。气体物料从中心管出来后,直接向上流动,气相流比较集中,气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接触面积小,混合不均匀,鼓泡效果不好,反应收率低,设备结焦严重,使用寿命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220732323.6公开了一种反应器,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它包括壳体,壳体内有中心管,中心管顶部是气体物料进口,底部是气体物料出口,壳体中部有反应后物料出口,壳体的底部有己二酸进口和稀释剂进口,壳体内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下管板之间连接有列管,中心管从上、下管板中通过,中心管上有膨胀节和导流罩;在中心管的下部增设气体均布器,气体均布器的中央设有供中心管通过的开口,气体均布器四周固定在壳体上,气体均布器上开有若干个孔,若干个孔的总截面积大于中心管的截面积。该反应器结构比较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气体均布器容易发生损坏,造成维修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液相反应器,气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接触面积大,混合均匀,鼓泡效果好,反应收率高,设备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气-液相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所述的反应罐里面设置有定子,所述的反应罐体里面设置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中心管和连接在中心管上的一组搅拌叶片,所述的中心管的底部通过接头连接第一气体物料进口,所述的搅拌叶片上具有连通所述的中心管的通孔,所述的反应罐体上部设置有液体物料入口,所述的反应罐体的中部设置有反应后物料出口。

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中心管的上部通过连轴器连接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定子的中心设置有管道,所述的管道连接有第二气体物料进口。

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反应罐体的内壁设置有换热盘管。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子和定子,加强了物料的搅拌效果,同时由于第一气体物料进口直接与转子相连,转子的搅拌叶片在搅拌的过程中将气体物料均匀搅拌在混合物料中,使得气体物料和液体物料接触面积大,混合均匀,鼓泡效果好,反应收率高,设备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定子连接有第二气体物料进口,在只有一种气体物料参与反应的情况下,该进口可用可不用,在有两种气体物料参与反应的情况下,两个气体物料进口的设置可以使得两种气体物料分开进料,便于流量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体;2、定子;3、中心管;4、搅拌叶片;5、接头;6、第一气体物料进口;7、液体物料入口;8、反应后物料出口;9、旋转驱动装置;10、管道;11、第二气体物料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液相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1,所述的反应罐里面设置有定子2,所述的反应罐体里面设置有转子,所述的转子包括中心管3和连接在中心管上的一组搅拌叶片4,所述的中心管的底部通过接头5连接第一气体物料进口6,所述的搅拌叶片上具有连通所述的中心管的通孔,所述的反应罐体上部设置有液体物料入口7,所述的反应罐体的中部设置有反应后物料出口8。将参与反应的气体物料通过第一气体物料进口送入中心管以后,在中心管带动叶片搅拌的作用下,气体物料均匀地扩散在液体物料中并充分混合,鼓泡效果好,反应收率高,设备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中心管的上部通过连轴器连接旋转驱动装置9。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装置采用普通的电动马达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定子的中心设置有管道10,所述的管道连接有第二气体物料进口11。在只有一种气体物料参与反应的情况下,该进口可备用,在有两种气体物料参与反应的情况下,两个气体物料进口的设置可以使得两种气体物料分开进料,便于流量的控制。

所述的气-液相反应器,所述的反应罐体的内壁设置有换热盘管,用于根据反应条件的需求对反应物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 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