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5247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干燥系统不可避免地应用到加热装置,十分耗费电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节约电能的空气干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电能的空气干燥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干燥系统,包括:空气进口;第一空气出口、第二空气出口;第一干燥容器,所述第一干燥容器内具有吸附剂,所述第一干燥容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切换阀连接到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第一干燥容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止回阀连接到所述第一空气出口;第二干燥容器,所述第二干燥容器内具有吸附剂,所述第二干燥容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切换阀连接到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第二干燥容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止回阀连接到所述第一空气出口;所述第一干燥容器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切换阀连接到所述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二干燥容器的第一端通过第四切换阀连接到所述第二空气出口;所述第一干燥容器的第二端通过串联的第一止回阀、第四止回阀连通到所述第二干燥容器,所述第二干燥容器的第二端通过串联的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连通到所述第一干燥容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的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进口连接有除油过滤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剂为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空气出口连接有消音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均为气动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干燥容器、第二干燥容器内表面设有防锈层。

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第一干燥容器、第二干燥容器,配合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止回阀、第四止回阀、空气进口、第一空气出口、第二空气出口,利用吸附剂自身的结构,根据毛细作用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同时利用与周围空气的水蒸气浓度平衡达到脱水的效果。通过控制各切换阀实现第一干燥容器和第二干燥容器的交替工作,其中之一吸附水分,另一容器解吸再生,连续循环工作,相比需要加热装置的干燥系统节约了电能。采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可以实现集中控制,提高了效率。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若吸附剂吸附有油质会影响吸附效率,空气进口连接有除油过滤器能够提高吸附效率。吸附剂为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提高了吸附效率。第二空气出口连接有消音器,用于在将第一干燥容器或第二干燥容器内恢复外界大气压时消除巨大的噪声。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均为气动阀,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产品寿命。第一干燥容器、第二干燥容器内表面设有防锈层延长了产品寿命。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干燥系统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干燥系统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干燥系统,包括:空气进口101、第一空气出口103、第二空气出口105、第一干燥容器201、第二干燥容器203、控制装置(图中未显示)。

第一干燥容器201内具有吸附剂205,第一干燥容器20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切换阀301连接到空气进口101,第一干燥容器20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止回阀401连接到所述第一空气出口103。第二干燥容器203内具有吸附剂205,第二干燥容器20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切换阀402连接到空气进口101,第二干燥容器203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止回阀402连接到第一空气出口103。第一干燥容器201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切换阀303连接到第二空气出口105,第二干燥容器203的第一端通过第四切换阀304连接到第二空气出口105。第一干燥容器201的第二端通过串联的第一止回阀401、第四止回阀404连通到第二干燥容器203,第二干燥容器203的第二端通过串联的第二止回阀402、第三止回阀403连通到第一干燥容器201。控制装置分别连接到第一切换阀301、第二切换阀302、第三切换阀303、第四切换阀304,控制装置包括单片机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切换阀301、第二切换阀302、第三切换阀303、第四切换阀304,第一切换阀301、第二切换阀302、第三切换阀303、第四切换阀304均为气动阀。本实施例中,空气进口101连接有除油过滤器,第二空气出口105连接有消音器。吸附剂为硅胶、活性氧化铝、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一干燥容器201、第二干燥容器203内表面设有防锈层。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干燥系统的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一干燥容器201完成干燥过程,第二干燥容器203完成吸附剂解吸脱水过程。从空气进口101导入湿润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切换阀301进入第一干燥容器201,在第一干燥容器201内完成干燥过程变为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止回阀401从第一空气出口105导出,少量压缩的干燥空气减压为大气压后,通过第四止回阀404进入第二干燥容器,第二干燥容器内的湿润的吸附剂遇干燥空气脱水,该部分用于脱水的湿润空气从第二空气出口105排出。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干燥容器的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在此状态下,第二干燥容器203完成干燥过程,第一干燥容器201完成吸附剂解吸脱水过程。第一工作过程完成后,通过控制装置调节第一切换阀301、第二切换阀302、第三切换阀303、第四切换阀304的状态。从空气进口101导入湿润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二切换阀302进入第二干燥容器203,在第二干燥容器203内完成干燥过程变为干燥的压缩空气,大部分干燥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二止回阀402从第一空气出口105导出,少量压缩的干燥空气减为大气压后,通过第三止回阀403进入第一干燥容器,第一干燥容器201内的湿润的吸附剂遇干燥空气脱水,该部分用于脱水的湿润空气从第二空气出口105排出。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