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进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933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塔进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或蒸汽分离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从循环管道进浆,实现浆液迅速混合、均匀分散的脱硫塔进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气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特别是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地区,因此必须控制以硫化物排放为主的造成空气污染的恶化趋势,我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颁布,废气排放标准不断提高,脱硫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被重视。传统的脱硫塔进浆方式是设置一根进浆主管路,一根进浆旁路,从脱硫塔浆池上部进浆。这种进浆方式造成浆液混合慢,分散性差,脱硫效果不理想;同时,进浆口标高较高,需要克服一定的压力差,能耗较大,设备结构复杂,安装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脱硫塔进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脱硫塔进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泵、循环管道、进浆管道、放空管道、循环泵入口阀门、进浆阀门、放空阀门,所述循环管道通过循环泵入口阀门与脱硫塔连通,所述进浆管道通过所述进浆阀门与所述循环管道相接,所述放空管道通过所述放空阀门与所述循环管道连通,所述循环管道通过所述循环泵与脱硫塔连通。该进浆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既能实现连续进浆,又能应用于间断进浆,能够有效促进浆液混合、均匀分散。

所述进浆管道、放空管道位于所述循环管道上的所述循环泵入口阀门与所述循环泵之间。浆液从进浆管道进入循环管道与循环浆液混合,能够有效促进浆液混合,分散均匀。

所述进浆管道位于所述放空管道与所述循环泵入口之间。

所述放空管道位于所述进浆管道与所述循环泵入口之间。

所述循环管道通过循环泵入口阀门与脱硫塔下部相接,循环泵入口管道标高均低于传统的脱硫塔进浆口标高,进浆管道与循环管道相接,能有效降低进浆所需压头,降低进浆能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有效促进浆液混合、均匀分散,脱硫效果佳;进浆口标高低,能够有效降低进浆所需压头,降低生产能耗,设备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既能实现连续进浆,又能应用于间断进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一种脱硫塔进浆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循环泵3、循环管道2、进浆管道4、放空管道5、循环泵入口阀门6、进浆阀门7、放空阀门8,所述循环管道2通过循环泵入口阀门6与脱硫塔1连通,所述进浆管道4通过所述进浆阀门7与所述循环管道2相接,所述放空管道5通过所述放空阀门8与所述循环管道2连通,所述循环管道2通过所述循环泵3与脱硫塔1连通,所述放空管道5位于所述进浆管道4与所述循环泵3入口之间。

上述装置应用于脱硫塔1,浆液由进浆管道4进入循环管道2与循环浆液混合,之后经过喷淋层,均匀地喷洒于脱硫塔1内,从而实现快速的混合和分散,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将进浆阀门7一直开启,可以实现连续进浆,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一种脱硫塔进浆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循环泵3、循环管道2、进浆管道4、放空管道5、循环泵入口阀门6、进浆阀门7、放空阀门8,所述循环管道2通过循环泵入口阀门6与脱硫塔1连通,所述进浆管道4通过所述进浆阀门7与所述循环管道2相接,所述放空管道5通过所述放空阀门8与所述循环管道2连通,所述循环管道2通过所述循环泵3与脱硫塔1连通,所述进浆管道4位于所述放空管道5与所述循环泵3入口之间。

上述装置应用于脱硫塔,浆液由进浆管道进入循环管道与循环浆液混合,之后经过喷淋层,均匀地喷洒于脱硫塔内,从而实现快速的混合和分散,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可通过开关进浆阀门来控制连续进浆或间断进浆。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