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653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净化的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属于活性炭烟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活性炭烟气净化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吸附烟气体中SO2的方法。当烟气中有氮和水蒸气存在时,用活性炭吸附SO2不仅有物理吸附,而且还存在着化学吸附。由于活性表面具有催化作用,使烟气中的SO2在活性炭的吸附表面上被O2氧化为SO3,SO3再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活性炭吸附的硫酸可通过水洗出,或者加热放出SO2,从而使活性炭获得再生。

活性炭法烟气净化技术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已成为钢铁企业实现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选择。活性炭法具有高效脱硫脱硝脱二噁英及重金属性能,其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无二次污染物产生且副产物可回收利用。相比于“半干法+SCR”,总投资更具有优越性。本申请研究了新型低温炭基催化剂,研制了具有多床层模块化结构的脱除塔、集加热与冷却于一体的活性炭再生塔及具有多点卸料功能的链式斗提机,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流场均匀,达到设计要求,能实现稳定运行。

活性炭法烟气净化系统中,烟气经一个主烟道进入多个吸附塔,为了使进入各个吸附塔内流量均应,一般将进口主烟道设计为变径结构,即沿着气流方向,管径逐渐变小。此烟道结构在设计烟气流量下,能较好地实现烟气均分,使进入各吸附塔的烟气量基本一样。但烧结烟气流量波动大,一般为设计烟气量的50%-110%,大部分时间烟气净化系统不在设计烟气量下运行,由于烟道结构已固定,无法调节,导致进入各吸附塔的烟气量明显不一致。

在某个工程实际运转过程中发现,当烟气量为原设计值的75%时,最后一个吸附塔(沿烟气流动方向)内温度变化速度明显低于前三个塔,而温度变化速度直接与进入塔内烟气量相关。进入塔内烟气量越大,带入的热量越多,则塔内活性炭升温越快,即温度传感器反应越灵敏。吸附塔处理烟气量大,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更多,为了使得烟气出口污染物达标排放,则要求吸附塔内活性炭排料速度更快。由于各个吸附塔处理烟气量很难测量,吸附塔活性炭排料速度已最快达到吸附饱和的塔体为准,这样就造成了处理烟气量小的吸附塔下料速度过快,即没达到吸附饱和就排出了,导致系统运行费用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多个吸附塔烟气净化装置同时净化烟气时,烟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气量分配调节系统,在各个吸附塔入口处设置进烟量调节部件和压力计,可以实现烟气均匀的分配到各个吸附塔,从而实现各个吸附塔内的活性炭同步净化烟气,在都达到饱和的状态同时排出,实现活性炭的完全利用,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

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包括多个吸附塔、主烟道。其中每个吸附塔包括烟气输入管道,吸附塔的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输入管道与主烟道连接。每个吸附塔的烟气输入管道上设置有进烟量调节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烟量调节部件为烟气挡板门或烟气挡板阀。

优选的是,每个吸附塔的烟气输入管道上还设置有压力计。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计位于进烟量调节部件的烟气流方向下游。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烟道为变径结构(即从第一个吸附塔至最后吸附塔依次减小内径)或等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吸附塔的数量为2-10个;优选的是,吸附塔的数量为3-7个。

优选的是,该系统还包括出烟道,每个吸附塔还包括吸附塔烟气输出管道,每一个吸附塔的烟气出口通过各自的烟气输出管道连接至出烟道。

优选的是,所述的出烟道连接至余热利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力计位于进烟量调节部件的烟气流方向下游是指压力计设置在进烟量调节部件与吸附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烟道为变径结构是指根据烟气的流动方向,从烟气的上游管道到烟气的下游管道上连接有多个吸附塔,主烟道在烟气上游的管径较大,沿着烟气的走向,主烟道的管径逐渐缩小。

试验发现,烟气通过活性炭床层时,床层压降(P-P)与烟气流速Q成正比,即 P-P=fQ,则P-fQ=P。各吸附塔出口烟气压力P基本相同,且为常数,故 P=fQ+常数。因此,通过调节进口烟气挡板门开度,使得各塔进口压力值P1、P2、P3、P4等于(P1+P2+P3+P4)/4。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为:根据吸附塔的数量、主烟道内的流量,调节进烟量调节部件,使得主烟道内的烟气平均的分配到各个吸附塔内;压力计实时监控各自烟气输入管道内的烟气的压力,根据压力计监控的压力情况,及时调节进烟量调节部件,实现准确、及时的控制烟气平均分配到各个吸附塔;从而使得各个吸附塔内的活性炭处理的烟气量相同,实现活性炭同时进料、同时达到饱和状态、同时卸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各个吸附塔入口处设置进烟量调节部件,可以使得烟气平均分配到各个吸附塔内,使得各个吸附塔处理的烟气量相同;

2、本实用新型各个吸附塔入口处设置压力计,可以实时监控进入各个吸附塔内的烟气量,及时调整;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节约成本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余热利用装置的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吸附塔;2:主烟道;3:进烟量调节部件;4:压力计;5:出烟道;6:余热利用装置;L1:烟气输入管道;L2:烟气输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

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包括多个吸附塔1、主烟道2。其中每个吸附塔1包括烟气输入管道L1,吸附塔1的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输入管道L1与主烟道2连接。每个吸附塔1的烟气输入管道L1上设置有进烟量调节部件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烟量调节部件3为烟气挡板门或烟气挡板阀。

优选的是,每个吸附塔1的烟气输入管道L1上还设置有压力计4。

优选的是,所述压力计4位于进烟量调节部件3的烟气流方向下游。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烟道2为变径结构(即从第一个吸附塔至最后吸附塔依次减小内径) 或等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吸附塔1的数量为2-10个;优选的是,吸附塔1的数量为3-7个。

优选的是,该系统还包括出烟道5,每个吸附塔1还包括吸附塔烟气输出管道L2,每一个吸附塔1的烟气出口通过各自的烟气输出管道L2连接至出烟道5。

优选的是,所述的出烟道5连接至余热利用装置6。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包括4个吸附塔1、主烟道2。其中每个吸附塔1包括烟气输入管道L1,吸附塔1的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输入管道L1与主烟道2连接。每个吸附塔1的烟气输入管道L1上设置有进烟量调节部件3。进烟量调节部件3为烟气挡板门。主烟道2为等径结构。该系统还包括出烟道5,每个吸附塔1还包括吸附塔烟气输出管道L2,每一个吸附塔1的烟气出口通过各自的烟气输出管道L2连接至出烟道5。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烟气流量分配调节系统,包括4个吸附塔1、主烟道2。其中每个吸附塔1包括烟气输入管道L1,吸附塔1的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输入管道L1与主烟道2连接。每个吸附塔1的烟气输入管道L1上设置有进烟量调节部件3。进烟量调节部件3为烟气挡板阀,主烟道2为变径结构。该系统还包括出烟道5,每个吸附塔1还包括吸附塔烟气输出管道L2,每一个吸附塔1的烟气出口通过各自的烟气输出管道L2连接至出烟道5。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只是每个吸附塔1的烟气输入管道L1上还设置有压力计4。压力计4位于进烟量调节部件3的烟气流方向下游。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重复实施例3,只是出烟道5连接至余热利用装置6。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3,只是吸附塔1的数量为6个。

使用实施例3的方法:

通过调节进口烟气挡板门3的开度,使得各塔进口压力值P1、P2、P3、P4等于 (P1+P2+P3+P4)/4,使得主烟道2内的烟气平均的分配到各个吸附塔1内;压力计4实时监控各自烟气输入管道L1内的烟气的压力,根据压力计4监控的压力情况,及时调节进烟量调节部件3,实现准确、及时的控制烟气平均分配到各个吸附塔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