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隔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6193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饮隔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饮隔油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饮隔油装置。



背景技术:

餐饮行业食用油的用量是较大的,对于企业而言,所需油水分离装置的需求也是不言而喻的。但现有油水分离的设备结构无法做到简洁、造价较低,并且便于使用,工作稳定性要高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餐饮隔油装置还存在着不方便将固体餐厨垃圾排放,过滤效果差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餐饮隔油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饮隔油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餐饮隔油装置不方便将固体餐厨垃圾排放,过滤效果差和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一种餐饮隔油装置,包括固液分离箱,油水分离箱,储存排放水箱,固液分离网,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导流管,过滤网结构,水泵,出水管,入口,聚结器,浮油收集装置,排油管,加热器和维修门,所述的入口开设在固液分离箱的左上部;所述的维修门分别安装在固液分离箱和储存排放水箱的顶部;所述的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固定在固液分离箱的内部下侧;所述的固液分离网设置在 固液分离箱的内部,并与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的中上部连接;所述的浮油收集装置通过排油管与油水分离箱的上部连接;所述的加热器插接在油水分离箱的上部右侧;所述的聚结器设置在油水分离箱的内部;所述的油水分离箱设置在固液分离箱与储存排放水箱之间,并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的过滤网结构安装在水泵的入水口处;所述的出水管设置在储存排放水箱的右侧,并与水泵的出水口处连接;所述的水泵螺栓固定在储存排放水箱的右下部;所述的过滤网结构包括外壳,卡块,连接管,框架,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所述的连接管固定在外壳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卡块分别固定在外壳的内部上下两壁上;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分别通过框架插接在卡块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的聚结器采用由下自上流动的波纹板聚结器。

优选的,所述的卡块的内侧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分别采用海绵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纳米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包括收集箱,调节盖结构,观察窗,排放门,折页,转轴,挡板和把手,所述的调节盖结构安装在收集箱的中上部;所述的观察窗镶嵌在收集箱的前表面;所述的排放门通过折页安装在收集箱的下部;所述的转轴焊接在排放门左上方的收集箱上;所述的挡板活动连接在转轴的下部;所述的把手焊接在挡板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的观察窗采用透明钢化玻璃窗。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盖结构包括盖体,滑槽,挡板,密封圈和拉手,所述的滑槽开设在盖体的内部;所述的拉手固定在挡板的右端;所述的挡板插接在滑槽中;所述的密封圈套接在挡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圈采用硅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餐饮隔油装置广泛应用于餐饮隔油装置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净化效果,且能够阻挡较小的颗粒经过。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能够对污水起到消毒作用,使得净化更加彻底。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观察窗的设置,有利于方便观察收集箱内的垃级存储情况,提高观察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聚结器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将油和水分离,提高工作效率。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放门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将收集箱内的固体餐厨垃圾排出,使得使用更加方便。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卡块内侧凹槽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将框架固定在卡块内侧,且不易晃动掉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盖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液分离箱;2-油水分离箱;3-储存排放水箱;4-固液分离网;5-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51-收集箱;52-调节盖结构;521-盖体;522-滑槽;523-遮挡板;524-密封圈;525-拉手;53-观察窗;54-排放门;55-折页;56-转轴;57-挡板;58-把手;6-导流管;7-过滤网结构;71-外壳;72-卡块;73-连接管;74-框架;75-第一过滤网;76-第二过滤网;77-第三过滤网;8-水泵;9-出水管;10-入口;11-聚结器;12-浮油收集装置;13-排油管;14-加热器;15-维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饮隔油装置,包括固液分离箱1,油水分离箱2,储存排放水箱3,固液分离网4,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5,导流管6,过滤网结构7,水泵8,出水管9,入口10,聚结器11,浮油收集装置12,排油管13,加热器14和维修门15,所述的入口10开设在固液分离箱1的左上部;所述的维修门15分别安装在固液分离箱1和储存排放水箱3的顶部;所述的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5固定在固液分离箱1的内部下侧;所述的固液分离网4设置在固液分离箱1的内部,并与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5的中上部连接;所述的浮油收 集装置12通过排油管13与油水分离箱2的上部连接;所述的加热器14插接在油水分离箱2的上部右侧;所述的聚结器11设置在油水分离箱2的内部;所述的油水分离箱2设置在固液分离箱1与储存排放水箱3之间,并通过导流管6连接;所述的过滤网结构7安装在水泵8的入水口处;所述的出水管9设置在储存排放水箱3的右侧,并与水泵8的出水口处连接;所述的水泵8螺栓固定在储存排放水箱3的右下部;所述的过滤网结构7包括外壳71,卡块72,连接管73,框架74,第一过滤网75,第二过滤网76和第三过滤网77,所述的连接管73固定在外壳71的中部左右两侧;所述的卡块72分别固定在外壳71的内部上下两壁上;所述的第一过滤网75,第二过滤网76和第三过滤网77分别通过框架74插接在卡块72的内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聚结器11采用由下自上流动的波纹板聚结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卡块72的内侧开设有凹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过滤网75,第二过滤网76和第三过滤网77分别采用海绵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和纳米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固体餐厨垃圾收集箱5包括收集箱51,调节盖结构52,观察窗53,排放门54,折页55,转轴56,挡板57和把手58,所述的调节盖结构52安装在收集箱51的中上部;所述的观察窗53镶嵌在收集箱51的前表面;所述的排放门54通过折页55安装在收集箱51的下部;所述的转轴56焊接在排放门54左上方的收集箱51上;所述的挡板57活动连接在转轴56的下部;所 述的把手58焊接在挡板57的右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观察窗53采用透明钢化玻璃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盖结构52包括盖体521,滑槽522,遮挡板523,密封圈524和拉手525,所述的滑槽522开设在盖体521的内部;所述的拉手525固定在遮挡板523的右端;所述的遮挡板523插接在滑槽522中;所述的密封圈524套接在挡板遮523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圈524采用硅胶密封圈。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将餐厨垃圾在入口10中放入,餐厨垃圾经过固液分离网4时,餐厨垃圾中的液体在固液分离网4渗透到导流管6中,然后进入油水分离箱2内,并通过聚结器11将油污和液体分离,然后油污在排油管13内流入到浮油收集装置12中,剩余的污水通过导流管6输送至储存排放水箱3内,水泵8通过过滤网结构7将储存排放水箱3内的污水吸出到出水管9中,然后通过出水管9排出,污水在经过过滤网结构7中过滤,可降低排出后的污水污染程度,通过拉手525将遮挡板523在滑槽522内拉出,将调节盖结构52打开,使固液分离网4内的固体餐厨垃圾排放到收集箱51内,通过观察窗53观察收集箱51内是否存满垃级,当收集箱51内的垃级储存满时,可转动挡板57将排放门54打开,将固体餐厨垃圾排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 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