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蒸馏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330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化和蒸馏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蒸馏釜根据馏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时所要的馏分汽化,再通过冷凝收集的反应釜。而光化釜是一种通入光气进行后制冷,对物料进行光化反应的反应釜。

现有的两种反应釜都作为单一设备存在,只能进行单一工序,生产工艺流程较多,周期较长。对光化-蒸馏过程温度控制较单一,不能实现单一设备多面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化蒸馏釜,利用一个釜体既可以进行蒸馏又可以进行光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化蒸馏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侧壁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中设置有加热管和冷却管,所述加热管和冷却管均呈螺旋状盘于釜体上;所述加热管和冷却管均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加热管进口与蒸汽发生器连接,加热管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冷却管进口和出口与循环冷却装置连通。

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密闭的蒸汽发生室,所述蒸汽发生室设置有进水管以及与加热管进口连通的出气管;蒸汽发生室下方为燃烧室,与燃烧室连通的烟道贯穿蒸汽发生室与大气相通;所述烟道位于蒸汽发生室内的部分套有预热箱;所述预热箱与进水管相连,并且预热箱顶部设置有开口。燃烧室内可以进行天然气或者煤炭等的燃烧为蒸汽发生室加热。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预热箱,首先与烟道中的烟气进行热交换预热。由于热水比重轻,被加热的水通过预热箱顶部的开口溢出进入蒸汽发生室内被燃烧室加热变成蒸汽。

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盛装冷却液的冷却水箱、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的循环水泵以及用于为冷却液制冷的制冷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热管和冷却管的进口设置在上方而出口设置在下方。与物料行进方向相反,提高热交换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预热箱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烟道的旁通管。最大限度的利用烟道中烟气的预热。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烟道在蒸汽发生室内竖直设置。便于设置和安装预热箱。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釜体为圆筒状,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弧顶和弧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化蒸馏釜,仅用一个釜体就能进行光化反应和蒸馏,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设备重复,适用于化工生产中多方面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釜体、2加热管、3冷却管、4蒸汽发生室、5燃烧室、6进水管、7出气管、8烟道、9预热箱、10旁通管、11冷却水箱、12制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1,釜体1为圆筒状,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弧顶和弧底。所述釜体1侧壁为夹层结构;所述夹层结构中设置有加热管2和冷却管3,所述加热管2和冷却管3均呈螺旋状盘于釜体1上;所述加热管2和冷却管3均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加热管2进口与蒸汽发生器连接,加热管2出口与大气连通;所述冷却管3进口和出口与循环冷却装置连通。加热管2和冷却管3的进口设置在上方而出口设置在下方。

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密闭的蒸汽发生室4,所述蒸汽发生室4设置有进水管6以及与加热管2进口连通的出气管7;蒸汽发生室4下方为燃烧室5,与燃烧室5连通的烟道8贯穿蒸汽发生室4与大气相通;烟道8在蒸汽发生室4内竖直设置。所述烟道8位于蒸汽发生室4内的部分套有预热箱9;所述预热箱94与进水管6相连,并且预热箱9顶部设置有开口。预热箱9上设置有若干贯穿烟道8的旁通管10。

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包括盛装冷却液的冷却水箱11、用于驱动冷却液循环的循环水泵以及用于为冷却液制冷的制冷装置12。

需要蒸馏的时候,启动蒸汽发生器向加热管2中通入蒸汽为釜体1加热;需要进行光化反应时,启动循环冷却装置向冷却管3中注入冷却水为釜体1制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