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5088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



背景技术:

筛网水过滤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过滤设备,造价也较便宜,在国内外灌溉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它的过滤介质是尼龙筛网或不锈钢筛网,主要用于过滤灌溉水中的粉粒、沙和水垢等污物,也可用于过滤含有少量有机污物的灌溉水,但当有机物含量稍高时过滤效果很差,尤其是当压力较大时,大量的有机污物会挤过筛网而进入管道,造成系统与灌水器的堵塞。

现有的过滤装置采用筛网,过滤水后污物粘附在筛网上,一是影响过流能力,导致水头损失逐渐增大;二是冲洗时需拆开过滤器,取出筛网,这样中止了过滤器工作过程,使灌溉中断;三是水中的油和微生物,粘附于筛网不易清洗彻底,影响了过滤效果和过水能力。

专利名称为:自清理筛网,授权公告号为:CN2544838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公开了自清理筛网,但是其属于物料筛分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包括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在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折叠设置有过滤网,折叠设置的过滤网首尾固定连接。

所述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过滤芯顶端的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位于过滤芯底端的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过滤芯顶端的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位于过滤芯底端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集污槽,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集污槽,第一集污槽的数量与第二集污槽的数量相等。

所述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内侧过滤网加强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外侧过滤网加强固定装置。

所述第一集污槽从顶端到底端向内倾斜,第二集污槽垂直向下。

所述过滤网由不粘油污的纳米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均为圆环,且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大于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小于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等于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的直径。

所述第一集污槽和第二集污槽均为六个。

所述第一集污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75-8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将筛网的圆柱形的水平剖面圆形改为具有多重折迭的形状,增加了过水面积,提高的过滤器的过流能力;

2、在将筛网的圆柱形的水平剖面圆形改为具有多重折迭的形状基础上,在折迭处增加了集污槽,收集过滤器污物,为自动清过打下基础;

3、将筛网的圆形垂直方向改为向内倾斜的形状,这样在水流作用下,集污槽收集的污物自动向下运动,将污物再次集中到下部;

4、筛网采用改性不粘油物的纳米材料,对于要求高的水质将筛网更换为抗污染膜,实现网(或膜)的自洁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第一集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集污槽、第二集污槽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是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是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是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5是第一集污槽;6是第二集污槽;7是过滤网;8是外侧过滤网加强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6所示,自洁净灌溉用过滤芯,包括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在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之间折叠设置有过滤网7,折叠设置的过滤网7首尾固定连接。

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过滤芯顶端的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和位于过滤芯底端的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包括位于过滤芯顶端的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和位于过滤芯底端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

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和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集污槽5,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二集污槽6,第一集污槽5的数量与第二集污槽6的数量相等。

第一集污槽5和第二集污槽6的开口根据污水进入的方向来确定,当污水从过滤网7外侧进入到过滤网7内侧时,第一集污槽5的开口朝向过滤芯的外侧,第二集污槽6的开口朝向过滤芯的内侧;当污水从过滤网7内侧进入到过滤网7外侧时,第一集污槽5的开口朝向过滤芯的内侧,第二集污槽6的开口朝向过滤芯的外侧。

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和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之间还设置有内侧过滤网加强固定装置,可以进步加固过滤网的折叠形状。

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之间还设置有外侧过滤网加强固定装置8,可以进步加固过滤网的折叠形状。

第一集污槽5从顶端到底端向内倾斜,第二集污槽6垂直向下,这样水流的作用下,集污槽内的污物自动向过滤芯底端运动,将污物集中到过滤芯底端。

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和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均为圆环,且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的直径大于第二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3的直径,第一内侧过滤网固定装置1的直径小于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的直径,第一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2的直径等于第二外侧过滤网固定装置4的直径。

第一集污槽5和第二集污槽6均为六个。

第一集污槽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75-82°。

过滤网7由不粘油污的纳米材料制备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网7采用改性不粘油物的纳米材料,对于要求高的水质将过滤网7更换为抗污染膜,实现网或膜的自洁净。其中抗污染膜主要利用聚醚砜改性所制的膜作为制膜材料,比用聚醚砜所制的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表面接触角小,即膜的亲水性能更好。即抗污染效果更好;

2、通量衰减率小,即膜的使用周期变长,即使用膜的成本降低;

3、改性后的膜,反冲洗后,可除去更多的污染物。

聚醚砜改性过程如下:

采用γ射线作为引发手段对制膜原材料聚醚砜(PES)在均相溶液状态下进行接枝改性。

均相溶液体系共辐射接枝技术路线如下:先将经过清洗纯化过的膜材料,即聚醚砜(PES)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搅拌溶解后再加入接枝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继续搅拌直至形成均相溶液,然后用沽源的γ射线辐照经过脱氧处理的均相溶液,经过辐照德聚醚砜分子链上产生若干个活性点,然后亲水单体NVP接枝到这些活性点上,产生出支链。辐照结束后,将接枝产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和表征,最后利用得到的接枝产物PES-g-PVP制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芯安装到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工作,污水进入过滤芯内部,污水从过滤网7外部经过过滤网7的过滤进入到过滤网7内部,经过过滤网7的过滤,干净的水透过过滤网7,污物被截留在第一集污槽5和第二集污槽6中,并在水流的作用下,集污槽内的污物自动向过滤芯底端运动,这样污物集中到过滤芯底端,当过滤芯底端污物积累较多需要排出时,打开过滤器底部的封盖,污物就可以排出了,再把封盖关闭即可。这样排出污物不需要拆卸过滤器和过滤芯,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