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减压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5070阅读:47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套减压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通常会涉及过滤操作,常用的过滤包括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常见的常压过滤需要漏斗、铁架台、滤瓶以及滤纸;减压过滤需要真空泵、三角漏斗、布氏漏斗及抽滤瓶、滤纸等。

在减压过滤中,通常会采用不同型号的布氏漏斗,因此需要采用与其直径相符的滤纸进行剪裁和实验,滤纸的大小关乎实验中过滤的效果,所以要实际一种方便滤纸剪裁的方法;并且减压过滤操作当中,由于真空泵的吸引力较大,常会导致空的抽滤瓶受到外界的大气压力,造成抽滤瓶碎裂毁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通常是两位实验员共同操作,一位负责固定抽滤瓶,而另一位负责进行具体的过滤操作。

由于实验员需要长期固定抽滤瓶,而实验员疲惫后,极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导致抽滤瓶摔坏破损,所以很多时候实验员抽取时间短,造成抽滤瓶内不能抽干;针对实验员在过滤实验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辅助过滤的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套减压过滤装置,以解决减压过滤中人工举瓶易疲惫,造成抽滤瓶摔坏破损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套减压过滤装置,包括漏斗和抽滤瓶,所述漏斗包括三角漏洞和布氏漏斗,布氏漏斗的颈部与抽滤瓶可拆卸连接;过滤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均设有脚架,固定支架上依次均布有固定孔,固定孔与三角漏斗的颈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活动夹,活动夹与固定孔相匹配,活动夹与抽滤瓶的颈部活动相连,活动夹包括短活动夹和长活动夹,所述短活动夹和长活动夹交错排布。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减压过滤时,设置的脚架将固定支架抬离地面,以便固定支架与地面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已满足三角漏斗、抽滤瓶和布氏漏斗的摆放空间需求;随后将三角漏斗的颈部插入至固定孔中,完成三角漏斗的初步固定;实验员再根据抽滤瓶的尺寸,选择不同长度的短活动夹和长活动夹,完成抽滤瓶和布氏漏斗的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采用本过滤装置,通过活动夹代替传统中实验员的双手,解决了实验员疲惫所造成的抽滤瓶摔坏破损;同时提高了抽取的时间,提高了抽滤瓶的过滤效率。而短活动夹和长活动夹,以满足不同尺寸的抽滤瓶的摆放需求。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上转动连接有磁盘,磁盘上吸附有用于压滤纸的铁盘,所述固定支架上滑动连接有剪刀。通过磁盘对铁盘产生的吸力,完成磁盘与铁盘间的滤纸的固定;同时可根据所需滤纸大小,滑动固定支架上剪刀,对滤纸进行裁剪,以满足上述需求。

进一步,所述铁盘上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与剪刀相抵。通过压杆,使滤纸收到来之压杆的压力,推动滤纸朝剪刀挤压,进而提高剪刀对滤纸的作用力,加快裁剪速度。

进一步,所述磁盘上设有凸纹,铁盘上设有与凸纹相契合的凹纹。通过凸纹和凹纹,加大磁盘与铁盘的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磁盘和铁盘对滤纸的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用于测量滤纸直径的刻度线。由于不同直径的布氏漏斗需要不同直径的滤纸,滤纸是否能覆盖布氏漏斗,决定了过滤的效果;通过固定支架上的刻度线,可精确的裁剪出需要的滤纸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套减压过滤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布氏漏斗1、三角漏斗2、抽滤瓶3、固定孔4、固定支架5、滤纸6、伺服电机7、脚架8、铁盘9、压杆10、短活动夹11、长活动夹1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套减压过滤装置,包括漏斗和抽滤瓶3,漏斗包括三角漏洞和布氏漏斗1,布氏漏斗1的颈部连接有密封塞,密封塞与抽滤瓶3为可拆卸连接。

过滤装置还包括铁制的固定支架5,在固定支架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脚架8,固定支架5上依次均布有四个固定孔4,固定孔4与三角漏斗2的颈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支架5上依次开设有四个活动夹,活动夹与固定孔4相匹配,活动夹与抽滤瓶3的颈部活动相连,活动夹包括短活动夹11和长活动夹12,短活动夹11和长活动夹12交错排布。

在固定支架5的右半段上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键连接有磁盘,磁盘上设有凸纹,磁盘上吸附有用于压滤纸6的铁盘9,铁盘9上设有与凸纹相契合的凹纹,并且铁盘9上固定连接有压杆10;在固定支架5上滑动连接有剪刀,剪刀与压杆10相抵,在固定支架5上设有用于测量滤纸6直径的刻度线。

减压过滤时,设置的脚架8将固定支架5抬离地面,以便固定支架5与地面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已满足三角漏斗2、抽滤瓶3和布氏漏斗1的摆放空间需求;随后将三角漏斗2的颈部插入至固定孔4中,完成三角漏斗2的初步固定;实验员再根据抽滤瓶3的尺寸,选择不同长度的短活动夹11和长活动夹12,完成抽滤瓶3和布氏漏斗1的固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