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427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



背景技术:

实验室现用的分液仪如eppendorf Varispenser plus ,其导管臂为固定且长度仅有10cm,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分液仪向试管内定量加液,分液仪导管臂长度不能原地涉及所有试管,需不断移动分液仪进行加液,经常出现漏加、重复加液现象,移动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试管出现污染情况(微量元素检测,主要是Mn、Pb污染),分液人员长时间分液臂力不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试管按顺序顶起、方便加液的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圆盘形的支撑板和圆筒状的壳体,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用于放置试管的支撑套管,所述支撑板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支撑套管内设置有随所述支撑板转动而依次升降的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滚轮接触且用于引导所述活塞柱上行的圆形的引导轨,所述引导轨上端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为平滑过渡的斜坡面,所述活塞柱和所述支撑套管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活塞柱下行的复位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中心设置有中心柱,所述壳体中部设置中心柱套管,所述中心柱插装于所述中心柱套管内,中心柱和中心柱套管之间设置有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轨上端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弧形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套管的顶部端口固定设置有管口帽,所述管口帽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柱和支撑套管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塞柱轴向转动的限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外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时通过转动支撑板,使试管随之转动,在引导轨的作用下能够使活塞柱逐渐上升,从而将相应的试管顶起,直至升到最高位,在该位置设置分液仪,是分液仪的出口正好垂直对应位于最高位的试管管口,当试管升至最高位时,操作分液仪加液,此时试管的端口距离分液仪下端出液口距离近,能够避免试剂外漏,通过本装置转动移动试管并实现升降,同事也避免了分液仪的移动滴加,减少分液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板、2壳体、3管口帽、4支撑套管、5中心柱、6中心柱套管、7轴承、8活塞柱、9复位弹簧、10滚轮、11滚轮轴、12引导轨、13凹槽、100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真空采血管存放模架,其包括圆盘形的支撑板1和圆筒状的壳体2,所述支撑板1上设置有若干沿其圆周均匀分布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用于放置试管100的支撑套管4,所述支撑套管4的顶部端口固定设置有管口帽3,所述管口帽3与所述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套管4为上下贯通的管状体,其直径和高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与采血管或试管相适配的尺寸即可。也可以通过在支撑套管4内设置相应的变径套管,以实现支撑套管4内部空腔的

所述支撑板1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2上,即支撑板1以其中心轴线为轴自由转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中心设置有中心柱5,所述壳体2中部设置中心柱套管6,所述中心柱5插装于所述中心柱套管6内,中心柱5和中心柱套管6之间设置有轴承7。所述支撑板1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2的外径,使用时方便转动操作。

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套管4内设置有随所述支撑板1转动而依次升降的活塞柱8,所述活塞柱8作为所示支撑套管4的底部,用于放置试管100,所述活塞柱8顶面设置有橡胶、硅胶或海绵等弹性垫,对试管100的底部进行保护。

所述活塞柱8底部设置有滚轮10,滚轮10通过滚轮轴11固定在活塞柱8底部的槽中。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与所述滚轮10接触且用于引导所述活塞柱8上行的圆形的引导轨12,所述引导轨12上端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为平滑过渡的斜坡面,或向下凹的弧形曲面(参考图3所示),这样的结构更能够突出位于最高点的试管。

所述活塞柱8和所述支撑套管4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活塞柱8下行的复位弹簧9,当活塞柱8受到引导轨12的作用向上升的同时,试管100被其逐渐顶起,复位弹簧9被压缩;当引导轨12的高度逐渐降低时,活塞柱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试管逐渐下降到支撑套管4内。所述活塞柱8和支撑套管4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塞柱8轴向转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以是设置在活塞柱8外壁上的沿其轴向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支撑套管4内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凹槽。避免活塞柱8轴向转动,能够保证滚轮10不会脱离引导轨12,使其始终沿引导轨12移动。

所述引导轨12上端面的最高点处设置有弧形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与所述滚轮10相适配,设置该凹槽13能够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当滚轮10逐渐移动到最高点时,会进入到凹槽13中,试管降低,同时凹槽13会对滚轮10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上述现象会反馈到操作人员的手感和视觉上,此时操作人员会接受到其变化,判定试管到位,进行滴加操作,然后在转动进行下一步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