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胶加工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2188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胶加工过滤装置,属于蜂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将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修补蜂巢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粘性物质,可入药,其性寒,味苦、辛,有润肤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胃溃疡、口腔溃疡、烧烫伤、皮肤裂痛、防辐射等病症。

在蜂胶的生产过程中,蜂胶和酒精混合进行提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蜂胶和酒精混合物里面的液体通过压力装置压滤出来,现有的压力装置仅通过单一加压或者抽气的方式提升液体滤出效果,工作效率较低,滤网容易堵孔,使得生产加工周期较长,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没有设置控制阀和循环管道,不能对蜂蜜进行二次过滤,容易出现过滤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过滤的且可避免堵塞的蜂胶加工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胶加工过滤装置,其包括支架,壳体、进料机构和循坏机构,所述壳体位于支架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和回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内部设有激振器,滤网下方设有蒸汽架,所述蒸汽架上设有蒸汽孔和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上设有电磁阀A;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输送泵和回流管,所述进料管连接进料口,进料管上设有所述输送泵,在输送泵的两侧设有所述回流管,回流管上设有流量计和减压阀;所述循坏机构包括螺旋输送绞龙和循环管,螺旋输送绞龙位于循环管内,所述循环管一端位于出料口处,另一端连接回料口,在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电磁阀B,循环管上设有电磁阀C。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壳体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导通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抽气装置连接,所述抽气装置固定于支架上,通过抽气装置对壳体的下部进行抽气,使得壳体的下部产生负压,加速蜂胶液体挤出。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呈漏斗状。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可视窗口,检修门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置了电磁阀和循环管道,能够对蜂胶进行二次过滤,避免出现过滤不彻底,影响食用口感,且避免了含有杂质的蜂胶将出胶口堵塞,维修不方便的的问题。此外,通过减压阀调节管道压力,进而调节过滤器的压力,避免了蜂胶因压力过大而溢出过滤器,若有部分蜂胶溢出时,通过回流管,可将其重新泵入过滤器内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蜂胶加工过滤装置,其包括支架1,壳体2、进料机构和循坏机构,所述壳体2位于支架1上,壳体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和回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9、内部设有滤网3,所述滤网3内部设有激振器4,滤网3下方设有蒸汽架5,所述蒸汽架5上设有蒸汽孔6 和蒸汽入口7,蒸汽入口7上设有电磁阀A8;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11、输送泵12和回流管13,所述进料管11连接进料口,进料管11上设有所述输送泵12,在输送泵12的两侧设有所述回流管13,回流管13上设有流量计14和减压阀15;所述循坏机构包括螺旋输送绞龙和循环管16,螺旋输送绞龙位于循环管16内,所述循环管16一端位于出料口9处,另一端连接回料口,在所述出料口9处设有电磁阀B10,循环管16上设有电磁阀C1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2的下部侧壁上设有导通的抽气管18,所述抽气管18与抽气装置19连接,所述抽气装置19固定于支架1上,通过抽气装置19对壳体2的下部进行抽气,使得壳体2的下部产生负压,加速蜂胶液体挤出。此外,所述壳体2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壳体2上设有可视窗口,检修门和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关闭电磁阀B10,打开电磁阀C17,启动输送泵开始输送蜂胶,蜂胶从进料口进入后,经过滤网3过滤,通过激振器4可以对滤网3进行微振,避免混合物中的杂质将滤网堵塞,提升液体滤出效率;过滤后的蜂胶经螺旋输送绞龙和循环管输送至回料口,开始第二遍过滤,当满足条件后,关闭电磁阀C17,打开电磁阀B10,此时蜂胶从出料口排除。在物料输送过程中,通过减压阀调节管道压力,进而调节壳体2 内部的压力,避免了因压力过大而溢出,若有部分蜂胶溢出时,通过回流管13可将其重新泵入壳体2内进行过滤。同时,通过流量计14可观察滤网3是否堵塞或破损,不需要经常停机检查滤网,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过滤网3堵塞,则蜂蜜经过回流管13后由输送泵泵入壳体内,回流管流量大,如果滤网3破损,则回流管13流量小,管道压力减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