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476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除油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除油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目前的一些杀菌装置中,对于液体的杀菌大多采用紫外光进行杀菌,紫外光则通过发光管发出,但是在长时间的杀菌之后,由于液体中具有大量的浮油,浮油会附着在灯管上,并将灯管发出的紫外光遮蔽了很多,大大削减了杀菌效果,并且附着有浮油的灯管同时也容易附着颗粒物,长时间的工作下来,灯管几乎就不能实现杀菌的效果了。现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对灯管进行频繁的检修和维护,导致了检修和维护成本大幅度增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油过滤器,其能去除液体中的颗粒物及液体中的浮油,结构简单并且除油过滤效果好,能保证除油过滤的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除油过滤器,应用于液体的过滤和除油,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管体、过滤网和除油器,所述管体内部具有流动通道,所述管体上还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流动通道连通,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的两端,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内部,并且所述过滤网围成过滤通道,所述进液口连通于所述过滤通道,以使所述液体能由进液口流进所述过滤通道并穿过所述过滤网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除油器包括导流件和除油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内部,所述导流件用于使所述液体能形成旋流,所述除油件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用于去除所述液体上的浮油。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靠近于所述进液口设置,并且所述导流件于所述流动通道内沿螺旋线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件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为螺旋面,所述导流面的母线与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并且所述母线朝向所述出液口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除油件设置于所述过滤通道远离所述进液口的一端,并且所述除油件与所述过滤网共同形成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过滤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除油件包括浮油溢流堰板,所述浮油溢流堰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所述浮油溢流堰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过滤网共同形成出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浮油溢流堰板朝向所述过滤通道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除油器还包括集油组件,所述集油组件包括集油箱和设置于所述集油箱上的排油阀和排水阀,所述排油阀位于所述排水阀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流动通道径向上的两侧,并且所述进液口的轴线与所述流动通道的轴线分别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

一种除油过滤器,用于液体的过滤和除油,所述除油过滤器包括管体、过滤网、除油器、清理机构和排污组件,所述管体内部具有流动通道,所述管体上还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流动通道连通,并且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的两端,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内部,并且所述过滤网围成过滤通道,所述进液口连通于所述过滤通道,以使所述液体能由进液口流进所述过滤通道并穿过所述过滤网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除油器包括导流件和除油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内部,所述导流件用于使所述液体能形成旋流,所述除油件与所述过滤网连接,用于去除所述液体上的浮油。所述清理机构设置于所述过滤通道内部,所述清理机构用于清理所述过滤网。所述排污组件与所述管体连接,并且所述排污组件设置于所述流动通道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所述排污组件用于选择性地开启以排除所述流动通道内的沉积物,或者关闭所述排污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轴、清理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管体,所述清理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并且所述清理组件贴合于所述过滤网的内周壁,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并且所述动力组件靠近于所述进液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油过滤器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油过滤器通过进液口将液体导流至流动通道,通过设置于流动通道内部的过滤网形成与进液口连通过滤通道,使得液体进入至过滤通道并穿过过滤网由出液口流出完成液体中颗粒物的过滤。另外,通过靠近于进液口的导流板使流进流动通道的液体形成旋流,使得液体中悬浮的颗粒物汇聚在液体旋流中心便于颗粒物的沉淀,并且通过液体旋流使得浮油被离心力迅速地甩至液面,并通过除油件将浮在液面的浮油去除,完成液体的除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除油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清理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除油过滤器;100-管体;110-流动通道;120-进液口;130-出液口;200-过滤网;210-过滤通道;300-除油器;310-导流件;311-导流面;320-除油件;322-浮油溢流堰板;330-集油组件;331-集油箱;332-排油阀;333-排水阀;400-清理机构;410-转轴;420-清理组件;421-连接杆;422-清理刮板;430-动力组件;431-受力片;500-排污组件;510-电动排污阀;600-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油过滤器10,用于液体的过滤和除油,其能去除液体中的颗粒物及液体中的浮油,结构简单并且除油过滤效果好,能保证除油过滤的高效性。其中,除油过滤器10包括管体100、过滤网200、除油器300、清理机构400和排污组件500。其中,管体100内部开设有流动通道110,并且管体100上还开设有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分别与流动通道110连通,使得液体能从进液口120流至流动通道110,并在经过过滤和除油之后经出液口130流出。另外,除油器300于管体100连接用于清除流动通道110内部液体的浮油。清理机构400设置于流动通道110内部用于清理过滤网200上附着的颗粒物。排污组件500设置于管体100的一端用于管体100内部沉积的颗粒物的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分别设置于流动通道110的两端,并且出液口130位于进液口120的上方。即,在本实施例中,液体由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并且在积存了足够多的液体之后液体才能经由出液口130排出,能便于液体中的颗粒物的沉淀。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方指代的是管体100靠近出液口130的一端,与上方相对的下方指代的是管体100靠近于进液口120的一端。

进一步地,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分别位于流动通道110径向上的两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流动通道110沿第一方向延伸,进液口120的延伸方向和出液口13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以使得进液口120能便于在流动通道110内部形成旋流。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中,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同,并且进液口120和出液口130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与第一方向垂直。

另外,进液口120的轴线与流动通道110的轴线分别位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即,进液口120与流动通道110采用偏心的形式设置,以使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时能减少液体直接冲击流动通道110的内周壁形成的激荡,也能减少液体对管体100的冲刷造成对管体100的侵蚀。

过滤网200设置于流动通道110内部,并且过滤网200围成过滤通道210,并且进液口120连通于过滤通道210,以使得液体能由进液口120流进过滤通道210并穿过过滤网200由出液口130流出。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200为筒形,并且过滤网200靠近出液口130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形,过滤网200靠近进液口120的一端的端面为椭圆形,并且过滤网200靠近出液口130一侧至过滤网200远离出液口130的一侧沿轴向的长度逐渐减小。另外,过滤网200的外周壁贴合于流动通道110的内周壁,以使得液体由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能直接进入至过滤通道210进行过滤,避免过滤网200的外周壁上附着颗粒物造成过滤网200的堵塞,影响过滤网200的通透性,保证过滤网200过滤液体的高效性。

除油器300包括导流件310和除油件320,其中导流件310设置于流动通道110内部,并且导流件310用于使液体能形成旋流。除油件320与过滤网200连接,除油件320用于去除液体上的浮油。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310设置于流动通道110下方,以使从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内部的液体能经由导流件310的导向形成旋流。形成旋流的液体能将液体内的颗粒物汇聚在液体中部以便于颗粒物的沉淀,并且液体中的浮油在旋流中极易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液体的液面,便于浮油的汇聚和去除。

进一步地,导流件310靠近于进液口120设置,并且导流件310于流动通道110内沿螺旋线延伸。即,在本实施例中,导流件310为螺旋上升的导流板,当液体经由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后,由螺旋形的导流件310的导向形成旋流。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导流件310包括导流面311,导流面311为螺旋面,导流面311的母线与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并且母线朝向出液口130倾斜。即,其中螺旋面的导流面311为一条母线绕着一条轴线做螺旋运动形成,并且母线与轴线之间具有间距使得导流件310不会占据流动通道110太多的空间,也便于颗粒物的沉淀以及液体的流动。另外,母线朝向出液口130倾斜以使导流面311能具有将液体往中间汇聚的效果,以能向液体提供一个斜向上的力,在提供液体旋转的力的同时向液体提供一个向上的力,利于液体的引导。

请继续参阅图1,另外,除油件320设置于过滤通道210远离进液口120的一端,并且除油件320与过滤网200共同形成出油口(图未示),出油口与过滤通道210连通。

进一步地,除油件320包括浮油溢流堰板322,浮油溢流堰板32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过滤网200,浮油溢流堰板322的另一侧与过滤网200共同形成出油口。其中,当液体的液面达到浮油溢流堰板322的高度时,由于浮油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使得浮油会浮在液体的表面,同时由于导流件310产生的旋流使得当浮油的高度高过浮油溢流堰板322时会通过出油口并顺着浮油溢流堰板322流出过滤通道210,即完成对液体中浮油的去除。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浮油溢流堰板322朝向过滤通道210倾斜。即,浮油溢流堰板322朝向下方倾斜,能避免浮油沾附在浮油溢流堰板322靠近过滤通道210的侧面,并且能较好地对浮油和液体进行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浮油溢流堰板322倾斜的角度很小,以使浮油在浮油溢流堰板322上流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便于浮油的排出。

另外,除油器300还包括集油组件330,集油组件330包括集油箱331、排油阀332和排水阀333,其中,集油箱331与浮油溢流堰板322连接,以使通过浮油溢流堰板322的浮油能流进集油箱331中,便于浮油的收集。另外,排油阀332和排水阀333分别设置于集油箱331上,排油阀332用于将集油箱331中浮油集中排出,排水阀333将集油箱331中收集的液体集中收集并回收再利用。

进一步地,排油阀332设置于排水阀333的上方,以便于排出浮在液体上方的浮油。其中,由于浮油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致使浮油浮在液体表面,通过位于上方的排油阀332将浮在液体上方的浮油排出,通过位于下方的排水阀333将位于下方的液体排出。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清理机构400包括转轴410、清理组件420和动力组件430,其中转轴410与管体100转动连接,清理组件420和动力组件430均与转轴410固定连接,使得清理组件420和动力组件430能以转轴410为轴转动。其中动力组件430靠近进液口120设置并能从由进液口120流进流动通道110的液体的冲击中获取动能,并带动转轴410转动。转动的转轴410则带动固定连接于转轴410的清理组件420转动。另外,清理组件420贴合于过滤网200,使得清理组件420在绕转轴410转动时能清理过滤网200上附着的大颗粒物。

清理组件420包括连接杆421和清理刮板422,其中,连接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410,清理刮板422的其中一个侧边与连接杆421远离转轴410的一端连接,清理刮板422远离连接杆421的侧边贴合于过滤网200。当转轴410转动,转轴410通过连接杆421带动清理刮板422转动,清理刮板422通过贴合于过滤网200的侧边将附着在过滤网200上的大颗粒物刮下来,保证过滤网200不会附着太多的大颗粒物,保证过滤网200的通过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转轴410,清理刮板422所在平面与转轴410的轴线形成锐角。其中,清理刮板422也可以与转轴410相平行。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其中假设转轴410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清理刮板422的上端朝向转动方向倾斜,使得清理刮板422能对附着在过滤网200上的大颗粒物一个斜向下的力,能促使大颗粒物往管体100的底部滑落,此时清理刮板422同样能实现刮落过滤网200上附着的大颗粒物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清理组件420为两组,两组清理组件420分别设置于转轴410径向上相对的两侧,并且两组清理组件420采用一上一下的设置方式,以使两个清理组件420能清理整个过滤网200的内侧。同时,两个清理组件420能保证转轴410两侧的平衡,避免转轴410一侧受力并倾斜使得清理刮板422与过滤网200出现缝隙造成清理不完全的情况。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中,清理组件4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量设置,例如三组或者四组等。

动力组件430包括多个受力片431,多个受力片431的一端均与转轴410固定连接,并且多个受力片431等间距地分布于转轴410的圆周方向,使得受力片431能持续受到液体的冲击并能获得持续的动力,保证清理机构400能持续地对过滤网200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受力片43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转轴410,并且受力片431所在平面与转轴410的轴线形成锐角。即,在本实施例中,受力片431的上端朝向转动方向或者下端朝向转动方向倾斜,使得受力片431在受到液体冲击的斜向力,使得受力片431转动更平缓,不易产生较大的涡流影响转动。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清理机构400的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口120正对于为与转轴410径向上其中一侧的受力片431,避免转轴410径向上的两侧均受到冲击造成冲击力的损耗,影响冲击力转换为转动力的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另外,排污组件500与管体100连接,并且排污组件500设置于管体100的下方,使得沉淀于流动通道110的颗粒物能通过排污组件500排出流动通道110,排污组件500选择性地开启以排除流动通道110内沉淀的颗粒物,或者关闭排污组件500以便于液体的过滤。其中排污组件500包括电动排污阀510。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排污组件500的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中,管体100远离排污组件500的一端还设置有检修口600,检修口600选择性地开启以便于对流动通道110内部以及过滤网200、除油器300和清理机构400等进行检修。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检修口600的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