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429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



背景技术:

现有试管架一般形态固定,无法折叠以方便携带,因此不适合快速医疗使用,尽管具有一些可以折叠的试管架,但可折叠试管架一般展开后结构不太稳定,同时也不方便进行折叠,且在展开和折叠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方便展开和折叠,且展开使用时结构十分稳定的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框架结构的支架和三块矩形板状架板,支架包括上架和下架,上架包括上连接杆和两根顶端分别与上连接杆两端垂直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上支撑杆,下架包括下连接杆和两根底端分别与下连接杆两端垂直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下支撑杆,两根上支撑杆底端和两根下支撑杆顶端分别通过铰接部铰接,且铰接部上的铰接轴与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平行,并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垂直,还包括套状上杆套和下杆套,上杆套包括同轴固定套在上支撑杆上的上齿套和若干与上支撑杆平行的上齿杆,若干上齿杆顶端分别与上齿套底端固定,且上齿杆杆壁分别贴合在上支撑杆杆壁上,且若干上齿杆以上支撑杆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下杆套包括同轴活动套在下支撑杆上的下齿套和若干与下支撑杆平行的下齿杆,若干下齿杆底端分别与下齿套顶端固定,且下齿杆杆壁分别贴合在下支撑杆杆壁上,且若干下齿杆以下支撑杆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若干上齿杆外沿合围形成的外径和上齿套外径相同,若干下齿杆外沿合围形成的外径和下齿套外径相同,所述的三块架板四角位置分别设有架孔,架孔上固定有架套,且架套轴线与架板垂直,架板上的四个架套分别套在两个支架的四根下杆套上,且三块架板相互平行设置,靠近上连接杆的上方两块架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圆形插孔,上方两块架板的插孔在垂直架板方向投影依次重合,且投影位于最下方的架板上,所述的架套内壁设有若干与架套轴线平行,且围绕架套轴线等角度分布的限位齿,所述的架套内径与上齿套外径和下齿套外径相同,若干限位齿内沿合围形成的内径与上支撑杆杆径和下支撑杆杆径相同,且若干限位齿分别与若干下齿杆啮合,若干限位齿内沿分别抵在下支撑杆杆壁上,所述的下支撑杆杆壁分别固定有挡环和若干块状定位齿,且若干定位齿依次位于相邻下齿杆之间,还包括与下连接杆平行的杆状拉杆,且位于一个下架上的两个下齿套外壁分别与拉杆两端连接,所述的下支撑杆上套有两端分别与挡环和下杆套底端相抵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推动下杆套,使定位齿抵在下齿套顶端,且此时若干下齿杆顶端包覆所述的铰接部,并使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同轴设置,且若干下齿杆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底端对齐相抵,且所述的架板能通过架套与上杆套或下杆套配合上下移动,且能向下移动最下方架板,使最下方架板的四个架套内的限位齿分别顶在位于四根下支撑杆的定位齿上,也能将三块架板上移,并使架套分别移动至套在上杆套上,并朝下连接杆拉动拉杆,以带动两个下齿套朝挡环移动,并使铰接部从下齿杆顶端露出,且能围绕铰接部旋转下架,使下架位于下方架板下方,并折叠所述的试管架。

本试管架展开时,若干下齿杆顶端包覆铰接部,使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同轴设置,且此时三块架板均位于铰接部下方,并在四根下支撑杆上移动,因此结构十分稳定,避免由于铰接部处在相邻架板之间,或者架板下方,导致结构不稳定,之后将试管插入插孔,试管底部抵在最下方架板上,且展开后,若干下齿杆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底端对齐相抵,能引导架套移动,当折叠时,架板上的架套沿着下杆套和上杆套移动,并最终套在上齿杆上,因此能使三块架板移动到位后,再利用拉杆下拉下杆套,并围绕铰接部进行折叠,避免架板在移动过程中试管架发生扭曲折叠,因此能更加稳定进行折叠,由于若干限位齿内沿合围形成的内径与上支撑杆杆径和下支撑杆杆径相同,因此即使上杆套和下杆套分离,也能保证架套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稳定移动,从而避免损坏。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铰接部为90°限位铰接部,且能围绕铰接部旋转下架,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朝相对一侧内翻,并使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垂直。

因此能起到限位作用。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铰接部上设有分别与上支撑杆底端和下支撑杆顶端连接的扭簧,且当铰接部从下齿杆顶端露出时,所述的扭簧能扭动下架,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朝相对一侧内翻。

因此能快速进行折叠。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拉杆与两个下齿套连接的端部分别弯折设置,并使拉杆中部比拉杆两端更靠近下连接杆。

因此能方便利用手指下拉拉杆。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架板为不锈钢板,上架和下架均为不锈钢杆弯折形成。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插孔沿架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矩形阵列状分布。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上方两块架板底面固定有与若干插孔依次对齐的插套,最下方架板顶面设有与若干插孔依次对齐的插槽。

因此能更加稳定放置试管。

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中,所述的上杆套焊接在上支撑杆上。

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展开方法和折叠方法,

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时,展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双手分别握住两根下连接杆,同时手指勾住对应的拉杆,围绕铰接部旋转并外翻下架,使两个下架彻底展开;

步骤二,手指松开拉杆,压缩弹簧推动下杆套,使定位齿抵在下齿套顶端,且此时若干下齿杆顶端包覆铰接部,并使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同轴设置,且若干下齿杆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底端对齐相抵;

步骤三,下移最下方架板到顶,使最下方架板的四个架套内的限位齿分别顶在四根下支撑杆的定位齿上,并根据试管高度上下移动以调整上方两块架板;

初始状态为展开状态时,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整个试管架倒置,向下推动三块架板到顶,使架套分别移动至套在上杆套上,并利用上齿套顶住限位齿;

步骤二,双手分别握住两根下连接杆,同时手指勾住并朝下连接杆拉动拉杆,以带动两个下齿套朝挡环移动,并使铰接部从下齿杆顶端露出;

步骤三,围绕铰接部旋转内翻下架,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朝相对一侧内翻,并利用铰接部和扭簧配合,使下架折叠到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试管架展开时,若干下齿杆顶端包覆铰接部,使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同轴设置,且此时三块架板均位于铰接部下方,并在四根下支撑杆上移动,因此结构十分稳定,避免由于铰接部处在相邻架板之间,或者架板下方,导致结构不稳定,之后将试管插入插孔,试管底部抵在最下方架板上,且展开后,若干下齿杆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底端对齐相抵,能引导架套移动,当折叠时,架板上的架套沿着下杆套和上杆套移动,并最终套在上齿杆上,因此能使三块架板移动到位后,再利用拉杆下拉下杆套,并围绕铰接部进行折叠,避免架板在移动过程中试管架发生扭曲折叠,因此能更加稳定进行折叠,由于若干限位齿内沿合围形成的内径与上支撑杆杆径和下支撑杆杆径相同,因此即使上杆套和下杆套分离,也能保证架套在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上稳定移动,从而避免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试管架展开状态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2-图4分别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试管架折叠状态主视图及剖视图。

图6-图7分别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试管架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

1、上架;11、上连接杆;12、上支撑杆;13、铰接部;

2、下架;21、下连接杆;22、下支撑杆;23、定位齿;24、压缩弹簧;25、挡环;

3、上杆套;31、上齿套;32、上齿杆;

4、下杆套;41、下齿套;42、下齿杆;43、拉杆;

5、架板;51、架套;52、限位齿;

6、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包括两个框架结构的支架和三块矩形板状架板5,支架包括上架1和下架2,上架1包括上连接杆11和两根顶端分别与上连接杆11两端垂直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上支撑杆12,下架2包括下连接杆21和两根底端分别与下连接杆21两端垂直连接,且相互平行的下支撑杆22,两根上支撑杆12底端和两根下支撑杆22顶端分别通过铰接部13铰接,且铰接部13上的铰接轴与上连接杆11和下连接杆21平行,并与上支撑杆12和下支撑杆22垂直,还包括套状上杆套3和下杆套4,上杆套3包括同轴固定套在上支撑杆12上的上齿套31和若干与上支撑杆12平行的上齿杆32,若干上齿杆32顶端分别与上齿套31底端固定,且上齿杆32杆壁分别贴合在上支撑杆12杆壁上,且若干上齿杆32以上支撑杆12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下杆套4包括同轴活动套在下支撑杆22上的下齿套41和若干与下支撑杆22平行的下齿杆42,若干下齿杆42底端分别与下齿套41顶端固定,且下齿杆42杆壁分别贴合在下支撑杆22杆壁上,且若干下齿杆42以下支撑杆22轴线为轴等角度分布,若干上齿杆32外沿合围形成的外径和上齿套31外径相同,若干下齿杆42外沿合围形成的外径和下齿套41外径相同,三块架板5四角位置分别设有架孔,架孔上固定有架套51,且架套51轴线与架板5垂直,架板5上的四个架套51分别套在两个支架的四根下杆套4上,且三块架板5相互平行设置,靠近上连接杆11的上方两块架板5上分别设有若干圆形插孔,上方两块架板5的插孔在垂直架板5方向投影依次重合,且投影位于最下方的架板5上,架套51内壁设有若干与架套51轴线平行,且围绕架套51轴线等角度分布的限位齿52,架套51内径与上齿套31外径和下齿套41外径相同,若干限位齿52内沿合围形成的内径与上支撑杆12杆径和下支撑杆22杆径相同,且若干限位齿52分别与若干下齿杆42啮合,若干限位齿52内沿分别抵在下支撑杆22杆壁上,下支撑杆22杆壁分别固定有挡环25和若干块状定位齿23,且若干定位齿23依次位于相邻下齿杆42之间,还包括与下连接杆21平行的杆状拉杆43,且位于一个下架2上的两个下齿套41外壁分别与拉杆43两端连接,下支撑杆22上套有两端分别与挡环25和下杆套4底端相抵的压缩弹簧24,压缩弹簧24推动下杆套4,使定位齿23抵在下齿套41顶端,且此时若干下齿杆42顶端包覆铰接部13,并使上支撑杆12和下支撑杆22同轴设置,且若干下齿杆42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32底端对齐相抵,且架板5能通过架套51与上杆套3或下杆套4配合上下移动,且能向下移动最下方架板5,使最下方架板5的四个架套51内的限位齿52分别顶在位于四根下支撑杆22的定位齿23上,也能将三块架板5上移,并使架套51分别移动至套在上杆套3上,并朝下连接杆21拉动拉杆43,以带动两个下齿套41朝挡环25移动,并使铰接部13从下齿杆42顶端露出,且能围绕铰接部13旋转下架2,使下架2位于下方架板5下方,并折叠试管架。

进一步的,铰接部13为90°限位铰接部13,且能围绕铰接部13旋转下架2,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2朝相对一侧内翻,并使上支撑杆12与下支撑杆22垂直。铰接部13上设有分别与上支撑杆12底端和下支撑杆22顶端连接的扭簧,且当铰接部13从下齿杆42顶端露出时,扭簧能扭动下架2,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2朝相对一侧内翻。拉杆43与两个下齿套41连接的端部分别弯折设置,并使拉杆43中部比拉杆43两端更靠近下连接杆21。架板5为不锈钢板,上架1和下架2均为不锈钢杆弯折形成。插孔沿架板5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矩形阵列状分布。上方两块架板5底面固定有与若干插孔依次对齐的插套,最下方架板5顶面设有与若干插孔依次对齐的插槽。上杆套3焊接在上支撑杆12上。

本试管架展开时,若干下齿杆42顶端包覆铰接部13,使上支撑杆12和下支撑杆22同轴设置,且此时三块架板5均位于铰接部13下方,并在四根下支撑杆22上移动,因此结构十分稳定,避免由于铰接部13处在相邻架板5之间,或者架板5下方,导致结构不稳定,之后将试管6插入插孔,试管6底部抵在最下方架板5上,且展开后,若干下齿杆42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32底端对齐相抵,能引导架套51移动,当折叠时,架板5上的架套51沿着下杆套4和上杆套3移动,并最终套在上齿杆32上,因此能使三块架板5移动到位后,再利用拉杆43下拉下杆套4,并围绕铰接部13进行折叠,避免架板5在移动过程中试管架发生扭曲折叠,因此能更加稳定进行折叠,由于若干限位齿52内沿合围形成的内径与上支撑杆12杆径和下支撑杆22杆径相同,因此即使上杆套3和下杆套4分离,也能保证架套51在上支撑杆12和下支撑杆22上稳定移动,从而避免损坏。

一种改进型折叠式试管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展开方法和折叠方法,

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态时,展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双手分别握住两根下连接杆21,同时手指勾住对应的拉杆43,围绕铰接部13旋转并外翻下架2,使两个下架2彻底展开;

步骤二,手指松开拉杆43,压缩弹簧24推动下杆套4,使定位齿23抵在下齿套41顶端,且此时若干下齿杆42顶端包覆铰接部13,并使上支撑杆12和下支撑杆22同轴设置,且若干下齿杆42顶端分别与若干上齿杆32底端对齐相抵;

步骤三,下移最下方架板5到顶,使最下方架板5的四个架套51内的限位齿52分别顶在四根下支撑杆22的定位齿23上,并根据试管6高度上下移动以调整上方两块架板5;

初始状态为展开状态时,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整个试管架倒置,向下推动三块架板5到顶,使架套51分别移动至套在上杆套3上,并利用上齿套31顶住限位齿52;

步骤二,双手分别握住两根下连接杆21,同时手指勾住并朝下连接杆21拉动拉杆43,以带动两个下齿套41朝挡环25移动,并使铰接部13从下齿杆42顶端露出;

步骤三,围绕铰接部13旋转内翻下架2,使两个支架上的两个下架2朝相对一侧内翻,并利用铰接部13和扭簧配合,使下架2折叠到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架1、上连接杆11、上支撑杆12、铰接部13、下架2、下连接杆21、下支撑杆22、定位齿23、压缩弹簧24、挡环25、上杆套3、上齿套31、上齿杆32、下杆套4、下齿套41、下齿杆42、拉杆43、架板5、架套51、限位齿52、试管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