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06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环保对脱水产能要求越来越大,对脱水要求的干度越来越高。但现有的压滤板通常为平面设计,但其压滤面积有限,因此改造压滤板的脱水面不断从100平方过滤面增加到200平方过滤面,导致占地大、压滤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并且每次在压滤腔中对可过滤的物料依然有限,因面积过大而无法进行稳定均匀地脱水,出现部分水份残留的情况;同时为了满足其强度要求,还导致了压滤板的制备材料成倍增加,却仍然满足不了对产能要求,同时也达不到减容减量和节能生产要求。

另外,南方污水厂产生污泥有机质达到了3%绝干百分比,在压滤板采用平行滤布的常规做法,平行空间往往因有机质重量偏轻而不易进行脱水,造成滤饼夹心,有机细胞间隙使水堆集于中间形成的夹心水份达到65%左右,无法实现理想的脱水状态,导致脱水性能低,过滤时间长的问题,同等的电镀厂、印染化工制药厂也存在如此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其不仅强度高、过滤面大且占地少,而且其纹路分布更加均匀致密,压滤效率高、脱水效果稳定均匀。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分别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圆形凹陷部、凹陷滤布和进料口;所述圆形凹陷部包括同心的内环区域和若干个外环区域;所述进料口开设于所述圆形凹陷部的中心;所述内环区域和若干个外环区域的表面均设置有纹路结构;

所述纹路结构包括若干根主干凸条和若干根填充凸条;所述主干凸条由所述内环区域的内圆径向延伸至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的外圆;所述填充凸条由内环区域的中部和每个外环区域的中部径向延伸至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的外圆;所述填充凸条均匀分布于两两相邻的所述主干凸条之间;所述凹陷滤布覆盖于所述压滤板表面,并且在纹路结构的凹陷处形成向下凹陷状态。

进一步说明,所述内环区域和所述外环区域之间开设有第一脱水槽;两两相邻的所述外环区域之间开设有第二脱水槽;所述第一脱水槽和所述第二脱水槽的宽度为3-6mm。

进一步说明,所述圆形凹陷部的板体厚度为25mm-70mm,所述干根主干凸条和所述填充凸条的厚度为20-45mm,宽度为20-45mm。

进一步说明,所述填充凸条的前端部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并且最前端的侧面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说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的末端开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出水槽,所述环形出水槽贯穿所述主干凸条和填充凸条;所述环形出水槽的宽度为5-8mm;两两相邻的所述环形出水槽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说明,所述圆形凹陷部还包括过渡环区域,所述过渡环环区域设置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的外侧;所述过渡环区域的表面设置有支干凸条,所述支干凸条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且两两相邻的所述支干凸条之间的距离与两两相邻的所述填充凸条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渡环区域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之间开设有第三脱水槽,所述第三脱水槽的宽度为5-8mm。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的纹路结构以所述压滤板为轴相互对称或相互错位分布。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且依据圆周分为内圈和外圈两组;

位于内圈的一组为四个,每个支撑柱的直径为30-50mm;位于外圈的一组为六个,每个支撑柱的直径为50-70mm。

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撑柱为圆台结构,该圆台结构的外围开设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贯穿于所述主干凸条和填充凸条。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为PP或PE材质。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中的任意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半圆条式密封结构7,另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平面条式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利用主干凸条和填充凸条来形成立体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作用力,同时使凹陷滤布有效贴合于纹路结构的表面,并且在该纹路结构的凹陷处可形成向下凹陷状态,从而不仅增加了压滤板的强度,耐冲击,寿命长,减少了中间板材的成本,并且大大增加了压滤面积,压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2)主干凸条和填充凸条共同在圆形凹陷部的表面形成了均匀的放射状纹路,其所形成的缝隙内可有效藏纳物料,使可过滤的物料大大增加,同时在纹路结构的作用力下,使物料得到更充分的挤压,提高物料干度。并根据了放射状纹路的越向外延伸的扇形面积越大的特点,设计主干凸台和填充凸条之间的排布方式,使其放射状纹路的分布更加均匀致密,其结构更加合理,节省用材,压滤板的强度更高,提高压滤效率,对物料的压榨更加均匀,脱水效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圆形凹陷部1,进料口11,内环区域12,外环区域13,主干凸条131,填充凸条132,纹路结构14,渡环区域15,支干凸条151,第一脱水槽16,第二脱水槽17,第三脱水槽18,环形出水槽19,支撑柱3,出水槽31,半圆条式密封结构7,平面条式密封结构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分别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圆形凹陷部1、凹陷滤布和进料口11;所述圆形凹陷部1包括同心的内环区域12和若干个外环区域13;所述进料口11开设于所述圆形凹陷部1的中心;所述内环区域12和若干个外环区域13的表面均设置有纹路结构14;

所述纹路结构14包括若干根主干凸条131和若干根填充凸条132;所述主干凸条131由所述内环区域12的内圆径向延伸至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13的外圆;所述填充凸条132由内环区域12的中部和每个外环区域13的中部径向延伸至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13的外圆;所述填充凸条132均匀分布于两两相邻的所述主干凸条131之间;所述凹陷滤布覆盖于所述压滤板表面,并且在纹路结构14的凹陷处形成向下凹陷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放射状纹路过滤结构的压滤板,通过在压滤板的圆形凹陷部1表面设置了纹路结构14,即利用所述主干凸条131和所述填充凸条132来形成立体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撑作用力,同时使所述凹陷滤布有效贴合于所述纹路结构14的表面,并且在该纹路结构14的凹陷处可形成向下凹陷状态,从而不仅增加了压滤板的强度,耐冲击,寿命长,减少了中间板材的成本,并且大大增加了压滤面积,压滤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通过所述主干凸条131和所述填充凸条132共同在所述圆形凹陷部1的表面形成了均匀的放射状纹路,即两两相邻的填充凸条131之间或主干凸条131和填充凸条132之间形成的缝隙内可有效藏纳物料,使可过滤的物料大大增加,同时在纹路结构的作用力下,使物料得到更充分的挤压,提高物料干度。尤其是还根据了放射状纹路的越向外延伸的扇形面积越大的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所述主干凸台131和所述填充凸条132之间的排布方式,使其放射状纹路的分布更加均匀致密,即形成的放射状缝隙的宽度以及凸条的面积更均等,避免因凸条的面积过大或缝隙的宽度过大而无法使部分物料充分压滤,其结构更加合理,节省用材,相互交错的主干凸条131和填充凸条132使压滤板的强度更高,实现了在藏纳更多物料以使提高压滤效率的同时,对物料的压榨更加均匀,脱水效果更加稳定;因此该纹路结构不仅具有增加压滤面积的作用,而且大大提高了物料的脱水干度和具有更有效的导流滤液的作用。

进一步说明,所述内环区域12和所述外环区域13之间开设有第一脱水槽16;两两相邻的所述外环区域13之间开设有第二脱水槽17;所述第一脱水槽16和所述第二脱水槽17的宽度为3-6mm。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脱水槽16和所述第二脱水槽17以便于确保在内环区域或每个外环区域均能够对各个部分物料经过挤压产生的水份形成汇聚,从而使在任意部位的水份均可以以最短的路径从压滤腔中排出,脱水效果更加快速、充分,均匀,避免水份残留。

进一步说明,所述圆形凹陷部1的板体厚度为25mm-70mm,所述干根主干凸条131和所述填充凸条132的厚度为20-45mm,宽度为20-45mm。通过设计所述圆形凹陷部1的合理厚度,以及所述干根主干凸条131和所述填充凸条132的厚度和尺寸大小,以便在有效增加压滤面积的同时,还需要确保一定的支撑压力,以实现有效分散应力作用,使凸条结构的支撑压力大,受力均匀,结构更加稳定,避免因其纹路结构14的强度无法满足滤板对物料的挤压强度,而导致降低所述压滤板的整体强度。并且在同一个压滤板中,其纹路结构的尺寸是根据待处理物料的脱水特性进行调整设计的,当为较易脱水的物料时,其纹路结构的尺寸相对较大;当为较难脱水的物料时,其纹路结构的尺寸相对较小。

进一步说明,所述填充凸条132的前端部的宽度向内逐渐减小,并且最前端的侧面为圆弧过渡。由于存在随着放射状纹路的越向外延伸的扇形面积越大的特点,因此通过所述填充凸条132来对所述主干凸条之间的缝隙进行进一步地填充调整,则所述填充凸条在靠近内环区域12的中部或外环区域13的中部,其宽度逐渐减小,从而确保了在整个圆形凹陷部中的各个凸条之间形成的缝隙的宽度均等,压滤的稳定性好,同时通过圆弧过渡有效避免了在凹陷滤布贴合于所述纹路结构14的表面,进行压榨时被其棱角损破,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说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13的末端开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出水槽19,所述环形出水槽19贯穿所述主干凸条131和填充凸条132;所述环形出水槽19的宽度为5-8mm;两两相邻的所述环形出水槽19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减小。为了因最外部的外环区域13的圆周面积向外逐渐增大,而排水量增加的问题,因此通过设置了所述环形出水槽19,使各个缝隙中的水份汇聚于所述出水槽19中,确保脱水均匀稳定,并且根据圆周面积的逐渐增大,适当调整缩小每个所述环形出水槽19之间的距离,使其分布更加均匀。

进一步说明,所述圆形凹陷部1还包括过渡环区域15,所述过渡环环区域15设置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13的外侧;所述过渡环区域15的表面设置有支干凸条151,所述支干凸条151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且两两相邻的所述支干凸条151之间的距离与两两相邻的所述填充凸条131之间的距离相等。由于达到最外围的外环区域时,其填充凸条131的面积逐渐变大,因此为了确保均匀缝隙的宽度和凸条面积,通过设置了所述过渡环区域15,利用所述支干凸条151的均匀分布,并且间隔与前面的缝隙的宽度一致的,从而达到整块压滤板的凸条分布和缝隙分布均匀致密。

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渡环区域15与最外部的所述外环区域13之间开设有第三脱水槽18,所述第三脱水槽18的宽度为5-8mm。通过设置所述第三脱水槽18,使最外部的外环区域13和过渡环区域15中的水份进行汇聚,从而使水份均以最短的路径从压滤腔中排出,脱水效果更加快速、充分,均匀,避免水份残留。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的纹路结构14以所述压滤板为轴相互对称或相互错位分布。将压滤板两面的纹路结构14设置为相互对称或相互错位分布结构,即当两块压滤板相互贴合时,由所述圆形凹陷部组成的压滤腔中,其圆形凹陷部1表面的纹路结构14相互形成了凸凸或凸凹的结构特点,其目的在于:物料从压滤板的进料孔向压滤腔内填充后,并在压滤板的相互作用力下,进行压榨脱水,通过凸凸或凸凹的结构的作用力下,使物料实现更多方向力的挤压,尤其是物料形成滤饼的夹心层可沿凸凸或凸凹的结构形成锐角挤压变向,从而有效减少夹心水份聚集,提高物料干度,减少压滤时间;同时改变了挤压产生的水份的流道,增加水份的流向,并且挤压截面沿凸凸或凸凹的结构可形成◇◇或S型的水路,脱水性能好。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的正反两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且依据圆周分为内圈和外圈两组;位于内圈的一组为四个,每个支撑柱的直径为30-50mm;位于外圈的一组为六个,每个支撑柱的直径为50-70mm。当两块压滤板相互贴合,对压滤腔内的物料进行压榨时,则两块压滤板的相对应的支撑柱3则相互抵紧,通过利用两两相对的支撑柱3来确保压滤板在承受污水的强大压力时,出现左右摇晃的现象,使压滤板的压榨更加稳定。

同时对支撑柱设计其分布结构,针对不同的受力大小的情况,进行分组以匹配不同直径的支撑柱,不仅有效避免压滤板的在压滤过程中的晃动,同时减少中间板材不必要的浪费,以两组不同直径大小的支撑柱相互搭配,使受力更加均匀,提高压滤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说明,所述支撑柱3为圆台结构,该圆台结构的外围开设有出水槽31,所述出水槽31贯穿于所述主干凸条131和填充凸条132。在所述支撑柱3的外围开设有出水槽31,以使位于支撑柱周围的物料经过挤压产生的水份可沿其圆台结构侧表面有效汇聚于所述出水槽31中,避免水份残留。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为PP或PE材质。

进一步说明,所述压滤板中的任意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半圆条式密封结构7,另一面的边缘设置有平面条式密封结构8,如图2所示。当两块压滤板相互贴合时,其边缘则可以形成由半圆条式密封结构7和平面条式密封结构8的组合来进行密封,从而形成了密封度更高且更稳定的压滤腔。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