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04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属于环保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对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普遍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沉淀处理;为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都包括污泥清理系统,这种污泥清理系统通常包括沉淀池和刮泥机。

现有的沉淀池包括平流式、辐流式等多个种类,其中辐流式沉淀池多为圆形,通常采用中间凹陷的锥底形状,待沉降污水自池中央输入,配设刮泥机以定期对沉降于池底的污泥进行清除;清除污泥时使用刮泥机将污泥集中于沉淀池池底中央所设的污泥槽,通过贯穿池底的排泥管道将污泥送至池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刮泥机的种类越来越多,如行车式、中心传动式、周边传动式等等。其中中心传动刮泥机通常是通过设于池底的中心支墩来支撑刮泥结构,利用中心支墩上设置的驱动装置来驱动刮泥结构旋转。

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暴露出以下方面的不足:

1. 池底中央集中了中心支墩、转动枢轴、排泥槽等部件,还有可能有进水管,不但造成池底中央结构过于复杂,还会给结构强度带来不良影响。

2. 排泥管道需贯穿池底,不但增大了沉淀池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而且因为很多污泥具有较大的涩性或粘滞性,在排泥管道较长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排泥管道堵塞,疏通难度大。

3. 在整个池底的污泥向中央集中的过程中,越靠近池底中央的污泥层越厚,对靠近中央的刮泥板和支撑构件的压力越大,容易造成部件损坏。

4. 主要活动部件与池底结构关联,如果需要维护、更换需要将沉淀池排空后下到池底操作,便利性差。

综上所述,设计一种新的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解决上述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存在的池底中心结构复杂、排泥管道过长、集中后的污泥层过厚、维护操作便利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通过全新的设计,简化了结构,变更了中心传动刮泥机的连接方式和承重结构,从而改变了原有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包括圆形沉淀池、工作桥和中心传动刮泥机,其特征在于:

沉淀池的池底为中央高周边低的圆锥形,所述锥形顶部设有辐流式进水管,池底周边设有带排泥口的污泥槽;

所述工作桥横跨于沉淀池上方,两端与沉淀池壁固定;

所述中心传动刮泥机包括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配合的传动装置、通过轴承I连接工作桥并被传动装置带动旋转的中心立轴、连接中心立轴并随其旋转的支撑横梁、设置于支撑横梁两端的支撑轮、设置于沉淀池壁并与支撑轮配合的支撑轨道、与沉淀池底形状配合的刮泥板、与污泥槽配合的排泥板、分别将刮泥板和排泥板与支撑横梁连接的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固定于工作桥上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齿轮传动副或皮带轮传动副,其中小齿轮或小皮带轮与驱动电机连接,大齿轮或大皮带轮与中心立轴同轴固连;所述支撑横梁水平设置,长度小于沉淀池直径,数量为至少一个,以中点与所述中心立轴垂直固连;所述支撑轨道水平设置且环绕池壁;所述刮泥板水平投影为倾斜设置的圆弧状,设置方式为靠近中心立轴一端在前,每侧的半个支撑横梁至少设有2个;每个刮泥板在池底的运行轨迹与至少一个其他刮泥板的运行轨迹形成至少部分重合,最外侧刮泥板末端超出污泥槽内侧壁;所述排泥板为平板形,向下或向外倾斜。

或优选的,所述污泥槽为与沉淀池池底同心的圆环形;所述排泥口数量为至少4个,设置于污泥槽的槽底或侧壁。

或优选的,每个刮泥板和排泥板均连接2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支撑横梁的连接方式为便于拆装操作的螺纹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横梁设有与连接杆外径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上还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配合所述外螺纹、螺母将所在连接杆与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或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结构为顶部封闭、辐向出水,进水管顶部设有为中心立轴提供辅助承重和径向限位的轴承II;所述轴承II外圈与进水管顶部固定,所述轴承II内圈设有与中心立轴下端间隙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池底中心结构简化,避免了排泥槽、进水管、中心支墩、转动枢轴相互影响带来的不利影响。

(2)污泥槽由池底中心改为池底周边,排泥管道变得很短,易疏通,不易堵塞;也使收集污泥时污泥层厚度降低,减轻了构件受力。

(3)主要活动部件在池底无固定部件,维修、更换时均不需将水排空后进行池底操作,甚至可在工作桥上直接进行,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1.工作桥,2.沉淀池,3. 中心传动刮泥机,4.进水管,5.污泥槽,6.排泥口,7.中心立轴,8.支撑横梁,9.支撑轮,10.支撑轨道,11.刮泥板,12.排泥板,13.连接杆,14.驱动装置,15.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中心传动污泥清理系统,包括圆形沉淀池2、工作桥1和中心传动刮泥机3。

其中,沉淀池2的池底为中央高周边低的锥形,所述锥形顶部设有辐流式进水管4,池底周边设有与沉淀池池底同心的圆环形污泥槽5,所述污泥槽5槽底以中心对称方式设有8个排泥口6;

所述工作桥1横跨于沉淀池2上方,两端与沉淀池壁相接并固定;

所述中心传动刮泥机3包括驱动装置14、与驱动装置配合的传动装置15、通过轴承I连接工作桥2并被传动装置15带动旋转的中心立轴7、连接中心立轴7并随其旋转的支撑横梁8、设置于支撑横梁8两端的支撑轮9、设置于沉淀池壁并与支撑轮9配合的支撑轨道10、与沉淀池底形状配合的刮泥板11、与污泥槽5配合的排泥板12、分别将刮泥板11和排泥板12与支撑横梁8连接的连接杆13。

所述驱动装置14为固定于工作桥1上的驱动电机;所述传动装置15为由一大一小2个齿轮组成的齿轮传动副,其中小齿轮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大齿轮与中心立轴7同轴固连;所述支撑横梁8水平设置,长度小于沉淀池2直径,数量为一个,以中点与所述中心立轴垂直固连;所述支撑轨道10水平设置且环绕池壁;所述刮泥板11水平投影为倾斜设置的圆弧状,设置方式为靠近中心立轴一端在前,每侧的半个支撑横梁设有5个,每侧的刮泥板11在垂直面的投影形成完整面,最外侧刮泥板末端在水平方向超出污泥槽5内侧壁;所述排泥板12为平板形,倾斜方向与刮泥板11倾斜方向相同。

每个刮泥板11和排泥板12均通过2个连接杆13连接于支撑横梁8上;所述连接杆13与支撑横梁8的连接方式为便于拆装操作的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横梁8设有与连接杆13外径配合的通孔;所述连接杆13上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13上还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配合所述外螺纹、螺母将所在连接杆13与所述支撑横梁8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管4结构为顶部封闭、辐向出水,顶部设有轴承II;所述轴承II外圈与进水管顶部固定,所述轴承II内圈设有与中心立轴7下端间隙配合的凹槽,配合间隙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所述轴承II为中心立轴提供辅助承重和径向限位。间隙过大则会导致径向限位效果不好,间隙过小则会导致在需要向上提起中心立轴7时阻力过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