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866发布日期:2018-06-22 21:4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规模生物提取过程中,传统的生产工序有有机溶剂沉淀分离、固体吸附剂吸附分离、固液混合等,在这些工序中结束后,都存在固液分离工序,已有的操作方法普遍是将混合或沉淀后溶液直接用过滤机过滤,这样直接过滤混悬液,溶液中的固体物质会堵塞过滤机滤布,影响过滤机的工作效率。也有一些改进的方法,譬如在搅拌结束后,停止搅拌器,静置沉降一定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沉降至罐底,然后将过滤机进料口连接钢丝软管,另一端放入反应罐上清溶液中,先过滤上清溶液,最后过滤沉淀液,过滤过程中要不断的移动钢丝软管,以保证首先吸到上清液,操作比较繁琐,废人工,且一不小心就会吸到沉淀液,造成过滤介质堵塞。另外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固体粉末物料(譬如硅藻土、高岭土、珍珠岩、活性炭等)在使用时,特别容易起尘,起尘不仅会污染生产环境,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急需一种加料装置,保证清洁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固体物料加料过程容易起尘以及固体沉淀分离方法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所述反应系统包括搅拌罐、管道、物料泵以及反应罐,所述搅拌罐经管道连通反应罐,所述管道上设置物料泵;

反应罐壁下部设置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穿通反应罐壁且一端凸出于反应罐外部,所述固定管凸出于反应罐壁的一端设置第一卡盘;所述固定管中套设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穿过固定管且两端都凸出于固定管,所述连接管凸出于反应罐外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卡盘;所述连接管凸出于反应罐内部的一端连通S形弯管;所述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通过第一卡箍卡紧。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之间设置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S形弯管和连接管之间通过第二卡箍固定。

优选地,所述S形弯管高度为20~30cm。

优选地,所述S形弯管的直径为38mm或者50mm。

优选地,所述S形弯管的游离端设置第一封盖。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凸出于反应罐外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封盖。

优选地,所述S形弯管的游离端端口呈斜面且斜面向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特别适合与固体物料的反应,将固体物理添加于搅拌罐中,再泵入反应罐,避免了起尘;反应结束后根据溶液中固体物质调节“S”形弯末端斜口高度,打开出料口阀门,将上清液直接排出,实现固液分离,提高分离效率。S形弯管的连接管可以在固定管中转动,因此还能调节S形弯管末段在反应罐中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深度的沉淀。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S形弯管和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第一电机

2 罐体

3 第一搅拌桨

4 挡流板

5 连接管

501 第二卡盘

502 第二封盖

6 S形弯管

7 下部进出口

8 上部进出口

9 储存腔

10 填充腔

11 物料泵

12 搅拌罐

13 第二电机

14 第二搅拌桨

15 固定管

1501 第一卡盘

17 密封圈

19 第二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体物料加料及沉淀分离的反应系统,所述反应系统包括搅拌罐2、管道、物料泵11以及反应罐,所述搅拌罐2经管道连通反应罐,所述管道上设置物料泵;反应罐壁下部设置固定管15,所述固定管15穿通反应罐壁且一端凸出于反应罐外部,所述固定管15凸出于反应罐壁的一端设置第一卡盘1501;所述固定管中套设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穿过固定管15且两端都凸出于固定管,所述连接管5凸出于外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卡盘501;所述连接管5凸出于反应罐内部的一端连通S形弯管;所述第一卡盘1501和第二卡盘501通过第一卡箍卡紧。

所述卡盘的形状类似于凸缘,卡盘和卡箍为现有技术。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形弯管的游离端端口呈斜面且向下,向下可以避免沉淀物落入。

反应结束后,可以将反应罐中的上清液利用S形弯管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罐包括罐体2,罐体2顶部设置第一电机1,第一电机1连接第一搅拌桨。罐体内部设置挡流板4,目的是为了提高搅拌时固液混合效果,其厚度根据溶液中固体物质含量确定,固体物质越多,挡流板越厚,至少应该3mm。罐体内壁设置存储腔,用于储存冷媒或蒸汽给罐内溶液降温与加热。储存腔上设置上部进出口8和下部进出口7,主要用于将蒸汽或冷媒灌入储存腔。罐体外壁设置一层填充腔10,用于填充保温物质,无论降温或加热都要保证与外界环境充分隔离,以保证其效果,该腔内填充聚氨酯泡沫或者珍珠岩。

搅拌罐包括设置在罐体顶部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第二搅拌桨。由于搅拌罐整体体积较小,因此向其中添加固体物料(例如硅藻土、高岭土、珍珠岩、活性炭等)时不宜造成其呈,且搅拌罐体积小,加料方式也较为简便。固体物料加完之后,可以再添加其他液体溶剂,例如水,形成溶液,利用泵11将液体物料泵入反应罐。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可以采用硅胶垫片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固定管和连接管之间的密闭。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形弯管和连接管之间通过第二卡箍固定,因此可以从反应罐内部调节S形弯管的高度,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管的形式调节S形弯管游离端的水平高度。因为在不同反应时,生成的沉淀高度不同,需要调剂S形弯管的高度使得其中的清液尽量都流出反应罐。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形弯管高度为20~30cm,所述S形弯管的直径为38mm或者50mm。可以符合一般规格的反应罐使用。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S形弯管的游离端设置第一封盖,主要目的是当不需要使用时盖住S形弯管,避免腐蚀。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凸出于反应罐外部的一端设置第二封盖,主要是用于在反应时将连接管封闭,反应结束后将封盖打开。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