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8373发布日期:2018-07-24 19:26阅读: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属于膜分离领域。



背景技术:

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常应用于膜分离领域中,现有技术中在测试膜性能的时候常采用死端过滤的方式进行过滤,大于膜孔的颗粒被截留,通常堆积在膜面上,不能进行连续的测试,过滤效率低,产生的误差较大,达不到理想的测试效果,而且测试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在公布号为CN106110716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浮游动物沉降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包括旋转盘、与旋转盘连接的第一电机、控制器和设于旋转盘上的容器;所述容器内从上至下设有第一过滤膜、第二过滤膜和用于沉淀浮游动物的沉淀膜;所述容器内的第一过滤膜的上方设有悬浮搅拌装置;所述悬浮搅拌装置包括带有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个扇叶的转子,与转子连接的第二电机,气囊和与气囊连接的气泵;所述容器内第二过滤膜和沉淀膜之间设有法兰;所述法兰上设有若干个吹风器;所述容器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容器侧壁的最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气泵和各个吹风器电连接。上述对比文件在过滤效果不明显,过滤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原液储罐、增压泵、流量计、调节阀、压力表、膜包组件、储液箱、球阀、管路和连接管,所述调节阀包括流量调节阀和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表包括一号压力表和二号压力表,所述储液箱包括一号储液箱和二号储液箱,所述连接管包括一号压力表连接管、二号压力表连接管、一号储液箱连接管、二号储液箱连接管、进料管、回流管和浓缩液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内,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与一号储液箱的一端通过一号储液箱连接管连接,所述一号储液箱的另一端与一号压力表通过一号压力表连接管连接,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内,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一号储液箱连接管连接,所述流量调节阀安装在回流管上,所述浓缩液管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内,所述浓缩液管的另一端与流量计的一端连接,所述流量计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的一端通过二号储液箱连接管连接,所述二号储液箱的另一端与二号压力表通过二号压力表连接管连接,所述压力调节阀安装在二号储液箱连接管上,所述膜包组件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膜包组件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球阀安装在管路上。该装置采用错流过滤的方式进行过滤,在测试时可以使测试液连续流动,提高了过滤效率。增压泵可以提供稳定的压力,保证膜面流速压力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膜包组件包括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所述球阀包括一号球阀、二号球阀、三号球阀、四号球阀、五号球阀和六号球阀,所述管路包括一号管路、二号管路、三号管路、四号管路、五号管路、六号管路、七号管路、八号管路、九号管路;所述一号膜包组件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通过一号管路连接,所述一号球阀安装在一号管路上,所述一号膜包组件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通过四号管路连接,所述四号球阀安装在四号管路上,所述七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一号膜包组件上;所述二号膜包组件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通过二号管路连接,所述二号球阀安装在二号管路上,所述二号膜包组件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通过五号管路连接,所述五号球阀安装在五号管路上,所述八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二号膜包组件上;所述三号膜包组件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通过三号管路连接,所述三号球阀安装在三号管路上,所述三号膜包组件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通过六号管路连接,所述六号球阀安装在六号管路上,所述九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三号膜包组件上。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可单独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膜包组件包括一号上盖、一号膜片、一号密封圈和一号底座,所述一号密封圈的下部安装在一号底座内,所述一号膜片的一侧盖在一号密封圈的上部,所述一号上盖压在一号膜片的另一侧,所述一号上盖安装在一号底座上;所述二号膜包组件包括二号上盖、二号膜片、二号密封圈和二号底座,所述二号密封圈的下部安装在二号底座内,所述二号膜片的一侧盖在二号密封圈的上部,所述二号上盖压在二号膜片的另一侧,所述二号上盖安装在二号底座上;所述三号膜包组件包括三号上盖、三号膜片、三号密封圈和三号底座,所述三号密封圈的下部安装在三号底座内,所述三号膜片的一侧盖在三号密封圈的上部,所述三号上盖压在三号膜片的另一侧,所述三号上盖安装在三号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七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一号膜包组件的中部位置,所述八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二号膜包组件的中部位置,所述九号管路的一端连接在三号膜包组件的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密封圈、二号密封圈和三号密封圈均为O型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底座上设置有一号下环形凹槽,所述一号上盖上设置有一号上环形凹槽,所述一号密封圈的下部嵌在一号下环形凹槽内,所述一号密封圈的上部通过一号膜片嵌在一号上环形凹槽内;所述二号底座上设置有二号下环形凹槽,所述二号上盖上设置有二号上环形凹槽,所述二号密封圈的下部嵌在二号下环形凹槽内,所述二号密封圈的上部通过二号膜片嵌在二号上环形凹槽内;所述三号底座上设置有三号下环形凹槽,所述三号上盖上设置有三号上环形凹槽,所述三号密封圈的下部嵌在三号下环形凹槽内,所述三号密封圈的上部通过三号膜片嵌在三号上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阀和压力调节阀上均安装有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球阀、二号球阀、三号球阀、四号球阀、五号球阀和六号球阀上均安装有手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装置采用错流过滤的方式进行过滤,在测试时可以使测试液连续流动,提高了过滤效率。

2、增压泵可以提供稳定的压力,保证膜面流速压力稳定;一号压力表和二号压力表方便观察进口的压力和出口的压力,而且也保证了压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该装置结构紧凑,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避免装置腐蚀;该装置中一号管路、二号管路、三号管路、四号管路、五号管路、六号管路、七号管路、八号管路、九号管路、一号压力表连接管、二号压力表连接管、一号储液箱连接管、二号储液箱连接管、进料管、回流管和浓缩液管均采用快装结构,且均为透明软管,一方面方便拆装,另一方面方便观察测试液流动情况。

4、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可单独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并联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号膜包组件、二号膜包组件和三号膜包组件串联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号膜包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号膜包组件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号膜包组件安装示意图。

标号说明:1-原液储罐、2-增压泵、3-流量计、4-调节阀、5-压力表、6-膜包组件、7-储液箱、8-球阀、9-管路、90-连接管、41-流量调节阀、42-压力调节阀、51-一号压力表、52-二号压力表、61-一号膜包组件、62-二号膜包组件、63-三号膜包组件、71-一号储液箱、72-二号储液箱、81-一号球阀、82-二号球阀、83-三号球阀、84-四号球阀、85-五号球阀、86-六号球阀、91-一号管路、92-二号管路、93-三号管路、94-四号管路、95-五号管路、96-六号管路、97-七号管路、98-八号管路、99-九号管路、901-一号压力表连接管、902-二号压力表连接管、903-一号储液箱连接管、904-二号储液箱连接管、905-进料管、906-回流管、907-浓缩液管、611-一号上盖、612-一号膜片、613-一号密封圈、614-一号底座、621-二号上盖、622-二号膜片、623-二号密封圈、624-二号底座、631-三号上盖、632-三号膜片、633-三号密封圈、634-三号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6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包括原液储罐1、增压泵2、流量计3、调节阀4、压力表5、膜包组件6、储液箱7、球阀8、管路9和连接管90,调节阀4包括流量调节阀41和压力调节阀42,压力表5包括一号压力表51和二号压力表52,储液箱7包括一号储液箱71和二号储液箱72,连接管90包括一号压力表连接管901、二号压力表连接管902、一号储液箱连接管903、二号储液箱连接管904、进料管905、回流管906和浓缩液管907;进料管905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1内,进料管905的另一端与增压泵2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2的出水口与一号储液箱71的一端通过一号储液箱连接管903连接,一号储液箱71的另一端与一号压力表51通过一号压力表连接管901连接,回流管906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1内,回流管906的另一端与一号储液箱连接管903连接,流量调节阀41安装在回流管906上,浓缩液管907的一端位于原液储罐1内,浓缩液管907的另一端与流量计3的一端连接,流量计3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的一端通过二号储液箱连接管904连接,二号储液箱72的另一端与二号压力表52通过二号压力表连接管902连接,压力调节阀42安装在二号储液箱连接管904上,膜包组件6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71通过管路9连接,膜包组件6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通过管路9连接,球阀8安装在管路9上。

本实施例中的膜包组件6包括一号膜包组件61、二号膜包组件62和三号膜包组件63,球阀8包括一号球阀81、二号球阀82、三号球阀83、四号球阀84、五号球阀85和六号球阀86,管路9包括一号管路91、二号管路92、三号管路93、四号管路94、五号管路95、六号管路96、七号管路97、八号管路98、九号管路99;一号膜包组件61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71通过一号管路91连接,一号球阀81安装在一号管路91上,一号膜包组件61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通过四号管路94连接,四号球阀84安装在四号管路94上,七号管路97的一端连接在一号膜包组件61上;二号膜包组件62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71通过二号管路92连接,二号球阀82安装在二号管路92上,二号膜包组件62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通过五号管路95连接,五号球阀85安装在五号管路95上,八号管路98的一端连接在二号膜包组件62上;三号膜包组件63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71通过三号管路93连接,三号球阀83安装在三号管路93上,三号膜包组件63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通过六号管路96连接,六号球阀86安装在六号管路96上,九号管路99的一端连接在三号膜包组件63上。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膜包组件61包括一号上盖611、一号膜片612、一号密封圈613和一号底座614,一号密封圈613的下部安装在一号底座614内,一号膜片612的一侧盖在一号密封圈613的上部,一号上盖611压在一号膜片612的另一侧,一号上盖611安装在一号底座614上;二号膜包组件62包括二号上盖621、二号膜片622、二号密封圈623和二号底座624,二号密封圈623的下部安装在二号底座624内,二号膜片622的一侧盖在二号密封圈623的上部,二号上盖621压在二号膜片622的另一侧,二号上盖621安装在二号底座624上;三号膜包组件63包括三号上盖631、三号膜片632、三号密封圈633和三号底座634,三号密封圈633的下部安装在三号底座634内,三号膜片632的一侧盖在三号密封圈633的上部,三号上盖631压在三号膜片632的另一侧,三号上盖631安装在三号底座634上。

本实施例中的七号管路97的一端连接在一号膜包组件61的中部位置,八号管路98的一端连接在二号膜包组件62的中部位置,九号管路99的一端连接在三号膜包组件63的中部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密封圈613、二号密封圈623和三号密封圈633均为O型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底座614上设置有一号下环形凹槽,一号上盖611上设置有一号上环形凹槽,一号密封圈613的下部嵌在一号下环形凹槽内,一号密封圈613的上部通过一号膜片612嵌在一号上环形凹槽内;二号底座624上设置有二号下环形凹槽,二号上盖621上设置有二号上环形凹槽,二号密封圈623的下部嵌在二号下环形凹槽内,二号密封圈623的上部通过二号膜片622嵌在二号上环形凹槽内;三号底座634上设置有三号下环形凹槽,三号上盖631上设置有三号上环形凹槽,三号密封圈633的下部嵌在三号下环形凹槽内,三号密封圈633的上部通过三号膜片632嵌在三号上环形凹槽内。

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阀41和压力调节阀42上均安装有螺杆。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球阀81、二号球阀82、三号球阀83、四号球阀84、五号球阀85和六号球阀86上均安装有手柄。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好一号膜包组件61、二号膜包组件62和三号膜包组件63,将配好的测试液放置在原液储罐1内;

第二步:将流量调节阀41打开使流量调节阀41的螺杆旋出,将压力调节阀42打开使压力调节阀42的螺杆旋出;

第三步:一号储液箱71、一号管路91、一号膜包组件61、四号管路94和二号储液箱72形成一号工作线路,一号储液箱71、二号管路92、二号膜包组件62、五号管路95和二号储液箱72形成二号工作线路,一号储液箱71、三号管路93、三号膜包组件63、六号管路96和二号储液箱72形成三号工作线路,将一号球阀81和四号球阀84同时打开,或将二号球阀82和五号球阀85同时打开,或将三号球阀83和六号球阀86同时打开,一号工作线路、二号工作线路和三号工作线路中至少有一条工作线路处于工作状态;

第四步:将进料管905的一端、回流管906的一端和浓缩液管907的一端均放置在原液储罐1中;

第五步:接通电源,关小流量调节阀41,回流管906内的测试液因回流阻力增大,流量减小,通过一号膜包组件61或二号膜包组件62或三号膜包组件63的流量增加,流量计3的指示上升,关小压力调节阀42,一号压力表51和二号压力表52的指示上升,此时流量计3的指示下降,关小流量调节阀41,流量计3的指示上升,反复调节流量调节阀41将流量计3的指示调节至合适的数值后,通过七号管路97或八号管路98或九号管路99收集透过液并进行分离操作,合适的数值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而定;

第六步:第一步至第五步逐步完成。

本实施例中的增压泵2为隔膜泵,一号球阀81、二号球阀82、三号球阀83、四号球阀84、五号球阀85和六号球阀86完全相同,一号管路91、二号管路92、三号管路93、四号管路94、五号管路95、六号管路96、七号管路97、八号管路98和九号管路99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在测试膜性能时,一号膜包组件61、二号膜包组件62和三号膜包组件63,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时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当同时运行时,方便对比膜性能。(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在膜应用时,一号膜包组件61、二号膜包组件62和三号膜包组件63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可以有效的增大膜面积,连接关系如下:一号膜包组件61的一端与一号储液箱71通过一号管路91连接,一号球阀81安装在一号管路91上,一号膜包组件61的另一端与二号膜包组件62的一端通过四号管路94连接,二号膜包组件62的另一端与三号膜包组件63的一端通过三号管路93连接,三号膜包组件63的另一端与二号储液箱72通过六号管路96连接,六号球阀86安装在六号管路96上。(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一号压力表51和二号压力表52方便观察进口的压力和出口的压力,而且也保证了压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一号压力表51和二号压力表52取平均值即为测试膜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阀41用于调节回流量,压力调节阀42用于调节压力,流量调节阀41和压力调节阀42同时配合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

适用范围:常温稀溶液的超滤、纳滤操作

最高压力:0.65Mpa

最高温度:40℃

供电电源:220VAC,50Hz

外形尺寸:25cm(长)*30cm(宽)*30cm(高)

有效膜面积:23.7cm2*3

本实施例中的微型膜分离测试装置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