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PH值喷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264发布日期:2018-07-13 16:5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PH值喷淋系统。



背景技术: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煤炭资源大量消耗,在未来短时间内,这种能源结构不会改变。煤炭中的硫份在燃煤后以SO2的形式进入大气中,若不加以控制,会导致酸雨、建筑物腐蚀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应“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目前火电厂基本都安装了烟气脱硫装置。但是由于国家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2015年12月发布的《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工作方案》中,要求东、中、西部有条件的燃煤电厂分别于2017年底、2018年底、2020年底前实现“超低排放”,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原有常规脱硫技术或脱硫系统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排放标准。因此,对于新建机组,需要新的高效脱硫技术,对于已建机组,需要对脱硫设备进行增效改造,以满足超洁净排放的要求。

目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在烟气脱硫中应用最为广泛,对其吸收塔传统的空塔喷淋形式的改进技术有两种:一是在传统的喷淋塔内增设增效装置;二是采用双循环脱硫技术。第一种技术中常使用的增效装置有托盘、湍流器、均布装置等,但加装增效装置后烟气阻力加大,并且用于老机组改造时,需将原来的脱硫塔中间割开并加高,不利于改造的实施。第二种双循环技术系统复杂,无论是采用单塔双循环还是双塔双循环的形式,均需要增设收集装置、副浆池及其附属的氧化装置等设备,对老机组改造难度更大,并且电耗大,建设费用也高。

综上所述,对于老机组的脱硫增效改造,现有的改进技术虽能保障脱硫效率的提高,但在对主塔的改造实施过程中会带来对气体传质阻力的增加,集液装置和副浆池的增设也使得系统维护难度加大。因此,提供一种脱硫吸收塔,脱硫效率高、且简单易维护,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PH值喷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脱硫效率不高,系统复杂,维护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PH值喷淋系统,包括吸收塔、第一浆液循环泵、第二浆液循环泵、以及依次管道连接的生石灰仓、Ca(OH)2浆液池、Ca(OH)2浆液泵;

所述吸收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收塔浆液池、低喷淋层、高喷淋层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上设有用于喷入CaCO3的CaCO3浆液喷入口和用于通入烟气的进口烟道,所述CaCO3浆液喷入口和所述进口烟道均位于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和低喷淋层之间,并且所述口烟道位于所述CaCO3浆液喷入口上方,所述吸收塔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净烟气的出口烟道,所述吸收塔浆液池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浆液输送管,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浆液输送管,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将吸收塔浆液池内的浆液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送入高喷淋层,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将吸收塔浆液池内的浆液通过第二浆液输送管送入低喷淋层,所述Ca(OH)2浆液泵的出口端与第一浆液输送管管道连接,所述生石灰仓中的生石灰进入Ca(OH)2浆液池,配制成Ca(OH)2浆液后,由所述Ca(OH)2浆液泵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送入高喷淋层。

进一步地,高喷淋层的层数至少为两层,每一层分别对应一个第一浆液循环泵和一个第一浆液输送管,每一个第一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分别与吸收塔浆液池管道连接,Ca(OH)2浆液泵的出口端分别与每一个第一浆液输送管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低喷淋层的层数至少为两层,每一层分别对应一个第二浆液循环泵和一个第二浆液输送管,每一个第二浆液循环泵的入口端分别与吸收塔浆液池管道连接。

进一步地,高喷淋层的层数与低喷淋层相同,或比低喷淋层多一层。

进一步地,吸收塔浆液池通过管道连接有氧化装置。

进一步地,Ca(OH)2浆液池中设置有用于将浆液搅拌均匀的搅拌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控制形成具有两种不同pH值条件的喷淋层,实现简易双循环技术特性,有效地提高石灰石利用率和SO2的脱除率;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脱硫系统的成本,系统简单,操作维护便捷。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高喷淋层喷入Ca(OH)2浆液,使之形成两种具有不同pH值条件的喷淋层,高喷淋层浆液的高pH值能促进SO2的吸收。同时Ca(OH)2溶液对SO3脱除效率很高,虽在喷淋浆液中被稀释,但仍能提高脱硫塔系统对SO3脱除率,以便满足未来更为严苛的环保要求,并可降低下游设备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原有吸收塔高度、不改变塔内构造等设备的前提下,提高了高层喷淋浆液的pH值,实现简易双循环技术特性,提高脱硫效率,节省改造费用和工期。本实用新型无需设置双循环工艺的副浆池及附属浆液循环泵、氧化装置等,相对其他高效脱硫系统的电耗低、系统简易。

本实用新型脱硫系统无需设置托盘、集液斗等装置,相对其他高效脱硫系统的阻力小、传质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吸收塔、2-第一浆液循环泵、3-第二浆液循环泵、4-Ca(OH)2浆液泵、5-生石灰仓、6-Ca(OH)2浆液池、7-氧化装置、11-吸收塔浆液池、12-低喷淋层、13-高喷淋层、14-除雾器、15-CaCO3浆液喷入口、16-进口烟道、17-第一浆液输送管、18-第二浆液输送管,19-出口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PH值喷淋系统,该系统通过控制形成具有两种不同pH值条件的喷淋层,实现简易双循环技术特性,有效地提高石灰石利用率和SO2的脱除率;并能够有效地降低脱硫系统的成本,系统简单,操作维护便捷。本实用新型包括吸收塔1、第一浆液循环泵2、第二浆液循环泵3、以及依次管道连接的生石灰仓5、Ca(OH)2浆液池6、Ca(OH)2浆液泵4。

所述吸收塔1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收塔浆液池11、低喷淋层12、高喷淋层13和除雾器14,所述吸收塔1上设有用于喷入CaCO3的CaCO3浆液喷入口15和用于通入烟气的进口烟道16,所述CaCO3浆液喷入口15和所述进口烟道16均位于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和低喷淋层12之间,并且所述口烟道16位于所述CaCO3浆液喷入口15上方,所述吸收塔1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净烟气的出口烟道19,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2的入口端和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3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通过管道连接有氧化装置7。

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2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一浆液输送管17,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3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浆液输送管18,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2将吸收塔浆液池11内的浆液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17送入高喷淋层13,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3将吸收塔浆液池11内的浆液通过第二浆液输送管18送入低喷淋层12,所述Ca(OH)2浆液泵4的出口端与第一浆液输送管17管道连接,所述Ca(OH)2浆液池6中设置有用于将浆液搅拌均匀的搅拌杆。所述生石灰仓5中的生石灰进入Ca(OH)2浆液池6,配制成Ca(OH)2浆液后,由所述Ca(OH)2浆液泵4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17送入高喷淋层13。

为了进一步提高石灰石利用率和SO2的脱除率,所述高喷淋层13的层数至少为两层,每一层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2和一个所述第一浆液输送管17,每一个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泵2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管道连接,所述Ca(OH)2浆液泵4的出口端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一浆液输送管17管道连接。所述低喷淋层12的层数至少为两层,每一层分别对应一个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3和一个所述第二浆液输送管18,每一个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泵3的入口端分别与所述吸收塔浆液池11管道连接。所述高喷淋层13的层数与低喷淋层12相同,或比低喷淋层12多一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吸收塔浆液池11中的石灰浆液由第一浆液循环泵2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17送入高喷淋层13,以及由第二浆液循环泵3通过第二浆液输送管18送入低喷淋层12后,原烟气由进口烟道16进入吸收塔后自下而上运行,与喷淋浆液形成逆流接触,依次经过低喷淋层12、高喷淋层13。在低喷淋层12区域,可初步去除烟气中的SO2,同时能够协同去除烟气中的部分HF、HCl;同时低喷淋层12区域的浆液pH值较低,有利于CaSO3完全氧化及CaSO4的生成。生石灰仓5中的生石灰进入Ca(OH)2浆液池6,配制成Ca(OH)2浆液后,由所述Ca(OH)2浆液泵4通过第一浆液输送管17送入高喷淋层13。故高喷淋层13区域的浆液,除了由第一浆液循环泵2打入的吸收塔浆液池11中的石灰浆液外,还另外喷射了Ca(OH)2浆液,以增加高喷淋层13区域的浆液pH值,高pH环境的喷淋浆液可使烟气中的SO2几乎全部被吸收去除,并提高了对SO3的脱除效果;净化后烟气经除雾器14除雾后,由出口烟道19排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