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渗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1073发布日期:2018-08-10 19:5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材渗滤器。



背景技术:

渗漉是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药材层向 下流动过程中浸出药材成分的方法。渗漉属于动态浸出方法,溶剂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 完全,可直接收集浸出液,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 量较低的药材提取。现有的用于渗漉的装置往往没有过滤结构,因此导致提取后的渗漉液中的固体杂质较多,溶液呈浑浊状态而不清澈,过滤速度慢;并且由于供溶质流入的进料管及供渗漉液流出的出料管为普通胶管,结构强度不足,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材渗滤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渗滤速度可控,有效减少渗滤后的药液中固体杂质含量,同时药渣也方便清理,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材渗滤器,包括渗滤器本体,所述渗滤器本体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渗滤器本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上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数量为多个,渗滤器本体通过固定口进一步固定,所述渗滤器本体包括桶体,桶体内设有过滤槽,过滤槽上部设有胶塞,胶塞上部设有手柄,过滤槽下部设有过滤层,桶体下部设有漏斗状集液口,集液口处设有控制阀。

优选的是,所述渗滤器本体的数量三个。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渗滤器本体设有外螺纹,固定口设有内螺纹,渗滤器本体和固定口螺纹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柄为T形手柄。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胶塞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胶塞和手柄连接为一体。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槽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均匀分布。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层为醋酸纤维滤膜、聚丙烯滤膜或环氧树脂纤维素滤膜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渗滤器本体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上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的数量为多个,渗滤器本体通过固定口进一步固定,所述渗滤器本体包括桶体,桶体内设有过滤槽,过滤槽上部设有胶塞,胶塞上部设有手柄,过滤槽下部设有过滤层,桶体下部设有漏斗状集液口,集液口处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材渗滤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渗滤速度可控,有效减少渗滤后的药液中固体杂质含量,同时药渣也方便清理,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中药材渗滤器,包括渗滤器本体1,所述渗滤器本体1的数量为多个,从而保证同时可以渗滤多种药液且相互不影响。所述渗滤器本体1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上部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通过支撑杆3固定在底座4上。固定板2上设有固定口5,所述固定口5的数量为多个,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渗滤器本体1通过固定口5进一步固定。所述渗滤器本体1包括桶体6,桶体6内设有过滤槽7,过滤槽7对药液进行初次过滤。

过滤槽7上部设有胶塞8,胶塞8和桶体6密封结合且能够上下移动。胶塞8上部设有手柄9,通过推动手柄,能够使胶塞8向下移动,从而对桶体6内的药液产生压力,促使其快速向下渗滤。过滤槽7下部设有过滤层10,过滤层10对药液进行二次过滤,加强过滤效果。桶体6下部设有漏斗状集液口61,过滤层10上设有刻度表示,可以根据药液的量,决定下一步工作。集液口61处设有控制阀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渗滤器本体1的数量三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渗滤器本体1设有外螺纹,固定口5设有内螺纹,渗滤器本体1和固定口5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手柄9为T形手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胶塞8采用硅胶材质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胶塞8和手柄9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滤槽7上设有过滤孔71,过滤孔71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滤层10为醋酸纤维滤膜、聚丙烯滤膜或环氧树脂纤维素滤膜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药材渗滤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渗滤速度可控,有效减少渗滤后的药液中固体杂质含量,同时药渣也方便清理,方便清理,实用性较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