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4454发布日期:2018-09-01 03:3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钉弹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



背景技术:

射钉弹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工业安装等领域,最常见的为钢壳射钉弹和塑壳射钉弹。射钉弹生产过程中,为保证射钉弹的性能稳定性,保持射钉弹具备较长的安全存放期,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射钉弹的裸露部涂布防潮剂。用于射钉弹裸露部保护的防潮剂通常采用石蜡、地蜡及精练牛油复配而成。防潮剂在常温下处于凝结状态,在较高温度时熔化为液体,而在射钉弹防潮剂覆盖工艺段时要求防潮剂处于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避免射钉弹在使用前由于受潮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发生。现有技术中,由于应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存在设计缺陷,无法保证防潮剂处于稳定的流体状态,出现了局部质地不均、甚至出现结块现象,影响了防潮剂的覆盖效率,以及在射钉弹裸露部覆盖的均匀性,不利于完整的防潮层形成,与此同时,现有技术在对射钉弹进行防潮剂覆盖时,大多采用人工覆盖的方式来完成,效率低下,且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基于以上分析,对现有防潮剂覆盖机构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保证防潮层形成之前防潮剂处于完全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避免射钉弹在使用前由于受潮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改进防潮剂覆盖机构的固有结构,提高防潮剂覆盖效率,提高获得射钉弹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用于射钉弹防潮剂覆盖工艺段的防潮剂储存机构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保证防潮层形成之前防潮剂处于完全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避免射钉弹在使用前由于受潮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发生,与此同时,改进防潮剂覆盖机构的固有结构,提高防潮剂覆盖效率,提高获得射钉弹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通过输送管路依次相接的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为柱形立式加热罐,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左侧壁上部位置设置漏斗形进料管口(12),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电磁卸料阀(13),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设置有竖向搅拌转轴(14),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竖向搅拌转轴(14)转动的驱动电机(15),竖向搅拌转轴(14)外侧周装配搅拌叶桨(141);

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为圆锥体立式加热罐,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外侧壁设置有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

所述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为柱形卧式加热罐,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有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之间的输料管路为虹吸式输料弯管(102),虹吸式输料弯管(102)靠近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一端延伸至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之间的虹吸式输料弯管(102)中部设置有虹吸泵(103),

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303);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有高压回流泵(301),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位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一端设置有万向喷射嘴(302);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竖向排气管(16),竖向排气管(16)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柱(19),空气过滤柱(19)顶部铺设有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

所述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左侧端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连接有防潮剂喷嘴(41),防潮剂输料弯管(4)中部设置高压吸料泵(42),防潮剂喷嘴(41)外侧壁绕包环形加热管套(43);

所述防潮剂喷嘴(41)正下方为防潮剂浸渍槽(5),防潮剂喷嘴(41)插入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设置有微波加热盘管(51),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设置有用于装配射钉弹夹板(8)的轨道槽(52),射钉弹夹板(8)可沿轨道槽(52)水平滑移;

所述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位于轨道槽(52)底部1~2cm的位置设置溢流管,溢流管连通至防潮剂回收罐(6),防潮剂回收罐(6)通过液体提升泵(7)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连通。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桨(141)在竖向搅拌转轴(14)侧壁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桨(141)为水平叶浆。

进一步,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中部设置有层板式过滤网(2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采用对防潮剂输送管路全程加热保温,确保防潮剂在输送过程中处于较高温度,保持完全的液体状态,设计循环回路使液体状态的防潮剂保持流动状态,提高防潮剂的流动性和均匀度,确保防潮剂储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质地均一性。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通过输送管路依次相接的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为柱形立式加热罐,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为圆锥体立式加热罐,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外侧壁设置有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为柱形卧式加热罐,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有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上述设计,在防潮剂在整个输送管路上分别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和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利用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及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防潮剂的加热,保证防潮层形成之前防潮剂处于完全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通过输送管路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与此同时,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通过高压回流泵(301)连通,使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构成循环通路,从而使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内部的防潮剂处于持续流动状态,避免发生局部冷凝现象。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位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一端设置有万向喷射嘴(302);上述设计,借助万向喷射嘴(302)将高压回流泵(301)输送的防潮剂进行二次分散,利用万向喷射嘴(302)喷射的防潮剂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防潮剂进行持续冲击,提高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防潮剂的流动性和防潮剂各组分的均匀度,与此同时,设计的竖向搅拌转轴(14)与搅拌叶桨(141)相互配合,有利于提升防潮剂的混匀度,从而保证获得的防护层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竖向排气管(16),竖向排气管(16)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柱(19),空气过滤柱(19)顶部铺设有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上述设计,利用竖向排气管(16)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进行排气处理,避免加热过程中,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压力升高造成安全隐患,通过空气过滤柱(19)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源污染物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防潮剂造成污染,设计的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有利于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避免外接湿度与防潮剂的有效成分造成影响。

6、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为锥面体结构,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最底端设置清洗阀(32);上述设计,便于对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进行彻底清洗。

7、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左侧端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连接有防潮剂喷嘴(41),防潮剂输料弯管(4)中部设置高压吸料泵(42),防潮剂喷嘴(41)外侧壁绕包环形加热管套(43);上述设计,增加的环形加热管套(43)有助于保证密封剂在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

8、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防潮剂喷嘴(41)正下方为防潮剂浸渍槽(5),防潮剂喷嘴(41)插入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设置有微波加热盘管(51),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设置有用于装配射钉弹夹板(8)的轨道槽(52),射钉弹夹板(8)可沿轨道槽(52)水平滑移;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位于轨道槽(52)底部1~2cm的位置设置溢流管,溢流管连通至防潮剂回收罐(6),防潮剂回收罐(6)通过液体提升泵(7)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连通;上述设计,利用防潮剂浸渍槽(5)、轨道槽(52)及射钉弹夹板(8)的配合即可实现射钉弹防潮剂的自动浸渍,完成自动覆盖,提高了射钉弹防潮剂覆盖效率;溢流的防潮剂通过防潮剂回收罐(6)和液体提升泵(7)再次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实现了防潮剂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材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通过输送管路依次相接的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为柱形立式加热罐,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左侧壁上部位置设置漏斗形进料管口(12),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电磁卸料阀(13),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设置有竖向搅拌转轴(14),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竖向搅拌转轴(14)转动的驱动电机(15),竖向搅拌转轴(14)外侧周装配搅拌叶桨(141);

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为圆锥体立式加热罐,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外侧壁设置有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

所述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为柱形卧式加热罐,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有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之间的输料管路为虹吸式输料弯管(102),虹吸式输料弯管(102)靠近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一端延伸至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之间的虹吸式输料弯管(102)中部设置有虹吸泵(103),

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303);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有高压回流泵(301),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位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一端设置有万向喷射嘴(302);

所述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竖向排气管(16),竖向排气管(16)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柱(19),空气过滤柱(19)顶部铺设有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

所述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左侧端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连接有防潮剂喷嘴(41),防潮剂输料弯管(4)中部设置高压吸料泵(42),防潮剂喷嘴(41)外侧壁绕包环形加热管套(43);

所述防潮剂喷嘴(41)正下方为防潮剂浸渍槽(5),防潮剂喷嘴(41)插入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设置有微波加热盘管(51),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设置有用于装配射钉弹夹板(8)的轨道槽(52),射钉弹夹板(8)可沿轨道槽(52)水平滑移;

所述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位于轨道槽(52)底部1~2cm的位置设置溢流管,溢流管连通至防潮剂回收罐(6),防潮剂回收罐(6)通过液体提升泵(7)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连通。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桨(141)在竖向搅拌转轴(14)侧壁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搅拌叶桨(141)为水平叶浆。

进一步,所述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中部设置有层板式过滤网(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采用对防潮剂输送管路全程加热保温,确保防潮剂在输送过程中处于较高温度,保持完全的液体状态,设计循环回路使液体状态的防潮剂保持流动状态,提高防潮剂的流动性和均匀度,确保防潮剂储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质地均一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结构包括自上而下通过输送管路依次相接的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为柱形立式加热罐,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底部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为圆锥体立式加热罐,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外侧壁设置有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为柱形卧式加热罐,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有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上述设计,在防潮剂在整个输送管路上分别设置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和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利用一级蜂窝式电加热管套(11)、二级蜂窝式加热管套及三级蜂窝式加热管套(31)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防潮剂的加热,保证防潮层形成之前防潮剂处于完全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和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通过输送管路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与此同时,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通过高压回流泵(301)连通,使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构成循环通路,从而使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内部的防潮剂处于持续流动状态,避免发生局部冷凝现象。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与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位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一端设置有万向喷射嘴(302);上述设计,借助万向喷射嘴(302)将高压回流泵(301)输送的防潮剂进行二次分散,利用万向喷射嘴(302)喷射的防潮剂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防潮剂进行持续冲击,提高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防潮剂的流动性和防潮剂各组分的均匀度,与此同时,设计的竖向搅拌转轴(14)与搅拌叶桨(141)相互配合,有利于提升防潮剂的混匀度,从而保证获得的防护层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顶部设置有竖向排气管(16),竖向排气管(16)顶部设置有空气过滤柱(19),空气过滤柱(19)顶部铺设有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上述设计,利用竖向排气管(16)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进行排气处理,避免加热过程中,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压力升高造成安全隐患,通过空气过滤柱(19)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源污染物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防潮剂造成污染,设计的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有利于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避免外接湿度与防潮剂的有效成分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底部设置为锥面体结构,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最底端设置清洗阀(32);上述设计,便于对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进行彻底清洗。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左侧端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连接有防潮剂喷嘴(41),防潮剂输料弯管(4)中部设置高压吸料泵(42),防潮剂喷嘴(41)外侧壁绕包环形加热管套(43);上述设计,增加的环形加热管套(43)有助于保证密封剂在通过防潮剂输料弯管(4)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射钉弹裸露部防潮剂覆盖装置,防潮剂喷嘴(41)正下方为防潮剂浸渍槽(5),防潮剂喷嘴(41)插入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防潮剂浸渍槽(5)底部设置有微波加热盘管(51),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设置有用于装配射钉弹夹板(8)的轨道槽(52),射钉弹夹板(8)可沿轨道槽(52)水平滑移;防潮剂浸渍槽(5)侧壁位于轨道槽(52)底部1~2cm的位置设置溢流管,溢流管连通至防潮剂回收罐(6),防潮剂回收罐(6)通过液体提升泵(7)与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连通;上述设计,利用防潮剂浸渍槽(5)、轨道槽(52)及射钉弹夹板(8)的配合即可实现射钉弹防潮剂的自动浸渍,完成自动覆盖,提高了射钉弹防潮剂覆盖效率;溢流的防潮剂通过防潮剂回收罐(6)和液体提升泵(7)再次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实现了防潮剂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材料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防潮剂经由漏斗形进料管口(12)输入,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完成熔化,在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完成恒温加热保温,维持熔化后的液体状态,通过层板式过滤网(21)对熔化后的防潮剂进行过滤,通过虹吸泵(103)及高压回流泵(301)的配合,实现防潮剂在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二级防潮剂加热罐(2)及三级防潮剂加热罐(3)构成循环通路中流动,保证防潮层形成之前防潮剂处于完全液态状态,以保证防潮剂在射钉弹裸露部完全覆盖,均匀分布,形成稳定、均一、完整的防潮层结构,避免射钉弹在使用前由于受潮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发生。

利用竖向排气管(16)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进行排气处理,避免加热过程中,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压力升高造成安全隐患,通过空气过滤柱(19)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源污染物对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防潮剂造成污染,设计的颗粒状硅胶防潮层(18)有利于对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处理,避免外接湿度与防潮剂的有效成分造成影响。

利用防潮剂浸渍槽(5)、轨道槽(52)及射钉弹夹板(8)的配合即可实现射钉弹防潮剂的自动浸渍,完成自动覆盖,提高了射钉弹防潮剂覆盖效率;溢流的防潮剂通过防潮剂回收罐(6)和液体提升泵(7)再次进入一级防潮剂加热罐(1)实现了防潮剂的回收利用,降低了材料浪费。

对射钉弹的裸露部进行防潮剂覆盖时,只需将射钉弹装配于射钉弹夹板(8)上,将射钉弹夹板(8)装配于轨道槽(52)上,使射钉弹的裸露部与防潮剂浸渍槽(5)中的防潮剂充分接触实现浸渍,完成防潮剂覆盖,防潮剂覆盖过程中,微波加热盘管(51)对防潮剂浸渍槽(5)内部的防潮剂进行持续加热,保证防潮剂处于液体状态。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