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喷头及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4438发布日期:2018-09-01 03: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喷头及喷油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压装在机械汽车行业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装配方式,但在精密零件的装配中,品质要求是相对较高的,比如变速箱端盖里的轴承安装。由于轴承的外径与端盖的内径是过盈配合方式,压装时摩擦力大,一旦超过材料的抗冲击韧性,就会产生毛刺、刮痕等压装不良的现象。毛刺的产生严重时会造成油路堵塞,进而影响变速箱换挡,最终导致车辆行走异常。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目前厂家采用在端盖的内径进行涂油后才压装轴承。目前所使用的方式为人手涂油,不仅效率低,人工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涂油方式成本高和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喷头及喷油装置,实现高效喷油,同时降低成本。

一种旋转喷头,包括拉管和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上具有分流槽和多个转向喷孔,所述转向喷孔与所述分流槽连通,各所述转向喷孔用于喷出对所述喷头本体产生同向旋转力矩的喷射流;所述拉管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拉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分流槽连通,所述拉管与所述喷头本体转动连接。

上述旋转喷头,各个转向喷孔中喷出的喷射流对喷头本体产生同向旋转力矩,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用手握紧、用机器夹紧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住拉管,喷头本体就能在喷射流的作用下相对于拉管自动快速旋转,进而实现全方位地喷淋工作。上述旋转喷头包括拉管和喷头本体两结构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因此,上述的旋转喷头能实现高效喷油或喷淋,有效降低成本。

此外,分流槽能起流体过渡的功能,从而可将从拉管进入的流体有序均匀地分配至转向喷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本体为回转体结构;所述喷头本体的外侧开有多个缺口,各所述缺口沿所述喷头本体周向开设,相邻两个所述缺口间形成凸块;所述转向喷孔开设在所述凸块上。喷头本体为回转体结构,以提高旋转喷头旋转的稳定性,使用更方便,喷淋更加均匀。缺口的设置能减轻喷头本体的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本体的外侧等间距开设有四个缺口,每个所述凸块上开设有一个所述转向喷孔。四个缺口等间距开设,如此就能形成一个总体上中心对称的喷头本体,以进一步提高旋转的稳定性,从而喷淋地更加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喷孔包括过渡孔和喷射孔,所述喷射孔通过所述过渡孔与所述分流槽连通,所述喷射孔的喷射端开设在所述缺口的侧壁上,所述喷射孔的开孔方向与所述喷头本体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一致。喷射孔的开孔方向与喷头本体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一致,如此就能将喷射流产生的反作用力高效直接地转化为使喷头本体旋转的作用力,从而增大旋转力矩,加快喷头本体的转速,提高喷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本体包括旋转块和喷嘴块;所述旋转块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分流槽开设在所述喷嘴块上,所述转向喷孔开设在所述喷嘴块上,所述旋转块连接在所述喷嘴块上;所述拉管的开口端设有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接触配合;所述旋转块与所述拉管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槽的底壁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的顶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有间隙。凸柱的设置可以增强旋转喷头内的流体压力,使得转向喷孔中喷出的流体流速加快,进而提高喷头本体的转速,实现更高的喷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块通过轴承与所述拉管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块上连接有压板,所述轴承压紧在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之间。也就是,压板起压装固定轴承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护罩;所述护罩的一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有第二通孔;所述拉管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拉管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喷头本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中,所述转向喷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外部,且所述喷头本体能相对所述护罩转动。护罩一方面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防止喷头本体及拉管之间的缝隙漏出的少量油雾向外散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罩上设有防撞圈,所述防撞圈沿所述安装槽的槽口设置。

一种喷油装置,包括供油器、供气机构、油气混合器和上述旋转喷头,所述供油器通过油管与所述油气混合器连接,所述供气机构通过气管与所述油气混合器连接,所述油气混合器通过管路与所述拉管的进口端连接。

上述喷油装置,供油器供油到油气混合器中,利用供气机构的气源将油气混合器中的油吹散形成油雾,油雾到达旋转喷头后从旋转喷头喷出,进行旋转喷油。因此,上述喷油装置能实现高效喷油,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喷头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喷头去除护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喷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喷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0、拉管,110、进口端,120、出口端,130、第二环形凸起,200、喷头本体,210、缺口,220、凸块,230、旋转块,231、第一通孔,232、第一环形凸起,240、喷嘴块,241、分流槽,242、转向喷孔,2421、过渡孔,2422、喷射孔,243、凸柱,250、压板,300、轴承,400、卡环,500、护罩,510、安装槽,520、第二通孔,600、防撞圈,700、供油器,800、供气机构,900、油气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旋转喷头,包括拉管100和喷头本体200。喷头本体200上具有分流槽241和多个转向喷孔242。转向喷孔242与分流槽241连通。转向喷孔242用于喷出对喷头本体200产生同向旋转力矩的喷射流。拉管100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110和出口端120。拉管100的出口端120与分流槽241连通。拉管100与喷头本体200转动连接。

上述旋转喷头,各个转向喷孔242中喷出的喷射流对喷头本体200产生同向旋转力矩,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用手握紧、用机器夹紧或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住拉管100,流体从拉管100的进口端110进入,经拉管100的出口端120进入分流槽241,最后从转向喷孔242中喷出。喷头本体200就能在喷射流的作用下相对于拉管100自动快速旋转,进而实现全方位地喷淋工作。上述旋转喷头通过拉管100和喷头本体200便能实现全方位地喷淋工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且无需电机驱动就能实现自动旋转喷淋。因此,上述的旋转喷头能实现高效喷油或喷淋,有效降低成本。

其中,分流槽241能起流体过渡的功能,从而可将从拉管100进入的流体有序均匀地分配至转向喷孔242。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喷头本体200为回转体结构。喷头本体200的外侧开有多个缺口210。各缺口210沿喷头本体200周向开设。相邻两个缺口210间形成凸块220。转向喷孔242开设在凸块220上。喷头本体200为回转体结构,以提高旋转喷头旋转的稳定性,使用更方便,喷淋更加均匀。缺口210的设置能减轻喷头本体200的重量。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喷头本体200的外侧等间距开设有四个缺口210。每个凸块220上开设有一个转向喷孔242。四个缺口210等间距开设,如此就能形成一个总体上中心对称的喷头本体200,以进一步提高旋转的稳定性,从而喷淋地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转向喷孔242包括过渡孔2421和喷射孔2422。喷射孔2422通过过渡孔2421与分流槽241连通。喷射孔2422的喷射端开设在缺口210的侧壁上。喷射孔2422的开孔方向与喷头本体200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一致。喷射孔2422的开孔方向与喷头本体200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一致,如此就能将喷射流产生的反作用力高效直接地转化为使喷头本体200旋转的作用力,从而增大旋转力矩,加快喷头本体200的转速,提高喷淋效率。为了方便说明,将喷射孔2422的两端分为喷射端和连通端。喷射孔2422的开孔方向也就是喷射孔2422的中心线所在方向,喷头本体200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为喷头本体200上连通端处旋转的切线方向,喷射孔2422的开孔方向与喷头本体200旋转时的切线方向一致也就是喷射孔2422的中心线与喷头本体200上连通端处旋转的切线平行。

较佳地,如图4所示,过渡孔2421沿喷头本体200的径向设置。喷射孔2422的喷射端所在缺口210的侧壁同时平行于过渡孔2421和喷头本体200的中心轴线。喷射孔2422垂直于喷射孔2422的喷射端所在缺口210的侧壁。缺口210的两个侧壁呈钝角设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喷头本体200包括旋转块230和喷嘴块240。旋转块230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231。第一通孔231的壁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起232。分流槽241开设在喷嘴块240上。转向喷孔242开设在喷嘴块240上。旋转块230连接在喷嘴块240上。拉管100的开口端设有第二环形凸起130。第二环形凸起130与第一环形凸起232接触配合。旋转块230与拉管100可转动连接。将喷头本体200设计为旋转块230和喷嘴块240,可以方便地加工形成转向喷孔242和分流槽241,同时方便拉管100与喷头本体200的装配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分流槽241的底壁上设有凸柱243。凸柱243的顶部与第二环形凸起130之间设有间隙。凸柱243的设置可以增强旋转喷头内的流体压力,使得转向喷孔242中喷出的流体流速加快,进而提高喷头本体200的转速,实现更高的喷淋效率。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块230通过轴承300与拉管100转动连接。旋转块230上连接有压板250。轴承300压紧在压板250和第一环形凸起232之间。也就是,压板250起压装固定轴承300的作用。其中,轴承300套设在拉管100的外侧,拉管100上开有卡环槽,轴承300通过卡环400与拉管100卡位固定,轴承300的外侧与旋转块230上第一通孔231的壁面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喷头还包括护罩500。护罩500的一端设有安装槽510。安装槽510的槽底开有第二通孔520。拉管100穿设在第二通孔520中,且拉管100的出口端120位于安装槽510内。喷头本体200设置在安装槽510中,转向喷孔242位于安装槽510的外部,且喷头本体200能相对护罩500转动。护罩500一方面起到美化外观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防止喷头本体200及拉管100之间的缝隙漏出的少量油雾向外散发。较佳地,拉管100与护罩500之间无相对转动。护罩500优选为尼龙护罩500。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护罩500上设有防撞圈600。防撞圈600沿安装槽510的槽口设置。

如图5所示,一种喷油装置,包括供油器700、供气机构800、油气混合器900和上述旋转喷头。供油器700通过油管与油气混合器900连接。供气机构800通过气管与油气混合器900连接。油气混合器900通过管路与拉管100的进口端110连接。

上述喷油装置,供油器700供油到油气混合器900中,利用供气机构800的气源将油气混合器900中的油吹散形成油雾,油雾到达旋转喷头后从旋转喷头喷出,进行旋转喷油。因此,上述喷油装置能实现高效喷油,有效降低成本。

其中,拉管100的进口端设有接头,该接头用于与管路连接。

优选地,喷嘴块240为铝制喷嘴块240。旋转块230为铝制旋转块230。压板250为铝制压板250。从而减轻重量,减少旋转阻力。

需要说明的时,喷头本体200上除了开设转向喷孔242外,还可以沿喷头本体200径向开设更多的喷淋孔等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