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0011发布日期:2018-09-07 22:4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胶体电解液进行冷却降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注酸工艺中,必须对配制好的胶体电解液进行冷却降温,将其冷却至十摄氏度以下才能进行注酸。目前行业中常用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包括配酸罐,配酸罐中固定安装有石墨管或铅管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中通有冷却介质,通过热交换器中冷却介质的流动与配酸罐中的胶体电解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胶体电解液。

上述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存在以下缺点:一、由于配酸罐中的胶体电解液在整个过程中静止不动,因而冷却不均匀、效果不理想,以5立方米的35摄氏度胶体电解液为例,将其冷却至10摄氏度以下一般需花费10小时以上,换热效率极低;二、由于热交换器固定安装在配酸罐中,对热交换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极为不便,另外,热交换器一旦发生损坏将难以被工人发现,并且冷却介质也会进入配酸罐中,造成胶体电解液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换热效率、不易堵塞冷却通路、并且对过滤器及热交换器等器件便于维修和更换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包括:配酸罐,还包括胶体电解液输出管、胶体电解液返回管、过滤器、输液泵及热交换器,配酸罐上的排酸口与胶体电解液输出管的一端相连接,胶体电解液输出管的另一端与过滤器的进液口相连接,过滤器的出液口与输液泵的进液管相连接,输液泵的出液管与热交换器的进酸口相连接,热交换器的出酸口与胶体电解液返回管的一端相连接,胶体电解液返回管的另一端与配酸罐上的反酸口相连接;还包括制冷机组,制冷机组的冷媒输出管与热交换器的冷媒进口相连接,制冷机组的冷媒返回管与热交换器的冷媒出口相连接;所述配酸罐中设置有能对配酸罐中的胶体电解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器为板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搅拌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安装在配酸罐外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轴,主轴伸入至配酸罐内部,主轴位于配酸罐内部的部分设置有桨叶。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的具体结构包括:过滤器箱,过滤器箱中设置有过滤网,过滤器箱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与胶体电解液输出管相连接,出液口与输液泵的进液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箱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倾斜安装在过滤器箱中,并且过滤网的下部位于靠近进液口的位置,过滤网的上部位于靠近出液口的位置。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网与过滤器箱之间的具体安装结构为:在过滤器箱的内壁设置有倾斜的安装槽,过滤网能够插入倾斜的安装槽中从而固定在过滤器箱中。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箱包括顶部开口的箱体和能够罩盖在箱体顶部的顶盖,顶盖通过螺栓锁紧固定在箱体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其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透明视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占地面积小,维修及更换方便,相比普通石墨管或铅管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能量损耗少;二、过滤器、输液泵、热交换器以及各管路均外置于配酸罐之外,便于安装、维修及拆卸,当发生损坏时便于及时发现;三、采用所述结构的过滤器,能够过滤掉胶体电解液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防止大颗粒杂质堵塞板式热交换器,并且,当过滤网一侧的滤网面上逐渐积累大颗粒杂质后,这些大颗粒杂质在胶体电解液的冲击、推动作用下,会逐渐向过滤网上部移动,这样便能够提高过滤器中大颗粒杂质的负载量,从而延长更换或清洗过滤网的周期。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包括:配酸罐1、胶体电解液输出管11、胶体电解液返回管12、输液泵2及热交换器3,配酸罐1底部的排酸口14与胶体电解液输出管11的一端相连接,胶体电解液输出管11的另一端与输液泵2的进液管21相连接,输液泵2的出液管22与热交换器3的进酸口31相连接,热交换器3的出酸口32与胶体电解液返回管12的一端相连接,胶体电解液返回管12的另一端与配酸罐1顶部的返酸口15相连接。上述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还包括制冷机组4,制冷机组4的冷媒输出管41与热交换器3的冷媒进口33相连接,制冷机组4的冷媒返回管42与热交换器3的冷媒出口3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3为板式热交换器,所述板式热交换器是一种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得到的装置,采用板式热交换器作为外置式热交换器,占地面积小,维修及更换方便,相比普通石墨管或铅管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能量损耗少。所述配酸罐1中设置有能对配酸罐1中的胶体电解液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13的具体结构包括:安装在配酸罐1顶部的驱动电机131,驱动电机13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主轴132,主轴132向下伸入至配酸罐1内部,主轴132位于配酸罐1内部的部分固定安装有桨叶133,桨叶133在驱动电机131的驱动作用下能够对配酸罐1内的胶体电解液进行搅拌,从而防止胶体电解液由于静置而发生凝结、沉淀。

在本实施例中,在输液泵2与配酸罐1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过滤胶体电解液中大颗粒杂质的过滤器5。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5的具体结构包括:过滤器箱51,过滤器箱51中设置有过滤网52,过滤器箱51的两端分别为进液口53和出液口54,进液口53与胶体电解液输出管11相连接,出液口54与输液泵2的进液管2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箱51呈长方体结构,所述过滤网52可拆卸地倾斜安装在过滤器箱51中,并且过滤网52的下部位于靠近进液口53的位置,过滤网52的上部位于靠近出液口54的位置。这样,当过滤网52朝向进液口53一侧的滤网面上逐渐积累大颗粒杂质后,这些大颗粒杂质在胶体电解液的冲击、推动作用下,会逐渐向过滤网52上部移动,使得过滤网52上没被杂质堵塞的下部区域仍能保持通畅,这样便能够提高过滤器5中大颗粒杂质的负载量,从而延长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的周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52与过滤器箱51之间的具体安装结构为:在过滤器箱51相对的的内壁上分别对应的固定有二条倾斜导轨55,每侧的二条倾斜导轨55之间构成一条安装槽,过滤网52的两侧边框能够插入相对的二条安装槽中从而固定在过滤器箱51中,这样的安装结构对过滤网52的安装或拆卸都十分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箱51包括顶部开口的箱体512和能够罩盖在箱体512顶部的顶盖511,顶盖511通过螺栓513锁紧固定在箱体512上。当需要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时,只需要拧开螺栓513、打开顶盖511便可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操作简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511上设置有透明视窗56,通过透明视窗56可以实时观察过滤器5内大颗粒杂质的堆积情况,从而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

上述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启动驱动电机131,驱动电机131通过主轴132带动桨叶133旋转,桨叶133不断地搅拌配酸罐1中的胶体电解液,从而防止胶体电解液由于静置而发生凝结、沉淀。然后启动输液泵2,使得胶体电解液在配酸罐1、过滤器5、及板式热交换器3之间循环流动,过滤器5能够过滤掉胶体电解液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防止大颗粒杂质堵塞板式热交换器3。进入板式热交换器3中的胶体电解液与制冷机组4通入板式热交换器3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得到降温。

当通过透明视窗56观察发现过滤器5内大颗粒杂质的堆积情况严重,需要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时,只需要拧开螺栓513、打开顶盖511,便可更换或清洗过滤网52。

上述结构的胶体电解液的冷却装置的优点在于:一、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占地面积小,维修及更换方便,相比普通石墨管或铅管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能量损耗少;二、过滤器、输液泵、热交换器以及各管路均外置于配酸罐之外,便于安装、维修及拆卸,当发生损坏时便于及时发现;三、采用所述结构的过滤器,能够过滤掉胶体电解液中的大颗粒杂质,从而防止大颗粒杂质堵塞板式热交换器,并且,当过滤网一侧的滤网面上逐渐积累大颗粒杂质后,这些大颗粒杂质在胶体电解液的冲击、推动作用下,会逐渐向过滤网上部移动,这样便能够提高过滤器中大颗粒杂质的负载量,从而延长更换或清洗过滤网的周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