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分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508发布日期:2018-09-21 22:3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预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式分水器。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1210389183.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分水器,这种复合式分水器近几年已在发酵工业的空气预处理工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各种性能、技术指标都明显优于常规的老产品。

但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有个别用户反映它存在着某种缺陷,其原因在于:该复合式分水器的壳体内沿进气方向依次设置了收集式分水器、丝网收集式分水器和收集式分水器,其中的丝网收集式分水器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漂浮性的小水滴,其包括多组丝网收集网板,且丝网收集网板呈圆筒状,因此不论该丝网收集网板如何旋转,始终都有一个面朝向进气口。由于丝网收集网板的规格为100~200目,如果用户的风管内垃圾、铁锈量特别多,当空压机在试车(试生产)时,这些垃圾、铁锈就会随着压缩空气进入复合式分水器并沉积在丝网收集网板上,虽然在后期大生产时会将丝网收集网板转动180°,利用压缩空气对丝网收集网板进行反冲式清洗,但已无法将其冲掉,进而导致铁锈在丝网收集网板上积累越来越多,造成空气系统的压降越来越大,空压机的载荷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正常的发酵过程,必须进行停产清洗,而停产将对用户会造成多种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分水器,其能解决现有复合式分水器的丝网收集网板上易沉积垃圾、铁锈,造成丝网收集网板堵塞,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复合式分水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沿进气方向间隔安装有两个收集式分水器,位于两个所述收集式分水器之间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有中间分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分水器为丝网集水器,所述丝网集水器包括墙板框架;

呈竖向布置且并排安装于所述墙板框架内的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呈矩形,所述翻转框架表面覆盖安装有丝网,所述翻转框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转轴,所述翻转框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墙板框架内;

以及翻转驱动机构,所述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框架绕各自的所述转轴转动,以使非工作状态时,所述翻转框架平行于进风方向;工作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相交且互相垂直,所述丝网的正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清洗状态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相交且互相垂直,所述丝网的反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框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装置、推板、助推架、导向板和销轴,所述助推架、所述推板和所述导向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板沿进风方向设置在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的中间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墙板框架的顶板上,所述导向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沉孔;所述助推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助推杆,所述销轴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腰形沉孔、所述推板的前端、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后端后套装有限位螺母,所述销轴与所述腰形沉孔间隙配合,所述销轴与所述推板和两个所述助推杆转动配合;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前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推板的后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销轴沿所述腰形沉孔前后滑动;两个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丝网相向设置。

所述翻转框架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装置、推板、助推架、导向板、牵引板和销轴,所述助推架、所述推板和所述导向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板沿进风方向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翻转框架的中间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墙板框架的顶板上,所述导向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沉孔;所述助推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助推杆,所述销轴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腰形沉孔、所述推板的前端、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后端后套装有限位螺母,所述销轴与所述腰形沉孔间隙配合,所述销轴与所述推板和两个所述助推杆转动配合;与所述导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前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位于两侧的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后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所述牵引板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所述牵引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板;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推板的后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销轴沿所述腰形沉孔前后滑动;所述助推架连接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丝网相向设置,所述牵引板连接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丝网同向设置。

所述翻转框架的数量大于三个,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装置、推板、助推架、导向板、牵引板和销轴,所述牵引板包括牵引板一和牵引板二,所述助推架、所述推板和所述导向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导向板沿进风方向设置在位于一侧的相邻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的中间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墙板框架的顶板上,所述导向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沉孔;所述助推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助推杆,所述销轴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腰形沉孔、所述推板的前端、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后端后套装有限位螺母,所述销轴与所述腰形沉孔间隙配合,所述销轴与所述推板和两个所述助推杆转动配合;与所述导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两个所述助推杆的前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位于奇数位的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后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所述牵引板一水平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后侧并与位于奇数位的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位于偶数位的所述翻转框架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所述牵引板二水平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前侧并与位于偶数位的所述连接销一一转动连接;所述牵引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导向板;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推板的后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销轴沿所述腰形沉孔前后滑动;所述助推架连接的两个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丝网相向设置,同一个所述牵引板连接的所述翻转框架上的所述丝网同向设置。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涡轮减速机和传动板,所述传动板水平设置,所述传动板的一端与所述推板的后端铰接,所述传动板的另一端通过键与所述涡轮减速机的输出轴固接,所述顶板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涡轮减速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翻转框架包括底框和顶框,所述底框的外侧沿其周向一体成型有护板,所述丝网设置在所述底框和所述顶框之间且三者之间通过螺钉固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护板并与所述护板固接。

所述丝网的规格为100目~200目。

所述收集式分水器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折板,所述折板之间通过连接筋固定,所述折板的宽度方向平行于进气方向;在所述折板的每个折弯处以及出气端分别设置有直角板,所述直角板沿所述折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直角板的其中一个板与所述折板固定连接,另一个板平行于进气方向,所述直角板与所述折板之间围合形成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槽口朝向进气方向。

所述折板的每个斜面与进气方向之间的锐角相等且为15°~30°,优选为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分水器,采用丝网集水器代替了以往的丝网收集式分水器,丝网集水器的丝网覆盖安装在呈矩形的翻转框架表面,翻转框架由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实现翻转,通过控制翻转框架翻转到不同的角度,可实现三种不同的状态,当设备试车时,可将翻转框架翻转到非工作状态,此时丝网平行于进风方向,可防止风管内的垃圾、铁锈堵塞丝网;后期大生产时,可将翻转框架翻转到工作状态,此时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相交且互相垂直,丝网的正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翻转框架之间拼接成一个整体的集水面,对空气中夹带的小水滴进行收集;当大生产期间需要对丝网进行清洗时,可将翻转框架翻转到清洗状态,此时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相交且互相垂直,丝网的反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从而可用空气对丝网进行反冲清洗。与现有的丝网收集式分水器相比,可有效防止风管内的垃圾、铁锈堵塞丝网,保证复合式分水器始终处于高效分水、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且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故障,避免因停产清洗而给客户造成的多种损失;

2、本装置采用的收集式分水器由带有收集槽的折板组成,折板可通过冲压方式制成,无需焊接,不会形成焊疤;空气进入第一个收集式分水器后,其夹带的大水滴会沿着折板的斜面进入收集槽,从而使大水滴得到有效的分离;然后空气进入丝网集水器,由丝网集水器收集空气中的小水滴,在毛细作用下,空气中的小水滴在经过丝网时很容易被丝网黏住,从而在丝网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在风压的作用下这部分水会突破丝网网孔而逃逸掉,而逃逸掉的水滴此时已成为较大的水滴,会被第二个收集式分水器拦截,从而达到显著的分水效果;由于折板的每个斜面与进气方向之间的锐角相等且为15°~30°,使得产生的压降小,通气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丝网集水器的左视图(翻转框架的数量为四个且处于工作状态);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左视图;

图6为翻转框架的数量为四个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丝网集水器的俯视图;

图7为翻转框架、丝网和转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翻转框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丝网集水器的俯视图;

图10为翻转框架的数量为三个且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丝网集水器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中收集式分水器的主视图;

图12为折板与直角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1-丝网;2-墙板框架;2-1-顶板;2-2-底板;3、31、32、33、34-翻转框架;3-1-底框;3-2-顶框;3-1-1-护板;4-转轴;5-推板;6-助推杆;7-导向板;71-腰形沉孔;8-牵引板;81-牵引板一;82-牵引板二;9-销轴;10-限位螺母;11-连接销;12-涡轮减速机;121-涡轮减速机的输出轴;13-传动板;14-支撑板;15-螺钉;16-壳体;161-出风口;17-收集式分水器;171-折板;172-连接筋;173-直角板;174-收集槽;175-安装板;18-丝网集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复合式分水器,其包括壳体16,壳体16的左侧设有进风口,右侧设有出风口161,壳体16内沿进气方向间隔安装有两个收集式分水器17,位于两个收集式分水器17之间的壳体上安装有中间分水器,中间分水器为丝网集水器18,丝网集水器18包括丝网1、墙板框架2、翻转框架3和翻转驱动机构;丝网集水器18的墙板框架2固定安装在壳体16内壁上;翻转框架3呈竖向布置且并排安装于墙板框架2内,翻转框架3呈矩形,丝网1覆盖安装在翻转框架3表面,翻转框架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呈竖向设置的转轴4,转轴4的两端分别穿过墙板框架2的顶板2-1和底板2-2并通过轴承与顶板2-1和底板2-2转动连接;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翻转框架3绕各自的转轴4转动,以使非工作状态时,翻转框架3平行于进风方向(进风方向如图1和图4中空心箭头方向所示);工作状态时,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3相交且互相垂直,丝网1的正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α为45°;清洗状态(清洗状态下的视图未示出)时,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3相交且互相垂直,丝网1的反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由于丝网在工作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即丝网为倾斜状态,当空气穿过倾斜的丝网时,阻力小,系统压降小,能耗低。

当翻转框架3的数量大于三个时,见图2至图6,图2中设有四个翻转框架31、32、33、34,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装置、推板5、助推架、导向板7、牵引板8和销轴9,牵引板8包括牵引板一81和牵引板二82,助推架、推板5和导向板7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导向板7沿进风方向设置在位于一侧的相邻两个翻转框架31、32的中间并固定安装在墙板框架2的顶板2-1上,导向板7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沉孔71,见图5,腰形沉孔71的小端朝上,大端朝下;助推架包括两个上下设置的助推杆6,两个助推杆6形成V字形,销轴9的一端由下至上依次穿过腰形沉孔71、推板5的前端、两个助推杆6的后端后套装有限位螺母10,销轴9与腰形沉孔71的小端间隙配合,销轴9与推板5和两个助推杆6转动配合;与导向板7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31、32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11,两个助推杆6的前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销11一一转动连接;位于奇数位的翻转框架31、33的顶面后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11,牵引板一81水平设置在顶板2-1的后侧并与位于奇数位的连接销11一一转动连接;位于偶数位的翻转框架32、34的顶面前端分别垂直固接有连接销11,牵引板二82水平设置在顶板2-1的前侧并与位于偶数位的连接销11一一转动连接;牵引板8的高度低于导向板7;传动装置与推板5的后端连接,用于驱动销轴9沿腰形沉孔71前后滑动;传动装置包括涡轮减速机12和传动板13,传动板13水平设置,传动板13的一端与推板5的后端铰接,传动板13的另一端通过键与涡轮减速机的输出轴121固接,顶板2-1上安装有支撑板14,涡轮减速机12的壳体固定在支撑板14上;助推架连接的两个翻转框架31、32上的丝网1相向设置,同一个牵引板8连接的翻转框架3上的丝网1同向设置,即牵引板一81连接的翻转框架31、33上的丝网1同向设置,牵引板二82连接的翻转框架32、34上的丝网1同向设置。

传动装置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可以使用气缸或电动缸进行直线驱动。

当翻转框架3的数量仅为两个时,则翻转驱动机构无需再设置牵引板8,如图9所示,只通过助推架即可推动或拉动两个翻转框架3转动;当翻转框架3的数量为三个时,则翻转驱动机构只需设置一个牵引板81即可,如图10所示,通过助推架和牵引板81即可推动或拉动三个翻转框架3转动。

见图7和图8,翻转框架3包括底框3-1和顶框3-2,底框3-1的外侧沿其周向一体成型有护板3-1-1,丝网1设置在底框3-1和顶框3-2之间且三者之间通过螺钉15固接,转轴4穿过护板3-1-1并与护板3-1-1固接。如此设计,丝网安装稳定,且拆装方便。

优选的,丝网1的规格为100目~200目。在毛细作用下,当空气中的水分子团穿过丝网的网孔时很容易被丝网黏住,从而起到收集空气中较小的水滴(直径>0.3mm的水滴)的作用,使空气中较小的水滴大部分被拦截下来。丝网的目数越高,其分离小水滴的效果越好,但空气压降大;反之则压降小,分离小水滴的效果稍差。实际生产时,客户可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丝网规格。

见图11至图13,收集式分水器17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折板171,折板171之间通过连接筋172固定,折板17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进气方向;在折板171的每个折弯处以及出气端分别设置有直角板173,直角板173沿折板171的长度方向设置,直角板173的其中一个板与折板171固定连接,另一个板平行于进气方向,直角板173与折板171之间围合形成收集槽174,收集槽174的槽口朝向进气方向;折板171的每个斜面与进气方向之间的锐角θ相等且为15°~30°,优选为30°。安装时,可在连接筋172的两端固定安装板175,在折板17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侧板,再将安装板175和侧板固定在壳体16的内壁上。

下面具体描述下丝网集水器18的工作原理,以翻转框架3的数量为四个为例:

1)当空压机试车时,启动涡轮减速机12带动传动板13转动到图6所示位置,使助推架将翻转框架31、32推到与进风方向平行,在牵引杆8的联动下,其余的翻转框架32、34也转到平行于进风方向的位置,由于此时丝网1平行于进风方向,因此,空气中的垃圾、铁锈不会堵住丝网;

2)当后续大生产时,启动涡轮减速机12带动传动板13向后转动到图4所示位置,在推板5的拉动下,助推架的两个助推杆6收回,从而带动翻转框架31、32转动并使其前部相交,丝网1的正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在牵引杆8的联动下,其余的翻转框架33、34也随之转动,最终所有丝网1的正面拼合成一个整体的集水面,从而可收集空气中的小水滴;

3)当后续大生产期间需要清洗丝网时,启动涡轮减速机12带动传动板13向前转动,在推板5的推动下,助推架的两个助推杆6张开,从而带动翻转框架31、32转动并使其后部相交,丝网1的反面朝向进风方向并与进风方向之间的锐角为45°,在牵引杆8的联动下,其余的翻转框架33、34也随之转动,最终所有丝网1的反面朝前,可使用空气对丝网1进行反冲清洗,保证丝网的清洁。在生产时可每班冲洗,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持丝网表面洁净,空气系统压降就小,整个系统能耗就会大大降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