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0504发布日期:2018-09-21 22:3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对需要安全性能保障的无尘车间而言,粉尘的排放是有相当严格控制的,有部分专注无尘车间净化的企业已经使用除尘风机,主要是直接通过抽风机抽取空气对外排放,将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异味排放至外界空气中,该方案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车间内部空气问题,但是无法收集导致直接对外界空气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除尘腔体,其底部设置有植物液储存室,位于所述植物液储存室顶部设置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设置的第一粗孔过滤层、第二粗孔过滤层、膜支撑层和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位于所述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上设置有导流净化层,所述导流净化层顶部设置有一排第二喷嘴,第二喷嘴顶部设置有与该第二喷嘴喷水方向相反的第三喷嘴,位于所述第三喷嘴顶部设置有除雾层,所述除雾层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扇。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其中,所述植物液储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抽吸泵,所述抽吸泵通过输送管道与若干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连通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喷嘴的喷水方向向上,所述第三喷嘴的喷水方向向下。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其中,第一粗孔过滤层的厚度大于第二粗孔过滤层的厚度。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的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其中,所述膜支撑层为陶瓷过滤膜层。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去除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异味,无二次污染,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具体结构包括有:

除尘腔体1,其底部设置有植物液储存室2,位于植物液储存室顶部设置有过滤膜,过滤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置设置的第一粗孔过滤层3、第二粗孔过滤层11、膜支撑层15和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16,位于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16上设置有导流净化层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粗孔过滤层的厚度大于第二粗孔过滤层的厚度,膜支撑层可以为陶瓷过滤膜层;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与导流净化层之间设置有两个交叉设置的挡板4,挡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排气小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挡板的倾斜方向斜向下约25°,既可以延长含粉尘气体通过路径,也不影响含粉尘气体累积,有利于后续的气液混合;进一步的,在挡板和导流净化层之间设置有一排若干第一喷嘴5,第一喷嘴正对挡板设置。

导流净化层10顶部设置有一排第二喷嘴6,第二喷嘴顶部设置有与该第二喷嘴喷水方向相反的第三喷嘴7,位于第三喷嘴7顶部设置有除雾层8,除雾层顶部固定设置有排气扇9;优选的,第二喷嘴的喷水方向向上,第三喷嘴的喷水方向向下;优选的,植物液储存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抽吸泵13,抽吸泵通过输送管道14与若干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第一喷嘴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中,在植物液储存室和过滤膜之间的除尘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道12。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异味气体通过进气管道输送至除尘腔体中,气体依次通过第一粗孔过滤层、第二粗孔过滤层、膜支撑层和聚砜纳米纤维预过滤膜层,以对粉尘进行预过滤,特别是针对超细粉尘颗粒过滤效果更好。预处理后的气体通过两个挡板进入到第一喷嘴的喷淋区,两个挡板的倾斜方向斜向下约25°,既可以延长含粉尘气体通过路径,也不影响含粉尘气体累积,有利于气体和植物液混合,进一步去除气体中异味和粉尘颗粒;进一步的,气体通过导流净化层使得气体均匀流出至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的喷淋区,第二喷嘴和第三喷嘴正对设置,且出水方向相反,喷出的植物液经过相互碰撞,形成气雾,同时微量的粉尘、异味气体可以通过碰撞的气雾完全融合而得到有效的捕捉和吸附,使得气体中的异味和粉尘颗粒得以完全去除。之后,净化处理后的气体由除雾层进行气雾分离,通过排气扇排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排气扇的后端设置有UV紫外光束发生器,使得完全去除异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纳米材料加工车间除尘系统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去除纳米材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异味,无二次污染,适用性广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