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4879发布日期:2018-11-02 21:4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板是由木质纤维素纤维交织成型并利用其固有胶粘性能制成的人造板。纤维板又名密度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素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因此,在纤维板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木屑及木粉,严重影响生产人员的健康及设备的寿命。由于纤维板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其原材料都是易燃物品,现有的除尘设备一般通过风机将厂房内的空气出入到除尘装置中,而除尘装置会产生一个正压,含有木屑、木粉的空气在正压的除尘装置中会容易摩擦而发生爆炸、从而引起火灾。此外,现有的除尘设备只能将厂房中的空气抽走进行过虑除尘,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结构简单,除尘效果好,且防止除尘装置中产生正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机构,除尘机构和负压机构;

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吸尘管道和第二吸尘管道,所述第一吸尘管道设置在生产设备上,所述第二吸尘管道设置在厂房的上层空间;

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废气腔和净气腔,所述废气腔与净气腔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朝向废气腔一侧设有除尘布袋和加湿器,位于废气腔一侧的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口,位于净气腔一侧的壳体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吸尘机构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负压机构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孔洞,所述除尘布袋与所述孔洞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孔洞的上方设有吹气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除尘布袋由外往内依次包括外布袋、内布袋和圆台形骨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布袋与所述内布袋之间环空形成二次空气流道,所述外布袋的上端设有与二次空气流道连接的第二出气口,所述内布袋的底部与外布袋之间设有一端开放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开放端与内布袋内部连通,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二次空气流道连通的气孔,滑块滑动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滑块的底部设有弹簧,当内布袋处于正常状态时,弹簧对滑块形成支撑使得内袋体内部与二次空气流道之间被分隔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出气口的内径小于气孔的内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废气腔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吸尘管道的材质塑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吸尘管道通过捆绑的方式连接在生产设备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负压装置为负压风机。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机构,除尘机构和负压机构;所述吸尘机构包括第一吸尘管道和第二吸尘管道,所述第一吸尘管道设置在生产设备上,所述第二吸尘管道设置在厂房的上层空间;所述除尘机构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废气腔和净气腔,所述废气腔与净气腔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朝向废气腔一侧设有除尘布袋和加湿器,位于废气腔一侧的壳体设有第一进气口,位于净气腔一侧的壳体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吸尘机构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负压机构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工作时,通过所述负压机构使废气腔和净气腔产生负压,并通过第一吸尘管道和第二吸尘管道将木粉吸取到废气腔中,然后通过加湿器使木粉形成较大的颗粒,使部分木粉沉淀到废气腔的底部,另一部分的木粉通过除尘布袋进行过虑,过虑后的干净气体输送到净气腔,最终在负压机构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出气口排放到大气中。此外,通过在废气腔中设置加湿器,还可以减少木粉之间的摩擦,防止静电,从而避免发生爆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的除尘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纤维板生产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机构1,除尘机构2和负压机构3。

所述吸尘机构1包括第一吸尘管道11和第二吸尘管道12,所述第一吸尘管道11设置在生产设备上,所述第二吸尘管道12设置在厂房的上层空间。所述第一吸尘管道11用于吸取设备上的木粉,从源头上起到除尘的作用,而第二吸尘管道12用于吸取漂浮在厂房空气中的木粉,从整体上进行除尘。其中,为了降低成本、便于更换,所述第一吸尘管道11的材质塑料。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吸尘管道11通过捆绑的方式连接在生产设备上,所述第一吸尘管道11的开口对着生产复合板的原料或半成品,从而将木粉传输到除尘机构2中,避免木粉漂浮到厂房空气中。具体的,所述吸尘机构1还包括第三吸尘管道13,所述第三吸尘管道13用于连接第一管道11和除尘机构2,和/或连接第二吸尘管道12和吸尘机构2。

所述除尘机构2包括壳体21,设置在壳体21内的废气腔22和净气腔23,所述废气腔22与净气腔23之间设有一隔板24,所述隔板24朝向废气腔22一侧设有除尘布袋25和加湿器26,位于废气腔22一侧的壳体21设有第一进气口27,位于净气腔23一侧的壳体21设有第一出气口28,所述吸尘机构1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7连接,所述负压机构3与所述第一出气口28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吸尘管道13与所述第一进气口27连接,以将所述吸尘机构1与所述除尘机构2形成连接。工作时,通过所述负压机构3使废气腔22和净气腔23产生负压,并通过第一吸尘管道11和第二吸尘管道12将木粉吸取到废气腔22中,然后通过加湿器26使木粉形成较大的颗粒,使部分木粉沉淀到废气腔22的底部,另一部分的木粉通过除尘布袋25进行过虑,过虑后的干净气体输送到净气腔23,最终在负压机构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出气口28排放到大气中。此外,通过在废气腔22中设置加湿器26,还可以减少木粉之间的摩擦,防止静电,从而避免发生爆炸。

其中,所述隔板24上设有多个孔洞,所述除尘布袋25与所述孔洞连接,干净气体通过所述孔洞传输到净气腔23中。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上方设有吹气装置4,所述吹气装置4用于对除尘布袋25进行吹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除尘布袋25由外往内依次包括外布袋251、内布袋252和圆台形骨架253。其中,所述外布袋251与所述内布袋252之间环空形成二次空气流道,所述外布袋251的上端设有与二次空气流道连接的第二出气口254,所述内布袋252的底部与外布袋251之间设有一端开放的筒体255,所述筒体255的开放端与内布袋252内部连通,所述筒体255的侧壁上设有与二次空气流道连通的气孔256,滑块257滑动设置在筒体255内,所述滑块257的底部设有弹簧258,当内布袋252处于正常状态时,弹簧258对滑块257形成支撑使得内布袋25253内部与二次空气流道之间被分隔开。

使用时,利用圆台形骨架253以及与之匹配的内布袋252、外布袋251构成一个双层结构,即在吹气装置4将内布袋252注入空气时,内布袋252逐渐膨胀且袋内的压力逐步增大,同时外布袋251也发生体积膨胀,附着在外布袋251外表面的粉尘开始被弹落,直至空气压力直接作用到位于内布袋252底部的滑块257上,使得滑块257在筒体255内发生垂直向下的直线运动,此时弹簧258被压缩,而位于筒体255两侧的气孔256通过筒体255内部将内布袋252与二次空气流道连通,空气快速注入到二次空气流道中,进而使得外布袋251再次发生膨胀,而由于二次空气流道的内部空间较小,因此外布袋251二次膨胀产生的作用应力要远大于其第一次膨胀时产生的作用应力,即附着在外布袋251上的粉尘被完全弹出,相比单层结构的除尘布袋,其除尘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外布袋251的膨胀是由内布袋252的膨胀带动,降低了外布袋251直接受到空气流的直接冲刷,进而降低了外布袋251的损耗。

当除尘布袋外壁上的粉尘被完全弹落时,二次空气流道中的空气由第二出气口254中排出,而内布袋252中的空气则由其上端的开放处逸出,使得外布袋251与内布袋252重新回复至其初始状态,此时,滑块257受到的空气压力消失后,在弹簧258回复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将二次空气流道与内布袋252内部分隔开,以方便下一次粉尘的过滤。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出气口254的内径大小设置成小于气孔256的大小,使得内布袋252内的空气在进入二次空气流道中时,二次空气流道中的空气进出量更加合理,以提高外布袋251在发生二次膨胀时清除其外壁上粉尘的效率。

具体的,所述废气腔22的底部设有第一出口29。掉落在废气腔22底部的木粉通过所第一出口29排出和收集。为了便于将木粉收集到第一出口29,所述壳体21的形状为倒锥形。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负压装置3为负压风机,但不限于此。本申请通过负压风机,使废气腔22和净气腔23的空气产生流通,从而实现除尘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