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327发布日期:2018-12-22 08:2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被处理液除去气体,或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本申请基于2016年5月1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6-095596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中空纤维膜组件,除了过滤液体,还用于从液体除去溶解气体(脱气)或向液体供给气体(供气)。例如,已知用中空纤维膜组件从喷墨打印机用的油墨中除去氧气等的脱气方法。

作为脱气或供气用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提出过例如下述组件。

(1)一种膜接触器,多个中空纤维部件拉齐而成的膜垫(mat)在壳体内层叠,从而使中空纤维部件的长度方向和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垂直相交,通过在壳体内隔出内部腔室以及外部腔室的灌封材料,将该膜垫固定在壳体内(专利文献1)。

(2)一种膜接触装置,具备:壳体、在壳体内插入的圆筒状的开孔的芯、围住开孔的芯从而和开孔的芯平行配置的中空纤维、以及将中空纤维端部在壳体内固定且在壳内隔出壳体空间和头部空间的管板(专利文献2)。

(3)一种膜脱气装置,具备:被处理液容器、在被处理液容器内收纳的多个中空纤维脱气膜、将中空纤维脱气膜的端部固定在被处理液容器内且在被处理液容器内隔出被处理液室和减压室的粘着部以及隔板(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30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2-161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7-681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的膜接触器、(2)的膜接触装置以及(3)的膜脱气装置存在下述问题。

·被处理液沿着以直角或斜角与中空纤维膜交叉的方向流动,因而压力损失变大,被处理液的流量难以增大。

·由于形成短路通路短路通路,流路长度变短,与中空纤维膜的接触时间变短。此外,形成短路通路短路通路时,还会形成被处理液无法充分流动的死空间,无法有效利用中空纤维膜。因此,难以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其在被处理液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少,且能够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具有下述实施方式。

[1]一种中空纤维膜组件,用于从被处理液中除去气体或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具备:由多根拉齐的中空纤维膜构成的中空纤维膜束、收纳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外壳、将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开口端部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固定在外壳内且将所述外壳内的空间液密地隔为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外侧的第1空间和与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内侧连通的第2空间的固定部,沿着所述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设置,从而将所述第1空间分割为n个(此处,n为2以上的整数)区域的(n-1)个隔板,所述外壳上形成有第1个所述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以及第n个所述区域中的处理液出口,第i个(此处,i为1~n-1的整数。)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兼做第i个所述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的第(i+1)个所述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将所述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的所述区域的长度作为x时,所述被处理液入口形成于从所述区域的位于所述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所述被处理液出口及所述处理液出口,形成于从所述区域的位于所述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2]根据[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与所述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平行。

[3]根据[1]或[2]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束中,与所述开口端部为相反侧的端部未被固定。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设将所述外壳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所成空间的截面积为100面积%,垂直于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中的中空纤维膜的填充率为20~50面积%。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外壳的侧面上形成有从由所述外壳上形成的所述被处理液入口及所述处理液出口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个。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在所述中空纤维膜束未被固定的一侧上,具有覆盖所述外壳的开口的盖体,

所述盖体上形成有从由所述被处理液入口及所述处理液出口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个。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隔板上形成的所述被处理液入口的面积及所述被处理液出口的面积等同或小于:将隔板所分割形成的空间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积。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拦阻所述中空纤维膜束和所述外壳间的间隙中的所述被处理液流动的遮挡部。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束弯曲为u字形,对齐所述中空纤维膜束的长度使其为大致相同。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束具有将所述中空纤维膜连接的同时,在与所述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拘束纤维条。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是复合膜,具有:气体透过性的均质层和支撑所述均质层的多孔质支撑层。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的外径为350μm以下。

[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中空纤维膜的断裂强度为0.5n/fil以上,且断裂伸长率为50%以上。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所述外壳为圆筒状或方形。

[15]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印刷用油墨容器、打印头、减压装置及中空纤维膜组件,

所述印刷用油墨容器和所述打印头之间的任意位置上具有至少一个[1]~[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16]根据[1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还具有送液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被处理液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少,且能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3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4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5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6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7]放大图6的d部的立体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图10]表示比较例1、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截面图。

[图11]表示比较例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截面图。

[图12]表示将实施例2、比较例2、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纵向设置使用时的处理流量和溶氧除去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13]表示将实施例2、比较例2、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横向设置使用时的处理流量和溶氧除去率的关系的图表。

附图标记

10中空纤维膜组件、20中空纤维膜束、22中空纤维膜、22a屈曲部、22b开口端部、22d第1开口端部、22e第2开口端部、24拘束纤维条、30外壳、30a被处理液入口、30b处理液出口、30c气体出入口、30d第1气体出入口、30e第2气体出入口、32外壳本体、32a头部、32b外壳开口、32d第1外壳开口、32e第2外壳开口、34盖体、36第1盖体、38第2盖体、40固定部、42第1固定部、44第2固定部、50隔板、50a被处理液入口、50b被处理液出口、52第1隔板、52a被处理液入口、52b被处理液出口、54第2隔板、54a被处理液入口、54b被处理液出口、60遮挡部、70管、80挡板、100、喷墨打印机、101印刷用油墨容器、102送液装置、103、减压装置、104打印头、110中空纤维膜组件、120中空纤维膜组件、i第1空间、ii第2空间、iia第2空间、iib第2空间、a第1区域、a1上游端、a2下游端、b第2区域、b1上游端、b2下游端、c第3区域、c1上游端、c2下游端、x区域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以及专利权利要求中,对隔板以及区域的排序是从被处理液流动的上游侧起排序的序号。

“被处理液”是指通过中空纤维膜组件前并在外壳内接触中空纤维膜的液体。

“处理液”是指通过中空纤维膜组件后的液体。

“被处理液入口(出口)形成于从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下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上游)侧1/3×x的范围内”是指,被处理液入口(出口)的开口部的整体存在于所述范围内。

为便于说明,图1~图6中的比例尺中包括与实际不同的情况。此外,图2~图6中,与图1相同的结构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中空纤维膜组件》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1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中空纤维膜组件10具备中空纤维膜束20、外壳30、固定部40和隔板50。

(中空纤维膜束)

中空纤维膜束20由多根弯曲为u字形,且在屈曲部22a外,长度方向上对齐为大致相同的中空纤维膜22构成。

中空纤维膜束20中,中空纤维膜22的屈曲部22a的位置对齐为大致相同。

中空纤维膜束20中,中空纤维膜22的两端的开口端部22b的位置对齐为相同。

中空纤维膜束20还具有在屈曲部22a附近连接中空纤维膜22,同时在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拘束纤维条24。

作为中空纤维膜22,基于脱气性能或供气性能优异的点,优选具有:气体透过性的均质层和支撑所述均质层的多孔质支撑层的复合膜。特别地,更优选将均质层从其两侧用多孔质支撑层夹住的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

作为中空纤维膜22的材质,可举出,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等)、氟系树脂(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碳酸酯、纤维素衍生物、聚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含有它们中的1种以上的树脂等。此外,可以是这些树脂的共聚物或对其一部分导入取代基的材质。基于考虑耐药性、环境负荷的点,优选聚烯烃,基于形成固定部时的操作性、向被处理液的溶出低的点,特别优选聚乙烯、聚丙烯。

拘束纤维条24是例如链式线迹(chainstitch)的纤维条等。拘束纤维条24是在后述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制造方法中,制作构成作为中空纤维膜束20的前驱体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拉舍尔针织料时,为了抑制作为拉舍尔针织料中的纬纱的中空纤维膜22的偏差,在拉舍尔针织料的两侧部上设置的经纱。作为拘束纤维条24,可举出聚酯纤维等的具有耐水性的合成纤维制的复丝纤维或纺织纤维。

中空纤维膜22的外径优选350μm以下,更优选150~350μm。通过设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可在外壳30内中空纤维膜间形成更为高效的流路。

中空纤维膜22的断裂强度优选0.5n/fil以上,更优选1.5~10n/fil。通过设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制造时的操作性适宜,从耐久性的点来看也是优选的。此处,“n/fil”这一单位是将使1根(1filament)中空状多孔质膜断裂所需的强度用牛顿(n)表示的单位。断裂强度是指用tensilon型拉伸试验机测定的值。具体的,用拉伸试验机的检测部以膜长度为10cm(100mm)的方式夹持1根中空状多孔质膜,在该状态下以100mm/min的速度拉伸,测定中空状多孔质膜断裂时的负荷(n)。进行5次该测定,将其平均值作为断裂强度。

中空纤维膜22的断裂伸长率优选50%以上,更优选150~500%。通过设在上述数值范围内,制造时的操作性适宜,从耐久性的点来看也是优选的。断裂伸长率可以用和上述断裂强度用同样的方法测定。

(外壳)

外壳30是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部件。

除了被处理液入口30a、处理液出口30b以及气体出入口30c以外,外壳30内部被液密或气密的封闭,从而使内部的被处理液或气体不向外部泄漏。

外壳30具有:以中空纤维膜22的屈曲部22a为头部32a侧,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侧为外壳开口32b侧的方式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有底箱型的外壳本体32,以及,以在其与该外壳开口32b之间形成空间的方式覆盖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的盖体34。外壳本体32和盖体34通过螺合、熔合、粘着等接合。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头部32a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在与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的侧壁相向的侧壁的接近头部32a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形成。

盖体34中形成有与盖体34的内部连通的气体出入口30c。

外壳的形状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方形。

作为外壳30的材质,可举出具有机械强度以及耐久性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聚砜、聚烯烃、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abs树脂、改性聚苯醚等。

设将所述外壳30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所成空间的截面积为100面积%,中空纤维膜束20的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中空纤维膜22的填充率优选20~50面积%,更优选25~45面积%。通过让填充率在上述范围内,可在中空纤维膜间形成更高效的流路。

(固定部)

固定部40将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固定在外壳30内,且将外壳30内的空间液密地隔为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的第1空间i和与中空纤维膜22的内侧连通的第2空间ii。

以中空纤维膜22的屈曲部22a为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侧,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侧为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侧的方式,固定部40将中空纤维膜束20的开口端部22b及其附近固定在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及其附近。

第1空间i是外壳本体32和固定部40所围住的空间(不含中空纤维膜束22)。第1空间i与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处理液出口30b连通,成为被处理液的流路。第1空间i中存在中空纤维膜束20,被处理液与中空纤维膜22接触。

第2空间ii是盖体34和固定部40所围住的空间。第2空间ii与气体出入口30c连通,成为气体的流路。

优选地,固定部40固定中空纤维膜束22的开口端部22b侧,不固定开口端部22b的相反侧的端部(以下,也称自由端)。

作为固定部40的材料的浇注材,可举出热固化性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热塑性树脂(聚烯烃、氟系树脂等)。

(隔板)

隔板50是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板,以将第1空间i分割为与被处理液入口30a连通的第1区域a和与处理液出口30b连通的第2区域b这2个区域。

除了兼做被处理液出口50b的被处理液入口50a以外,隔板50将各区域液密地封闭,从而不向邻接的区域泄漏被处理液。

隔板50设在外壳本体32内,使第1端部和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接合为一体,第2端部埋设于固定部40中,侧部与外壳本体32的侧壁接合为一体。

隔板50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约半数分配至第1区域a,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剩余约半数分配给第2区域b。隔板50中在接近固定部40的地方,形成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

相比与在将隔板50所分割形成的空间(例如第1区域)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积,隔板50上形成的被处理液入口50a的面积及被处理液出口50b的面积优选相同或比其更小。具体的,被处理液入口50a的面积及被处理液出口50b的面积优选为在将隔板50所分割形成的空间垂直于长度方向切断时的截面积的1/5~1倍。通过这样的结构,被处理液和中空纤维膜能更为均等且高效地接触液体。

作为隔板50的材质,可举出具有机械强度以及耐久性的材料,可举例如聚碳酸酯、聚砜、聚烯烃、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abs树脂、改性聚苯醚等。

(被处理液入口以及被处理液出口)

外壳30的外壳本体32中形成有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第2区域b中的处理液出口30b。

仅1个隔板50上,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

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第1区域a的长度作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30a形成于从第1区域a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a1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被处理液出口50b形成于从第1区域a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a2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第2区域b的长度作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50a形成于从第2区域b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端b1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处理液出口30b形成于从第2区域b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端b2向上游侧1/3×x的范围。

通过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优选1/4×x)的范围内,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优选1/4×x)的范围内,能确保各区域中的流路较长。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按照下述顺序制造。

·用拉舍尔针织机,一边将作为纬纱的中空纤维膜按照预先设定的长度折叠,一边使两侧折叠部分用链式线迹的经纱连接,由此,制造拉舍尔针织料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向内部设有与头部32a以及侧壁一体地接合的隔板50的外壳本体32的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中,一边折叠,一边使中空纤维膜22与隔板50平行地插入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向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以及其附近供给液状的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固定部40。

·将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侧的固定部40的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

·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的方式接合盖体34,使外壳30完成,得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按照以下方式实施。

将外壳30的盖体34的气体出入口30c与真空泵(图示略)连接。

将外壳30的外壳本体32的被处理液入口30a与压送泵(图示略)连接,或将处理液出口30b与抽吸泵(图示略)连接。

使真空泵运转,使盖体34内的第2空间ii为减压状态,使与第2空间ii连通的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内为减压状态。

使压送泵或抽吸泵运转,将被处理液从被处理液入口30a供给至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1区域a。

向第1区域a供给的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内,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平行地从上游端a1侧向下游端a2侧流动。

到达第1区域a的下游端a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向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2区域b移动。

向第2区域b移动的被处理液在第2区域b内,从上游端b1侧向下游端b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此时,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优选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平行。

到达第2区域b的下游端b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第2区域b中的处理液出口30b排出至外壳本体32外。

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流动时,被处理液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的被处理液中的溶解气体,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朝向减压状态的内侧移动。如此,可从被处理液除去溶解气体。

此外,可以在外壳30的盖体34的气体出入口30c上,不连接真空泵而是连接增压泵,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基于下述理由,被处理液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变少。

(i)隔板50是以将外壳30内的第1空间i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这2个区域的方式,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而设置的,因而在各区域流动的被处理液被隔板50限制为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ii)外壳30内的第1空间i通过隔板50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这2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因此,在各区域流动被处理液容易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难以形成短路通路。

(iii)通过所述(i)以及(ii),被处理液难以沿着以直角或斜角横切中空纤维膜22的方向流动,因而能减小压力损失,提高被处理液的流量。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基于下述理由,可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iv)外壳30内的第1空间i通过隔板50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这2个区域,且隔板50在上述的特定范围(各区域的端部附近),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因而与没有隔板时相比,流路长度提高。

(v)如所述(ii)所说明,在各区域流动被处理液容易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难以形成短路通路。因此,可确保各区域中的流路较长,同时,被处理液的流路的宽度被设定的较窄,因而在各区域内,难以形成被处理液不充分流动的死空间,因此,可有效利用中空纤维膜22。

(vi)通过所述(iv)以及(v),流路长度提高,与中空纤维膜22的接触时间提高,同时,可避免浪费中空纤维膜22,从而有效利用,因此,可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由于中空纤维膜束20中的中空纤维膜22弯曲为u字形,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一侧的端部无需固定在固定部上。因此,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一侧的端部开放,容易抽出中空纤维膜22间残存的气体,可使被处理液在中空纤维膜22间均一流动。因此,可对被处理液进一步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此外,由于中空纤维膜22弯曲为u字形,能够以较少根数的中空纤维膜22来确保期望的中空纤维膜22的密度。因此,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制造效率提高。

此外,由于中空纤维膜22弯曲为u字形,容易保持自承状态,可抑制中空纤维膜束20过度扩散。因此,被处理液容易在整个中空纤维膜束20上铺开,可对被处理液进一步地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由于中空纤维膜束20中,弯曲部22a的位置对齐为大致相同,被处理液难以向局部偏流,可抑制中空纤维膜束20扩散,由此,被处理液容易在整个中空纤维膜束20上铺开,更容易抽出中空纤维膜22间残存的气体,可对被处理液进一步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中空纤维膜束20具有在将中空纤维膜22连接的同时,沿着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的拘束纤维条24,因此,容易切实保持中空纤维膜束20的自承状态,可适当地抑制中空纤维膜束20过度扩散。被处理液粘性较高时,中空纤维膜22容易大幅扩散,因而拘束纤维条24特别在被处理液的粘性较高时会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第2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在与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的侧壁相向的侧壁的接近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

·隔板50中,在与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接近的位置,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

以下,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中空纤维膜组件制造方法)

第2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按同样方法制造。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与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按同样方法实施。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通过第与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作用机制,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3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中空纤维膜组件10具备中空纤维膜束20、外壳30、第1固定部42、第2固定部44和隔板50。

以下,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结构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中空纤维膜束)

中空纤维膜束20由在长度方向上拉齐为一个方向的多个中空纤维膜22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中,中空纤维膜22的第1开口端部22d的位置被对齐为相同,中空纤维膜22的第2开口端部22e的位置被对齐为相同。

(外壳)

外壳30是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部件。

除了被处理液入口30a、处理液出口30b、第1气体出口30d以及第2气体出入口30e以外,外壳30内部被液密或气密的封闭,从而使内部的被处理液或气体不向外部泄漏。

外壳30具有:以中空纤维膜22的第1开口端部22d为第1外壳开口32d侧、中空纤维膜22的第2开口端部22e侧为第2外壳开口32e侧的方式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方筒形的外壳本体32,将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以与该第1外壳开口32d间形成有空间的方式覆盖的第1盖体36,将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以与该第2外壳开口32e间形成有空间的方式覆盖的第2盖体38。外壳本体32和第1盖体36可通过螺合、熔合、粘着等接合。外壳本体32和第2盖体38可通过螺合、熔合、粘着等接合。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第1固定部42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在与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的侧壁相向的侧壁的接近第1固定部42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

第1盖体36的顶盖部上形成有与第1盖体36的内部连通的第1气体出入口30d。

第2盖体38的顶盖部上形成有与第2盖体38的内部连通的第2气体出入口30e。

(固定部)

第1固定部42将中空纤维膜22的第1开口端部22d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固定在外壳30内,且将外壳30内的空间液密地隔为中空纤维膜22外侧的第1空间i和与中空纤维膜22的内侧连通的第2空间iia。

第2固定部44将中空纤维膜22的第2开口端部22e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固定在外壳30内,且将外壳30内空间液密地隔为中空纤维膜22外侧的第1空间i和与中空纤维膜22的内侧连通的第2空间iib。

第1固定部42以中空纤维膜22的第1开口端部22d侧为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侧的方式,将中空纤维膜束20的第1开口端部22d及其附近固定于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及其附近。

第2固定部44以中空纤维膜22的第2开口端部22e侧为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侧的方式,将中空纤维膜束20的第2开口端部22e及其附近固定于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及其附近。

第1空间i是外壳本体32和第1固定部42以及第2固定部44围成的空间(不含中空纤维膜束22)。第1空间i与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处理液出口30b连通,成为被处理液的流路。第1空间i中存在中空纤维膜束20,被处理液与中空纤维膜22接触。

第2空间iia是第1盖体36和第1固定部42围成的空间。第2空间iia与第1气体出入口30d连通,成为气体的流路。

第2空间iib是第2盖体38和第2固定部44围成的空间。第2空间iib与第2气体出入口30e连通,成为气体流路。

(隔板)

隔板50是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一个板,将第1空间i分割为与被处理液入口30a连通的第1区域a、与处理液出口30b连通的第2区域b这2个区域。

除了兼做被处理液出口50b的被处理液入口50a以外,隔板50液密地密封各区域以不向邻接区域泄漏被处理液。

隔板50设置在外壳本体32内,使第1端部埋设于第1固定部42,第2端部埋设于第2固定部44,侧部于外壳本体32的侧壁结合为一体。

隔板50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约半数分配到第1区域a,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其余约半数分配到第2区域b。隔板50中在接近第2固定部44的位置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第3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通过公知的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按照下述顺序制造。

·使用拉舍尔针织机,一边将作为纬纱的中空纤维膜按照预先设定的长度折叠,一边使两侧的折叠部分以链式线迹的经纱连接,由此,制造拉舍尔针织料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分别向内部设有与侧壁接合为一体的隔板50的外壳本体32的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中,一边折叠中空纤维膜板状物,一边使中空纤维膜22与隔板50平行地插入。

·向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及其附近供给液状的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第1固定部42。

·向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及其附近供给液状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第2固定部44。

·将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侧的第1固定部42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第1开口端部22d。

·将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侧的第2固定部44的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第2开口端部22e。

·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d的方式,接合第1盖体36,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的方式,接合第2盖体38,使外壳30完成,得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如以下那样实施。

外壳30第1的盖体36的第1气体出入口30d以及第2盖体38的第2气体出入口30e与真空泵(图示略)连接。或者可设为以下方式:第1气体出入口30d或第2气体出入口30e中的某一个密封,只有另一个连接真空泵。

外壳30的外壳本体32的被处理液入口30a与压送泵(图示略)连接,或处理液出口30b连接抽吸泵(图示略)。

使真空泵运转,使第1盖体36内的第2空间iia以及第2盖体38内的第2空间iib为减压状态,与第2空间iia以及第2空间iib连通的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内为减压状态。

使压送泵或抽吸泵运转,从被处理液入口30a向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1区域a供给被处理液。

向第1区域a供给的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内从上游端a1侧向下游端a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到达第1区域a的下游端a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0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0a,向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2区域b移动。

向第2区域b移动的被处理液,在第2区域b内从上游端b1侧向下游端b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到达第2区域b的下游端b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第2区域b中的处理液出口30b,向外壳本体32外排出。

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流动时,被处理液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的被处理液中的溶解气体,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向减压状态的内侧移动。如此,可从被处理液除去溶解气体。

此外,外壳30的第1盖体36的第1气体出入口30d以及第2盖体38的第2气体出入口30e上不连接真空泵而是连接增压泵,由此,可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相同的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4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中空纤维膜组件10具备中空纤维膜束20、外壳30、固定部40、第1隔板52和第2隔板54。

以下,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外壳)

外壳30是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部件。

除了被处理液入口30a、处理液出口30b,以及气体出入口30c以外,外壳30内部被液密或气密的封闭,从而使内部的被处理液或气体不向外部泄漏。

外壳30具有:以中空纤维膜22的屈曲部22a为头部32a侧,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侧为外壳开口32b侧的方式收纳中空纤维膜束20的有底箱型外壳本体32,将外壳本体32外壳开口32b以与该外壳开口32b间形成有空间的方式覆盖的盖体34。外壳本体32和盖体34可通过螺合、熔合、粘着等接合。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头部32a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在与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的侧壁相向的侧壁的接近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

盖体34的顶盖部上形成有与盖体34内部连通的气体出入口30c。

(隔板)

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是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板,以将第1空间i分割为与被处理液入口30a连通的第1区域a、与处理液出口30b连通的第3区域c、它们之间第2区域b这3个区域。

除了兼做被处理液出口52b的被处理液入口52a以外,第1隔板52将各区域液密地密封以不向邻接的区域泄漏被处理液。

除了兼做被处理液出口54b的被处理液入口54a以外,第2隔板54将各区域液密地密封以不向邻接的区域泄漏被处理液。

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设于外壳本体32内,第1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一体地接合,第2端部埋设于固定部40,侧部与外壳本体32的侧壁一体地接合。

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约1/3分配给第1区域a,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约1/3分配给第2区域b,将构成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的其余约1/3分配给第3区域c。

第1隔板52中,在接近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2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2a。

第2隔板54中,在接近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的位置,形成有兼做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4b的第3区域c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4a。

(被处理液入口以及被处理液出口)

外壳30的外壳本体32上形成有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第3区域c中的处理液出口30b。

第1隔板52上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2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2a。

第2隔板54上形成有兼做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4b的第3区域c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4a。

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第1区域a的长度设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30a形成于从第1区域a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游端a1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被处理液出口52b形成于从第1区域a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游端a2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第2区域b的长度设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52a形成于从第2区域b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游端b1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被处理液出口54b形成于从第2区域b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游端b2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第3区域c的长度设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54a形成于从第3区域c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上游端c1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处理液出口30b形成于从第3区域c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下游端c2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优选1/4×x,更优选1/5×x)的范围内,各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形成于从各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优选1/4×x,更优选1/5×x)的范围内,由此,可确保各区域中的流路较长。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通过公知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按照下述的顺序制造。

·使用拉舍尔针织机,一边将作为纬纱的中空纤维膜按照预先设定的长度折叠,一边将两侧的折叠部分用链式线迹经纱连接,由此,制造拉舍尔针织料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分别向内部设有与头部32a以及侧壁接合为一体的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的外壳本体32的第1区域a、第2区域b以及第3区域c中,一边折叠中空纤维膜板状物,一边使中空纤维膜22与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平行地插入。

·向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及其附近供给液状的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固定部40。

·将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侧的固定部40的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

·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的方式接合盖体34,使外壳30完成,得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按照以下方式实施。

在外壳30的盖体34的气体出入口30c上连接真空泵(图示略)。

在外壳30的外壳本体32的被处理液入口30a上连接压送泵(图示略),或在处理液出口30b上连接抽吸泵(图示略)。

运转真空泵,使盖体34内的第2空间ii为减压状态,与第2空间ii连通的中空纤维膜束20的中空纤维膜22内为减压状态。

使压送泵或抽吸泵运转,将被处理液从被处理液入口30a供给至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1区域a。

向第1区域a供给的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内从上游端a1侧向下游端a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到达第1区域a的下游端a2侧到达的被处理液,通过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2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2a,向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2区域b移动。

向第2区域b中移动的被处理液在第2区域b内从上游端b1侧向下游端b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到达第2区域b的下游端b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兼做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4b的第3区域c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4a,向外壳本体32内的第1空间i的第3区域c移动。

向第3区域c移动的被处理液在第3区域c内从上游端c1侧向下游端c2侧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到达第3区域c的下游端c2侧的被处理液,通过第3区域c中的处理液出口30b排出至外壳本体32外。

被处理液在第1区域a、第2区域b以及第3区域c流动时,被处理液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接触的被处理液中的溶解气体,从中空纤维膜22的外侧向减压状态的内侧移动。如此,可从被处理液除去溶解气体。

此外,通过在外壳30的盖体34的气体出入口30c上,不连接真空泵而是连接增压泵,可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基于下述理由,在被处理液流动时的压力损失降低。

(i)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是以将外壳30内第1空间i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和第3区域c这3个区域的方式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因此,各区域中流动的被处理液被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所限制,从而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

(ii)外壳30内的第1空间i被通过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和第3区域c这3个区域,各区域中流动的被处理液容易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难以形成短路通路。

(iii)通过所述(i)以及(ii),被处理液难以沿着以直角或斜角横切中空纤维膜22的方向流动,因而能降低压力损失,提高被处理液的流量。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基于下述理由,可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iv)外壳30内的第1空间i被通过第1隔板52以及第2隔板54分割为第1区域a、第2区域b和第3区域c这3个区域,且第1隔板52上,在上述特定范围(各区域端部附近)形成有兼做第1区域a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2b的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2a,第2隔板54上,在上述特定范围(各区域端部附近)形成有兼做第2区域b中的被处理液出口54b的第3区域c中的被处理液入口54a,因此,相比没有隔板时,流路长度提高。

(v)如所述(ii)说明的那样,各区域中流动的被处理液容易沿着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流动,难以形成短路通路。因此,在可以确保各区域中的流路较长的同时,被处理液的流路的宽度可被设定为较窄,因而在各区域内,难以形成被处理液流动不充分的死空间,因此,能有效利用中空纤维膜22。

(vi)提高所述(iv)以及(v),流路长度提高,与中空纤维膜22的接触时间变长,同时,可以将中空纤维膜22无浪费地有效利用,因此,可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或供气。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由于中空纤维膜束20中的中空纤维膜22弯曲为u字形,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地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效果。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由于中空纤维膜束20弯曲部22a的位置被对齐为大致相同,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效果。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中空纤维膜束20具有在连接中空纤维膜22的同时,在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方向上延伸的拘束纤维条24,因此,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5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第5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在中空纤维膜束20的开口端部相反端部侧具有第2盖体38,在第2盖体38上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及处理液出口30b。

以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第2盖体)

第2盖体38上形成有被处理液入口30a及处理液出口30b。被处理液入口30a被形成为与第1区域a连通,处理液出口30b被形成为与第2区域b连通。

(中空纤维膜组件制造方法)

第5实施方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公知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按照下述顺序制造。

·用拉舍尔针织机,一边将作为纬纱的中空纤维膜按照预先设定的长度折叠,一边将两侧的折叠部分用链式线迹的经纱连接,由此,制造拉舍尔针织料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分别向内部设有与侧壁接合为一体的隔板50的外壳本体32的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中,一边折叠中空纤维膜板状物,一边使中空纤维膜22和隔板50平行地插入。

·向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b侧及其附近供给液状的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固定部40。

·将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b侧的固定部40的端部,连同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

·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第1外壳开口32b的方式接合第1盖体36,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第2外壳开口32e的方式接合第2盖体38,使外壳30完成,得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5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与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按同样的方式实施。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相同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的第6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第6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具有拦阻中空纤维膜束和所述外壳间的间隙中的所述被处理液的流动的遮挡部60。

以下,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遮挡部)

遮挡部60形成于外壳30的内表面形成。图7为放大图6中的d部的立体图。遮挡部60的形状,优选如图7所示,是在外壳30的内表面上绕一周的突起。遮挡部60优选在被处理液入口30a和被处理液出口54b之间形成,优选在被处理液入口54a和处理液出口30b间形成。在被处理液入口30a附近形成时,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区域的长度设为x时,优选形成于从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此外,在处理液出口30b附近形成时,优选在将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区域的长度设为x时,形成于从所述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制造方法)

第6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可通过公知制造方法制造。例如,按照下述顺序制造。

·使用拉舍尔针织机,一边将作为纬纱的中空纤维膜按照预先设定的长度折叠,一边将两侧的折叠部分用链式线迹的经纱连接,由此制造拉舍尔针织料的中空纤维膜板状物。

·在内壁上设置遮挡部60,且分别向内部设有与底部32a以及侧壁接合为一体的隔板50的外壳本体32的第1区域a以及第2区域b中,一边折叠中空纤维膜板状物,一边使中空纤维膜22与隔板50平行地插入。

·向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及其附近供给液状浇注材,使之硬化或固化,由此形成固定部40。

·将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侧的固定部40端部,与外壳本体32的端部以及中空纤维膜板状物的折叠端部一同切断,形成中空纤维膜22的开口端部22b。

·以覆盖外壳本体32的外壳开口32b的方式接合盖体34,使外壳30完成,得到中空纤维膜组件10。

(脱气方法或供气方法)

使用第6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可与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对被处理液的脱气或供气按照同样方式实施。

(作用机制)

对于以上说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作用机制,可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同样的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具有遮挡部60,中空纤维膜束20和外壳间的间隙中流动的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改变,容易接触中空纤维膜22。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若为以下组件即可,不限于图示例子中的第1~6实施方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其用于从被处理液除去气体,或向被处理液供给气体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具备:由长度方向拉齐的多根中空纤维膜构成的中空纤维膜束、收纳中空纤维膜束的外壳、将中空纤维膜的开口端部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固定于外壳内且将外壳内空间液密地分割为中空纤维膜外侧的第1空间和与中空纤维膜内侧连通的第2空间的固定部、以将第1空间分割为n个(此处,n为2以上的整数)区域的方式而沿着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设置的(n-1)个隔板;外壳上形成有第1个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以及第n个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第i个(此处,i为1~n-1的整数)隔板上形成有兼做第i个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出口的第(i+1)个区域中的被处理液入口;将中空纤维膜的长度方向的区域的长度设为x时,被处理液入口形成于从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端部至下游侧1/3×x的范围内,被处理液形成于从区域的位于被处理液的流动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至上游侧1/3×x的范围内。

例如,中空纤维膜组件可以具备3片以上的隔板,第1空间可被分割为4个以上的区域。

中空纤维膜束优选在各区域中其中空纤维膜根数相同,也可以不同。

中空纤维膜组件可为:固定部可拆卸地设置在外壳上,使由中空纤维膜束以及固定部构成的中空纤维膜片可更换。

中空纤维膜组件可以将从由图示例子中的第1~6实施方式构成的群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多个串联和/或并列连接。

中空纤维膜束可为:中空纤维膜的第1开口端部在逐个闭塞的状态下被作为自由端,中空纤维膜的第2开口端部在保持其开口的状态下埋设于固定部。

中空纤维膜束可以不具有拘束纤维条,也可以具有2个以上的拘束纤维条。

外壳的被处理液入口以及处理液出口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形成于外壳本体的头部上。

可以在每1个外壳上形成多个被处理液入口、处理液出口以及气体出入口。

可在每1个隔板上形成多个兼做被处理液出口的被处理液入口。

《喷墨打印机》

<第1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第1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喷墨打印机100具备:从印刷用油墨容器101,以至中空纤维膜组件10、减压装置103、打印头104。

从储存油墨的印刷用油墨容器101,向将油墨脱气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供给油墨。此时,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与真空泵等的减压装置103连接,进行油墨脱气。脱气处理后的油墨被供给至打印头104,进行打印。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第2实施方式的模式图。

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在印刷用油墨容器101和中空纤维膜组件10之间具备送液装置102。

送液装置102是用于从印刷用油墨容器101内吸出油墨,将油墨容易地供给至中空纤维膜组件10的装置。作为送液装置102,可举例如管式泵。此外,送液装置102的设置位置可以在中空纤维膜组件10和打印头104之间。

<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可以具备印刷用油墨容器、打印头、减压装置及中空纤维膜组件,不限于图8~9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00。

例如,喷墨打印机可以具备多个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

送液装置可以仅和印刷用油墨容器连接,此时,其可以是压送泵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制。

(溶氧去除率)

溶氧去除率由下述式求出。

溶氧去除率=((ma-mb)/ma)×100

此处,ma为从被处理液入口30a向中空纤维膜组件10内供给的被处理液的单位体积的溶氧量,mb为从处理液出口30b排出的处理液的单位体积的溶氧量。各溶氧量使用隔膜法溶氧仪测定。

(实施例1)

制作图1所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

作为中空纤维膜22,使用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三菱化学公司制,外径:200μm)。

使中空纤维膜22的根数为8320根,每1根中空纤维膜22的有效长度为65mm,外壳本体32内的中空纤维膜22的填充率为31截面积%,中空纤维膜束20的有效膜面积为0.34m2

作为外壳30,使用聚丙烯制的箱形外壳。外壳30的外部尺寸(除了被处理液入口30a,处理液出口30b以及气体出入口30c)为,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50mm,与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的宽度:26mm,深度:84mm,外壳30的内部尺寸为,长度:44mm,宽度:20mm。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处理液出口30b形成于从外壳本体32的底部32a起20mm的范围。

作为用于形成固定部40的浇注材,使用环氧树脂。固定部40的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0mm。

将隔板50一体地设在外壳本体32内。隔板50的厚为3mm。兼做被处理液出口50b的被处理液入口50a形成于从与固定部40的边界起10mm的范围。

作为被处理液使用25℃的自来水,对被处理液实施脱气。

被处理液的流量为300ml/分。

对被处理液的溶氧去除率为60%。

(比较例1)

制作图10所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10。

比较例1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10与实施例1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外壳30为圆筒形。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形,外壳本体32的底部32a的中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

·没有设置隔板50。

作为中空纤维膜22,使用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三菱化学公司制,外径:200μm)。

中空纤维膜22的根数为8320根,每1根中空纤维膜22的有效长度为65mm,外壳本体32内的中空纤维膜22的填充率为33截面积%,中空纤维膜束20的有效膜面积为0.34m2

作为外壳30,使用聚丙烯制的圆筒形外壳。外壳30外部尺寸(除了被处理液入口30a,处理液出口30b以及气体出入口30c)为,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90mm,外径:40mm,外壳30内部尺寸为,长度:76mm,内径:32mm。

作为用于形成固定部40的浇注材,使用环氧树脂。固定部40的中空纤维膜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15mm。

作为被处理液使用25℃的自来水,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水压对被处理液实施脱气。

被处理液的流量为200ml/分。

对被处理液的溶氧去除率为50%。

比较例1中,由于被处理液在以斜角横切中空纤维膜22的方向上流动,压力损失较大,被处理液流量比实施例1少。

比较例1中,由于形成了短路通路,流路长度降低,与中空纤维膜22的接触时间变短。此外,在形成短路通路的同时,还形成了被处理液流动不充分的死空间,无法有效利用中空纤维膜22。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无法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

(实施例2)

制成图1所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

作为中空纤维膜22,使用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三菱化学公司制,商品名:mhf130epe)。

使用长度150mm、内径52mm的有底圆筒状外壳本体32,插入17280根中空纤维膜22,制成有效膜面积1.3m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此时,在有底圆筒状的外壳本体32的内部插入厚度1mm的隔板50。隔板在从固定部40的边界起5mm的范围具有截面积3cm2的椭圆状的被处理液出入口52a,52b。此外,通过隔板50分割的空间的截面积平均值为10cm2。外壳本体32在从外壳本体32的头部32a起20mm的范围具有被处理液入口30a以及处理液出口30b。

此外,外壳本体32内的中空纤维膜22的填充率为27面积%。作为用于形成固定部40的浇注剂,使用环氧树脂。

作为被处理液,将25℃自来水一边变换流速地通水,一边从气体出入口30c用真空泵减压至-88kpa,测定处理水的溶氧浓度。结果如图12及13所示。

(比较例2)

制成如图10所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10。

比较例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10与实施例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外壳本体32中,在接近侧壁的固定部40的位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被处理液入口30a,外壳本体32的底部32a的中央形成有与外壳本体32内部连通的处理液出口30b。

·未设有隔板50。

作为中空纤维膜22,使用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三菱化学公司制,商品名:mhf130epe)。

准备长度150mm、内径52mm的有底圆筒状的外壳本体32。在所述外壳本体32内部插入19200根中空纤维膜22,制成膜有效面积1.45m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10。

作为被处理液,将25℃的自来水一边变换流速地通水,一边从气体出入口30c使用真空泵减压至-88kpa,测定处理水的溶氧浓度。结果如图12及13所示。

(比较例3)

制成图11所示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20。

比较例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20与实施例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0通过下述点进行区别。

·外壳本体32中设有中央开孔的管70,在管70内,从被处理液入口30a将被处理液供给至中空纤维膜组件120内。中空纤维膜22被垂直于长度方向挡板80一分为二。用被处理液入口30a侧的中空纤维膜22处理的被处理水环绕挡板80一周,而用处理液出口30b侧的中空纤维膜22处理。然后,被处理水返回管70内,从处理水出口30b排出。

·未设置隔板50。

作为中空纤维膜22,使用三层结构的复合中空纤维膜(三菱化学公司制,商品名:mhf130epe)。

准备长度220mm、内径55mm的圆筒状的外壳本体32。在所述外壳本体32的内部插入15360根中空纤维膜22,制成膜有效面积1.3m2的中空纤维膜组件120。

在外壳本体32的中心,插入具有多个孔的内径9mm、外径13mm的管70,进一步地,在长度方向的中心设置挡板80。

作为被处理液,将25℃自来水一边变换流速地通水,一边从气体出入口30c使用真空泵减压至-88kpa,测定处理水的溶氧浓度测定。结果如图12及13所示。

图12是表示将实施例2、比较例2、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纵向设置使用时的处理流量和溶氧去除率的关系的图表。此时,将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2的气体出入口30c设置在下方。

图13是表示将实施例2、比较例2、3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横向设置使用时的处理流量和溶氧去除率的关系的图表。此时,将实施例2及比较例2的被处理液入口30a设置在下方。

比较例2、3中,由于形成了短路通路,无法有效利用中空纤维膜22。因此与实施例2相比,无法对被处理液充分实施脱气。

另一方面,采用本申请的发明的实施例2,在高流量下也能发挥充分的脱气性能。此外,即使膜有效面积小于比较例2,也表现出优于比较例2的脱气性能,由此,可判断出本申请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在紧凑设计的同时表现出充分的脱气性能。此外,还判断出不论纵向设置还是横向设置,都能发挥充分的脱气性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中空纤维膜组件作为喷墨打印机、彩色滤光片制造装置等的喷墨排出装置等上设置的脱气装置;碳酸水制造装置、医疗用水制造装置等上设置的供气装置等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