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反应器以及具有该催化反应器的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6279发布日期:2018-12-22 08: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催化反应器以及具有该催化反应器的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催化反应器以及具有该催化反应器的船舶。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在内部配置有多个催化剂盒的催化反应器中存在如下催化反应器:楔状部件从催化反应器的开口部插入于以相邻的方式装入的催化剂盒与催化剂盒之间的间隙,利用将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对所插入的催化剂盒进行施力,由此将多个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的内部(参照专利文献1)。

楔状部件借助设置于另一侧端部的连结部件而支承于壳体。连结部件是近似棒状的部件,构成为在丝杠机构的作用下而自由伸缩。通过对连结部件的丝杠机构进行操作,使得楔状部件的楔效应增强而将各催化剂盒牢固地固定。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84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将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时,需要将楔状部件插入并对连结部件的丝杠机构进行操作,以便获得适当的楔效应,从而有时费工费力。另外,如果固定于催化反应器内部的催化剂盒的数量增加,则需要将楔状部件分别插入于相邻的催化剂盒与催化剂盒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有时变得较为繁琐。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反应器以及具有该催化反应器的船舶,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

本发明的催化反应器具有:开口部,其设置于一侧面;以及多个催化剂盒,它们从所述开口部朝向对置的侧面以彼此相邻的状态而装入所述催化反应器,其中,所述催化反应器设置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被将所述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施力而对所述多个催化剂盒的上表面进行按压,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开口部沿着对置的侧面而配置。

在本发明的催化反应器中,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盒具有:催化剂部,其对废气中的nox进行还原;以及外周部,其由将所述催化剂部的侧面覆盖的框体构成,所述固定部件配置于所述多个催化剂盒中的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且配置于所述外周部上。

在本发明的催化反应器中,优选地,在所述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从所述开口部沿着对置的侧面而设置有填充件。

本发明的船舶具有所述催化反应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催化反应器以及具有该催化反应器的船舶,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船舶的侧视图。

图2是船舶的主视截面图。

图3是表示排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简图。

图4(a)是催化反应器的主视图,图4(b)是催化反应器的侧视图。

图5是催化反应器的立体图。

图6是支承于催化反应器内部的支承框的立体图。

图7是从废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支承框的图。

图8是表示催化剂盒向催化反应器的固定的侧视图。

图9(a)是表示由盖部件将开口部封闭时所产生的分力的侧视图。图9(b)是表示对按压部件的突出部的调节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催化剂盒向支承框的配置和固定的立体图。

图11(a)是构成为能够分割的格栅框的立体图,图11(b)是构成为能够分割的格栅框的侧视图。

图12是构成为能够滑动的格栅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和图2对搭载有催化反应器12的船舶100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上游侧”是指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所谓“下游侧”是指废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宽度方向”是指从催化反应器12的设置有开口部的一侧面观察催化反应器12时的左右方向。所谓“进深方向”是指从催化反应器12的设置有开口部的一侧面观察催化反应器12时的前后方向。

船舶100具有:船体101;驾驶舱102,其设置于船体101的船尾侧;烟囱103,其配置于驾驶舱102的后方;以及螺旋桨104和舵105,它们设置于船体101的后方下部。在船尾侧的船底106一体地形成有艉鳍107。在艉鳍107轴支承有对螺旋桨104进行旋转驱动的推进轴108。在船体101内的船首侧及中央部设置有船舱109。在船体101内的船尾侧设置有发动机室110。

在发动机室110配置有:作为螺旋桨104的驱动源的主发动机111(本实施方式中为柴油发动机)及减速器112;以及用于对船体101内的电气系统供给电力的发电装置113。利用从主发动机111经由减速器112的旋转动力而对螺旋桨104进行旋转驱动。发动机室110的内部被上甲板114、第二甲板115、第三甲板116及内底板117上下分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动机室110的最下层的内底板117上安装有主发动机111及减速器112,在发动机室110的中层的第三甲板116上安装有发电装置。发电装置由发动机31、通过发动机31的驱动来发电的发电机33的组合构成。

利用图3及图4对排气净化装置1进行说明。

排气净化装置1是对从作为发电机33等的动力源的发动机31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的装置。排气净化装置1设置于与发动机31连接的排气管11。排气管11延伸到烟囱103而与外部直接连通。排气净化装置1具有尿素水喷射喷嘴2、尿素供给流路3、空气供给流路4、加压空气阀5、气罐6、加压空气供给泵(压缩机)7、切换阀8、尿素水供给泵9、尿素水水箱10、催化反应器12、控制装置30等。

尿素水喷射喷嘴2将尿素水供给至排气管11或催化反应器12的内部。尿素水喷射喷嘴2设置为:由管状部件构成,其一侧(下游侧)从排气管11或催化反应器12的外部插通到内部。作为尿素水的流路的尿素供给流路3与尿素水喷射喷嘴2连接。另外,作为加压空气的流路的空气供给流路4与尿素水喷射喷嘴2连接。

加压空气阀5使得加压空气的流路连通或者将该连通切断。加压空气阀5设置于空气供给流路4。加压空气阀5由电磁阀构成,螺线管与控制装置30连接。加压空气阀5构成为:通过使未图示的阀柱(spool)滑动,能够将由加压空气供给泵(压缩机)7对气罐6进行加压而产生的加压空气供给至尿素水喷射喷嘴2。

切换阀8对尿素水的流路进行切换。切换阀8设置于空气供给流路4的尿素水供给泵9的下游侧。切换阀8构成为:通过使未图示的阀柱滑动,能够利用尿素水供给泵9将尿素水水箱10的尿素水供给至尿素水喷射喷嘴2。

催化反应器12利用配置于内部的nox催化剂对废气(废气中的nox)进行还原。催化反应器12设置于与发动机31连接的排气管11的中途部且设置于尿素水喷射喷嘴2的下游侧。在催化反应器12的壳体13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在金属框体内装入有nox催化剂的催化剂盒。

控制装置30对加压空气阀5、切换阀8、尿素水供给泵9等进行控制。控制装置30中存储有用于对加压空气阀5、切换阀8、尿素水供给泵9等进行控制的各种程序、数据。控制装置30可以构成为通过总线而将cpu、rom、ram、hdd等连接,或者也可以构成为由单片lsi等构成。另外,控制装置30也可以与控制发动机31的ecu一体构成。

在如此构成的排气净化装置1中,控制装置30对加压空气阀5、切换阀8、尿素水供给泵9等进行控制,将尿素水喷射到排气管11内。由喷射的尿素水利用废气的热而生成氨。排气净化装置1利用氨和装入于催化反应器12的各催化剂盒的nox催化剂而将nox还原为氮和水。

接下来,利用图3~图6对催化反应器12进行具体说明。

催化反应器12具有:壳体13;对来自发动机31的废气进行还原的催化剂盒;在壳体13内对催化剂盒进行支承的支承框;以及对催化剂盒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34等。

壳体13由耐热金属材料制成、且形成为近似筒状(本实施方式中为方筒状)。排气管11与壳体13的一侧端部连接,壳体13的另一侧端部经由排气管11而向外部敞开。即,壳体13构成为供来自发动机31的废气从一侧(上游侧)朝向另一侧(下游侧)(参见图4中涂黑的箭头)流动的排气流路。

在排气管11,在尿素水喷射喷嘴2的上游侧设置有分支管41和对废气的流通路径进行切换的排气切换阀42、43。分支管41与排气管11连接。排气切换阀42配置于尿素水喷射喷嘴2的上游侧且配置于分支管41的下游侧的排气管11的内部。排气切换阀43配置于分支管41的内部。

排气切换阀42、43构成为能够彼此联动地开闭。具体而言,排气切换阀42、43构成为:在排气切换阀42处于打开状态时,排气切换阀43处于关闭状态,在排气切换阀42处于关闭状态时,排气切换阀43处于打开状态。由此,在排气切换阀42处于打开状态且排气切换阀4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排气管11构成将废气供给至后述的主流路32a的路径。另一方面,在排气切换阀42处于关闭状态且排气切换阀43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排气管11构成将废气供给至后述的旁通流路32b的路径。

壳体13的排气流路在其内部由沿着废气移动方向延伸的分隔板13c划分为:通过对废气中的nox进行还原而对废气进行净化的主流路32a;以及形成为废气的流通路径、且不对废气进行净化而是将废气排出到外部的旁通流路32b。分隔板13c设置成与将后述的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对置。

在壳体13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对催化剂盒的设置、替换、修理等的开口部。开口部在构成主流路32a的壳体13的一侧面从上游侧起按顺序依次形成有第一开口部13a、第二开口部13b。开口部构成为能够由盖部件封闭。具体而言,第一开口部13a构成为能够由第一盖部件26封闭,第二开口部13b构成为能够由第二盖部件27封闭。

如图5及图6所示,催化剂盒构成为包括:由对废气进行还原的nox催化剂构成的催化剂部;以及由将形成有nox催化剂的贯通孔的开口的侧面以外的侧面覆盖的金属框体构成的外周部。nox催化剂是将例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钒/氧化钛或沸石等含有金属的原料制作成具有多个格栅状的贯通孔的近似长方体而形成的。催化剂盒具有:经由第一开口部13a而装入的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以及经由第二开口部13b而装入的多个第二催化剂盒15。

第一催化剂盒14具有:由nox催化剂构成的催化剂部14a;以及由将形成有nox催化剂的贯通孔的开口的侧面以外的侧面覆盖的金属框体构成的外周部14b。第二催化剂盒15构成为包括:由nox催化剂构成的催化剂部15a;以及由将形成有nox催化剂的贯通孔的开口的侧面以外的侧面覆盖的金属框体构成的外周部15b。催化剂部14a、15a形成为近似长方体形状,外周部14b、15b以包围催化剂部14a、15a的方式形成为近似方筒状。

各催化剂盒配置成:nox催化剂的贯通孔的轴向与废气的流动方向(参见图5及图6中的涂黑箭头)一致。即,各催化剂盒配置成:未被框体覆盖的侧面与废气的气流对置。因此,催化反应器12构成为:使得废气在从载置于后述的第一格栅框18的第一催化剂盒14流过之后,从载置于后述的第二格栅框21的第二催化剂盒15流过并从壳体13排出。

如图6所示,在壳体13的主流路32a内设置有对催化剂盒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支承框设置于被壳体13和分隔板13c包围的空间。支承框配置于开口部的下缘附近,并构成为包括:供经由开口部而装入的多个催化剂盒载置的格栅框;以及从格栅框的外框朝向下游侧延伸的壁部。壁部以密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3的内侧面和分隔板13c。格栅框借助撑杆(stay)16而固定于壳体13。

支承框具有:第一支承框17,其对经由第一开口部13a而装入的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进行支承;以及第二支承框20,其对经由第二开口部13b而装入的多个第二催化剂盒15进行支承。第一支承框17构成为包括:供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载置的第一格栅框18;以及从第一格栅框18的外框朝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一壁部19。第二支承框20构成为包括:供多个第二催化剂盒15载置的第二格栅框21;以及从第二格栅框21的外框朝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二壁部22。

如图6及图7所示,格栅框由多个流入孔以及构成各流入孔的框部形成为格栅状,其中,多个流入孔使得废气分别流入到各催化剂盒的催化剂部。第一格栅框18构成为包括多个第一流入孔18a以及第一框部18b。第二格栅框21构成为包括多个第二流入孔21a以及第二框部21b。第一流入孔18a及第二流入孔21a与催化剂部14a、15a的形状相应地形成为近似矩形。第一框部18b及第二框部21b以将形成为近似矩形的第一流入孔18a及第二流入孔21a包围的方式形成为近似矩形的框体。

如图7所示,催化剂盒的外周部构成为:从废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收纳于构成格栅框的框部内。即,构成为能够将各催化剂盒分别配置于各框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废气的流动方向观察,外周部14b、15b形成为近似正方形形状。另外,从废气的流动方向观察,第一框部18b和第二框部21b也同样形成为近似正方形形状。催化剂盒的外周部14b、15b的最大长度形成为比第一框部18b、第二框部21b的最大长度小,由此使得催化剂盒的外周部构成为收纳于框部内。此处的外周部14b、15b的最大长度是指构成外周部的开口面的边中的最长边。在外周部的废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下是指长径。同样地,第一框部18b和第二框部21b的最大长度是指构成框部的边中的最长边。在框部的废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的情况下是指长径。

多个催化剂盒从开口部朝向对置的侧面以相邻的方式而装入。在格栅框中,从开口部侧观察,配置有宽度方向上为3列、进深方向上为3列的共计9个催化剂盒。即,在格栅框形成有宽度方向上为3列、进深方向上为3列的共计9个流入孔。催化剂盒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基于排气净化装置1的大小而构成。例如,也可以配置成宽度方向上为4列、进深方向上为4列。

各催化剂盒配置成:被框体覆盖的侧面相邻。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设置成彼此隔开规定间隔a(参照图5)。在规定的间隔a中,从开口部沿着对置的侧面而设置有填充件23(参照图10)。填充件23是由玻璃棉等隔热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通过设置成将规定间隔a封堵,能够防止废气经由规定间隔a而流入下游侧。另外,通过将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的间隙封堵而限制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相对于支承框的移动。

进深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设置成彼此隔开规定间隔b(参照图5)。在规定间隔b中,从开口部侧观察,沿着宽度方向而设置有填充件24(参照图10)。填充件24是由玻璃棉等隔热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设置成横跨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催化剂盒。填充件24设置成将规定间隔b封堵,由此能够防止废气经由规定间隔b流入下游侧。另外,通过将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的间隙封堵而限制在进深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相对于支承框的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构成为能够将各催化剂盒分别配置于各框部,当在催化反应器12内部对作为重物的催化剂盒进行装入、更换、修理时,无需使多个催化剂盒同时移动,能够独立地配置各催化剂盒。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催化剂盒,从而催化剂盒的设置作业性得到提高。此外,设置于催化反应器12的格栅框的数量及载置于格栅框的催化剂盒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数量。

另外,能够与根据格栅框上的催化剂盒的配置场所而变化的催化剂盒的劣化程度相应且容易地改变催化剂盒的配置。因此,还能够期待延长催化剂盒的催化剂部的寿命。另外,通过在壳体13内另外设置支承框,能够提高壳体13的强度。因此,通过设置具有格栅框的支承框,能够提高壳体13的强度,并且能够提高催化剂盒的设置作业性。

如图4~图6所示,在构成催化反应器12的壳体13的内部,对多个催化剂盒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格栅框)至少设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在上游侧的第一支承框17(第一格栅框18)设置的第一催化剂盒14构成为:与在下游侧的第二支承框20(第二格栅框21)设置的第二催化剂盒15相比,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更短。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框构成为包括设置于上游侧的第一支承框17、以及设置于下游侧的第二支承框20。

通过将催化剂盒分开设置于上游侧和下游侧,能够减轻各催化剂盒的重量,因此催化剂盒的设置作业性得以提高。另外,设置于上游侧的第一催化剂盒14与设置于下游侧的第二催化剂盒15相比,流过大量含有nox的废气,因此容易劣化,从而更换频率较高。因此,使设置于上游侧的第一催化剂盒14构成为:与设置于下游侧的第二催化剂盒15相比,在废气流动方向更短,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容易劣化的第一催化剂盒14,从而能够降低更换成本。

利用图8~图10对固定部件34进行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固定部件34从开口部沿着对置的侧面而配置,并被将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施力,由此从多个催化剂盒的上表面对多个催化剂盒进行按压。

固定部件34构成为包括:在多个催化剂盒的上表面且从开口部沿着对置的侧面延伸的板状部件35;以及因被将开口部封闭的盖部件施力而对板状部件35的一端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36。以下,对利用固定部件34而将经由第一开口部13a装入的第一催化剂盒14固定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由于针对经由第二开口部13b而装入的第二催化剂盒15的、使用固定部件34进行固定的固定方法是一样的,因此将其省略。

板状部件35是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部件。板状部件35的一侧及另一侧的上表面(下游侧面)设置有朝向端部而倾斜的倾斜部35a。板状部件3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设定为:从第一开口部13a到对置的侧面(分隔板13c)为止的长度。板状部件35的分隔板13c侧的端部的倾斜部35a设置成:能够与设置于分隔板13c的支承部37嵌合。

板状部件35配置成:从上表面将经由第一开口部13a装入的第一催化剂盒14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的部位覆盖。具体而言,在相邻的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且在从废气流动方向观察时不与第一催化剂盒14的催化剂部14a重叠的位置、即第一催化剂盒14的外周部14b上,配置有板状部件35(参照图10)。

按压部件36设置于板状部件35的第一开口部13a侧的一端。按压部件36因在第一开口部13a安装有第一盖部件而被从第一开口部13a侧按压。按压部件36形成为近似长方体形状,其下表面(上游侧面)具有倾斜部36a。按压部件36的倾斜部36a构成为:倾斜角度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从而构成为能够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抵接。按压部件36的倾斜部36a设定为: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在适当的位置抵接,从而对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产生适当的按压力。

如图9所示,在按压部件36设置有朝向第一开口部13a侧的突出部。突出部由安装于按压部件36的销36b以及垫圈36c构成。销36b具有形成为圆板状的头部。在按压部件36的第一开口部13a侧的面设置有孔,隔着垫圈36c将销36b安装于该孔而构成突出部。当将销36b安装于孔时,通过调节垫圈36c的个数,能够调节突出部的突出长度。通过调节突出部的突出长度,能够使按压部件36的倾斜部36a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在适当的位置抵接。

另外,按压部件36被构成第一开口部13a的上壁限制相对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向下游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使被第一盖部件26施力,按压部件36也不会超过与板状部件35的倾斜部35a抵接的适当位置,能够在适当的位置抵接。

在上述结构中,将第一盖部件26安装于第一开口部13a,由此使得构成按压部件36的突出部的销36b的头部被第一盖部件26按压。利用被按压的按压部件36而对板状部件35的抵接面产生按压力。此时,对板状部件35的抵接面施加有与板状部件35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分力、以及与板状部件3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分力。利用所施加的分力而将横跨固定部件34设置的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按压于第一支承框17,由此使得第一催化剂盒14固定于第一支承框17。如上,能够利用固定部件34而将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和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12。

利用图10对第一催化剂盒14向第一支承框17的装入步骤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第二催化剂盒15向第二支承框21的装入步骤是一样的,因此将其省略。

首先,利用起重机(crane)或人力将第一催化剂盒14配置于从第一开口部13a侧观察时处于最里侧的列。将填充件23分别插入于所配置的第一催化剂盒14与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的间隙的上端及下端。在填充件23安装有引导件23a,由此使得填充件23向第一催化剂盒14与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的间隙的插入变得容易。在所配置的第一催化剂盒14的第一开口部13a侧的面,利用喷雾型粘合剂以横跨相邻的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填充件24。此时,避开上端及下端地对填充件24进行安装,以使得填充件24不会与插入于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催化剂盒14与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的间隙的填充件23的引导件23a接触。同样地,在按照从第一开口部13a侧观察时处于中间的列、最靠近前侧的列的顺序对第一催化剂盒14进行配置之后,将填充件23插入并对填充件24进行安装。

然后,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催化剂盒14与第一催化剂盒14之间的间隙上、且从第一开口部13a沿着对置的侧面(分隔板13c)安装多个板状部件35。各板状部件35的分隔板13c侧的端部与安装于分隔板13c的各支承部37嵌合。在各板状部件35的第一开口部13a侧的端部,配置对突出部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的按压部件36,并且将第一盖部件26安装于第一开口部13a,由此能够将第一催化剂盒14固定于催化反应器12。

如上,通过从上表面对多个催化剂盒进行按压固定,不需要在对催化剂盒相对于壳体13的间隙(宽度方向及进深方向)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设置针对该间隙而适当地形成的填充件、调节板,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催化剂盒固定于壳体13。即,形成为允许制造误差的催化剂盒的简便的固定方法。另外,通过将催化剂盒稳定地固定于催化反应器12而利用催化剂部对nox进行还原,能够充分对废气进行净化,从而能够提高性能。

另外,构成固定部件34的板状部件35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体盒之间、且配置于从废气的流动方向观察时不与催化剂盒的催化剂部重叠的位置、即催化剂盒的外周部上,从而能够不妨碍废气的流动地进行固定。另外,即使装入于催化反应器12的催化剂盒的数量增加,也只要将固定部件34配置于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即可,因此,固定部件34的安装不会变得繁琐,能够容易地将催化剂盒固定于催化反应器12。

另外,通过将填充件23、24设置于相邻的催化剂盒之间,能够防止流入到构成催化反应器12的主流路32a的废气从催化剂盒与催化剂盒之间的间隙漏出并排出到外部,能够利用催化剂部对nox进行还原而充分对废气进行净化。

如图11所示,格栅框构成为能够分割为开口部侧框架、以及与开口部对置的对置部侧框架,开口部侧框架能够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对置部侧框架。以下,利用供从第一开口部13a装入的多个第一催化剂盒14载置的第一格栅框18对分割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格栅框18构成为能够分割为开口部侧框架18c、以及与开口部对置的对置部侧框架18d。对置部侧框架18d可以仅供从第一开口部13a侧观察时处于最里侧的列的第一催化剂盒14载置。即,开口部侧框架18c能够供从第一开口部13a侧观察时处于中间的列及最靠近前侧的列的第一催化剂盒14载置。

对置部侧框架18d借助撑杆16而固定于壳体13。对置部侧框架18d以及开口部侧框架18c的抵接面构成为能够卡合。例如,可以构成为:在开口部侧框架18c的抵接面形成有向对置部侧突出的销,在对置部侧框架18d的抵接面形成有与销卡合的卡合孔。在开口部侧框架18c的第一开口部13a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部38。

在开口部侧框架18c的倾斜部38设置有构成为能够对该倾斜部38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39。按压部件39与构成固定部件34的按压部件36同样地构成。按压部件39构成为:通过将第一盖部件26安装于第一开口部13a而被从第一开口部13a侧按压。按压部件39设置于能够与开口部侧框架18c的倾斜部38抵接的倾斜部39a。在按压部件39设置有向第一开口部13a侧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突出长度构成为能够调节。按压部件39被设置于第一盖部件的止动部(未图示)限制相对于开口部侧框架18c的倾斜部38向下游方向的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将第一盖部件26安装于第一开口部13a,由此对按压部件39的抵接面施加与进深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分力、以及与进深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分力。利用所施加的分力将开口部侧框架18c按压于对置部侧框架18d,由此使得开口部侧框架18c固定于壳体13。

如上,格栅框构成为能够分割为开口部侧框架和对置部侧框架,并且,开口部侧框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对置部侧框架,由此能够将开口部侧框架从对置部侧框架拆下,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催化剂盒向从开口部侧观察时处于最里侧的列的设置作业。因此,能够提高催化剂盒的设置作业性。

如图12所示,格栅框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进深方向上滑动。以下,对第一格栅框18的滑动结构进行说明。在壳体13(壁部19)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将第一格栅框18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轨道部40。轨道部40由从壳体13的内侧面向内侧突出设置的支轴40a、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轴40a的滚轮(roller)40b构成。

支轴40a在第一格栅框18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设置有一对。一对支轴40a沿着进深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在各支轴40a的内侧端部设置有对第一格栅框18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夹持的滚轮40b。

在上述结构中,当使第一格栅框18沿着轨道部40移动时,构成轨道部40的滚轮40b旋转,第一格栅框18滑动。因此,例如,在将第一催化剂盒14设置于第一格栅框18的最里侧的列时,使第一格栅框18沿着轨道部40向近前侧滑动,由此能够不从第一开口部13a向前探身地进行设置作业,从而能够容易地对第一催化剂盒14进行安装,催化剂盒的设置作业性得到提高。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催化反应器。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气净化装置

12催化反应器

13a第一开口部

13b第二开口部

14第一催化剂盒

14a催化剂部

14b外周部

15第二催化剂盒

15a催化剂部

15b外周部

18第一格栅框

18a第一流入孔

18b第一框部

18c开口部侧框架

18d对置部侧框架

21第二格栅框

21a第二流入孔

21b第二框部

23填充件

24填充件

26第一盖部件

27第二盖部件

34固定部件

100船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