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725发布日期:2018-08-14 17:1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特别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垃圾也不断地增多,需要进行集中处理。城市垃圾在前往集中处理地如卫生填埋场、堆肥厂、焚烧炉、回收利用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垃圾中转站进行整合收集以及垃圾分类。

垃圾的类别可分为材料垃圾组、有机垃圾组、无机垃圾组、有毒有害垃圾组。材料垃圾组包括玻璃、磁性或非磁性金属、废纸、橡胶、塑料;有机垃圾组主要为厨房垃圾、生物垃圾、无机垃圾组包括炉灰渣、砖瓦、陶瓷等;有毒有害垃圾组包括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杀虫剂容器、过期药物、医疗废物以及废电视机、电话、电脑等废旧电器的电子垃圾。其中有机垃圾组在垃圾运输或在垃圾中转站的存放过程中会等生发酵分解产生一些带有恶臭味的物质如氨、尸胺、硫化氢、甲硫醇以及有毒有害垃圾组中可能带有恶臭味的物质如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

这些恶臭味的物质极大地降低了垃圾中转站内工作环境质量以及给垃圾中转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故需要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进行处理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减少垃圾中的恶臭味的物质,提高垃圾中转站内工作环境质量以及减小垃圾中转站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除臭室、处理池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和除臭室之间连接有第一主动风机,所述除臭室包括外箱体和安装在外箱体内的紫外发生装置以及喷淋清洗装置,所述外箱体底部带有臭液收集池,所述臭液收集池底部通过臭液泵与处理池连接,所述外箱体还连接有第二主动风机,所述第二主动风机连接有鼓泡管,所述鼓泡管插入处理池底部,所述处理池密闭且其顶部带有连接尾气处理装置的溢气管,所述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和安装在外壳体内的低温等离子组件和紫外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发生装置产生臭氧并通过第一主动风机送入除臭室内,在除臭室内形臭氧气氛;

垃圾进入除臭室后,其逸散在臭氧气氛中的恶臭气体以及垃圾表面附着可挥发出恶臭气体的物质,在紫外光激活的臭氧氧化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和硫氧化合物等或被氧化后成不带有恶臭味的物质;

除臭室内的空气作为第一除臭尾气由第二主动风机排出抽臭室,并配合第一主动风机更换除臭室内带有臭氧的空气,保持臭氧浓度;

除臭室在除臭工作过程中,垃圾中渗漏液渗出滴入臭液收集池,并且除臭室定期启动喷淋清洗装置喷淋清洗液清洗除臭室,渗漏液和清洗后清洗液中含带有易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或溶有恶臭气体,两者在臭液收集池内混合的污水由臭液泵输送至处理池内;

第二主动风机排出的第一除臭尾气仍还有较高含量的臭氧,除臭尾气通入处理池中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除去除臭尾气中易溶于水且带有刺激性或有毒有害的气体,如氨气、甲醇和硫氧化合物等,减少了尾气处理装置的负担;

同时处理池所出的气体作为第二除臭尾气进入尾气除臭装置,第二除臭尾气在通过处理池后其内含水量提高,在尾气处理装置中低温等离子组件的作用在可产生更多的游离羟基,使得第二除臭尾气中残留的不易溶于水的有机成分如腐胺、尸胺等反应氧化,进而使得排出尾气无恶臭味,紫外灯则用于激活第二除臭尾气中的臭氧,加快其反应,减少排出尾气中的臭氧,避免未及时自行分解的臭氧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由此本系统对垃圾逸散的恶臭气体以及散发恶臭气体的源头物质进行处理,且除臭室内使用紫外光还起到杀菌作用,减缓垃圾在中转站短期存放过程中发酵,除去恶臭气体的同时减少后续恶臭气体的产生,较现有仅针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的方法而言,更加高效且减少垃圾自垃圾中转站向最终处理点运输时恶臭气体逸散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作为优选地,所述喷淋清洗装置清洗除臭室用的清洗液为碱性液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在紫外光激活作用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其会对外箱体内壁以及除臭室内装置的金属表面进行氧化形成致密的过氧化物膜,使用碱性的清洗液防止损坏过氧化物膜,避免外箱体内壁以及除臭室内装置受到侵蚀;同时使用碱性的清洗液得到的污水同样呈碱性,提高处理池对恶臭气体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的吸收能力。

作为优选地,所述喷淋清洗装置用的清洗液为碳酸钠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清洗装置的清洗液为碳酸钠溶液等。碳酸钠溶液自喷淋清洗装置喷淋而下时,碳酸钠溶液可吸收外箱体内空气中的由恶臭气体或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分解产生的水溶性气体如氨气,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清洁外箱体内空气环境;当碳酸钠溶液落入分隔板和臭液收集槽内时,碳酸钠与臭液收集槽内以及分隔板表面的污水中和,释放二氧化碳形成气泡,软化凝固的污渍使其落入臭液收集池;清洗后臭液收集池内的污水呈碱性,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结合碳酸根后沉淀,提高沉淀池53效果;碱性的污水由污水泵泵入处理池内,与下一批次垃圾处理形成的第一除臭尾气相混合,提高了污水处理池吸收效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除臭室包括两个的转料箱,所述转料箱内横向设置有打开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将转料箱内部分隔为上方的进料腔和下方的出料腔,两所述转料箱分为进料箱和出料箱,所述进料箱的出料腔与外箱体的一端密封连接且其进料腔的上端带有进料密封门,所述出料箱的进料腔与外箱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且其出料腔的底部带有出料密封门,所述外箱体内带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位于进料箱的出料腔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箱的进料腔上方,所述传送带自进料箱向出料箱方向传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进料密封门,垃圾投入进料箱的进料腔后,关闭进料密封门且打开进料箱的活动门,垃圾进入外箱体且落在传送带上,通过传动带传送穿过外箱体并落入出料箱的进料腔内;打开出料箱的活动门,将出料箱的进料腔内的垃圾送入出料箱的出料腔后关闭出料箱的活动门,再打开出料密封门,将除臭后的垃圾送出至垃圾车或临时存放点,由此避免外箱体内含带臭氧的空气在垃圾投入时大量逸散;

同时配合传送带的传送,可实现连续性的垃圾除臭工作,提高本系统的工作效率、处理负荷,以及不断进入除臭室内新的垃圾,其逸散的恶臭气体和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不断与臭氧反应,提高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利用率。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风机相对第二主动风机位于其靠近进料箱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箱和出料箱两者相较而言,出料箱出料过程中自外箱体内向外逸散的空气量远大于进料箱进料过程中自外箱体内向外逸散的空气量,由此第一主动风机和第二主动风机两者之间位于外箱体内空气流动方向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相同,外箱体内靠近出料箱一侧的空气中臭氧含量低于外箱体内靠近进料箱一侧,减少除臭室垃圾进料和出料时臭氧相外逸散的量,减少臭氧损失,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出料箱周围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和产生可能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地,所述尾气装置包括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外壳体包括连通的等离子室和紫外室,所述低温等离子组件和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安装于等离子室,所述紫外灯安装于紫外室,所述循环风机连接等离子室和外箱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垃圾处理量较大设计较大或连续处理的系统,其对除臭室内臭氧浓度要求高,第二尾气进入等离子室内时臭氧经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其浓度依旧较高,通过循环风机将部分经等离子室处理分解有机成分的第二除臭尾气作为稀释剂充入外箱体内,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降低紫外室处理负荷,节约成本。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箱体数量大于一且外箱体内空气不相连通,每一所述外箱体均各自配备有第二主动风机和鼓泡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外箱体数量以提高系统处理负荷。

作为优选地,所述紫外发生装置由臭氧激发组件和臭氧损降组件组成,所述臭氧激发组件包括若干沿传送带传送方向均匀分布在外箱体内部的紫外照射灯,所述臭氧损降组件包括密集设置在外箱体靠近出料箱一侧的加热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臭氧损降组件在外箱体靠近出料箱的一侧加热空气,加快臭氧与垃圾中的物质发生氧化同时加快臭氧分解,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出料箱出料过程时逸散出的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和产生可能的安全隐患。

作为优选地,所述外箱体数量大于一且相邻的两所述外箱体内空气连通,不与所述第一主动风机直接连通的外箱体其靠近进料箱的一端连接有臭氧补充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外箱体数量以提高系统处理负荷且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臭氧补充装置分段补充臭氧,防止为保证每一外箱体除尘效果导致与第一主动风机直接连通的外箱体内臭氧浓度过高达到臭氧的爆炸下限。

作为优选地,相邻的两所述外箱体连通位置位于第一转动风机与臭氧损降组件之间的侧面或臭氧补充装置与臭氧损降组件之间的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自上一个外箱体流入下一外箱体内的空气中维持有臭氧浓度,同时减少臭氧损降组件负荷,减少臭氧损降组件的成本。

作为优选地,包括提升泵、沉淀池和溢流池,所述提升泵连接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和溢流池之间通过溢流板分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处理池内的污水进行后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在进行排放,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对垃圾逸散的恶臭气体以及散发恶臭气体的源头物质进行处理,且除臭室内使用紫外光还起到杀菌作用,减缓垃圾在中转站短期存放过程中发酵,除去恶臭气体的同时减少后续恶臭气体的产生,较现有仅针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的方法而言,更加高效且减少垃圾自垃圾中转站向最终处理点运输时恶臭气体逸散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2、同时处理池所出的气体作为第二除臭尾气进入尾气除臭装置,第二除臭尾气在通过处理池后其内含水量提高,在尾气处理装置中低温等离子组件的作用在可产生更多的游离羟基,提高尾气处理效果;

3.对工作过程中逸散和排放的臭氧进行控制和处理,减少臭氧损失,节约成本,以及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和产生可能的安全隐患;

4.喷淋清洗装置清洗除臭室用的清洗液为碱性液体。避免外箱体内壁以及除臭室内装置受到侵蚀,同时使用碱性的清洗液得到的污水同样呈碱性,提高处理池对恶臭气体分解产生的酸性气体的吸收能力;

5.进料箱和处理箱配合传送带的传送,可实现连续性的垃圾除臭工作,提高本系统的工作效率、处理负荷以及臭氧利用率;

6.对于垃圾处理量较大设计较大或连续处理的系统,部分第二尾气作为外箱体内臭氧的稀释剂循环使用,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降低紫外室处理负荷,节约成本;

7、增加外箱体数量提高处理效率并对臭氧循环利用的路线进行改进以及使用臭氧补充装置,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防止臭氧浓度过高达到臭氧的爆炸下限,以及减少臭氧损降组件负荷,减少臭氧损降组件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臭气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臭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除臭室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实施例一中除臭室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实施例一中除臭室、第二主动风机和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沉淀池和溢流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除臭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四中臭气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五中臭气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五中尾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六中臭气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臭氧发生装置;11、发生室;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2、臭氧发生组件;13、除尘器;14、稀释风机;2、第一主动风机;3、除臭室;31、外箱体;311、气闭门;312、臭液收集池;3121、臭液泵;313、格栅板;314、尾气出口;315、传送带;32、紫外发生装置;321、臭氧激发组件;3211、紫外照射灯;322、臭氧损降组件;3221、加热管;333、喷淋清洗装置;331、清洗液罐;332、清洗液泵;333、喷淋头;34、转料箱;34a、进料箱;34b、出料箱;341、活动门;342、进料腔;343、出料腔;344、进料密封门;345、出料密封门;4、第二主动风机;41、鼓泡管;5、处理池;51、溢气管;52、排污管;521、提升泵;53、沉淀池;54、溢流池;541、排放管;55、溢流板;6、尾气处理装置;61、外壳体;611、等离子室;6111、低温等离子组件;612、紫外室;6121、紫外灯;62、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63、循环风机;7、臭氧补充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1、第一主动风机2、稀释风机14、除臭室3、第二主动风机4和处理池5。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臭氧发生装置1包括发生室11和安装在发生室11内的臭氧发生组件12,臭氧发生组件12以空气为原理制备臭氧。发生室11包括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进风口111可根据外界空气质量选择直接连接外界空气或连接除尘器13,此处选择连接除尘器13。出风口112连接第一主动风机2的进风口111。稀释风机14的进风口111与除尘器13向连接。

结合附图3和附图4所示,除臭室3包括外箱体31和安装在外箱体31内的紫外发生装置32以及喷淋清洗装置333。外箱体31为密闭的箱体,其两端设置有可密封盖合的气闭门311,第一主动风机2与稀释风机14的出风口112均与外箱体31相通。外箱体31的底部设置有臭液收集池312,臭液收集池312上方盖有用于行走和放置垃圾的格栅板313。垃圾放置在栅格板上后,垃圾表面渗透出的渗漏液滴入臭液收集池312内。

紫外发生装置32由臭氧激发组件321组成,臭氧激发组件321为包括紫外照射灯3211,紫外照射灯3211均匀排布固定于外箱体31内部的上顶面。

喷淋清洗装置333包括位于外箱体31外的清洗液罐331、清洗液泵332、若干均匀排布固定于外箱体31内部的上顶面的喷淋头333。清洗液罐331、清洗液泵332和喷淋头333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其管路上安装有控制阀。喷淋头333和紫外照射灯3211的排布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且满足喷淋头333高度均位于紫外照射灯3211下方。清洗液罐331内的清洗液选用碱性的清洗液。

结合附图1和附图3所示,喷淋清洗装置333定期启动,对外箱体31内部进行喷淋清洗,清洗后的清洗液流入臭液收集池312内与渗漏液混合成污水。渗漏液和清洗后清洗液中含带有易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或溶有恶臭气体,其会散发或挥发出恶臭气体。臭液收集池312配备有臭液泵3121,臭液泵3121将污水泵送至处理池5内。

结合附图4和附图5所示,外箱体31还带有尾气出口314,尾气出口314与第二主动风机4的进风口111连接,箱体自尾气出口314所出气体记做第一除臭尾气。第二主动风机4的出风口112连接有鼓泡管41,鼓泡管41插入处理池5内的液面下方。处理池5上端密封,同时处理除连接有鼓泡管41外,其上端连接有溢气管51和底部连接有排污管52。

结合附图5和附图6所示,溢气管51与尾气处理装置6连接看,溢气管51流向尾气处理装置6的气体记做第二除臭尾气。尾气处理装置6包括外壳体61,外壳体61包括连通的等离子室611和紫外室612。等离子室611内安装有用发生低温等离子的低温等离子组件6111,低温等离子组件6111可对气体外加电压达到放电电压,使气体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紫外室612内安装有紫外灯6121。

结合附图7所示,排污管52连接有提升泵521,提升泵521连接沉淀池53,沉淀池53相邻设置有溢流池54。中和沉淀池53和溢流池54之间通过溢流板55分隔,溢流池54连接有排放管541,污水在沉淀池53内沉淀,上层清液溢流至溢流池54内,再由排污管52排出。

上述中臭氧发生组件12、气闭门311、低温等离子组件6111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发明的创新点,故在此不做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

臭氧发生装置1产生臭氧并通过第一主动风机2送入除臭室3内,在除臭室3内形臭氧气氛;

垃圾进入除臭室3后,其逸散在臭氧气氛中的恶臭气体以及垃圾表面附着可挥发出恶臭气体的物质,在紫外光激活的臭氧氧化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等;

除臭室3内的空气作为第一除臭尾气由第二主动风机4排出抽臭室,并配合第一主动风机2更换除臭室3内带有臭氧的空气,保持臭氧浓度;

除臭室3在除臭工作过程中,垃圾中渗漏液渗出滴入臭液收集池312,并且除臭室3定期启动喷淋清洗装置333喷淋清洗液清洗除臭室3,渗漏液和清洗后清洗液中含带有易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或溶有恶臭气体,两者在臭液收集池312内混合的污水由臭液泵3121输送至处理池5内;

第二主动风机4排出的第一除臭尾气仍还有较高含量的臭氧,除臭尾气通入处理池5中对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除去除臭尾气中易溶于水且带有刺激性或有毒有害的气体,如氨气、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等,减少了尾气处理装置6的负担;

同时处理池5所出的气体作为第二除臭尾气进入尾气除臭装置,第二除臭尾气在通过处理池5后其内含水量提高,在尾气处理装置6中低温等离子组件6111的作用在可产生更多的游离羟基,使得第二除臭尾气中残留的不易溶于水的有机成分如苯乙烯、尸胺等反应氧化,进而使得排出尾气无恶臭味,紫外灯6121则用于激活第二除臭尾气中的臭氧,加快其反应,减少排出尾气中的臭氧,避免未及时自行分解的臭氧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处理池5内的污水经过中和沉淀池53和溢流池54后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在进行排放,保护环境;

由此本系统对垃圾逸散的恶臭气体以及散发恶臭气体的源头物质进行处理,且除臭室3内使用紫外光还起到杀菌作用,减缓垃圾在中转站短期存放过程中发酵,除去恶臭气体的同时减少后续恶臭气体的产生,较现有仅针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的方法而言,更加高效且减少垃圾自垃圾中转站向最终处理点运输时恶臭气体逸散对环境的恶劣影响。

实施例二,

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其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喷淋清洗装置333的清洗液为碳酸钠溶液等。碳酸钠溶液自喷淋清洗装置333喷淋而下时,碳酸钠溶液可吸收外箱体31内空气中的由恶臭气体或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分解产生的水溶性气体如氨气,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清洁外箱体31内空气环境。

当碳酸钠溶液落入分隔板和臭液收集槽内时,碳酸钠与臭液收集槽内以及分隔板表面的污水中和,释放二氧化碳形成气泡,软化凝固的污渍使其落入臭液收集池312;清洗后臭液收集池312内的污水呈碱性,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结合碳酸根后沉淀,提高沉淀池53效果;碱性的污水由污水泵泵入处理池5内,与下一批次垃圾处理形成的第一除臭尾气相混合,提高了污水处理池5其吸收效率。

实施例三,

结合附图8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其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除臭室3还包括两个的转料箱34且在外箱体31内设置传送带315。

转料箱34内横向设置有打开的活动门341,活动门341水平放置将转料箱34内部分隔为上方的进料腔342和下方的出料腔343。活动门341关闭时,进料腔342和出料腔343互不连通。外箱体31呈长条形,两个转料箱34分别位于外箱体31的两端,分别为进料箱34a和出料箱34b。进料箱34a的出料腔343与外箱体31的一端密封连接且其进料腔342的上端带有进料密封门344,出料箱34b的进料腔342与外箱体31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且其出料腔343的底部带有出料密封门345。

传送带315自进料箱34a向出料箱34b方向传送,其一端位于进料箱34a的出料腔343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箱34b的进料腔342上方。

第一主动风机2相对第二主动风机4位于其靠近进料箱34a的一侧。进料箱34a和出料箱34b两者相较而言,出料箱34b出料过程中自外箱体31内向外逸散的空气量远大于进料箱34a进料过程中自外箱体31内向外逸散的空气量。由此第一主动风机2和第二主动风机4两者之间位于外箱体31内空气流动方向与传送带315的传送方向相同,外箱体31内靠近出料箱34b一侧的空气中臭氧含量低于外箱体31内靠近进料箱34a一侧,减少除臭室3垃圾进料和出料时臭氧相外逸散的量,减少臭氧损失,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出料箱34b周围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和产生可能的安全隐患。

紫外发生装置32还包括臭氧损降组件322,臭氧损降组件322包括密集设置在外箱体31靠近出料箱34b一侧的加热管3221。臭氧损降组件322在外箱体31靠近出料箱34b的一侧加热空气,加快臭氧与垃圾中的物质发生氧化;同时加快臭氧分解,降低臭氧浓度,减少出料箱34b出料过程时逸散出的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和产生可能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三的工作原理:

打开进料密封门344,垃圾投入进料箱34a的进料腔342后,关闭进料密封门344且打开进料箱34a的活动门341,垃圾进入外箱体31且落在传送带315上,通过传动带传送穿过外箱体31并落入出料箱34b的进料腔342内;

打开出料箱34b的活动门341,将出料箱34b的进料腔342内的垃圾送入出料箱34b的出料腔343后关闭出料箱34b的活动门341,再打开出料密封门345,将除臭后的垃圾送出至垃圾车或临时存放点,由此避免外箱体31内含带臭氧的空气在垃圾投入时大量逸散;

同时配合传送带315的传送,可实现连续性的垃圾除臭工作,提高本系统的工作效率、处理负荷,以及不断进入除臭室3内新的垃圾,其逸散的恶臭气体和挥发恶臭气体的物质不断与臭氧反应,提高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利用率。

实施例四,

结合附图9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其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外箱体31数量大于一且外箱体31内空气不相连通,每一外箱体31均各自配备有第二主动风机4和鼓泡管41,增加外箱体31数量以提高系统处理负荷。

实施例五,

结合附图10和附图11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其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尾气装置包括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62和循环风机63,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62安装于等离子室611,循环风机63连接等离子室611和外箱体31。

实施例五的工作原理:

对于垃圾处理量较大设计较大或连续处理的系统,其对除臭室3内臭氧浓度要求高,第二尾气进入等离子室611内时臭氧经循环臭氧浓度检测器62其浓度依旧较高,通过循环风机63将部分经等离子室611处理分解有机挥发物的第二除臭尾气作为稀释剂充入外箱体31内,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降低紫外室612处理负荷,节约成本。

实施例六,

结合附图12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中垃圾逸散臭气处理系统,其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外箱体31数量大于一,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外箱体31数量为三。除与第一主动风机2直接连通的外箱体31外,其他外箱体31靠近进料箱34a的一端连接有臭氧补充装置7,臭氧补充装置7与臭氧发生装置1相同。

与第一主动风机2直接连通的外箱体31其位于第一转动风机与臭氧损降组件322之间的侧面与和其相邻的另一外箱体31位于臭氧补充装置7与臭氧损降组件322之间的侧面相连通。

不与第一主动风机2直接连通的两个外箱体31均在其位于臭氧补充装置7与臭氧损降组件322之间的侧面相连通。

实施例六的工作原理:

增加外箱体31数量提高处理效率并对臭氧循环利用的路线进行改进以及使用臭氧补充装置7,提高臭氧利用率,同时防止臭氧浓度过高达到臭氧的爆炸下限,以及减少臭氧损降组件322负荷,减少臭氧损降组件322的成本。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