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2486发布日期:2018-09-25 16:25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搅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进行化学试剂的合成过程中,很多实验室普遍采用烧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的方式,这样传统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造成搅拌不均匀,加热温度难以控制的情形。有的实验室在进行高温加热,例如油浴,不仅危险系数高,还会造成整个实验室味道极大,污染空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近年来,有不少改进的仪器,来供实验室试剂的加热搅拌操作。但是普遍来说,不能够一体化进行控制,有的侧重于便宜,进行简单的改进后应用,但是同样不能避免上述提到的问题,只是把手工搅拌改变成了自动搅拌。对于加入自动加热装置的设备,加热不均匀及搅拌不彻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对于空气转换和蒸汽回流的构造,现在还是鲜有提及,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能够防止加热产生的蒸汽外流,并且能够实现自动加热及搅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该装置能够使液体的自动加热及搅拌,并且防止加热产生的蒸汽外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容量瓶、底座、升降杆、控制平台、搅拌柱、加热棒及电源;

容量瓶放置于底座上,升降杆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上,控制平台固定于升降杆上,搅拌柱的上端与控制平台内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搅拌柱的下端插入于容量瓶内,且搅拌柱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搅拌扇,加热棒的上端与电源相连接,加热棒的下端位于容量瓶内,控制平台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有过滤性活性炭及金属网,控制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上部皮塞,在工作时,上部皮塞插入于容量瓶的顶部开口内,电源的控制端及电机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平台相连接。

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时间控制器、启动按钮及温度控制器,其中,时间控制器与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相连接。

底座上设置有底部皮塞,容量瓶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部皮塞上。

加热棒的下端为圆环形结构。

通风孔的直径为2cm,金属网3的直径为1.8cm,通风孔的长度为2cm。

金属网呈倾斜分布。

容量瓶为直径为10cm、高度为15cm、壁厚为3mm的玻璃烧杯。

加热棒的竖直高度为14cm,直径为7mm;

搅拌柱的高度及直径分别为12cm及8mm。

温度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set键、上升键及下降键。

升降杆上设置有用于手动调节升降杆高度的手动转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控制平台控制电源及电机工作,以实现容量瓶内液体的自动加热及搅拌,另外,空气经过滤性活性炭过滤后进入到容量瓶,避免外界环境对待加热液体的影响,同时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进入到通风孔内,然后在金属网上冷却凝结,最后掉落到容量瓶中,避免加热产生的蒸汽外流,减少试验污染,操作方便、简单,环境友好。

进一步,加热棒的下端为圆环形结构,从而使液体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时间控制器、2为过滤性活性炭、3为金属网、4为搅拌柱、5为搅拌扇、6为电源、7为启动按钮、8为温度控制器、9为上部皮塞、10为手动转环、11为加热棒、12为容量瓶、13为底部皮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容量瓶12、底座、升降杆、控制平台、搅拌柱4、加热棒11及电源6;容量瓶12放置于底座上,升降杆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上,控制平台固定于升降杆上,搅拌柱4的上端与控制平台内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搅拌柱4的下端插入于容量瓶12内,且搅拌柱4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搅拌扇5,加热棒11的上端与电源6相连接,加热棒11的下端位于容量瓶12内,控制平台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有过滤性活性炭2及金属网3,控制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上部皮塞9,在工作时,上部皮塞9插入于容量瓶12的顶部开口内,电源6的控制端及电机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平台相连接。

所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时间控制器1、启动按钮7及温度控制器8,其中,时间控制器1与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温度控制器8与电源6相连接。

底座上设置有底部皮塞13,容量瓶12的下端位于所述底部皮塞13上;加热棒11的下端为圆环形结构;通风孔的直径为2cm,金属网3的直径为1.8cm,通风孔的长度为2cm;金属网3呈倾斜分布。

容量瓶12为直径为10cm、高度为15cm、壁厚为3mm的玻璃烧杯;加热棒11的竖直高度为14cm,直径为7mm;搅拌柱4的高度及直径分别为12cm及8mm。

温度控制器8上设置有显示屏、set键、上升键及下降键;升降杆上设置有用于手动调节升降杆高度的手动转环10。

搅拌扇5可以自由拆卸,便于清洗,搅拌扇5的形状为长方体,其中,长为2.5cm,宽为1cm,厚度为1mm,且搅拌扇5与搅拌柱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1)向容量瓶12内加入待加热液体,其中,待加热液体的深度高于3cm且低于12cm;

2)将升降杆下降,使上部皮塞9卡于容量瓶12的顶部开口内,然后打开启动按钮7,再在时间控制器1上设置搅拌时间,同时在温度控制器8上设置加热时间,然后通过时间控制器1及温度控制器8分别控制电机及加热棒11工作,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柱4及搅拌扇5转动,实现待加热液体的搅拌,通过加热棒11实现待加热液体的加热,其中,加热产生的蒸汽进入到通风孔内,然后凝结在金属网3上,最后掉落到容量瓶12中,避免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外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液体自动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容量瓶、底座、升降杆、控制平台、搅拌柱、加热棒及电源;容量瓶放置于底座上,升降杆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上,控制平台固定于升降杆上,搅拌柱的上端与控制平台内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搅拌柱的下端插入于容量瓶内,且搅拌柱的侧面设置有若干搅拌扇,加热棒的上端与电源相连接,加热棒的下端位于容量瓶内,控制平台上设置有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有过滤性活性炭及金属网,控制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上部皮塞,在工作时,上部皮塞插入于容量瓶的顶部开口内,电源的控制端及电机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平台相连接,该装置能够使液体的自动加热及搅拌,并且防止加热产生的蒸汽外流。

技术研发人员:郑木莲;宋东方;徐海雷;韩喜波;李洪印;李忠;张玉宏;孙洪福;王珂;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4.23
技术公布日:2018.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