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2948发布日期:2018-10-09 20:4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如申请号为cn201720338627.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油气回收系统,包括储油罐,以及与储油罐连通的油气回收排放单元,其中,油气回收排放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吸附罐,油气回收排放单元用于在储油罐内的压力达到压力预设值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启,使得储油罐内的油气经过所述吸附罐,经吸附罐将其中的碳氢化合物成分吸附,通过吸附罐的气体成分排入大气,当吸附罐内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时,吸附罐进行脱附,将其中的碳氢化合物成分回收进所述储油罐。

提供的油气回收系统,由于设有油气回收排放单元,当储油罐在存储和收发油品的过程中油罐内压力瞬间升高时,可先行通过该油气回收排放单元将储油罐内多余的油气成分排放,而不必直接通过呼吸阀排放,避免了油气的浪费和直接排入大气。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油气与空气分离程度不够,导致后续油气净化效果差,对油气的冷凝过程采用的冷凝设备在短时间内不足以使得油气完全冷凝,导致冷凝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

s2、将步骤s1中获得的油气进行脱附处理,其包括如下步骤:

s21、吸附:首先,在最高工作压力下,油气自下而上,吸附掉各种杂质,未被吸附的氢气从床顶部作为产品输出;随着时间的延续,吸附床下部的吸附剂首先吸收杂质达到饱和,吸附前沿由起始点,逐渐抬升到b点位置后,停止进料;

s22、均压降:随着关闭进料,进入均压降阶段,此时氢气继续外送,作为均压气切入正处于均压升过程的吸附床;吸附前沿继续上升,由b到达c位置,但与出口d仍保留一段距离;

s23、均压升:冲洗完成后,吸附剂完全获得再生,吸附前沿回到起始位置,然后进行再次吸附前的升压准备,在此利用他床均压降的氢气对本床进行初充压;

s3、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步骤s2处理后的油气在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获得富集油气;

s4、步骤s3处理后获得的富集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管道中,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

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硅胶或活性纤维。

所述步骤s4中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该温度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

所述步骤s4中多级连续冷却方法按预冷、机械制冷步骤来实现。

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至3℃-4℃,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

气体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浅冷级,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30℃~-50℃;

离开浅冷的油气进入深冷级,可冷却至-73℃到-110℃,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温度和进行压缩机的配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方法利用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接着对油气进行脱附处理,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获得富集油气,通过上述步骤对油气与空气进行分离,使得油气与空气分离程度高,油气净化效果好;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工艺原理简单,经济效益最可观,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安全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

s2、将步骤s1中获得的油气进行脱附处理,其包括如下步骤:

s21、吸附:首先,在最高工作压力下,油气自下而上,吸附掉各种杂质,未被吸附的氢气从床顶部作为产品输出;随着时间的延续,吸附床下部的吸附剂首先吸收杂质达到饱和,吸附前沿由起始点,逐渐抬升到b点位置后,停止进料;

s22、均压降:随着关闭进料,进入均压降阶段,此时氢气继续外送,作为均压气切入正处于均压升过程的吸附床;吸附前沿继续上升,由b到达c位置,但与出口d仍保留一段距离;

s23、均压升:冲洗完成后,吸附剂完全获得再生,吸附前沿回到起始位置,然后进行再次吸附前的升压准备,在此利用他床均压降的氢气对本床进行初充压;

s3、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步骤s2处理后的油气在压力的推动下,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获得富集油气;

s4、步骤s3处理后获得的富集油气用真空泵抽吸到管道中,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

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

所述步骤s4中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该温度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

所述步骤s4中多级连续冷却方法按预冷、机械制冷步骤来实现。

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至3℃-4℃,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

气体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浅冷级,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50℃,根据需要设定,可回收油气中近一半的烃类物质;

离开浅冷的油气进入深冷级,可冷却至-73℃,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温度和进行压缩机的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油气回收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方法利用吸附剂对油气/空气混合气的吸附力的大小,实现油气和空气的分离,接着对油气进行脱附处理,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获得富集油气,通过上述步骤对油气与空气进行分离,使得油气与空气分离程度高,油气净化效果好;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工艺原理简单,经济效益最可观,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安全性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