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5415发布日期:2018-10-16 21:0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油烟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烟气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烟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管在轧机加工处理后,表面往往会存在有轧机油,如果不将油管表面的轧机油进行处理,在后续油管的退火加工时,会产生大量油烟,严重污染环境。

现有技术的处理的方法通常是在进行油管退火处理前,首先采用化学法去油,比如将使用脱脂剂与轧机油反应,减少油管表面的轧机油,再将油管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虽然脱脂剂可以去除油管表面大部分的轧机油,但是油管表面还会残留轧机油和脱脂剂,在油管退火处理时,残留轧机油和脱脂剂还会产生二次污染。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存在有油烟去除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处理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存在的油烟去除不彻底,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

集烟室,所述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所述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

冷却室,用于对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所述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所述冷凝液的集液口,所述第二输烟口与所述第一输烟口连通,所述第三输烟口与所述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

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所述集烟室与所述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

所述冷却室与所述集烟室并排设置,

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输烟口、所述第二输烟口、所述第三输烟口后回到所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所述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

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轴流风机,

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集烟室的烟气自所述第一输烟口经由所述第二输烟口抽送至所述冷却室。

进一步地,

所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

所述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三输烟口处,能够将所述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所述第三输烟口抽送至所述集烟室。

进一步地,

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输出室,

所述油管输出室与所述集烟室的靠近所述第一输烟口的一侧连通,

在所述油管输出室的远离所述第一输烟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油管出口。

进一步地,

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防泄漏装置,

所述防泄漏装置包括防泄漏管道和防泄漏离心风机,

所述防泄漏管道位于所述油管输出室的外部,且所述防泄漏管道的一端靠近所述油管出口,所述防泄漏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管输出室的顶部或所述油管输出室的底部连通,

所述防泄漏离心风机设置于所述防泄漏管道上,用于将所述防泄漏管道的一端的空气沿所述防泄漏管道抽送至所述油管输出室,从而在所述第二输出口与所述油管出口之间形成高压气流墙。

进一步地,

所述防泄漏管道靠近所述油管出口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

进一步地,

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加热室,

所述油管加热室与所述集烟室的靠近所述集烟口的一侧连通。

进一步地,

所述集烟室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

进一步地,

在所述第二输烟口的内部和/或所述第三输烟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一种油烟处理装置,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

集烟室,集烟室具有集烟口和第一输烟口,集烟口用于收集烟气;

冷却室,用于对集烟口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却室具有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和用于收集冷凝液的集液口,第二输烟口与第一输烟口连通,第三输烟口与集烟室的内部连通;以及

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在集烟室与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

使用时,油管高温退火使表面的轧机油变为油烟,油烟经集烟口收集进入集烟室,并通过烟气流向控制装置,使集烟室收集的油烟依次经第一输烟口、第二输烟口进入冷却室,油烟在冷却室内冷凝形成冷凝液,并通过集液口将冷凝液收集,而且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能将冷却室内未冷凝的油烟经第三输烟口输送至集烟室,进行二次循环收集。

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无需退火前将油管化学脱脂处理,即可直接进行退火处理,退火产生的油烟循环收集,使油烟彻底收集,不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集烟室;110-集烟口;120-第一输烟口;200-冷却室;210-第二输烟口;220-第三输烟口;300-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10-轴流风机;320-高压离心风机;400-油管输出室;410-油管出口;500-防泄漏装置;510-防泄漏管道;520-防泄漏离心风机;600-油管加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烟处理装置,该油烟处理装置被应用于油管退火工艺,具有集烟室100、冷却室200以及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

其中,集烟室100具有集烟口110和第一输烟口120,集烟口110用于收集烟气;冷却室200用于对集烟口110收集的烟气进行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却室200具有第二输烟口210、第三输烟口220和用于收集冷凝液的集液口(图中未示出),第二输烟口210与第一输烟口120连通,第三输烟口220与集烟室100的内部连通;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集烟口110收集的烟气在集烟室100与冷却室200之间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冷却室200与集烟室100并排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用于控制集烟口110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一输烟口120、第二输烟口210、第三输烟口220后回到集烟室100的内部,继续向第一输烟口120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

更进一步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包括轴流风机310,轴流风机310设置于第二输烟口210处,能够将集烟室100的烟气自第一输烟口120经由第二输烟口210抽送至冷却室200。

再进一步地,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320,高压离心风机320设置于第三输烟口220处,能够将冷却室200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第三输烟口220抽送至集烟室100。

另外,该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输出室400。

油管输出室400与集烟室100的靠近第一输烟口120的一侧连通,在油管输出室400的远离第一输烟口120的侧壁上设置有油管出口410。

进一步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防泄漏装置500,该防泄漏装置500包括防泄漏管道510和防泄漏离心风机520。

防泄漏管道510位于油管输出室400的外部,且防泄漏管道510的一端靠近油管出口410,防泄漏管道510的另一端与油管输出室400的顶部或油管输出室400的底部连通。

防泄漏离心风机520设置于防泄漏管道510上,用于将防泄漏管道510的一端的空气沿防泄漏管道510抽送至油管输出室400,从而在第二输烟口210与油管出口410之间形成高压气流墙。

更进一步地,防泄漏管道510靠近油管出口410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

另外,该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加热室600。

油管加热室600与集烟室100的靠近集烟口110的一侧连通。油管加热室600用于退火加热油管,以及使油管表面的的轧机油变为油烟,方便后续收集油烟。

另外,集烟室100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

另外,在第二输烟口210的内部和第三输烟口220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冷却室200可为但不限于为以下结构:以冷凝管作为冷却室200,以水箱为冷却室200制冷,具体为:冷凝管穿过水箱设置,通过在水箱中加冷水达到冷凝效果,需注意的是,在冷凝管的两端与水箱的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装置,以保证不会在冷凝管穿过水箱的位置发生漏水;

或者,不是通过水箱为上述冷却室200制冷,而是通过风机制冷等。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面说明其使用方式。

使用时,油管高温退火使表面的轧机油变为油烟,油烟经集烟口收集进入集烟室,然后烟气流向控制装置使集烟室收集的油烟进入冷却室,油烟在冷却室内冷凝形成冷凝液,并通过集液口将冷凝液收集,而且烟气流向控制装置300还能将冷却室200内未冷凝的油烟输送至集烟室,进行二次循环收集,由此周而复始,通过烟气在集烟室与冷却室之间的循环流动处理油烟。

与现有技术中的油管退火去油烟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处理装置,无需退火前将油管化学脱脂处理,即可直接进行退火处理,并将退火产生的油烟循环收集,使油烟彻底收集,不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室与集烟室并排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一输烟口、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后回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

在以上结构中,通过使冷却室与集烟室并排设置,从而,可使该油烟处理装置结构紧凑,达到节省空间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轴流风机,轴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输烟口处,能够将集烟室的烟气自第一输烟口经由第二输烟口抽送至冷却室。

其中,轴流风机适合在气体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将轴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输烟口处,可使油烟平行于风机转轴抽送流动至冷却室,抽送的油烟流量大,可提高油烟在冷却室冷凝液化的速率。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三输烟口处,能够将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第三输烟口抽送至集烟室。

其中,高压离心风机具有吸吹双功能,其能够在将冷却室中未能完全液化的油烟吸出的同时,将油烟经第三输烟口吹送至集烟室,高压离心风机的使用提高了油烟在集烟室和冷却室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可防止集烟室中油烟压力过大时,油烟经第三输烟口进入冷却室,保证烟气循环流动不错乱,提高烟气处理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输出室,油管输出室与集烟室的靠近第一输烟口的一侧连通,在油管输出室的远离第一输烟口的侧壁上设置有油管出口。

通过以上结构,可使油管自集烟室的一侧进入集烟室的内部,再自油管输出室的油管出口离开集烟室,从而,对油管表面产生的油烟进行全面收集。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防泄漏装置,可防止油烟经油管出口逸散造成环境污染,设置在防泄漏管道上的高压离心风机可提供高压气流,并在防泄漏管道与油管输出室的连接端喷出,从而使第二输出口与油管出口之间形成高压气流墙,阻挡油烟从油管出口溢出,同时,不会影响油管从油管出口正常送出。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从而,可加大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对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周部空气的全面收集。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加热室,从而,可通过油管加热室对油管进行加热,使油管上的油被充分加热气化后直接进入到集烟室内,避免烟气泄漏,污染环境。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集烟室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

从而,可在蓄热材料的保温作用下,保证集烟室的温度能够使油烟一直处于气态,防止油烟在集烟室冷却液化,重新冷凝附着在油管上。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输烟口的内部和或第三输烟口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

从而,有利于通过过滤网对烟气颗粒进行收集,后期通过清理过滤网亦可达到一定的烟气处理功能,从而强化该烟气处理装置的烟气处理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地,在防泄漏管道的一端的端口处设置过滤网,以防止外部杂质被高压离心风机随气流吸入。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室与集烟室并排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一输烟口、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后回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冷却室的中心轴线与集烟室的中心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从而使烟气沿上述路径流动,或者,使烟气流向控制装置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三输烟口、第二输烟口、第一输烟口后回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第三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只要达到使油烟在集烟室和冷却室之间循环流动的目的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气流向控制装置包括轴流风机,轴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输烟口处,能够将集烟室的烟气自第一输烟口经由第二输烟口抽送至冷却室,以达到使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一输烟口、第二输烟口、第三输烟口后回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第一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的目的。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轴流风机设置于集烟室的靠近第一输烟口的位置,达到将集烟室内收集到的烟气吸入到冷却室中的目的,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将轴流风机设置于第二输烟口处,从而,可提高烟气向冷却室的内部流动的速度。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三输烟口处,能够将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第三输烟口抽送至集烟室。

但是不限于此,在第二输烟口处设置有轴流风机的基础上,也可以不设置上述高压离心风机,而是完全依靠轴流风机对烟气流向进行控制,但是,与此相比,采用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烟气流向控制装置还包括高压离心风机,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三输烟口处,可提高油烟在集烟室和冷却室之间的循环流动速度,防止集烟室中油烟压力过大时,油烟经第三输烟口进入冷却室,保证烟气循环流动不错乱,提高烟气处理效率。

另外,在烟气流向控制装置控制集烟口收集的烟气以依次经由第三输烟口、第二输烟口、第一输烟口后回到集烟室的内部,继续向第三输烟口流动的方式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可将轴流风机设置于第三输烟口处,使油烟平行于风机转轴抽送流动至冷却室,将高压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一输烟口处,将冷却室的未能完全液化的烟气自第二输烟口抽送至集烟室,以实现烟气循环流动。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输出室,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油管输出室,且不向集烟室的内部输送油管,而是使集烟室的集烟口与加热或输送油管的装置连接,从而对油管烟气进行收集,同样可达到烟气处理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油管输出室,从而,可使油管通过集烟室运输,进而对油管携带的烟气进行充分收集。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油管输出室的基础上,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防泄漏装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防泄漏装置,而是在油管出口增设密封盖板,以阻止油烟从油管出口逸散,同样可达到油烟处理功能。但是,在油管从油管出口输送过程中,密封盖板打开,油烟会从油管与油管出口间隙或油管的内部产生少量逸散,相比之下,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上述防泄漏装置,可防止油烟经油管出口逸散造成环境污染,设置在防泄漏管道上的高压离心风机可提供高压气流,并在防泄漏管道与油管输出室的连接端喷出,从而使第二输出口与油管出口之间形成高压气流墙,阻挡油烟从油管出口溢出,同时,不会影响油管从油管出口正常送出,由此,可达到对烟气的充分、完全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上述防泄漏装置的基础上,设置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但是不限于此,上述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也可以不是形成为漏斗状,而是形成为直管状等,同样可实现防泄漏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形成为漏斗状,从而,可加大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与外界气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对防泄漏管道靠近油管出口的一端周部空气的全面收集。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油管加热室,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油管加热室,而是使集烟室的集烟口与加热或输送油管的装置连接,从而对油管烟气进行收集,,同样可达到烟气处理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油管加热室,从而,可通过油管加热室对油管进行加热,使油管上的油被充分加热气化后直接进入到集烟室内,避免烟气自集烟室与加热或输送油管的装置的连接处泄漏,污染环境。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集烟室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集烟室的周壁为实体墙壁,同样可实现烟气处理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设置集烟室的周壁为内部形成为蓄热空间的中空周壁,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设置有蓄热材料,从而,可在蓄热材料的保温作用下,保证集烟室的温度能够使油烟一直处于气态,防止油烟在集烟室冷却液化,重新冷凝附着在油管上。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输烟口的内部和第三输烟口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过滤网,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仅在第二输烟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或者,仅仅在第三输烟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另外,本发明的油烟处理装置,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