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烘道溶剂的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2349发布日期:2018-10-26 18:0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烘道溶剂的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政府对能源合理利用的重视,如何能够提高胶水复合生产线烘箱热效率,做好节能降耗,降低有机废气voc排放是印刷、包装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复合涂胶生产线烘箱干燥系统消耗的能量占整机能耗的60%~70%;

热泵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烘道加热方式,相比电加热及蒸汽加热,更安全、环保、节能的优势。热泵烘干机采用逆卡诺热循环的机理,通过制冷剂相变,实现制热,和电加热与蒸汽加热相比,热泵加热对温度湿度的控制更精准、操作方式更简单、维护成本更低廉,但难以解决有机气体排放的问题。

传统的有机废气处理方式有物理吸附法、冷凝回收法、氧化燃烧法等。采用物理吸附,如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直接冷凝耗能较大,对于有机废气浓度要求很高。对于厂家包装复合行业,有机废气浓度通常在0.5~50g/m³,难以通过传统的冷凝法进行回收,目前业内采用最多为rto燃烧法,投资较大,但针对低浓度气体,处理能耗较高,处理成本大;

液体吸收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溶剂处理方法,通过利用液体吸收液与有机废气的相似相溶性原理,使用强化吸收效果用液体石油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液来作为吸收液。废气引入吸收液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特别适合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的回收利用,然而对于印刷涂覆行业,排放尾气通常为高温、高热气体,难以直接使用液体池进行吸附,如果直接对尾气进行冷却到室温下,能耗很高,经济上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热泵烘道溶剂的回收处理系统。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热泵烘道溶剂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烘道管路以及液体吸收池,所述热泵空调系统与烘道管路连接,烘道管路与液体吸收池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风机、蒸发器和冷凝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烘道管路由空气预热管路和溶剂挥发管路组成,空气预热管路连接溶剂挥发管路,所述空气预热管路由连接外界冷空气入口、外界冷空气入口连接热交换系统、热交换系统连接风机形成预热空气,溶剂挥发管路由风机输出的预热空气经冷凝器连接热交换系统、热交换系统连接冷却系统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溶剂挥发管路内置有可对空气预热管路中空气进行预热的热交换系统和可对空气冷却的冷却系统,热交换系统置于冷却系统的前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所述冷却系统为热泵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或者通过传热管连接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液体吸收池内设有吸收气体的液体,液体吸收池连接冷却系统后端的出风口、并与池底设置的多孔网栅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所述液体吸收池由上端的油箱和下端的水箱组成,油箱和水箱之间设有分油管路,水箱上分别连接供水管和出水管,油箱上连接供油管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热泵空调系统作为烘道加热的热源,相比传统的电加热、蒸汽方式,更加节能环保;

2)利用烘道尾部高温尾气对空气预热,实现了能量的多次利用,进一步降低能耗;

3)通过烘道尾气与热泵空调系统蒸发器进行热量交换,利用烘道尾气的余热促进空调系统中制冷剂挥发,降低了压缩机能耗;同时降低了空气温度,使气体能够顺利进入液体吸收池完成吸收;

4)通过液体吸收池吸收有机溶剂,实现了有机废气的富集与回收,降低了有机废物的排放,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体吸收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2、风机,3、冷凝器,4、热交换系统,5、冷却系统,6、液体吸收池,7、蒸发器,8、油箱,9、多孔网栅,10、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热泵烘道及溶剂的回收处理系统,通过热泵制冷剂在冷凝器3中相变释放的热量作为热源,实现对烘道送风的加热,随后通过烘道尾气与热交换系统4处的冷空气热交换,对烘道尾气进行初级降温,随后降温的烘道尾气通过冷却系统降温,即与热泵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换热,通过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吸收尾气热量,对尾气进一步降温,低温尾气进入液体吸收池6,尾气中有机废气被液体吸收池6中吸收液吸附,从而实现了有机废气的处理。

具体结构为: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烘道管路以及液体吸收池,热泵空调系统与烘道管路连接,烘道管路与液体吸收池6连接。

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风机2、蒸发器7和冷凝器3。热泵空调系统为常见的空调压缩机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冷凝器、制冷剂、膨胀阀、单向阀、储液罐等。

烘道管路由空气预热管路和溶剂挥发管路组成。空气预热管道与溶剂挥发管道连接,空气预热管道主要为溶剂挥发管路提供预热空气。空气预热管路由连接外界冷空气入口、外界冷空气入口连接热交换系统4、热交换系统4连接风机2形成预热空气,溶剂挥发管路由风机2输出的预热空气经冷凝器3连接热交换系统4、热交换系统4连接冷却系统5组成。

外界冷空气通过进入热交换系统4进行预热,被预热后的空气输入热泵空调系统形成空气预热管路,预热空气由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凝器3输出经热交换系统4、冷却系统5输出形成溶剂挥发管路。

空气预热管路与溶剂挥发管路接口处连接有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凝器3及风机2。冷空气进入空气预热管路,与烘道的溶剂挥发管路内高热气体进行初步加热后,初步加热后的空气由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凝器管路加热后(制冷剂冷凝放热原理),进入烘道的溶剂挥发管路。

溶剂挥发管路内置有可对空气预热管路中空气进行预热的热交换系统4和可对空气冷却的冷却系统5,热交换系统4置于冷却系统5的前端。

热交换系统4通过内置热交换元器件,可对空气预热管路中空气进行预热,热交换元器件为市场常见热交换器件。

冷却系统5设置在热交换系统与液体吸收池6之间,冷却系统5为热泵空调系统的蒸发器7或者通过传热管连接蒸发器7。冷却系统5使用蒸发器7作为制冷源,可以直接使用蒸发器作制冷;也可以通过制冷剂,将低温通过传热管路传递至烘道末端,通过烘道末端设置的换热器与尾气进行换热,由蒸发器、传热元件/管路、换热器构成冷却系统。

液体吸收池6内设有吸收气体的液体,液体吸收池6连接冷却系统5后端的出风口、并与池底设置的多孔网栅9连接。

液体吸收池6吸收剂根据吸收气体不同,可以为水相体系,也可以为油相体系,也可以为水/油两相体系。

作为优选,油相体系为与水不互溶的高沸点烯烃类物质;

作为优选,水相体系中加入少量两亲性乳化剂,增加对有机废气的吸收;

上述多孔网栅与吸收池进气口相连,为提高气体在液体分散效果,促进空气与液体混合,多空孔网栅上方设置有多孔网格挡板;

优选例

如图2所示,液体吸收池6由上端的油箱8和下端的水箱10组成,油箱8和水箱10之间设有分油管路,水箱10上分别连接供水管和出水管,油箱8上连接供油管路。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来自空气预热管道的空气经过热泵空调系统的冷凝器3加热后,热空气由风机送入烘道,烘道内的溶剂在高温下挥发,被热空气带走,载有有机溶剂气体的热空气进入烘道后段的热交换系统4中,经热交换系统4进行初步降温,成为含溶剂的低热空气,此时,热交换系统4的热量被用于空气预热管道冷空气的预热,预热的气体在风机输送下进入烘道,成为烘道的空气源。

富含溶剂的低热空气进入管路末端的冷却系统5进行二次降温,冷却系统5与热泵空调系统的蒸发器7相连,利用热泵空调系统中制冷剂在毛细管蒸发其中蒸发吸热制冷原理,使空气进一步冷却至室温以下,成为含溶剂的冷空气;

上述含溶剂的冷空气进入液体吸收池6中,在多孔网栅及网格隔板作用下,分散为微小气泡,气泡中有机废气在水相中乳化后分层与上层油相合并,部分有机废气被上层油相中吸收,实现了有机废气的吸收处理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