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0552发布日期:2018-12-11 23:5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



背景技术:

近年来,湿法钙基烟气脱硫技术由于其运行安全可靠、脱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适用性强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空塔喷淋装置因其塔内构件少、脱硫设备不易结垢和堵塞,压力损失也较小、运行维护较为简便,目前,在国内外的脱硫工程中已成为首选。

当烟气进入吸收塔气液混合区后,与喷淋层喷下的吸收剂浆液(液态吸收剂浆液)逆向接触混合,其中携带的绝大部分气态易溶气体在和液态吸收剂浆液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时而溶解于吸收剂浆液中,从而完成气态so2的物理俘获过程,其吸收反应速率及效率主要取决于烟气与浆液的相对速度,接触面积,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常规吸收塔由于气流分布不均,从而降低了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当烟气通过吸收塔内的双级气流分布装置时,气流在塔内横截面得到均布,有效提高脱硫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有塔体,位于塔体底部的浆液池,位于塔体内浆液池上方且从下至上顺次设置的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喷淋管和除雾器;所述的塔体上设置有与浆液池连通的吸收塔入口,所述的塔体的顶端设置有吸收塔出口。

所述的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包括有筛孔板结构的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和连接于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正下方为导流板结构的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

所述的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包括有多个平行的导流板,多个导流板的顶端均与其上方的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固定连接,多个导流板的底端朝向斜下方的吸收塔入口。

所述的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为平行设置于塔体内的筛孔板,筛孔板的孔径大小为30-60mm。

所述的喷淋管包括有多层上下平行设置的喷淋管,每个喷淋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朝向正下方的喷嘴。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在对烟气与浆液的相对速度、接触面积、停留时间等多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在常规喷淋吸收塔内设计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烟气由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进入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得到二次精细化分配,确保烟气在塔内横截面完全均布,同时自喷淋管下落的液滴在通过双级气流分布装置时被加速向上的烟气重新破碎—即二次破碎,产生新的传质吸收表面,从而有效地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相当于增加了一层不带循环泵的喷淋层,提高了传质效能和吸收效率,节约运行能耗;本发明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的底端朝向吸收塔入口,使烟气进入塔内后,以“平推流”的方式向上运动,使气流在塔内得到初步分配,避免了常规空塔不可避免的“涡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见图1,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有塔体1,位于塔体1底部的浆液池2,位于塔体1内浆液池2上方且从下至上顺次设置的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喷淋管7和除雾器8;塔体1上设置有与浆液池2连通的吸收塔入口3,塔体1的顶端设置有吸收塔出口4;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包括有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6和连接于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6正下方的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5,第一级气流分布装置5包括有多个平行的导流板,多个导流板的顶端均与其上方的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6固定连接,多个导流板的底端朝向斜下方的吸收塔入口3,第二级气流分布装置6为平行设置于塔体1内的筛孔板,筛孔板的孔径大小为50mm。

其中,喷淋管7包括有多层上下平行设置的喷淋管,每个喷淋管上均设置有多个朝向正下方的喷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级气流分布装置的烟气脱硫吸收塔,包括有塔体,位于塔体底部的浆液池,位于塔体内浆液池上方且从下至上顺次设置的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喷淋管和除雾器;塔体上设置有与浆液池连通的吸收塔入口,塔体的顶端设置有吸收塔出口。本发明通过双级气流分布装置实现对入塔烟气的整流和均布,当烟气通过双级气流分布装置时,气液产生强烈的冲击效应:在吸收浆液滴下落的过程中,在通过双级气流分布装置时,液滴被加速向上的烟气重新打碎,产生新的传质吸收表面,相当于增加了一层不带循环泵的喷淋层,提高了传质效能和吸收效率,节约运行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孙礼明;毛志伟;唐旻昊;李修明;胡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合肥中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9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