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及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760阅读:1280来源:国知局
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及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及纺粘法侧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纺丝过程中,高聚物熔体以一定的流量从喷丝板孔喷出,在喷丝板与卷绕装置之间被拉伸至需要的纤度并充分冷却固化,其中的冷却固化装置即为纺丝侧吹风装置。侧吹风装置要对丝束进行冷却吹风,要求冷却对每一根丝条都具有均匀性,冷却长度对丝条的扰动要尽量小。因此要求在一定的长度内,对每根单丝均能进行均匀性冷却,这对正常生产和丝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目前常用的侧吹风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双侧侧吹风装置,一种是单侧侧吹风装置。其中双侧侧吹风装置由于纺丝箱体下面的两侧均有一个侧吹风窗,当丝束从喷丝板出来以后两侧都能受到冷却吹风,可以有效解决丝束两侧受冷不均的问题;但是双侧侧吹风存在占地空间较大,设计复杂的缺陷,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单侧侧吹风装置由于具有占用空间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势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纺丝原液从喷丝板处喷出时,不宜受风过大,因为如果过冷就会导致初生纤维结晶度过长,其对丝束的扰动也会增加,这都会导致断头增加,进而会造成挂丝等现象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侧吹风装置的风量分布一般都是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但是上侧风量较小时,单侧侧吹风装置就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既丝束内外两侧受冷不均匀,导致纺出纤维的条干不匀增加,性能差异较大,影响产品的性能。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及纺粘法侧吹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及纺粘法侧吹风装置,通过导流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丝板喷出来的丝束受冷热不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包括设置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外侧的固定板和设置于该固定板上的导流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与所述固定板间的距离为10mm-30mm。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厚度为1.2mm-2.0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110°-150°。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为15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0.8mm-1.2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包括风窗,所述风窗上设置有一个如上任一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包括风窗,所述风窗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如上任一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设置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外侧的所述固定板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导流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设计;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能够使吹到所述导流板上的风顺着导流板的方向向斜上方吹去,对丝束进行冷却;有效解决了单侧侧吹风装置丝束受冷不均问题,降低了其条干不匀和性能不匀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一体设置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间连接的牢固性、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0.8mm-1.2mm的设计;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的各出风孔的尺寸相同,使冷却风可以从各出风孔上吹出,减小所述固定板对侧吹风装置吹出风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用气流分散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所述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用气流分散片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纺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用气流分散片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所述纺粘法侧吹风冷却装置用气流分散片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包括设置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11外侧的固定板2和设置于该固定板上的导流板1,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风孔201;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钝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设置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外侧的所述固定板和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所述导流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通风孔;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设计;将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能够使吹到所述导流板上的风顺着导流板的方向向斜上方吹去,对丝束进行冷却;有效解决了单侧侧吹风装置丝束受冷不均问题,降低了其条干不匀和性能不匀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与所述固定板间的距离为10mm-40mm,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与所述固定板间的距离为10mm-30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与所述固定板间的距离为30mm;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与所述固定板间的距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侧吹风装置的风力大小及所述纺丝纤维束需进行冷却的时间及力度进行确定,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侧边102为弧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厚度为1.2mm,所述导流板的厚度为1.2mm;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为1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高度根据所述导流板的尺寸、厚度和材质确定,以可以将所述导流板固定于所述导流板上为宜,所述导流板的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确定,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包括风窗11,所述风窗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如上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对应于纺丝装置吐出的丝束12设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公开的内容。

参见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包括导流板3和设置于该导流板侧边的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设置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所述导流板对应于纺丝纤维束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所述通风孔401;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110°-15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左端面与所述导流板的下端面间的夹角为1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的高度为25mm。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一体设置,所述固定板的厚度为0.8mm。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一体设置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导流板间连接的牢固性、稳定性。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0.8mm-1.2mm。所述通风孔的直径对应于所述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的出风孔的尺寸设置,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所述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为0.8mm-1.2mm的设计;所述通风孔的直径与侧吹风装置的风窗上的各出风孔的尺寸相同,使冷却风可以从各出风孔上吹出,减小所述固定板对侧吹风装置吹出风的影响。

本实施例提供的纺粘法侧吹风装置,包括风窗,所述风窗上设置有一个如上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所述纺粘法侧吹风装置用气流分散片对应于纺丝装置吐出的所述丝束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