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6927发布日期:2019-02-19 19: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资源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重要种类繁琐,每年生产的中药数以万吨,同时产生的药渣也多的惊人,并且往往直接丢弃,浪费了资源且污染了环境,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回收利用。现有的药渣回收时需要对其进行研磨粉碎处理,将其研磨呈颗粒状,以便后期的充分使用,现有的磨粉设备无法将药渣有效的粉碎研磨处理,研磨的不够充分,并且研磨后的药粉很容易粘附在框体内表面上,不方便将其刮除,操作繁琐,同时无法实现繁琐的挤压研磨处理,研磨效果不理想,并且无法调节框体的高度,无法调节研磨的力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电缸装置左右两侧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上方的框体装置、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架装置、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内的挤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拉线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一端的第一滚轮,所述电缸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上方的定位块、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推动杆上方的第一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内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框上方的若干第三弹簧,所述推动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缸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斜板、设置于所述斜板上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斜板下端的弯曲板、设置于所述弯曲板下端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五弹簧、设置于所述弯曲板上的第一定位杆,所述框体装置包括框体、位于所述框体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设置于所述第六弹簧上的外框、位于所述外框下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框体右侧的连接杆、位于所述外框右侧的第二定位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侧的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凸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二定位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上方的第二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左侧的第七弹簧,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弹性板、位于所述弹性板左右两侧的研磨板、位于所述弹性板上方的第三定位杆、第三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内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左右两侧的第四定位框、收容于所述第四定位框内的第九弹簧、位于所述第九弹簧一端的第四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上方的竖杆、位于所述竖杆上方的第二横杆,所述拉线装置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三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第三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左端的第四滚轮、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端的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端的限定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十弹簧、位于所述第十弹簧下方的移动框、位于所述移动框右侧的拉环、设置于所述拉环上的拉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对药渣充分有效的研磨处理,研磨效果显著,同时可以带动框体不断的左右晃动,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研磨后的药渣粘附在框体内表面上,操作简单,劳动强度小,同时可以调节框体的高度,从而可以调节研磨的力度,以便满足不同硬度药渣研磨的需求,并且联动性强,通过凸轮的旋转可以同时实现框体的左右移动及弹性板、研磨板的上下移动,以便实现对药渣充分有效的研磨处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电缸装置2、位于所述电缸装置2左右两侧的推动装置3、位于所述推动装置3上方的框体装置4、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的支架装置5、收容于所述框体装置4内的挤压装置6、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5上的拉线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的若干万向轮11、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上方的第一横杆13、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13一端的第一滚轮14。所述万向轮11设有四个,所述万向轮11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上,所述万向轮11可以带动所述底板1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杆1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1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4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横杆1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4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电缸装置2包括电缸21、位于所述电缸21上方的定位块22、推动杆23、位于所述推动杆23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24、位于所述推动杆23上方的第一定位框25、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内的固定块26、位于所述固定块26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27、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5上方的若干第三弹簧28。所述电缸2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2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电缸21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22呈长方体,所述定位块22的下表面与所述电缸2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2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23的下端与所述电缸2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2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2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23贯穿所述定位块2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推动杆2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2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下端与所述定位块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框25呈空心的长方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推动杆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固定块26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26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内且与其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7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27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内,所述第二弹簧27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26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8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三弹簧2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缸装置2的左右两侧,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斜板31、设置于所述斜板31上的第二滚轮32、设置于所述斜板31下端的弯曲板33、设置于所述弯曲板33下端的第四弹簧34、位于所述斜板31下方的第五弹簧35、设置于所述弯曲板33上的第一定位杆36。所述斜板31呈倾斜状,所述斜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通孔311呈方形。所述第二滚轮3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3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311内且与所述斜板3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32可以在所述第一通孔311内旋转。所述弯曲板33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板33的上端与所述斜板3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14顶靠在所述弯曲板33上。所述第四弹簧34的一端与所述弯曲板33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弯曲板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五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斜板3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斜板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定位杆36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一端与所述弯曲板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框25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36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定位杆36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框体装置4包括框体41、位于所述框体41左右两侧的第六弹簧42、设置于所述第六弹簧42上的外框43、位于所述外框43下方的固定板44、位于所述框体41右侧的连接杆45、位于所述外框43右侧的第二定位杆46。所述框体41呈空心的半圆柱体,所述框体4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三弹簧28的上端与所述框体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轮32顶靠在所述框体41的外表面上,从而对所述框体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外框43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框体41穿过所述外框43的内部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六弹簧42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框体4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弹簧42的一端与所述外框43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42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41的连接。所述固定板44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44的上端与所述外框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45的左端与所述框体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4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46的左端与所述外框4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5包括第二支撑杆5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1左侧的第一固定杆5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杆52上的凸轮5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1上方的第二定位框54、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4上方的第二固定杆55、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杆55左侧的第七弹簧56。所述第二支撑杆5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5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5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5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52的左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凸轮5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杆52枢轴连接,使得所述凸轮53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所述凸轮53与电机(未图示)连接,带动其主动旋转,所述凸轮53旋转时可以敲击到所述固定板44上,从而使得所述固定板44及外框43向左移动。所述第二定位框54呈空心的长方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第二支撑杆5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4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定位杆46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框54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定位杆46及外框4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杆5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杆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56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杆55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56的左端与所述外框4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挤压装置6包括弹性板61、位于所述弹性板61左右两侧的研磨板62、位于所述弹性板61上方的第三定位杆63、第三定位框64、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内的第八弹簧65、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左右两侧的第四定位框66、收容于所述第四定位框66内的第九弹簧67、位于所述第九弹簧67一端的第四定位杆68、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上方的竖杆69、位于所述竖杆69上方的第二横杆60。所述弹性板61呈弯曲状,所述弹性板61收容于所述框体4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弹性板61可以在所述框体41内左右移动,所述弹性板6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弯曲变形。所述研磨板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板61的两端,所述研磨板62呈弯曲状,所述研磨板62的下端与所述弹性板6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研磨板62可以贴合在所述框体41内表面上。所述第三定位杆6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定位杆63的下端与所述弹性板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框64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其纵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第三定位杆63的上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三定位杆6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八弹簧65收容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内,所述第八弹簧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框64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杆63的上端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定位框6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定位框66呈空心的长方体且左右表面相通,所述第四定位框6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6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九弹簧6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67收容于所述第四定位框66内。所述第四定位杆6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定位杆68的一端与所述研磨板6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定位杆68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定位框66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四定位杆68可以在所述第四定位框66内移动,所述第九弹簧6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定位杆68的端部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四定位杆68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竖杆6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杆69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60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竖杆6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60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拉线装置7包括支架71、设置于所述支架71上的第三滚轮72、设置于所述支架71上的第三固定杆73、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杆73左端的第四滚轮74、设置于所述支架71上端的第三支撑杆75、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杆75上端的限定杆76、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75左右两侧的第十弹簧77、位于所述第十弹簧77下方的移动框70、位于所述移动框70右侧的拉环78、设置于所述拉环78上的拉线79。所述支架71呈弯折状,所述支架71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54固定连接,所述支架7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711,所述第二通孔711呈方形。所述第三滚轮72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72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711内且与所述支架7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72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711内旋转。所述第三固定杆7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固定杆73的右端与所述支架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73的左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滚轮74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74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固定杆7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74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旋转。所述第三支撑杆75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支架71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75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其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限定杆7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75的上端与所述限定杆76固定连接。所述第十弹簧77设有若干个,所述第十弹簧77的上端与所述限定杆76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70呈空心的长方体且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三支撑杆75穿过所述移动框70的内部且与其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移动框70可以在所述第三支撑杆75上移动,所述第十弹簧77的下端与所述移动框7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60的右端与所述移动框70固定连接。所述拉环78呈弯曲状,所述拉环78的两端与所述移动框70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9的上端与所述拉环78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9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45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拉线79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11、第三凹槽且分别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72及第四滚轮74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将中药药渣倒入到所述框体41内,且处于所述弹性板41及研磨板42的下方。然后打开所述电缸2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23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框25随之向下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滚轮14顶靠在所述弯曲板33上,所述第一定位框25向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杆36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弯曲板33及斜板31向下移动,且由于弯曲板33呈弯曲状,使得所述斜板31及弯曲板33同时向中间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二滚轮32使得所述框体41向上移动,以便调节框体41向上移动的距离,所述第三弹簧28被拉伸,由于所述第二滚轮32顶靠在所述框体41并且第三弹簧28被拉伸向下拉动所述框体41,同时可以增强框体41的稳定性,以便稳定的将其移动到需要的高度。然后打开与凸轮53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凸轮53旋转,所述凸轮53旋转时可以周期性的向左推动固定板44,使得所述固定板44、外框43周期性的向左移动,并且由于所述第二定位杆46的设置使得所述外框43稳定的左右移动,然后通过所述第六弹簧42使得所述框体41随之不断的左右移动,所述框体41向左移动时,其通过连接杆45及拉线79向下拉动所述拉环78,使得所述拉环78及移动框70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横杆60、竖杆69随之向下移动,然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第四定位框66、弹性板61及研磨板62随之向下移动,所述弹性板61首先顶靠在所述框体41内的药渣上,以便对其进行挤碎,然后所述第三定位框64继续向下移动,所述弹性板61的两端开始被挤压,使得所述弹性板61弯曲变形且弹性板61的两端开始顶靠在框体41内表面上,所述研磨板62随之开始顶靠在框体41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四定位杆68向两侧移动,以便所述弹性板61及研磨板62全面的顶靠在框体41内表面上,同时由于弹性板61弯曲变形,以便使得研磨板62可以紧紧的顶靠在框体41内的药渣上,此时所述框体41可以继续向左移动,然后弹性板61及研磨板62在框体41内相对框体41内表面滑动,以便对药渣进行充分有效的研磨,所述框体41向右移动时,所述第十弹簧77向上拉动所述移动框70,所述第二横杆60向上移动,进而所述弹性板61及研磨板62向上复位,由于所述凸轮53的旋转,使得所述框体41周期性的左右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弹性板61及研磨板62周期性的顶靠在药渣上且对其进行研磨,以便对药渣研磨的全面且充分,直至研磨完毕为止,并且框体41左右移动可以有效的防止药渣粘附在其内表面上,方便将其取出。至此,本发明基于资源回收的中药药渣回收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