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混合装置以及制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946发布日期:2018-09-28 18:5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粉料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料混合装置以及制作设备。



背景技术:

在市政及工业水处理行业内,一般涉及到粉料和液体混合,使之成为混合溶液的过程。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现有的粉料混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粉料和液体不能迅速混合而造成的溶解困难、溶解不充分、溶解出现“鱼眼”(结块)等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粉料混合装置,能够让粉料和液体充分混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粉料混合装置,包括:

导流混合筒,用于混合粉料和雾化液体;

粉料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粉料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液体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液体,并使所述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其中,所述导流混合筒为上下贯通的圆柱体,

所述粉料输送组件以及所述液体输送组件均从所述导流混合筒的上底面将粉料以及液体输送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其中,所述粉料输送组件包括:粉料输送管,所述粉料输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液体输送组件从所述导流混合筒上底面的中心处延伸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以将所述粉料输送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组件包括:液体输送管以及压力槽,

所述压力槽为圆柱体,所述压力槽位于所述导流混合筒的上方,所述压力槽的下底面与所述导流混合筒的上底面耦接,

所述液体输送管经所述压力槽侧壁上的开口将所述液体输送至所述压力槽中,所述压力槽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将所述液体输送并喷入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其中,所述压力槽与所述导流混合筒通过法兰耦接。

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组件还包括:雾化喷嘴,

所述雾化喷嘴固定于所述压力槽的下底面,所述雾化喷嘴将所述压力槽中的液体进行雾化,将所述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所述导流混合筒中。

其中,所述雾化喷嘴的数量为8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压力槽的下底面。

其中,所述液体输送组件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用于给所述液体输送管中的液体施加压力,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

其中,所述导流混合筒为可视导流混合筒,用于直接观察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状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粉料制作设备,包括:溶解槽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粉料混合装置,所述粉料混合装置将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物输送至所述溶解槽中进行溶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的粉料混合装置包括:导流混合筒,用于混合粉料和雾化液体;粉料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粉料至导流混合筒中;液体输送组件,用于输送液体,并使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导流混合筒中,通过该粉料混合装置,将液体以雾化的形成和粉料进行混合,能够增大粉料和液体的接触面积,让粉料和液体充分混合,避免因粉料和液体混合不充分而出现的溶解困难、溶解不充分、溶解出现“鱼眼”(结块)等难题,降低粉料使用量,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粉料混合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粉料混合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粉料制作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粉料混合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粉料混合装置包括:导流混合筒11、粉料输送组件12以及液体输送组件13。

导流混合筒11用于混合粉料和雾化液体,当粉料和雾化液体到达导流混合筒11中时,两者进行混合,当粉料和雾化液体混合到一定程度时,粉料便会溶解在液体中。

其中,粉料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PAM)、粉碳、石灰、面粉等,液体可以是清水、自来水、溶液等,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雾化液体具体指的是液体表现为成雾状的小水滴。

粉料输送组件12用于输送粉料至导流混合筒11中,液体输送组件13用于输送液体,并使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

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混合粉料和液体的时候,直接将粉料和液体倒入至溶解装置中进行混合搅拌、溶解,此时容易出现粉料表面迅速溶解而导致粒子间相互附着,造成粉料内部未能溶解的现象,而当液体输送组件13使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时,液体的表面积增大,从而液体和粉料的接触面积变大。

本实施方式中,液体输送组件13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将液体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能够增大液体和粉料的接触面积,便于粉料和液体混合充分,从而避免因粉料和液体混合不充分而出现的溶解困难、溶解不充分、溶解出现“鱼眼”(结块)等难题,从而降低粉料使用量,节省成本。

可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一个应用场景中,在粉料输送组件12输送粉料至导流混合筒11的同时,液体输送组件13输送液体,并使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即,粉料和液体同时被输送至导流混合筒11中,保证粉料输送组件12输送多少粉料,导流混合筒11就混合多少粉料,避免因粉料堆积而不能和液体混合充分的难题。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粉料混合装置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导流混合筒11为上下贯通的圆柱体,粉料输送组件12以及液体输送组件13均从导流混合筒11的上底面111将粉料以及液体输送至导流混合筒11中,即,粉料和液体从导流混合筒11的同一侧被输送至导流混合筒11中,保证粉料和液体在一被输送到导流混合筒11中时,就发生接触,从而能够混合充分。

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的一应用场景中,粉料输送组件12包括:粉料输送管121,粉料输送管121的一端穿过液体输送组件13从导流混合筒11上底面111的中心处延伸至导流混合筒11中,以将粉料输送至导流混合筒11中,其中,粉料进入到粉料输送管121的方向如箭头1所示。

可选的,在该应用场景中,液体输送组件13包括:液体输送管131以及压力槽132。

压力槽132为圆柱体,压力槽132位于导流混合筒11的上方,压力槽132的下底面1322与导流混合筒11的上底面111耦接。此时,粉料输送管121的一端从压力槽132的上底面1321的中心处穿过压力槽132,并延伸至导流混合筒11中。

液体输送管131经压力槽132侧壁上的开口将液体输送至压力槽132中(液体被输送到液体输送管131的方向如箭头2所示),压力槽132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将液体输送并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

可选的,在该应用场景中,压力槽132与导流混合筒11通过法兰(图未示)耦接,当然,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为了能够定时地对压力槽132和导流混合筒11进行清洗等,压力槽132与导流混合筒11也可以通过其他相关方式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栓等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制作模型的数量以及减少零件的数量,压力槽132与导流混合筒11也可以一体成型。

当物料和雾化液体均达到导流混合筒11中时,两者进行混合,且导流混合筒11会两者的混合物输送出去,其中,导流混合筒11输送两者的混合物的方向如箭头3所示。

可选的,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输送组件13还包括:雾化喷嘴133。

雾化喷嘴133位于压力槽132的下底面1322,雾化喷嘴133将压力槽132中的液体以雾化喷射的方式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可选的,喷嘴133需定制,可以被设置成内径可调或者出口形式可调,对应的,通过自动或手动调节喷嘴133的内径大小或出口形式来调节液体被喷射时的雾化方式和流量的大小,从而改善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效果。

可选的,雾化喷嘴133的数量为8个,均匀分布在压力槽132的下底面1322。且可选的,喷嘴133围绕粉料输送管121均匀分布在压力槽132的下底面1322上。

可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输送组件13还包括:增压泵134,增压泵134用于给液体输送管131中的液体施加压力,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从而可以根据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效果,调节液体喷入至导流混合筒11中的压力和流量。

可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观察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情况,导流混合筒11为可视导流混合筒,通过该可视导流混合筒,当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情况不理想时,可以调节粉料输送组件12输送粉料流量的大小,或者调节液体输送组件13输送液体的压力与流量的大小。

其中,可视导流混合筒可选用透明的PE、PVC、亚克力、玻璃等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制。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粉料制作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粉料制作设备包括:粉料混合装置21以及溶解槽22,粉料混合装置21将粉料和雾化液体的混合物输送至溶解槽22中进行溶解。

粉料混合装置21为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粉料混合装置,具体可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的粉料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性能优越,能够保证粉料和液体充分混合,避免因粉料和液体混合不充分而出现的溶解困难、溶解不充分、溶解出现“鱼眼”(结块)等难题,降低粉料使用量,节省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