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553发布日期:2018-12-05 19:3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内部元件按照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传统的净水设备内部通常设置有PE软管和接头用于连接水流通道,各水流通道间依靠接头连接。

随着净水设备的发展,净水设备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多,净水设备内部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较为分散,连接管路较多,使得净水设备的制作加工工艺复杂,管路连接点多,导致净水设备中的管路连接密封性不严,进而导致净水设备存在较大的漏水隐患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通过将制水模块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将电控模块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的与正面安装区相对设置的背面安装区,使得制水模块所在区域与电控模块所在区域相互独立,有效实现了水电分离,减少了管路连接点,提高了净水机中管路的密封性,降低了净水机的漏水风险。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

集成水路板,所述集成水路板内部集成有水路,所述集成水路板的安装区包括位于所述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正面安装区和背面安装区;

制水模块,所述制水模块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所述制水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滤芯,所述滤芯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水路连通;

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背面安装区,所述电控模块包括电控板以及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的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水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机还包括:

阀门组,所述阀门组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所述阀门组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水路连通;

所述阀门组集中设置于第一区域,所述制水模块设置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互独立且均属于所述正面安装区。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组包括进水电磁阀、冲洗电磁阀和逆止阀,所述进水电磁阀与所述冲洗电磁阀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器元件集中设置于第三区域,所述电控板设置于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四区域相互独立且均属于所述背面安装区。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机还包括:

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设置于第五区域,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相互独立且所述第五区域属于所述背面安装区,所述电源适配器上设置有防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器元件包括增压泵、压力开关、流量计以及TDS探针,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集成水路板的背面安装区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通过卡接旋转方式与滤芯机头固定,所述滤芯机头通过铰链固定于所述集成水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与所述滤芯机头内部均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集成水路板与所述铰链、所述铰链与所述滤芯机头、所述滤芯机头与所述滤芯的对应接口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板上设置有防水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电器元件对应所述集成水路板上安装孔的接口与对应的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通过设置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的安装区包括位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正面安装区和背面安装区,设置制水模块位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电控模块位于集成水路板的背面安装区,即设置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分别位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两安装区内,实现了水电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交错设置,大大减少了管路连接点,进而提高了净水机中管路的密封性,降低了净水机的漏水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净水机的正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净水机的背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带壳体的净水机的正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净水机的正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净水机的背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净水机包括集成水路板1、制水模块2和电控模块,集成水路板1内部集成有水路,集成水路板1的安装区包括位于集成水路板1两侧相对设置的正面安装区A和背面安装区B,制水模块2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正面安装区A,制水模块2包括至少一个滤芯21,滤芯21与集成水路板1的水路连通,这里示例性地设置净水机的制水模块2包括三个滤芯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净水机中滤芯21的数量不作限定。电控模块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电控模块包括电控板31以及与电控板31电连接的电器元件,电器元件与集成水路板1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正面安装区A与背面安装区B为相对概念,正面安装区A和背面安装区B即为位于集成水路板1相对设置的两侧的两安装区。

具体的,制水模块2中的滤芯21与集成水路板1连通,滤芯21中设置有RO(Reverse Osmosis,逆渗透)膜,可以拦截水中的泥沙、微生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等杂质,滤芯21对流经集成水路板1的水流通道中的原水进行过滤,达到净水目的。电控模块中的电控板31例如可以是印刷电路板,与电控板31电连接的电器元件在电控板31输出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实现相应的功能。将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分别设置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两安装区内,相对于将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安装在集成水路板同一侧的安装区内,能够有效实现水电分离,且能够减小净水机所占面积,同时有利于对制水模块或电控模块的单独维修。

可选的,结合图1和图2,电器元件可以包括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可以将与电控板31电连接的电器元件集中设置于背面安装区B的第三区域B3,将电控板31设置于背面安装区B的第四区域B4,使第三区域B3与第四区域B4相互独立设置,即设置位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的电控板31和与其电连接的电器元件独立设置。

可选的,结合图1和图2,可以将增压泵32与电控板31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的两端。具体的,增压泵32用于给自来水加压以满足滤芯21中RO膜对制水压力和制水流量的需求。压力开关33能够自动控制净水机工作,例如当纯水的水压达到0.25MPa时,切断净水机的电源,使净水机停机;当纯水排出系统,比如打开水龙头放水时,纯水的水压减小,当纯水的水压减小到0.15MPa时,压力开关33控制净水机自动接通电源,净水机进入正常制水状态。流量计34能够对流经它的水的流量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的数据反馈至电控板31,用于推算滤芯21寿命。TDS(Total Dissolved Solid,总溶解固体)探针35则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检测。

由于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中均设置有水流通道,因此设置位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的电控板31和与其电连接的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等电器元件相互独立设置,避免流经电器元件中的水漏出影响电控板31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控板31。如图2所示,可以综合考虑净水机中电器元件的布局空间,将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远离电控板31设置,尤其针对增压泵32,其中的水流通道较多,管路接头较多,因此设置增压泵32远离电控板31设置,可以设置增压泵32与电控板31位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的两端,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设置增压泵32位于背面安装区B的左侧区域,电控板31位于背面安装区B的右侧区域。

可选的,可以在电控板上设置有防水部件。示例性的,防水部件可以是防水盖,设置防水盖扣住电控板,进一步避免水流入电控板影响电控板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控板。

可选的,如图2所示,净水机还可以包括电源适配器36,可以将电源适配器36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的第五区域B5,设置第五区域B5与第三区域B3相互独立,即设置位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内的电源适配器36和与电控板31电连接的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等电器元件相互独立设置,例如设置增压泵32、压力开关33、流量计34以及TDS探针35均远离电源适配器36,同样可以避免水进入电源适配器36影响电源适配器36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源适配器36。

可选的,同样可以在电源适配器上设置防水部件。示例性的,防水部件可以是防水盖,设置防水盖扣住电源适配器,进一步避免水流入电源适配器影响电源适配器正常工作,甚至烧毁电源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净水机的集成水路板的安装区包括位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正面安装区和背面安装区,设置制水模块位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电控模块位于集成水路板的背面安装区,即设置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分别位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相对设置的两安装区内,实现了水电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制水模块和电控模块交错设置,大大减少了管路连接点,进而提高了净水机中管路的密封性,降低了净水机的漏水风险。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图1和图2,净水机还可以包括阀门组4,阀门组4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正面安装区A,阀门组4与集成水路板1的水路连通。具体的,电控模块3中的电控板31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背面安装区B,将阀门组4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正面安装区A使得阀门组4和电控板31分别位于集成水路板1两侧相对设置的安装区,相对于将阀门组4和电控板31设置在集成水路板1一侧的安装区,有利于阀门组4和电控板31的散热,避免温度过高影响阀门组4或电控板31正常工作。

阀门组4可以集中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正面安装区A的第一区域A1,制水模块2可以设置于集成水路板1的正面安装区A的第二区域A2,设置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独立,即设置位于集成水路板1正面安装区A的阀门组4和制水模块2相互独立,实现水路分离,减少了管路连接点,提高了净水机中管路的密封性,降低了净水机的漏水风险。

可选的,结合图1和图2,阀门组4可以包括进水电磁阀41、冲洗电磁阀42和逆止阀43,其中进水电磁阀41和冲洗电磁阀42与电控板31电连接。具体的,在进水电磁阀41通电后,进水电磁阀41在电控板31的控制下使自来水经过进水电磁阀41以实现净水机的正常制水功能,当净水器停止工作后,进水电磁阀41在电控板31的控制下能够阻止水通过。冲洗电磁阀42同样受电控板31控制,例如当净水机累计工作6小时,冲洗电磁阀42的电源接通一次,冲洗电磁阀42对滤芯21的RO膜进行高压大流量冲洗,同时冲洗电磁阀42可以在电控板31的控制下控制冲洗时间。逆止阀43即为单向阀,当纯水水满时,逆止阀43能够有效防止高压纯水倒流与废水一起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净水机中的阀门组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使得阀门组与电控板位于集成水路板两侧的安装区内,有利于阀门组与电控板的散热。同时,通过设置阀门组集中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的第一区域,制水模块设置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的第二区域,设置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互独立,使得位于集成水路板的正面安装区的阀门组和制水模块相互独立,减少了管路连接点,提高了净水机中管路的密封性,降低了净水机的漏水风险。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带壳体的净水机的正面安装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滤芯21通过卡接旋转方式与滤芯机头22固定,滤芯机头22通过铰链23固定于集成水路板1上。具体的,铰链23的设置使得滤芯21相对于集成水路板1可以向外翻转,有利于滤芯21的拆装,若滤芯21不能向外翻转,则滤芯21之间空间较紧密,增加了对滤芯21进行拆装操作的难度,设置滤芯21可以翻出一定角度,增加了对滤芯21的操作空间以方便对滤芯21进行更换或者安装。

可选的,铰链23与滤芯机头22内部均设置有水流通道,集成水路板1与铰链23、铰链23与滤芯机头22、滤芯机头22与滤芯21的对应接口之间均设置有密封部件。示例性的,密封部件例如可以是密封橡胶圈,通过密封部件的设置,减小了滤芯21的漏水几率,进一步减小了净水机的漏水几率。示例性的,结合图1和图3,可以设置净水机的壳体5密封住阀门组4。

可选的,电器元件对应集成水路板上安装孔的接口与对应集成水路板的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另外,阀门组中的进水电磁阀、冲洗电磁阀以及逆止阀对应集成水路板上安装孔的接口与对应的集成水路板上的安装孔之间同样可以设置有密封部件。示例性的,密封部件例如可以是密封橡胶圈,通过密封部件的设置,减小了电器元件以及阀门组的漏水几率,进一步减小了净水机的漏水几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滤芯通过卡接旋转方式与滤芯机头固定,滤芯机头通过铰链固定于集成水路板上,有利于滤芯的拆装,降低了滤芯拆装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对滤芯的操作空间以方便对滤芯进行更换或者安装。另外,通过密封部件的设置,减小了电器元件以及阀门组的漏水几率,进一步减小了净水机的漏水几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