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混合调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142发布日期:2018-10-19 21:5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装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混合调配设备。



背景技术:

粉末涂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小剂量混合调配,等各种性能指标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因此需要专门设计用于小量涂料调配的装置;现有都是直接采用小型的料斗、搅拌叶片和搅拌电机对混合料进行搅拌调配,每次调配完都需要人工将料斗取下(提拿料斗),然后将调配的涂料倒入其它器皿进行检测,不仅提高测试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取料不便,效率低下,混合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如果调配高温混合料的话,在取料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无需提拿料斗,降低测试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取料放料方便的涂料混合调配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涂料混合调配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杆和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连接有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下方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末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一搅拌部,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搅拌部;所述第二搅拌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对称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表面一体延伸有冲击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搅拌部的本体表面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凹槽,并于第一弧形凹槽表面一体延伸有冲击部,在涂料混合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若干股向上的涡流,使得涂料呈涡流状的上升与上部的物料进行碰撞以及交换,使得灭菌更加充分;另一方面通过冲击部的作用,能够在旋转的过程中对周边涡流中体积较大的物料组分进行擂溃分散,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使得物料的口感更加细腻,同时体积较大的物料转变成为体积较小的组分,更有利于其充分混合;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吸泵、第一加热模块、第二吸泵、第二加热模块、软管,还包括第一料斗、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通过软管与第一吸泵连接,所述第一吸泵与第一加热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下方设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料斗通过软管与第二吸泵连接,所述第二吸泵与第二加热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下方设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二出料管设有第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料斗、第二料斗放置不同的组分,通过第一吸泵、第二吸泵分别经软管进入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快速加热,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使其在出料混合的过程中相容性更加,同时可根据原料组分的配比,分别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行放料,使得配比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部包括连接的圆台体本体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圆台体本体表面均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搅拌部能在两侧形成吹向底部以及釜底侧面的涡流,第二弧形凹槽的作用就是将涡流进一步的分散,使底部的涂料颗粒被吹起,防止沉积,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主连接杆、以及对称设于主连接杆两侧的副连接杆,所述主连接杆与副连接杆一体成型,所述副连接杆与主连接杆之间具有50-70°的夹角。通过连接件的设置,能够限制第二搅拌部、第一搅拌部的位置,保证涂料混合的均匀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杆与第二搅拌部连接,所述副连接杆与第一搅拌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设有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高强疏水硅酸钠夹层。所述高强疏水硅酸钠夹层是现有技术以硅酸钠水溶液为主要原料,无水碳酸钠和疏水剂为添加剂,制备的高强疏水发泡材料层,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反应釜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反应釜之间设有连接的铰接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反应釜连接,所述铰接部与支撑杆连接。通过铰接部的作用,能够实现反应釜相对于支撑杆的转动,实现原料的添加以及混合加工完成后的倾倒收集。

特别的,所述反应釜设有釜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料斗下方设有第一预热模块,所述第二料斗下方设有第二预热模块。通过第一预热模块的设置,能够使得进料之前有一个初步预热的环节,为进一步的混料均匀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料斗、第二料斗放置不同的组分,通过第一吸泵、第二吸泵分别经软管进入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快速加热,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使其在出料混合的过程中相容性更加,同时可根据原料组分的配比,分别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行放料,使得配比更加准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提拿料斗,降低测试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取料放料方便的涂料混合调配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得物料混合的更加细腻均匀,混合程度更高,达到涂料高效混合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涂料混合调配设备,包括基座10,所述基座上对称设有支撑杆101和机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连接有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底部设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下方设有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有驱动杆4,所述驱动杆末端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一搅拌部6,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搅拌部7;所述第二搅拌部包括本体71,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部72,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对称设有第一弧形凹槽711,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表面一体延伸有冲击部7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搅拌部的本体表面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弧形凹槽,并于第一弧形凹槽表面一体延伸有冲击部,在涂料混合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若干股向上的涡流,使得涂料呈涡流状的上升与上部的物料进行碰撞以及交换,使得灭菌更加充分;另一方面通过冲击部的作用,能够在旋转的过程中对周边涡流中体积较大的物料组分进行擂溃分散,提高物料混合的均匀度,使得物料的口感更加细腻,同时体积较大的物料转变成为体积较小的组分,更有利于其充分混合;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吸泵201、第一加热模块202、第二吸泵203、第二加热模块204、软管205,还包括第一料斗8、第二料斗9,所述第一料斗通过软管与第一吸泵连接,所述第一吸泵与第一加热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下方设有第一出料管206,所述第一出料管设有第一电磁阀207;所述第二料斗通过软管与第二吸泵连接,所述第二吸泵与第二加热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模块下方设有第二出料管208,所述第二出料管设有第二电磁阀2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部6包括连接的圆台体本体61以及第二连接部62,所述圆台体本体表面均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6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搅拌部能在两侧形成吹向底部以及釜底侧面的涡流,第二弧形凹槽的作用就是将涡流进一步的分散,使底部的涂料颗粒被吹起,防止沉积,使得混合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5包括主连接杆51、以及对称设于主连接杆两侧的副连接杆52,所述主连接杆与副连接杆一体成型,所述副连接杆与主连接杆之间具有50-70°的夹角。通过连接件的设置,能够限制第二搅拌部、第一搅拌部的位置,保证涂料混合的均匀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连接杆与第二搅拌部连接,所述副连接杆与第一搅拌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设有夹层11。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为高强疏水硅酸钠夹层。所述高强疏水硅酸钠夹层是现有技术以硅酸钠水溶液为主要原料,无水碳酸钠和疏水剂为添加剂,制备的高强疏水发泡材料层,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和机械强度,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反应釜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反应釜之间设有连接的铰接部102和固定部103,所述固定部与反应釜连接,所述铰接部与支撑杆连接。通过铰接部的作用,能够实现反应釜相对于支撑杆的转动,实现原料的添加以及混合加工完成后的倾倒收集。

特别的,所述反应釜设有釜盖12,所述釜盖对应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均设有开口12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料斗8下方设有第一预热模块81,所述第二料斗9下方设有第二预热模块9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料斗、第二料斗放置不同的组分,通过第一吸泵、第二吸泵分别经软管进入第一加热模块和第二加热模块快速加热,使其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使其在出料混合的过程中相容性更加,同时可根据原料组分的配比,分别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进行放料,使得配比更加准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需提拿料斗,降低测试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取料放料方便的涂料混合调配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和生产的安全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得物料混合的更加细腻均匀,混合程度更高,达到涂料高效混合生产的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