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6110发布日期:2018-11-23 19:2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砻谷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砻谷机是将稻谷脱壳,制成糙米的粮食加工机械,它能脱去稻谷外壳,减少米粒爆腰和表皮受损,尽量保持糙米完整;现在粮食产量逐年升高,人们对粮食的需要也逐年增加,因此粮食加工越来越多,目前,传统砻谷机下粮不均匀,稻壳脱壳率低,碎米率高;稻壳与糙米不分散,分离谷粒与糙米分离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适用于应对高端大米加工市场而研发的新型高脱壳率、低破碎率、高稳定型的砻谷机,在全自动砻谷机的基础上使用振动喂料器使下粮更加均匀,避免下粮时出现一边粮多一边粮少,使稻壳脱壳率更高,碎米率更低,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使大米加工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工装置,每个加工装置包括机体、电机、变速箱、振动喂料器以及脱粒装置;所述电机和变速箱设置在机体的底部,且所述电机与变速箱传动连接,所述振动喂料器设置在机体的顶部,所述脱粒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中部,所述脱粒装置的输入口与振动喂料器的输出口对应连通,所述脱粒装置包括气缸、前辊和后辊,所述后辊通过后支架固定设置在机体上,且后辊的两端与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前辊通过前支架与机体连接,且前辊的两端与前支架转动连接,前支架的其中一端与机体铰接,前支架的另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输出端铰接,气缸的缸体端部与机体铰接;所述前辊和后辊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上下两个水平面上,前辊和后辊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传动连接,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和后辊以不同的转动速度相向转动;在两个加工装置的中间设置有谷壳分离装置,两个加工装置上的脱粒装置的输出口分别与谷壳分离装置的两个输入口对应连通,所述谷壳分离装置上设置有与外部供风装置连通的进风口,所述谷壳分离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稻壳出口,所述谷壳分离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谷粒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和后辊转动的线速之差为2~2.8米/秒;有效提高稻谷的脱壳效率,单个加工装置的稻谷脱壳率提高15%,碎米率降低2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谷壳分离装置的进风口的风速是4.6~5.2米/秒,提高风吹谷粒和稻壳的分离效率和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前辊和后辊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皮带轮,前辊和后辊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通过皮带轮和三角皮带与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传动连接;传动连接效果好,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后辊的两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前辊的两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前支架转动连接,提高后辊与后支架、前辊与前支架之间的转动稳定性,便于后期润滑维护和维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振动喂料器的喂料斗侧面设置有透明窗,便于查看振动喂料器的喂料斗内部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每个加工装置中,通过设置振动喂料器使下粮更加均匀,避免下粮时出现一边粮多一边粮少;通过气缸控制前辊和后辊之间的轧距,实现前辊和后辊之间的轧距可调;电机驱动变速箱工作,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和后辊以不同的转动速度相向转动,有效提高稻谷的脱壳效率,稻谷脱壳率提高15%,碎米率降低20%,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分离谷粒与稻壳更彻底,提高稻谷脱壳后的粮食质量;适用于应对高端大米加工市场而研发的新型高脱壳率、低破碎率、高稳定型的砻谷机,使稻谷脱壳率更高,碎米率更低,而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工装置同时工作,使稻谷脱壳效率翻倍,进一步提高了大米加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电机,2-透明窗,3-振动喂料器,4-气缸,5-前辊,6-后辊,7-变速箱,8-谷壳分离装置,9-谷粒出口,10-稻壳出口,11-前支架,12-后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全自动气压双体振动喂料砻谷机,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工装置,每个加工装置包括机体、电机1、变速箱7、振动喂料器3以及脱粒装置;电机1和变速箱7设置在机体的底部,且电机1与变速箱7传动连接,振动喂料器3设置在机体的顶部,脱粒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中部,脱粒装置的输入口与振动喂料器3的输出口对应连通,脱粒装置包括气缸4、前辊5和后辊6,后辊6通过后支架12固定设置在机体上,且后辊6的两端与后支架12转动连接,前辊5通过前支架11与机体连接,且前辊5的两端与前支架11转动连接,前支架11的其中一端与机体铰接,前支架11的另一端与气缸4的活塞杆输出端铰接,气缸4的缸体端部与机体铰接;前辊5和后辊6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或上下两个水平面上,即实际操作时,通过气缸4调节控制前辊5和后辊6之间的轧距,本实施例在运行时,前辊5和后辊6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辊5和后辊6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与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传动连接,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5和后辊6以不同的转动速度相向转动;在两个加工装置的中间设置有谷壳分离装置8,两个加工装置上的脱粒装置的输出口分别与谷壳分离装置8的两个输入口对应连通,谷壳分离装置8上设置有与外部供风装置连通的进风口,谷壳分离装置8的顶部设置有稻壳出口10,谷壳分离装置8的底部设置有谷粒出口9。

本实施例中,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5和后辊6转动的线速之差为2.8米/秒;实际应用时,也可以使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5和后辊6转动的线速之差为2~2.7米/秒;有效提高稻谷的脱壳效率,使单个加工装置的稻谷脱壳率提高15%,碎米率降低20%。

本实施例中,谷壳分离装置8的进风口的风速是5.2米/秒,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使谷壳分离装置8的进风口的风速是4.6~5.1米/秒,提高风吹谷粒和稻壳的分离效率和效果。

本实施例中,前辊5和后辊6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皮带轮,前辊5和后辊6相同一端的端部分别通过皮带轮和三角皮带与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传动连接;传动连接效果好,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在实际应用时,在皮带轮、三角皮带与变速箱7的两个输出轮的外侧还罩有保护罩,提高设备工作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后辊6的两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后支架12转动连接,前辊5的两端通过滚珠轴承与前支架11转动连接,提高后辊6与后支架12、前辊5与前支架11之间的转动稳定性,便于后期润滑维护和维修。

本实施例中,在振动喂料器3的喂料斗侧面设置有透明窗2,便于查看振动喂料器3的喂料斗内部情况。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两个加工装置先单独工作,待加工的稻谷经振动喂料器3均匀地喂入前辊5和后辊6之间,前辊5和后辊6以不同的转动速度相向转动,使通过两辊之间的稻谷受到挤压和搓撕,由于受到两辊的挤压和由两辊速度差产生的搓撕作用,稻谷达到脱壳的目的,经两个加工装置加工后的稻谷分别进入谷壳分离装置8中,再经谷壳分离装置8进行风吹除稻壳,使谷粒与稻壳分离,谷粒从谷壳分离装置8底部的谷粒出口9排出,稻壳从谷壳分离装置8顶部的稻壳出口10排出。

本实用新型每个加工装置中,通过设置振动喂料器使下粮更加均匀,避免下粮时出现一边粮多一边粮少;通过气缸控制前辊和后辊之间的轧距,实现前辊和后辊之间的轧距可调;电机驱动变速箱工作,变速箱的两个输出轮分别带动前辊和后辊以不同的转动速度相向转动,有效提高稻谷的脱壳效率,稻谷脱壳率提高15%,碎米率降低20%,机械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分离谷粒与稻壳更彻底,提高稻谷脱壳后的粮食质量;适用于应对高端大米加工市场而研发的新型高脱壳率、低破碎率、高稳定型的砻谷机,使稻谷脱壳率更高,碎米率更低,而对称设置的两个加工装置同时工作,使稻谷脱壳效率翻倍,进一步提高了大米加工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