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水生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573发布日期:2018-12-05 19:30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水生成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解法制备臭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水生成机。



背景技术:

臭氧(O3)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因其氧化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效果,杀菌消毒后产生氧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在环境保护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臭氧已经广泛应用到饮用水处理、医疗用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食品消毒杀菌、空气净化等各个方面。然而,由于臭氧容易自分解,不易储存,因此在采用臭氧时,普遍是现制现用。目前,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法、放射化学法、介质阻挡放电法以及低压电解法等。在这些生产方法中,放射化学法需要利用放射源,成本高,且安全性差。紫外线照射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干燥的氧气,将一部分氧分子离解成氧原子,然后氧原子再同氧分子发生反应而形成臭氧。然而,紫外线照射法能耗高、且产生的臭氧浓度较低,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臭氧,更何况臭氧在使用时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具有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介质阻挡放电法是通过交变高压电场产生电晕,电晕区中有自由高能电子,当氧气体通过电晕放电区时氧气分子会在高速电子流的轰击下被离解成氧原子,然后氧原子再与氧气分子经碰撞而形成臭氧分子。然而,在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法制备臭氧时,若选择原料为空气,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物,污染环境,且制得的臭氧浓度也较低。若选择为纯氧气,则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不利于推广使用。而低压电解法制备臭氧,是利用直流电源电解含氧电解质。其中,低压电解水能够获得较高的臭氧浓度,且不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同时,所采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以低至3-5伏,安全实用,便于推广。

臭氧具有广谱灭菌、操作简单、无任何残留及瞬间灭菌等特点,完全避免了化学消毒剂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一种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因而广泛应用于农业水质卫生、食品加工厂、肉类加工厂等场所。现有技术中,采用臭氧水消毒灭菌,是一种通常的利用臭氧的方式。当臭氧水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具有较好的消毒杀菌作用。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提供高浓度的臭氧水,并且智能控制臭氧水的生产过程以及浓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制备臭氧水时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臭氧水生成机还存在不便移动,重心不稳,易发生侧翻以及易操作失误等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水生成机。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高效地制备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设备的各个部件布局合理,重心平稳,不易发生侧翻且方便移动。此外,通过人机工程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不易发生操作失误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水生成机,包括车架、电源电路板模块、臭氧混合装置、控制面板和移动装置,车架包括支撑架、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侧板外侧的左侧臂和右侧臂;左侧臂和右侧臂的上端部设置控制面板;在车架的下方设置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底部前侧的万向轮以及位于车架后侧两边的固定轮;在车架的内部设置臭氧混合装置,臭氧混合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静态混合器和气液混合泵;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位于车架内部靠近固定轮一侧,臭氧发生器位于车架内部靠近万向轮一侧。

优选地,在车架前方设置有前盖板,前盖板中部开有窗口,在前盖板后侧且位于车架内部依次设置有风口格栅和风扇,风口格栅对应设置在前盖板的窗口位置,风扇吹出的风通过风口格栅排出,由此为车架内部部件进行散热。

优选地,在车架后方设置有后盖板,后盖板上开有通孔,并在后盖板的外侧安装有供臭氧混合装置使用的进水阀和出水阀。通过进水阀,为臭氧混合装置中的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提供混合臭氧时需要的水;通过出水阀输出经过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混合后的臭氧水,以供后续消毒杀菌等使用。工作时,将水与产生的臭氧通过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通过双重混合得到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采用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混合臭氧和水,还能够大大增加混合效率。

优选地,支撑架设置在车架底部,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并通过固定件将静态混合器与车架的左、右侧板固定;在车架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板,上盖板通过角码与车架的左、右侧板固定连接;在上盖板上设置有进水口,方便为臭氧发生器加水。基于静态混合器相对气液混合泵更高,静态混合器中由于会充入大量的水,重心也会更高,因此将静态混合器通过固定件与车架的左、右侧板固定,由此增加稳定性和固定牢度。臭氧发生器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通过固定件与车架的左、右侧板固定。

优选地,控制面板包括面板底盖、面板上盖、面板左侧板、面板右侧板、亚克力板、控制按钮、电子流量计、电子水压计和显示屏;面板底盖固定在左侧臂和右侧臂之间,面板底盖的上方设置有面板上盖,在面板上盖上方设置亚克力板,在面板上盖和亚克力板上开有多种规格的孔洞以安装控制按钮、电子流量计、电子水压计和显示屏。优选地,电子流量计位于亚克力板的右侧一端,电子水压计位于亚克力板的右侧的中上部,显示屏位于亚克力板的左侧中上位置,在亚克力板的下部区域设置一排控制按钮。显示屏的面积为整个亚克力板面积的40%以上。大尺寸的显示屏有利于操作者观察数据,而这种控制面板布置,还能够方便操作者操控臭氧水生成机,不易操作错误。

优选地,在面板上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面板左侧板和面板右侧板并使得左侧臂远离车架的一端位于面板上盖与面板左侧板之间,右侧臂远离车架的一端位于面板上盖与面板右侧板之间;面板左侧板和面板右侧板远离车架的一端通过扶手连接,同时使得扶手位于控制面板的后方。如此设置,方便操作者站在扶手的后方,通过扶手推动该臭氧水生成机,同时控制面板位于操作者的前方,且左侧臂和右侧壁的高度符合人机工程设计,方便操作者操作。优选地,在面板左侧板和面板右侧板的外侧,均可以设置PVC贴纸,方便标注机器型号、企业名称等信息。

优选地,电源电路板模块设置在车架内部且靠近上盖板的位置;气液混合泵和静态混合器并排设置在车架的后侧。如此布置,有利于臭氧水生成机的重心平稳,不易发生侧翻。

优选地,在进水阀附近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的数据分别传输到控制面板上的电子流量计和电子水压计,以便于操作者了解臭氧水生成机的工作情况。

优选地,在臭氧发生器内部设置水位传感器和臭氧生成量检测仪,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面板以便于操作者了解臭氧发生器的工作状况。更优选地,设置声光报警器,用于臭氧发生器中缺水、水位高、或水位低时报警。更优选地,在臭氧发生器中缺水时,切断电源。

优选地,万向轮为两个,固定轮为两个12寸固定轮。

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具有合适的生产速率的臭氧发生器。通过调整臭氧发生器的臭氧生成量以及进水阀的供水量等,可以提供浓度范围为1-20ppm的臭氧水,可以满足各种场合对臭氧水浓度的需求。同时,该设备能够以每小时300-3000L的流量稳定地提供臭氧水,经济效益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水生成机。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高效地制备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设备的各个部件布局合理,重心平稳,不易发生侧翻且方便移动。此外,通过人机工程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不易发生操作失误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采用2+2的移动轮组合方式,设计成两个较大的固定轮和两个较小的万向轮,较小的万向轮位于车架的底部前侧,较大的固定轮位于车架后侧并位于臭氧水生成机的两侧。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移动臭氧水生成机时对路面的要求,而且还使机型移动转向变得更方便更简单。在控制操作方面,将控制面板以及其中的显示器设置在扶手前方,左、右侧臂的高度也符合人机工程设计,这使得操作者在按键操作时更方便,观察数据时更舒适。对控制面板的结构设计以及部件布置,显示屏大且操作按键位置合理,不易操作失误;在臭氧水生成机的整体结构方面,调整了机器重心,使机器在移动、摆放时更平稳,不易发生侧翻。通过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智能化控制产生的臭氧水浓度以及生产过程,能够快速高效地提供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该高浓度臭氧消毒水机能够方便地移动和转向,适于各种工作场所使用。通过调整臭氧发生器的臭氧生成量以及进水阀的供水量等,可以提供浓度范围为1-20ppm的臭氧水,能够满足各种场合对臭氧水浓度的需求。同时,该设备能够以每小时300-3000L的流量稳定地提供臭氧水,经济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臭氧水生成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区域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口;2、上盖板;3、角码;4、固定件;5、臭氧发生器;6、静态混合器;7、电源电路板模块;8、气液混合泵;9、支撑架;10、右侧臂;11、风扇;12、风口格栅;13、前盖板;14、万向轮;15、车架;16、左侧臂;17、固定轮;18、后盖板;19、电子流量计;20、控制按钮;21、电子水压计;22、亚克力板;23、PVC贴纸;24、面板右侧板;25、面板上盖;26、扶手;27、面板左侧板;28、显示屏;29、面板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臭氧水生成机,包括车架15、电源电路板模块7、臭氧混合装置、控制面板和移动装置,车架15包括支撑架9、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分别位于左、右侧板外侧的左侧臂16和右侧臂10;左侧臂16和右侧臂10的上端部设置有控制面板;在车架15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15底部前侧的万向轮14以及位于车架15后侧两边的固定轮17;在车架15的内部设置有臭氧混合装置,臭氧混合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5、静态混合器6和气液混合泵8;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位于车架15内部靠近固定轮17一侧,臭氧发生器5位于车架15内部靠近万向轮14一侧。万向轮14为两个,固定轮17为两个12寸固定轮。

如图2所示,在车架15前方设置有前盖板13,前盖板13中部开有窗口,在前盖板13后侧且位于车架15内部依次设置有风口格栅12和风扇11,风口格栅12对应设置在前盖板13的窗口位置,风扇11吹出的风通过风口格栅12排出,由此为车架15内部部件进行散热。在车架15后方设置有后盖板18,后盖板18上开有通孔,并在后盖板18的外侧安装有供臭氧混合装置使用的进水阀和出水阀。通过进水阀,为臭氧混合装置中的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提供混合臭氧时需要的水;通过出水阀输出经过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混合后的臭氧水,以供后续消毒杀菌等使用。工作时,将水与产生的臭氧通过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通过双重混合得到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采用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混合臭氧和水,还能够大大增加混合效率。

支撑架9设置在车架15底部,臭氧发生器5、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架9上,并通过固定件4将静态混合器6与车架15的左、右侧板固定;如图2和图4所示,在车架15的上部设置有上盖板2,上盖板2通过角码3与车架15的左、右侧板固定连接;在上盖板2上设置有进水口1,方便为臭氧发生器5加水。基于静态混合器6相对气液混合泵8更高,静态混合器6中由于会充入大量的水,重心也会更高,因此将静态混合器6通过固定件4与车架15的左、右侧板固定,由此增加稳定性和固定牢度。臭氧发生器5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通过固定件4与车架15的左、右侧板固定。

如图1、图4所示,控制面板包括面板底盖29、面板上盖25、面板左侧板27、面板右侧板24、亚克力板22、控制按钮20、电子流量计19、电子水压计21和显示屏28;面板底盖29固定在左侧臂16和右侧臂10之间,面板底盖29的上方设置有面板上盖25,在面板上盖25上方设置亚克力板22,在面板上盖25和亚克力板22上开有多种规格的孔洞以安装控制按钮20、电子流量计19、电子水压计21和显示屏28。优选地,电子流量计19位于亚克力板22的右侧一端,电子水压计21位于亚克力板22的右侧的中上部,显示屏28位于亚克力板22的左侧中上位置,在亚克力板22的下部区域设置一排控制按钮20。显示屏28的面积为整个亚克力板22面积的40%以上。大尺寸的显示屏28有利于操作者观察数据,而这种控制面板布置,还能够方便操作者操控臭氧水生成机,不易操作错误。

在面板上盖2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面板左侧板27和面板右侧板24并使得左侧臂16远离车架的一端位于面板上盖25与面板左侧板27之间,右侧臂10远离车架的一端位于面板上盖25与面板右侧板24之间;面板左侧板27和面板右侧板24远离车架15的一端通过扶手26连接,同时使得扶手26位于控制面板的后方。如此设置,方便操作者站在扶手26的后方,通过扶手26推动该臭氧水生成机,同时控制面板位于操作者的前方,且左侧臂16和右侧壁的高度符合人机工程设计,方便操作者操作。优选地,在面板左侧板27和面板右侧板24的外侧,均可以设置PVC贴纸23,方便标注机器型号、企业名称等信息。

电源电路板模块7设置在车架15内部且靠近上盖板2的位置;气液混合泵8和静态混合器6并排设置在车架15的后侧。如此布置,有利于臭氧水生成机的重心平稳,不易发生侧翻。

在进水阀附近的管道上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的数据分别传输到控制面板上的电子流量计19和电子水压计21,以便于操作者了解臭氧水生成机的工作情况。

在臭氧发生器5内部设置水位传感器和臭氧生成量检测仪,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面板以便于操作者了解臭氧发生器5的工作状况。更优选地,设置声光报警器,用于臭氧发生器5中缺水、水位高、或水位低时报警。更优选地,在臭氧发生器5中缺水时,切断电源。

本实施方式中各个部件组装成整体后即得到一种臭氧水生成机。

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具有合适的生产速率的臭氧发生器5。通过调整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生成量以及进水阀的供水量等,可以提供浓度范围为1-20ppm的臭氧水,可以满足各种场合对臭氧水浓度的需求。同时,该设备能够以每小时300-3000L的流量稳定地提供臭氧水,经济效益显著。

该臭氧水生成机,能够高效地制备高浓度的臭氧水,同时设备的各个部件布局合理,重心平稳,不易发生侧翻且方便移动。此外,通过人机工程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不易发生操作失误等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