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9990发布日期:2018-11-07 21:1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氟钽酸钾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



背景技术:

在对氟钽酸钾母液进行中和操作时,需要用到中和槽来完成,通过中和槽来达到中和氟钽酸钾母液的目的,同时提高中和效率。现有的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对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时,需要先定量,再利用中和槽进中和操作,步骤繁琐;同时现有的中和槽内部清洗不方便,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定量加液中和,清洗方便的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包括有可供母液中和的发生罐;所述发生罐上端为筒状的罐体,所述发生罐的下端为支座搭载的罐底,所述罐体与所述罐底通过螺纹紧密连接;所述发生罐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供分别通入母液和添加液的两个加液口,两个的所述加液口分别设置有加液手动控制阀,同时两个的所述加液口的上端还分别连接有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有大计量管;所述大计量管的上端为可供导入液体的入料口,所述大计量的下端连接所述加液口,所述大计量管上还设置有可供计量液体容积的刻度尺;在所述发生罐的上端设置有可供排出气体的出气口,在所述发生罐的下端设置有可供排出液体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设置有排液手动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加料装置还包括有小计量管,所述小计量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大计量管的底部,所述小计量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加液口,所述小计量管上还设置有可供计量液体容积的刻度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出气口的上端设置有可供防止空气倒灌的止回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生罐的外侧设置有可供加热的加热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可供密封所述发生罐连接部分的密封圈。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加液口上分别连接有加料装置,使得在两端的加液口分别加入母液和添加液时,通过加料装置的大计量管能够定量的加入发生罐中,有效的提高了中和效果,简化工作步骤;同时在大计量管下端连接有小计量管,使得对加液量的控制更精确。

在出气口上设置有止回阀,使得中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通过止回阀排出,而外部的气体无法通过止回阀灌入发生罐中,保护了氟钽酸钾母液的中和环境。

在发生罐的外侧还设置有加热层,对罐体进行加热处理,提高内部母液的中和速度,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圈,防止发生罐连接部分发生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发生罐,11为罐体,12为罐底,13为支座,131为密封圈,2为加液口,3为手动控制阀,4为加料装置,41为大计量管,42为小计量管,5为出气口,6为出液口,7为排液手动控制阀,8为止回阀,9为加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氟钽酸钾母液中和槽,包括有可供母液中和的发生罐1;所述发生罐1上端为筒状的罐体11,所述发生罐1的下端为支座13搭载的罐底12,所述罐体11与所述罐底12通过螺纹紧密连接;所述发生罐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供分别通入母液和添加液的两个加液口2,两个的所述加液口2分别设置有加液手动控制阀3,同时两个的所述加液口2的上端还分别连接有加料装置4;所述加料装置4包括有大计量管41;所述大计量管41的上端为可供导入液体的入料口,所述大计量41的下端连接所述加液口2,所述大计量管41上还设置有可供计量液体容积的刻度尺;所述发生罐1的上端设置有可供排出气体的出气口5,所述发生罐1的下端设置有可供排出液体的出液口6,所述出液口6上设置有排液手动控制阀7。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料装置4还包括有小计量管42,所述小计量管42的一端连接所述大计量管41的底部,所述小计量管42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加液口2,所述小计量管42上还设置有可供计量液体容积的刻度尺;所述出气口5的上端设置有可供防止空气倒灌的止回阀8,所述发生罐1的外侧设置有可供加热的加热层9,所述支座13的上端设置有可供密封所述发生罐1连接部分的密封圈131。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两侧的加料装置4分别向发生罐1 中加入氟钽酸钾母液和添加液;通过加料装置4的大计量管41进行定量控制,加入定量的液体,同时通过小计量管42精确控制液体的添加量,提高中和的效果;氟钽酸钾母液进入发生罐1后开始中和,发生罐1外侧的加热层9对罐体 11进行加热,使得氟钽酸钾母液的中和速率加快,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完成工作后,本实用新型可将发生罐1的罐体11和罐底12拆开,对罐底12进行清洗维护,此结构使得发生罐内部清洗维护更加方便;同时支座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圈131,防止发生罐1的罐体11与罐底12的连接部分发生泄漏。

为表述方便,本文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代表方向的描述与附图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发明的结构起限定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