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增强雾化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1261发布日期:2019-03-14 00:21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增强雾化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喷雾装置上设有被驱转的雾化转盘,并令雾化转盘的周缘连续折设有具破水雾化水柱作用的尖角状雾化叶片,进而令喷雾装置上的喷嘴喷出的强力水柱受到尖角状处的尖角破开,让水的细小雾化效果更佳。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的自回转喷雾装置,如中国台湾公告第110205、146292号专利所示,两者喷雾的手段主要是:包括一壳体内设有可令其自身回转的传动机构,并可引入水源从壳体上所设的喷嘴喷射出水柱,同时亦在壳体上设一被驱转而其盘面具有连续放射状齿部或折起的凹凸面或叶片的雾化转盘,进而令喷嘴朝向雾化转盘的盘面喷射水柱,除了驱使雾化转盘转动,使其回转机构驱动自身壳体回转之外,并令水柱冲击而反弹,使水破碎而细化,企图达到水的细小雾化的效果。

不过,通过喷嘴喷射的水柱撞击雾化转盘的盘面,所欲产生的雾化效果,是取决于此冲击与反弹的力道、以及破开水柱的能力,但因水柱冲击处为平面状或钝角,让水破碎的细化效果并不佳,进而导致破水作用差而影响了雾化的效果,同时也因雾化的效果不好,水雾颗粒过大而不易飞散,容易造成凝结而直接滴落,无法达到预期的环境散热或均匀湿化的效果,因此无法运用于雾化效果要求比较高的设施使用。

另有先前的一般喷雾系统的建置手法,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489472号专利所示的连续设置喷雾头的管路装置,是通过高压泵浦将水打入输水管内,再通过输水管上依据布设的不同位置装设的喷雾头,进行所需面积范围的喷洒,让水呈水雾状的喷洒出去,使达成植物灌溉或环境降温的目的。

不过,由于通过喷雾头喷洒出来的水雾系固定式的呈现,所以其水雾所能涵盖的范围有限,因此其降温散热或者是均匀湿化的效果并不优异,若要让效果提升就势必要增加喷雾头的数量以及输水管不同方位盘绕的设置,但如此就相对地会让喷雾系统的建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缘是,为了改善前述已知喷雾装置令水雾化的效果不佳的问题,以及一般喷雾系统所面临的水雾涵盖范围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即提供一种改良的增强雾化的喷雾装置,其是在雾化转盘上的周缘,间隔连续设有折起而呈具尖角状的雾化叶片,令喷嘴喷射出来的水注朝向雾化叶片的尖角状处冲击,令水柱的破水作用可达最佳的效果,进而让水的细雾化达到最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增强雾化的喷雾装置,可自回转的壳体上设有被驱转的雾化转盘、以及朝向雾化转盘喷出水柱的喷嘴,且该雾化转盘的周缘间隔折设连续具尖角状的雾化叶片,并令该喷嘴所喷射出的水柱朝向雾化叶片的尖角状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雾化转盘周缘连续设置的各雾化叶片上的尖角状处,让水柱冲击此尖角状处后的破开作用更佳,并使水的细化效果更好,进而让水能更细雾化,达更好的扩散分布能力,再加上其装设雾化转盘的壳体可自回转,因此使其对环境的降温吸热、湿化或灌溉分布的效果及范围达到更佳化。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敬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喷雾装置主要是包括一壳体1上设有可以引入水源及一固定的管部2,并又令壳体1上设有可将水源喷射出来的喷嘴3,且再于壳体1又设一旋转的雾化转盘4,同时壳体1内设有可令其自回转、以及驱使壳体1旋转的传动机构,并令前述的喷嘴3是朝向雾化转盘4喷射水柱。

前述雾化转盘4的周缘处则是折设有连续的雾化叶片41,并令各雾化叶片41折起的末端形成一尖角状42,且令该喷嘴3喷射出来的水柱,是朝着该尖角状42处冲击。

因此,当喷嘴3喷射出的水柱冲击到各雾化叶片41的尖角状42处时,通过尖锐的部位使得水柱得以被破开、且破开的效果更佳,破开细小水滴又冲击于盘面上、并使向外弹散开来,进而产生更细化的水雾。

故,本实用新型的优异细雾化效果,让水雾可以飘散扩布的更远,使达到广布的能力,令喷雾装置间隔的设置可以更远而简省设备成本,同时更细雾化的水雾也能对环境的吸热或湿化的效果更加优异,亦或对于农业施用也可以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