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5341发布日期:2018-11-20 19:59阅读:2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液体取样及滴液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生化检验领域半自动分析仪的普及,微量定量取样已经成为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所在。由于检测样本的微量化,在检测时需要借助微量取样及滴液装置来完成。

中国专利CN201320388585.X公开了一种定量吸滴管及带有该定量吸滴管的样口杯,由定量吸滴管、样口杯盖和样口杯体组成,其中定量吸滴管包括滴管、吸管和外套管,该定量吸滴管用于完成取样及滴液,操作简单,实验效率高,但是当该定量吸滴管中的毛细管管径较大时,其吸取液体的速度很慢,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其取样的容量十分有限,仅为5uL~10uL,不适用于需一次性采样较多取样液体时的实验。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包括管体和杯身,所述管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滴管、外套筒、内套筒、支架和毛细管,所述外套筒的上端口沿其径向向内延伸并与滴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滴管与外套筒连通,所述内套筒套设于外套筒的下部内侧,其下端通过支架与毛细管连接;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容量调整棒,所述容量调整棒包括卡块及设置于卡块下端部的棒体,所述卡块卡合在内套筒内,其对应内套筒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卡位台阶,所述棒体的直径小于内套筒下端口内径,其伸出于所述内套筒外并向下延伸至毛细管内部;所述杯身为一端封闭的套筒形结构,所述外套筒的上部外壁设有环形凸台,所述杯身套装于外套筒上且位于环形凸台的下部,其内壁与外套筒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管的下部呈倒置的锥台形,所述棒体的下端相应地设置为尖锐状。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上方设置有杯盖,所述杯盖套装于外套筒上且位于环形凸台的上部,其内壁与外套筒紧密配合,其顶部内侧与滴管的上端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的顶部内侧对应滴管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滴管紧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设有球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的下端口对应环形凸台设有密封阶梯。

进一步的,所述杯身和杯盖的内壁均对应外套筒设有若干凸环。

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上端向上延伸至与外套筒顶部内侧抵接,其上端对应滴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滴管通过第一凹槽与外套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和滴管之间设有加强筋。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容量较大的毛细管进行吸液,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容量调整棒,并使棒体延伸至毛细管内,可增大定量吸滴管取样容量的同时,加快吸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其适用于需一次性吸取较高容量液体的采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通过适当地选取毛细管的内径、长度及棒体的直径、长度,可以制成各种容量和规格的定量吸滴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杯盖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2-杯身,3-杯盖,11-滴管,12-外套筒,121-环形凸台,13-内套筒,14-支架,15-毛细管,16-容量调整棒,161-卡块,1611-第一凹槽,1612-第一卡位台阶,162-棒体,31-第二凹槽,32-球面凸起,33-密封阶梯,34-凸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定量吸滴管,包括管体、杯身2和杯盖3,管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滴管11、外套筒12、内套筒13、支架14和毛细管15,外套筒12的上端口沿其径向向内延伸并与滴管11的下端连接,滴管11与外套筒12连通,内套筒13套设于外套筒12的下部内侧,其下端通过支架14与毛细管15连接,外套筒12的内侧壁对应内套筒13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位台阶(图未标),便于内套筒13与外套筒12之间的准确安装;管体内设置有容量调整棒16,容量调整棒16包括卡块161及设置于卡块161下端部的棒体162,卡块161卡合在内套筒13内,其对应内套筒13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卡位台阶1612,使容量调整棒16插入内套筒13时插入到准确位置,棒体162的直径小于内套筒13下端口内径,其伸出于内套筒13外并向下延伸至毛细管15内部,其延伸至毛细管15内的深度及该棒体162的直径与相应规格的毛细管15相适配,将容量调整棒16的棒体162插入到毛细管15内的准确位置后,使毛细管15的采集容量调整为定量吸滴管设定的容量规格;杯身2为一端封闭的套筒形结构,杯身2采用符合医疗器械要求的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便于挤压,外套筒12的上部外壁设有环形凸台121,杯身2套装于外套筒12上且位于环形凸台121的下部,其内壁与外套筒12紧密配合;管体上方设置有杯盖3,杯盖3套装于外套筒12上且位于环形凸台121的上部,其内壁与外套筒12紧密配合,其顶部内侧与滴管11的上端抵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滴管11、外套筒12、内套筒13、棒体162和毛细管15均同轴设置,所述支架14为两根。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容量较大的毛细管15进行吸液,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可增大定量吸滴管取样容量的同时,加快吸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其适用于需一次性吸取较高容量液体的采样。

具体地,毛细管15的下部呈倒置的锥台形,棒体162的下端对应毛细管15的下部相应的设置为尖锐状,便于吸取液体。

所述杯盖3的顶部内侧对应滴管11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的内壁与滴管11紧密配合,第二凹槽31的槽底(对应滴管11的管口)设有球面凸起32,杯盖3的下端口对应环形凸台121设有密封阶梯33,杯身2和杯盖3的内壁均对应外套筒12设有若干凸环34,采用上述结构可使杯盖3与外套筒12及滴管11紧密配合,并使杯身2与外套筒12紧密配合,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取样液体与试剂混合时发生渗漏现象。

卡块16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与外套筒12顶部内侧抵接,其上端对应滴管11的下端设有用于让位的第一凹槽1611,滴管11通过第一凹槽1611与外套筒12连通。若容量调整棒16未插到未,将内套筒13套入外套筒12内时,可将容量调整棒16进一步压到准确位置,保证定量吸滴管采样容量的精确性。

内套筒13、支架14和毛细管15为一体式结构,滴管11、外套筒12为一体式结构,卡块161和棒体162为一体式结构,采用这样的连接结构,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外套筒12和滴管11之间设有加强筋(图未示),可有效防止滴管11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定量吸滴管在使用时,需先拔出杯身2,用毛细管15对取样液体进行采样;再将毛细管15端插入装有定量试剂的杯身2中,并使取样液体与试剂充分混合后;拔去杯盖3,挤压杯身2,使混合液依次流经内套筒13、外套筒12,并最终从滴管11处滴出,极大地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容量较大的毛细管进行吸液,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容量调整棒,并使棒体延伸至毛细管内,可增大定量吸滴管取样容量的同时,加快吸液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其适用于需一次性吸取较高容量液体的采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且通过适当地选取毛细管的内径、长度及棒体的直径、长度,可以制成各种容量和规格的定量吸滴管,并可实现单次取样20uL~30uL。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用于完成定量取样及滴液,操作简便,提高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3、杯盖内通过设置凸环、第二凹槽及第二凹槽槽底的球面凸起,杯盖的下端口通过设置密封阶梯,实现杯盖与滴管、外套筒的紧密配合,杯身通过设置三个凸环实现其与外套筒的紧密配合,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取样液体与试剂混合时发生渗漏现象。

4、将毛细管的下部设置为倒置的锥台形,便于吸取液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