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管束除雾器中的流速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9643发布日期:2018-12-25 20:4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管束除雾器中的流速调节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束除雾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应用于管束除雾器中的流速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雾霾已经常见于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发展过程中的负面产物。为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国家针对雾霾问题采取种种办法进行治理,其中规定企业所排放的烟气必须达到国家标准。企业为了使所排放的烟气达标就必须要对已有的老机组进行脱硫改造,但有些老机组因年代久远以及规划的前瞻性不够等因素导致规划中预留脱硫场地不足,现在对老机组进行脱硫改造就会出现场地紧张的现象,再加上一般老机组的机组容量小,考虑到经济因素,企业往往会采用多炉一塔的方案来设计脱硫装置。

由于管束除雾器具有能耗低、工期短、不额外占地、运行维护便捷的优点近几年广泛应用于脱硫装置中。现有的管束除雾器通过粉煤灰颗粒及雾滴的凝聚、捕悉和湮灭三种运动状态,在烟气高速旋流、剧烈混合、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将烟气中携带的雾滴和粉尘颗粒进行脱除,通常现有的管束除雾器设计适应的空塔烟气流速在2.8m/s-3.8m/s之间。但是由于多炉一塔存在多种运行工况从而使得烟气负荷经常发生变动,很多时候实际烟气流速会低于现有管束除雾器设计的空塔烟气流速2.8m/s-3.8m/s的烟气流速范围,这会降低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甚至会影像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管束除雾器中的流速调节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应用于管束除雾器中的流速调节组件,所述管束除雾器包括管束筒体、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位于脱硫塔内部,所述管束筒体位于所述格栅板上,所述管束筒体以若干个组成一行并排布于所述脱硫塔内部,所述管束筒体端部开设有螺栓孔,所述脱硫塔上开设有通道孔,所述通道孔的数量与所述管束筒体的行数相同,所述管束除雾器还包括流速调节组件,其中:

所述流速调节组件包括盖板模块、调节模块,所述盖板模块通过螺栓轴位于所述管束筒体的内径中,所述螺栓轴穿过所述管束筒体的所述螺栓孔内,所述螺栓轴首端外螺纹处设有螺母;

所述盖板模块包括盖板本体、自重块、密封环,所述盖板本体为圆饼型结构,所述盖板本体为模具注塑加工成型,且其材质为塑料,所述盖板本体进行倒角处理,所述盖板本体上开设有盖板轴孔、自重孔、密封卡槽;

所述自重块镶嵌于所述盖板本体的所述自重孔中,所述自重块的材料为金属,且所述自重块的密度大于所述盖板本体的密度;

所述密封环固定于所述盖板本体的所述密封卡槽上,所述密封环为弹性材料,所述密封环上开设有密封轴孔,所述密封环受到外力挤压将径向收缩;

所述调节模块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外侧,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箱、调节阀,所述调节箱固定于所述脱硫塔的外壁上,所述调节阀位于调节箱的内部,所述调节阀的数量与所述通道孔的数量相同,所述调节阀包括齿轮座、滚齿轴、滚齿、齿条,所述齿轮座呈L型结构,所述齿轮座由底板和侧板组成,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于调节箱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齿条槽,所述齿条位于所述底板的所述齿条槽内,所述齿条与所述盖板本体的所述盖板轴孔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滚齿孔,所述滚齿轴位于所述侧板的所述滚齿孔内,所述滚齿轴一侧固定有所述滚齿,所述滚齿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齿条首端穿过通道孔且位于所述脱硫塔内部。

进一步,所述调节阀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侧板的非所述滚齿侧,所述电机与所述滚齿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调节阀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位于所述侧板的非所述滚齿侧,所述手柄与所述滚齿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栓轴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密封环的所述密封轴孔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螺栓轴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盖板本体的所述盖板轴孔的内径尺寸。

流量调节组件的工作原理:当监测出实际烟气流速低于现有管束除雾器设计的空塔烟气预设流速最低值时,首先计算并确定出需要关闭的管束筒体行数;随即操作调节阀的手柄或电机,手柄或电机通过滚齿轴带动滚齿座做顺时针旋转运动,滚齿做顺时针旋转运动过程中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齿条向前做伸出运动,齿条在向前运动过程中会与盖板模块的盖板本体相接触,盖板本体在齿条的推力作用下,盖板本体会以螺栓轴为旋转轴做90°旋转运动,密封环会随着盖板本体的旋转运动和齿条的挤压作用在管束筒体内进行径向收缩,当此行中所有盖板本体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时,手柄或电机将停止运动,盖板模块与管束筒体实现密封,烟气无法从该行所有的管束筒体中通过,从而调节了脱硫塔内烟气流速,使其未关闭的管束筒体内烟气流速在2.8m/s-3.8m/s之间,保证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当监测出实际烟气流速高于现有管束除雾器设计的空塔烟气预设流速最高值时,需要对现有已关闭的管束筒体进行重新打开,首先计算并确定出在现已关闭的管束筒体行中需要重新打开的管束筒体行;随即操作调节阀的手柄或电机,手柄或电机通过滚齿轴带动滚齿座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滚齿做逆时针旋转运动过程中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齿条向前做缩回运动,齿条在向后缩回的运动过程中会与盖板本体的上端面相分离,由于盖板本体上镶嵌的自重块的密度大于盖板本体的密度,造成盖板模块两侧重量不均匀,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盖板模块会以螺栓为旋转轴,镶嵌有自重块的盖板模块一侧向下进行90°旋转运动,当此行中所有盖板本体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时,手柄或电机将停止运动,盖板模块将重新开启,使得烟气可以从该行所有的管束筒体中通过,从而调节了脱硫塔内烟气流速,使其未关闭的管束筒体内烟气流速在2.8m/s-3.8m/s之间,保证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束除雾器运行于烟气负荷变动幅度较大的脱硫装置中,该流速调节组件包括盖板模块、调节模块,盖板模块位于管束筒体内,盖板模块包括盖板本体、自重块、密封环;调节模块位于脱硫塔的外侧,调节模块包括调节箱、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齿轮座、滚齿轴、滚齿、齿条,滚齿旋转运动带动齿条通过盖板模块对管束筒体实现关闭或开启,从而调节了烟气流速,进而保障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该流速调节组件在外部通过简单的电动或手动操作,即可无需停产检修就能实现对塔内烟气流速的调节,从而解决了停产调节造成的成本高及操作困难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关闭状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关闭状况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关闭状况手柄模式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关闭状况电机模式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脱硫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模块与管束筒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束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本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阀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齿轮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打开状况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管束除雾器;2-脱硫塔;21-通道孔;3-管束筒体;31-螺栓孔;4-格栅板;5-流速调节组件;51-盖板模块;511-盖板本体;5111-盖板轴孔;5112-自重孔;5113-密封卡槽;512-自重块;513-密封环;52-调节模块;521-调节箱;522-调节阀;5221-齿轮座;52211-底板;522111-齿条槽;52212-侧板;522121-滚齿孔;5222-滚齿轴;5223-滚齿;5224-齿条;5225-电机;5226-手柄;53-螺栓轴;5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应用于管束除雾器1中的流速调节组件5,该所述管束除雾器1包括管束筒体3、格栅板4,如图1所示,所述格栅板4位于脱硫塔2内部,所述管束筒体3位于所述格栅板4上,如图1所示,所述管束筒体3以若干个组成一行并排布于所述脱硫塔2内部,如图7所示,所述管束筒体3端部开设有螺栓孔31,如图5所示,所述脱硫塔2上开设有通道孔21,所述通道孔21的数量与所述管束筒体3的行数相同,所述管束除雾器1还包括流速调节组件5。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管束除雾器1用于分离脱硫塔2中烟气内夹带的液滴,以保证有传质效率,降低有价值的物料损失和改善塔后压缩机的操作,管束除雾器1多设置于脱硫塔2顶部。格栅板4还可作为各类仪表的缓冲器,以防止电波干扰的电子屏蔽器。管束筒体3、格栅板4以及脱硫塔2为本领域中公知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2所示,所述流速调节组件5包括盖板模块51、调节模块52,所述盖板模块51通过螺栓轴53位于所述管束筒体3的内径中,所述螺栓轴53穿过所述管束筒体3的所述螺栓孔31内,所述螺栓轴53首端外螺纹处设有螺母54;

如图8所示,所述盖板模块51包括盖板本体511、自重块512、密封环513,如图9所示,所述盖板本体511为圆饼型结构,所述盖板本体511为模具注塑加工成型,且其材质为塑料,所述盖板本体511进行倒角处理,所述盖板本体511上开设有盖板轴孔5111、自重孔5112、密封卡槽5113;所述自重块512镶嵌于所述盖板本体511的所述自重孔5112中,所述自重块512的材料为金属,且所述自重块512的密度大于所述盖板本体511的密度。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盖板本体511不仅为圆饼型结构,还进行倒角处理,这样有利于盖板模块51在打开的情况下,盖板本体511可降低对烟气的阻力,有利于烟气从管束筒体3内通过。

其中,自重块512的作用是自重块512的密度大于塑料的密度,造成的盖板模块51两侧重量不均匀,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盖板模块51会以螺栓为旋转轴,镶嵌有自重块512的盖板模块51一侧向下进行90°旋转运动,使得关闭的盖板模块51将重新打开。

如图8所示,所述密封环513固定于所述盖板本体511的所述密封卡槽5113上,所述密封环513为弹性材料,所述密封环513上开设有密封轴孔,所述密封环513受到外力挤压将径向收缩。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密封环513的作用是盖板模块51的外径尺寸略大于管束筒体3的内径尺寸,使得盖板模块51与管束筒体3为过盈配合,从而使密封更加严密,防止烟气泄露,进而达不到预设的烟气流速,不能保证管束除雾器去除粉尘、雾滴效率的预设效果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

如图3、图4所示,所述调节模块52位于所述脱硫塔2的外侧,所述调节模块52包括调节箱521、调节阀522,所述调节箱521固定于所述脱硫塔2的外壁上,所述调节阀522位于调节箱521的内部,所述调节阀522的数量与所述通道孔21的数量相同,如图10所示,所述调节阀522包括齿轮座5221、滚齿轴5222、滚齿5223、齿条5224,如图11所示,所述齿轮座5221呈L型结构,所述齿轮座5221由底板52211和侧板52212组成,所述底板52211通过螺栓固定于调节箱521上,所述底板52211上开设有齿条槽522111,所述齿条5224位于所述底板52211的所述齿条槽522111内,所述齿条5224与所述盖板本体511的所述盖板轴孔5111的中轴线相垂直,所述侧板52212上开设有滚齿孔522121,所述滚齿轴5222位于所述侧板52212的所述滚齿孔522121内,所述滚齿轴5222一侧固定有所述滚齿5223,所述滚齿5223与所述齿条5224相啮合。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调节模块52位于脱硫塔2的外侧,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脱硫装置运行状况下,不必进行停产检修就可以实现烟气流速的调节,解决了停产调节的成本高及难以实践操作的难点。

进一步,所述齿条5224首端穿过通道孔21且位于所述脱硫塔2内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通道孔21是开设在脱硫塔2的塔壁上的,齿条5224运动过程中一直位于通道孔21内。本申请只在塔壁相应位置开管道通过孔,对脱硫塔2塔体现有构造未做出结构性的改变。

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调节阀522还包括电机5225,所述电机5225位于所述侧板52212的非所述滚齿5223侧,所述电机5225与所述滚齿轴5222相连接。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阀522还包括手柄5226,所述手柄5226位于所述侧板52212的非所述滚齿5223侧,所述手柄5226与所述滚齿轴5222相连接。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滚齿5223的动力装置不仅可以设置为电机5225,还可以设置为手柄5226,只要能保证滚齿5223的正常旋转运动,具体采用电机5225还是手柄522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电机5225或手柄5226的变化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所述螺栓轴53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密封环513的所述密封轴孔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所述螺栓轴53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盖板本体511的所述盖板轴孔5111的内径尺寸。

流量调节组件的工作原理: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当监测出实际烟气流速低于现有管束除雾器设计的空塔烟气预设流速最低值时,首先计算并确定出需要关闭的管束筒体3行数;随即操作调节阀522的手柄5226或电机5225,手柄5226或电机5225通过滚齿轴5222带动滚齿5223座做顺时针旋转运动,滚齿5223做顺时针旋转运动过程中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齿条5224向前做伸出运动,齿条5224在向前运动过程中会与盖板模块51的盖板本体511相接触,盖板本体511在齿条5224的推力作用下,盖板本体511会以螺栓轴53为旋转轴做90°旋转运动,密封环513会随着盖板本体511的旋转运动和齿条5224的挤压作用在管束筒体3内进行径向收缩,当此行中所有盖板本体511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时,手柄5226或电机5225将停止运动,盖板模块51与管束筒体3实现密封,烟气无法从该行所有的管束筒体3中通过,从而调节了脱硫塔2内烟气流速,使其未关闭的管束筒体3内烟气流速在2.8m/s-3.8m/s之间,保证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当监测出实际烟气流速高于现有管束除雾器设计的空塔烟气预设流速最高值时,需要对现有已关闭的管束筒体3进行重新打开,首先计算并确定出在现已关闭的管束筒体3行中需要重新打开的管束筒体3行;随即操作调节阀522的手柄5226或电机5225,手柄5226或电机5225通过滚齿轴5222带动滚齿5223座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滚齿5223做逆时针旋转运动过程中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齿条5224向前做缩回运动,齿条5224在向后缩回的运动过程中会与盖板本体511的上端面相分离,由于盖板本体511上镶嵌的自重块512的密度大于盖板本体511的密度,造成盖板模块51两侧重量不均匀,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盖板模块51会以螺栓为旋转轴,镶嵌有自重块512的盖板模块51一侧向下进行90°旋转运动,当此行中所有盖板本体511的上端面与水平面相垂直时,手柄5226或电机5225将停止运动,盖板模块51将重新开启,使得烟气可以从该行所有的管束筒体3中通过,从而调节了脱硫塔2内烟气流速,使其未关闭的管束筒体3内烟气流速在2.8m/s-3.8m/s之间,保证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束除雾器运行于烟气负荷变动幅度较大的脱硫装置中,该流速调节组件5包括盖板模块51、调节模块52,盖板模块51位于管束筒体3内,盖板模块51包括盖板本体511、自重块512、密封环513;调节模块52位于脱硫塔2的外侧,调节模块52包括调节箱521、调节阀522,调节阀522包括齿轮座5221、滚齿轴5222、滚齿5223、齿条5224,滚齿5223旋转运动带动齿条5224通过盖板模块51对管束筒体3实现关闭或开启,从而调节了烟气流速,进而保障了管束除雾器的去除粉尘、雾滴效率值最大化以及整体脱硫装置运行稳定性。该流速调节组件5在外部通过简单的电动或手动操作,即可无需停产检修就能实现对塔内烟气流速的调节,从而解决了停产调节造成的成本高及操作困难的缺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