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475发布日期:2019-05-21 22:1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针对一氧化碳的防毒面具,多以霍加拉特剂或者三氧化二铝等非贵金属催化剂为填料,但是由于他们对水汽的耐受性很低,比如在湿度超过 45%的时候,霍加拉特剂就会中毒失效,而且此种催化剂的时效性很差,通常小于1个小时。而贵金属催化剂性能更加优越,水汽的耐受性良好,而且尤其针对低浓度的CO有更好的催化效果,这在特定的环境当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现存的一氧化碳去除器大多为手动进风,不可以长时间运行,这样就难以去除较大空间的一氧化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可以连续运行,对去除较大空间内的一氧化碳效果显著。

本设计的核心思想是:设计了一种一氧化碳净化器,设备内部的螺旋机构能够作为进风螺旋,使得进气发生旋转,增大了空气和催化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同时螺旋机构为中空的壳体结构,内部充填铂钯催化剂,工作时,在震动底座的推动下,催化剂颗粒螺旋上升,不停的翻滚,能够充分的将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催化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颗粒在上升到螺旋顶部后进入到外部的除湿管路中,除去粘附在催化剂上的水分后重新流入到螺旋机构的底部,开始新一轮的催化过程。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包括螺旋进气道,螺旋进气道为壳体机构,壳体内部有上旋式进料腔体,上旋式进料腔体内部充填铂钯合金合成的催化剂颗粒,螺旋进气道上有气孔,气孔均匀的分布在螺旋进气道的壳体上,气孔直径小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螺旋进气道围绕立柱螺旋上升,立柱为空心的管状结构,立柱底部有螺旋底座,螺旋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振动盘上,振动盘为圆形的铁盘,铁盘底部有耳环,耳环内安装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均匀的分布在振动盘的四个点上,空气弹簧与震动底座固定,震动底座中心安装电磁铁,电磁铁与振动盘底面之间有气隙;震动底座底部有圆形凹槽,凹槽内安装圆柱形的橡胶垫,电磁铁采用硅钢片缠绕漆包线的工艺制造,并与外部的三相交流电源联通。

下壳体和上壳体,下壳体底部有进风口,下壳体的侧壁上还有填料出口和填料进口,填料出口位于螺旋进气道的顶部末端处,填料进口位于螺旋进气道的底部起始端处,下壳体通过螺栓与上壳体连接,上壳体内部由内向外依次安装风机和过滤网,上壳体的顶部有排风口,风机为交流电机和扇叶组成,扇叶旋转时能够将上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口排出。

填料出口和填料进口通过循环外管连接,循环外管的外形类似阿拉伯数字 7,并在循环外管的横向部分套装加热套筒,加热套筒有气阀,气阀通过气管与除湿器连接。

排风口顶部有冷却模块和可变向导流罩,冷却模块包括冷凝管和水管接头,冷凝管为螺旋上升的圆管,固定在冷却模块的壳体上,并通过水管接头完成进水和出水,可变向导流罩包括外侧导流罩和内侧导流罩,外侧导流罩和内侧导流罩为半球曲面,二者安装在螺杆上并可通过螺母实现锁紧,内侧导流罩的弧面半径小于外侧导流罩的弧面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铂钯合金在湿度较大的空气中仍能够保持对空气中一氧化碳较强的催化能力,相比于其他材料的催化剂而言,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过滤能力更强。

2)螺旋式的进气道设计,使得空气在进入到净化器之后能够发生翻滚,这样就增大了气流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催化剂对一氧化碳的催化效能。

3)电磁振动和螺旋上料机构保证了颗粒状的催化剂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翻滚,这样就使得颗粒的各个面都能够发挥效能,同时,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受潮的颗粒能排出到循环管中进行除湿干燥,保证了催化剂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螺旋进气道三维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导流罩三维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导流罩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螺旋进气道,2、上旋式进料腔体,3、气孔,4、立柱,5、螺旋底座, 6、振动盘,7、空气弹簧,8、电磁铁,9、震动底座,10、橡胶垫,11、安装法兰,12、进风口,13、下壳体、14、上壳体,15、排风口,16、风机, 17、过滤海绵,18、填料出口,19、填料进口,20、循环外管,21、加热套筒,22、气管,23、除湿器,24、水管接头,25、冷凝管,26、可变向导流罩,261、外侧导流罩,262、内侧导流罩,263、螺杆,264、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种基于铂钯合金填料的一氧化碳去除器,包括螺旋进气道1,螺旋进气道1为壳体机构,壳体内部有上旋式进料腔体2,上旋式进料腔体2内部充填铂钯合金合成的催化剂颗粒,催化剂颗粒为为扁平的药片状,螺旋进气道1上有气孔3,气孔3均匀的分布在螺旋进气道1的壳体上,气孔直径小于催化剂颗粒的直径,螺旋进气道1围绕立柱4螺旋上升,立柱4为空心的管状结构,立柱底部有螺旋底座5,螺旋底座5通过螺栓固定在振动盘6上,振动盘6为圆形的铁盘,铁盘底部有耳环,耳环内安装空气弹簧7,空气弹簧7均匀的分布在振动盘6的四个点上,空气弹簧7与震动底座9固定,震动底座9中心安装电磁铁8,电磁铁8与振动盘6底面之间有气隙;震动底座9底部有圆形凹槽,凹槽内安装圆柱形的橡胶垫10,电磁铁8采用硅钢片缠绕漆包线的工艺制造,并与外部的三相交流电源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螺旋进气道1采用上下两片螺旋片焊接而成,螺旋片截面成凹槽型,每一片螺旋片又由三片小的螺旋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螺旋进气道1采用一体式的方管扭曲而成,整个螺旋进气道1由三块小的螺旋焊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震动底座9和振动盘6之间安装空气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震动底座9和振动盘6之间安装弹性应变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电磁铁8与振动盘6通过螺栓连接,二者之间的气隙通过螺栓垫片调节。

下壳体13和上壳体14,下壳体13底部有进风口12,下壳体的侧壁上还有填料出口18和填料进口19,填料出口18位于螺旋进气道1的顶部末端处,填料进口19位于螺旋进气道1的底部起始端处,下壳体13通过螺栓与上壳体 14连接,上壳体14内部由内向外依次安装风机16和过滤网17,上壳体14的顶部有排风口15,风机16为交流电机和扇叶组成,扇叶旋转时能够将上壳体 14内的空气通过排风口15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风机16安装在上壳体14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风机16安装在下壳体13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过滤网17有内外两层,内层为金属烧结网,通过螺钉紧固在上壳体14的卡槽内,金属烧结网上又安装中效过滤海绵。

填料出口18和填料进口19通过循环外管20连接,循环外管20的外形类似阿拉伯数字7,并在循环外管20的横向部分套装加热套筒21,加热套筒21 有气阀,气阀通过气管22与除湿器23连接。

排风口15顶部有冷却模块和可变向导流罩26,冷却模块包括冷凝管25和水管接头24,冷凝管25为螺旋上升的圆管,固定在冷却模块的壳体上,并通过水管接头24完成进水和出水,可变向导流罩26包括外侧导流罩261和内侧导流罩262,外侧导流罩261和内侧导流罩262为半球曲面,二者安装在螺杆 263上并可通过螺母264实现锁紧,内侧导流罩262的弧面半径小于外侧导流罩261的弧面半径。

在工作的过程中,启动风机16,上壳体14内的空气在扇叶的作用下从排风口15排出,在上壳体14内形成负压真空,在大气压的推动作用下,下壳体 13内的空气从进风口12进入壳体内,在螺旋进气道1的导流作用下,气流变成螺旋前进的形式,并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和螺旋进气道1内铂钯催化剂颗粒接触,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空气内包含的一氧化碳不断的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最后经过过滤网17的过滤后,进入到上壳体14再从排风口15排出。

在整个催化的过程中,电磁铁8不停的得电和失电,其产生的磁力是一个脉动的状态,使得振动盘6做高频率的上下震动,振动盘6又通过立柱4带动螺旋进气道1震动,使得螺旋进气道1内的药片不断的螺旋上行,从螺旋进气道1的底部直至上升到螺旋进气道1的顶部,最后从填料出口18进入到循环外管20中,除湿器23向加热套筒21吹送干燥的热空气,对流动到加热套筒 21内的催化剂进行加热除湿,最后干燥的催化剂药片通过填料进口19再次进入到螺旋进气道1的底部开始新的循环。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