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951发布日期:2019-01-05 00:0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降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因此,对建筑施工,也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目前,有关部门下发了《绿色施工导则》,其中,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在建筑施工场地会涉及到水泥、石灰等硬性建筑材料,由此会产生较多的尘埃在建筑场地飞扬,特别是土方车等工程车辆经过道路时,扬尘加重,进一步加重建筑场地灰尘飞扬的环境污染,首先会对建筑场地的施工人员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进一步严重起来会造成工作人员的不适,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导则》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土方作业阶段、结构施工及安装装饰装修阶段,均需要对扬尘进行控制,使得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控制在0.5m~1.5m内。

目前在建筑工地主要采取喷淋降尘法来消除扬尘,常规的喷淋降尘法做法是在施工现场的固定位置处安装喷淋装置来进行降尘,喷淋装置包括与水源相连的输水管和喷淋头,此种方法会受场地限制,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扬尘量较大的地方进行针对性降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能够根据实际建筑场地扬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降尘以提高降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包括输水管和设置在输水管端部的喷淋头,同时包括输送车体、设置在输送车体上并与输水管相连的储水罐、以及设置在输水管上的水泵,所述输送车体上通过转动杆转动设置有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顶端用于支撑喷淋头的支撑头部,所述支撑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与输水管外壁抵接的凹槽,所述输送车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板与输送车体夹角并限制支撑板转动的调节组件。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输送车体和储水罐,可以使得此实用新型的降尘装置能够把喷淋头搬运到需要降尘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降尘作业,具体降尘通过输水管放置在支撑板的凹槽上、喷淋头固定在支撑头部上,在打开水泵的情况下,水流从喷淋头喷出对建筑场地进行降尘,以此对建筑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降尘以提高降尘效率。

同时,配合上调节组件进行调节支撑板与输送车体的夹角,即改变喷淋头与地面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以此改变喷淋头的喷淋范围,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对性降尘的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降尘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通过支座分别转动安装在输送车体和支撑板相对面上的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以及用于固定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相互滑动设置。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拉伸或重合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来调节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总长度,并配合上支座来适应支撑板转动以后角度的改变、第一固定件进行固定,以此改变支撑板与输送车体的夹角(即与地面的夹角),进而改变喷淋头能够喷水的范围;当需要降尘的位置较高或相对输送车体较远时,通过提高喷洒头的高度即可实现,以此实现此实用新型降尘能力,进而提高降尘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输送车体上并与转动杆相连的蜗轮、以及转动设置在输送车体上并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

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最终带动安装有转动杆的正常板转动,改变与输送车体的夹角,实现喷淋头离地高度的改变,实现此实用新型降尘能力,进而提高降尘效率;

并且在蜗轮和蜗杆配合下能够限制转动杆反向转动的特性,使得支撑板不会发生突然转动掉落的情况,保证降尘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板两侧均设置有与其呈角度设置用于限制输水管滑出支撑板两侧的限位板。

如此设置,由于水流输送到输水管内时,具有一定的冲力,输水管在平整的支撑板上容易脱离,最终会造成喷淋头和输水管连接端部容易脱离,通过支撑板两侧均设置限位板来限制输水管相组成板两侧脱离,降低喷淋头与输水管脱离影响降尘效率的几率,以此提高喷淋头持续喷淋降尘时间以提高降尘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板至少相互滑动设置有两个,所述其中一块支撑板上的限位板套接在相邻支撑板上的限位板上,所述相邻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支撑板的第二固定件。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件进行固定滑动安装的支撑板,进一步提高喷淋头与地面相对高度的改变能力,提高喷淋头的喷淋范围,由此不需要移动输送车体靠近降尘区域,提高喷淋效率的同时,能够降低需要降尘区域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为:套接在外的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套接在内的限位板只沿着限位板长度方向滑动的限位杆。

如此设置,当支撑板安装有限位板以后,相邻支撑板之间通过滑动套接的方式连接,通过设置限位杆来限制支撑板只能沿着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一方面降低了第二固定件的连接强度,同时限位杆能够起到滑动限位的作用,避免了滑动相邻支撑板产生相互脱离的情况,以此提高降尘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套接外层的限位板的所述限位杆上转动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限制输水管从限位板之间脱离的限位罩,并且相对的限位杆上设置有磁铁。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当支撑板往相对限位板之间的开口方向转动时,输水管容易从此开口滑出,通过限位罩和磁铁配合,便于安装输水管的同时,也能够限制输水管脱离支撑板和限位板形成的空腔,以此保证喷淋头持续的工作,以此提高降尘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蜗杆于输送车体的端部设置有转轮。

如此设置,通过转轮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蜗杆,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输送车体和储水罐来适应不同区域的降尘要求,能够根据实际建筑场地扬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降尘以提高降尘效率;

同时配合上支撑板和调节组件均可以改变喷淋头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以此提高喷淋头的喷淋范围,以此提高喷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图3中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输水管;2、输送车体;21、车轮;22、支撑杆;3、喷淋头;4、储水罐;5、水泵;6、支撑板;7、支撑头部;71、卡板;72、放置槽;73、第一螺栓;8、调节组件;81、支座;82、第一调节板;83、第二调节板;84、第一固定件;841、第一螺栓孔;842、第二螺栓孔;843、第二螺栓;85、蜗轮;86、蜗杆;87、转轮;9、限位板;10、第二固定件;11、限位杆;12、限位罩;13、转动杆;14、安装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场地降尘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输送车体2、设置在输送车体2上的储水罐4、与储水罐4相连的输水管1、安装在输水管1上的水泵5、以及设置在输水管1端部的喷淋头3,输送车体2的底端对称设置有车轮21和支撑杆22,车轮21和支撑杆22位于输送车体2的两端,输水管1呈圆柱形并且可以弯曲。

其中,输送车体2于输水管1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13(图中未示出),转动杆13上安装有跟随转动杆13一起转动的支撑板6,支撑板6可跟随转动杆13转动0°到180°,支撑板6的一侧面沿支撑板6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放置输水管1的凹槽(见图2),凹槽的形状与输水管1的圆形外壁相配合,并且凹槽贯穿支撑板6远离转动杆13的一端。

同时,参照图2所示,支撑板6顶端设置有用于支撑喷淋头3的支撑头部7,支撑头部7由两块通过合页连接的卡板71构成,两块卡板71抵接以后通过第一螺栓73进行固定,并且卡板71上开设有与一半喷淋头3底端相配合的放置槽72。

值得说明的是,输送车体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板6与输送车体2夹角并限制支撑板6转动的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包括安装在输送车体2和支撑板6相对面上支座81,输送车体2上的支座81转动设置有第一调节板82,第一调节板82呈长方体,支撑板6上的支座81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板83,第二调节板83同样呈长方体,主要的是第一调节板82和第二调节板83相互抵接并相互滑动设置,第一调节板8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调节板82和第二调节板83的第一固定件84,第一固定件84包括分别开设在第一调节板82和第二调节板83的若干第一螺栓73孔和若干第二螺栓843孔842,若干第一螺栓73孔和若干第二螺栓843孔842分别沿第一调节板82和第二调节板83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且配合有第二螺栓843进行固定第一调节板82和第二调节板83。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板6两侧均设置有与支撑板6呈角度设置用于限制输水管1滑出支撑板6两侧的限位板9,限位板9与支撑板6呈垂直设置。

同时,支撑板6至少相互滑动设置有两个,在此实施例中,支撑板6只设置有两个,但不局限于两个,主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数量,其中一块支撑板6与转动杆13连接,另外一块支撑板6套接在其中一块支撑板6内、同时此支撑板6的限位板9也套接在相邻支撑板6上的限位板9内,与转动杆13相连的支撑板6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支撑板6的第二固定件10,第二固定件10与第一固定件84的结构相同,可以参考第一固定件84的设置方式,此地方就不对第二固定件10进行展开。

其中,套接在外的限位板9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套接在内的限位板9只沿着限位板9长度方向滑动的限位杆11,套接外层的限位板9的限位杆11上转动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限位罩12、用于限制输水管1从限位板9之间脱离,并且与限位罩12相对的限位杆11上设置有磁铁。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节组件8的不同,具体如下;

参照图3和图4所示,调节组件8包括安装在输送车体2顶端的安装壳14,安装壳14与转动杆13相对设置,并且转动杆13一端穿入安装壳14内并与安装壳14转动设置,安装壳14内设置有与转动杆13同轴心连接的蜗轮85,蜗轮85上啮合有蜗杆86,蜗杆86转动设置在安装空腔内,并且蜗杆86一端穿出输送车体2,蜗杆86穿出输送车体2的端部设置有转轮8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