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炭化尾气碱性脱硫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7929发布日期:2019-01-08 21:4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环保型炭化尾气碱性脱硫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炭化尾气碱性脱硫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炉内的烟尘、粉尘、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特备是工艺控制过程中,如果出现设备故障问题,更是导致烟气大量弥散,造成尾气排放不合格,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环保型炭化尾气碱性脱硫治理系统。

一种环保型炭化尾气碱性脱硫治理系统,包括炭化窑、焚烧炉、旋风除尘塔、第一脱硫塔、第二脱硫塔、电捕除尘塔,炭化窑用于对成型后的活性炭进行炭化,焚烧炉对炭化后的尾气进行高温焚烧,炭化窑的烟气出口与焚烧炉的入口连接,焚烧炉的出口与旋风除尘塔的顶部入口连接,旋风除尘塔的底部出口与第一脱硫塔的底部入口及第二脱硫塔的底部入口连接,第一脱硫塔的顶部出口和第二脱硫塔的顶部出口与电捕除尘塔底部入口连接,电捕除尘塔的顶部出口用于排出无污染气体,第一脱硫塔与第二脱硫塔具有相同结构,第一脱硫塔为竖直设置的空心密封塔,在第一脱硫塔内部设置喷淋装置,焚烧炉内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烟道,在焚烧炉的一端设置点火口,在焚烧炉的另一端设置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内部设置供焚烧炉内热的烟气通过的空腔、以及设置在空腔内部的蛇形介质通道,空腔的一端与焚烧炉内的烟道连通,空腔的另一端设置设置出风口,以形成焚烧炉的出口,以与旋风除尘塔的进风管的另一端连接,蛇形介质通道的进入端和出口端分别从外部引入空腔内部,蛇形介质通道内部盛放待换热的介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将焚烧炉中烟气的热量换热给余热回收装置中的介质,以对介质进行加热,同时也降低了烟气的温度,降低对后序设备的热烧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环保型活性炭炭化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环保型活性炭炭化生产系统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表达旋风除尘塔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旋风除尘塔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第一脱硫塔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炭化窑10、焚烧炉20、旋风除尘塔30、旋流筒31、外筒311、内筒312、调风板313、锥形筒32、进风管33、出风管34、引风风机35、第一脱硫塔40、第一入水管41、第一喷淋盘管42、第二入水管43、第二喷淋盘管44、第三入水管45、第三喷头46、上喷淋管组47、下喷淋管组48、均分筛板401、冷凝除雾筛板402、第二脱硫塔50、电捕除尘塔60、水处理装置70、余热回收装置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活性炭炭化生产系统,包括炭化窑10、焚烧炉20、旋风除尘塔30、第一脱硫塔40、第二脱硫塔50、电捕除尘塔60,炭化窑10用于对成型后的活性炭进行炭化,焚烧炉20对炭化后的尾气进行高温焚烧,炭化窑10的烟气出口与焚烧炉20的入口连接,焚烧炉20的出口与旋风除尘塔30的顶部入口连接,旋风除尘塔30的底部出口与第一脱硫塔40的底部入口及第二脱硫塔50的底部入口连接,第一脱硫塔40的顶部出口和第二脱硫塔50的顶部出口与电捕除尘塔60底部入口连接,电捕除尘塔60的顶部出口用于排出无污染气体,第一脱硫塔40与第二脱硫塔50具有相同结构,第一脱硫塔40为竖直设置的空心密封塔,在脱硫塔内部设置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喷淋管组、第二喷淋管组、第三喷淋管组,第一喷淋管组包括第一入水管41、第一喷淋盘管42,第一入水管41的下端与外部供水系统连接,第一入水管41的上端穿过脱硫塔的侧壁伸入至内部,第一喷淋盘管42与第一入水管41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一喷淋盘管42设置于第一脱硫塔40的内部,在第一喷淋盘管42的低端设置多个出水细孔,以使水雾向下喷出,第二喷淋管组包括第二入水管43、第二喷淋盘管44,第二入水管43的下端与外部供水系统连接,第二入水管43的上端穿过脱硫塔的侧壁伸入至内部,第二喷淋盘管44与第二入水管43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喷淋盘管44设置于脱硫塔的内部,在第二喷淋盘管44的低端和侧壁上均设置多个出水细孔,以使水雾向下和向脱硫塔的侧壁内壁喷出,第三喷淋管组包括第三入水管45、若干第三喷头46,第三入水管45的下端与外部供水系统连接,第三入水管45的上端穿过脱硫塔的侧壁伸入至内部,若干第三喷头46与第三入水管45的上端固定连接,若干第三喷头46均布于脱硫塔内部,且第三喷头46朝向斜下方设置,以使水雾向下和向脱硫塔的侧壁内壁喷出。

本实用新型中,对炭化后的尾气进行了多级处理,包括焚烧炉的高温焚烧,以去除易燃污染物质,在通过旋风除尘,除去尾气中的比重大颗粒大的粉尘,然后通过脱硫塔去除酸性物质和亲水性的粉尘物质,最后通过电捕除尘去除其余粉尘,以达到尾气的无污染排放。

脱硫塔的高度高达十几米,在尾气或烟气向上蔓延升起的过程中,为了增大烟气与水雾的接触面积,设置三组喷淋管组,三组喷淋管组中,第一喷淋管组中的第一喷淋盘管42喷出的水雾与烟气最先接触,接触面较大,实现了对烟气的冲洗吸收,第二喷淋管组中的第二喷淋盘管44的水雾将脱硫塔的各个方向都覆盖,使得水雾与烟气全方面、全覆盖,避免不能与水雾接触的烟气的遗漏,第三喷淋管组中的喷头可以为旋转喷头,不仅喷出的水雾角度全覆盖脱硫塔内部,而且喷出的水雾面积大,水雾压力大,水雾颗粒度较小,将烟气全面淋洗,充分吸收其内部的酸性元素。

进一步,还在第一脱硫塔40的底部设置均分筛板401,在第一脱硫塔40的顶部设置冷凝除雾筛板402,均分筛板401位于底部入口的上方,冷凝除雾筛板402位于顶部出口的下方,均分筛板401对进入的烟气进行截留均分,使得烟气穿过均分筛板401后均匀进入第一脱硫塔40的内部,冷凝除雾筛板402为刚性密布筛网,以对经过冷凝除雾筛板402的烟气进行冷却回流。

进一步,喷淋装置还包括第四喷淋管组,第四喷淋管组包括上喷淋管组47和下喷淋管组48,上喷淋管组47包括若干喷头,下喷淋管组48包括若干喷头,上喷淋管组47和下喷淋管组48相对设置于冷凝除雾筛板402的上方和下方,以对冷凝除雾筛板402进行对流冲洗。

进一步,还在第一脱硫塔40的最底部设置排污槽,排污槽设置排污口,以对第一脱硫塔40内部冷凝收集的沉淀物进行排除回收。

进一步,所述旋风除尘塔30包括旋流筒31、锥形筒32、进风管33、出风管34、引风风机35,旋流筒31设置与锥形筒32的上方,旋流筒31的内腔与锥形筒32的内腔连通,在旋流筒3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在旋流筒31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出风口,还在锥形筒32的底部设置回收口,进风管33的一端与进风口连接,进风管33的另一端与焚烧炉20的出口连通,出风管34的一端与出风口,另一端与引风风机35的进风口连接,引风风机35的出风口与第一脱硫塔40的底部入口及第二脱硫塔50的底部入口连接,旋流筒31包括外筒311、内筒312,外筒311的底部与锥形筒3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外筒311的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内筒312设置于外筒311内部,内筒312侧壁与外筒311侧壁之间间隔供烟气进入的通道,进风口设置于内筒312的中心位置,还在出风口下方的内筒312的内部设置调风板313,调风板313竖直设置于内筒312内部,调风板313的宽度大于出风口的口径,小于内筒312的直径,调风板313的高度小于内筒312的高度。

烟气沿着进风口进入后,在引风风机35的作用下,比重较轻的烟尘从内筒312内被向上吸起,沿着出风口陪排出,比重较重的沿着锥形筒32的底部掉落,从而实现了大颗粒、重物料和小颗粒、轻物料的分离,在引风风机35吸引时,在锥形筒32及内筒312内部形成漩涡状向上升起的烟尘涡流,随着漩涡的形成,烟尘向出风口移动的速度逐渐增大,漩涡对锥形筒32内部的烟尘的抬升力度也越大,造成颗粒较大的、比重较大的烟尘也随着漩涡被卷吸至出风口,进而进入后序脱硫塔等,这样就加重了后序处理的压力,也导致后序烟尘处理不干净。

所以本方案中在内筒312内部设置调风板313,调风板313打乱了漩涡的形成,减弱了漩涡向上卷吸的力度,从而使得颗粒较大的、比重较大的烟尘不会被卷吸至出风口,从而实现了在旋风除尘塔30内部的初次分离,为后序处理奠定基础。

进一步,所述环保型活性炭炭化生产系统还包括水处理装置70,水处理装置70包括水槽、设置于水槽内部的ph检测装置,水槽的入水口与第一脱硫塔40底部的排污口及第二脱硫塔50底部的排污口连接,以将第一脱硫塔40和第二脱硫塔50内部的冷凝水排入水槽内,水槽的上水口通过动力装置与第一脱硫塔40的喷淋装置和第二脱硫塔50的喷淋装置连接,以将碱性的水打入至脱硫塔内部,用于喷淋。

由于烟气中含有酸性的杂质,如硫元素、磷元素等,在脱硫塔内喷淋时,采用碱性水对酸性烟尘进行淋洗,利于酸性物质的吸收处理。

进一步,焚烧炉20内部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烟道,在焚烧炉20的一端设置点火口,在焚烧炉20的另一端设置余热回收装置80,余热回收装置80内部设置供焚烧炉20内热的烟气通过的空腔、以及设置在空腔内部的蛇形介质通道,空腔的一端与焚烧炉20内的烟道连通,空腔的另一端设置设置出风口,以形成焚烧炉20的出口,以与进风管33的另一端连接,蛇形介质通道的进入端和出口端分别从外部引入空腔内部,蛇形介质通道内部盛放待换热的介质。

进一步,余热回收装置80为预热锅炉,蛇形介质通道内部用于盛放待换热的水,以通过热的烟气换热对水进行加热,形成蒸汽,以供活性炭后序活化使用,还在蛇形介质通道与第一脱硫塔40的喷淋装置、及第二脱硫塔50的喷淋装置之间设置连通水管,以将蛇形介质通道内的碱性水送入脱硫塔内进行喷淋。

焚烧炉20内的烟气的温度高度500-800°,在经过旋风除尘塔30、脱硫塔时,高温烟气对设备造成热烧损,而且,进入脱硫塔后,热的烟气要被喷淋水淋洗降温,烟气温度过高造成水雾化严重,脱硫塔内部压力增大,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本方案设置了预热回收装置,换热得到的热蒸汽可以送入后序活化工序使用,而且,水被多次蒸煮后,碱性很大,将这些碱性的水引入脱硫塔内进行喷淋,酸碱中和,不仅减少了余热锅炉废水排出的资源能源的浪费,而且,还减少了水处理装置70中片碱的加入使用,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经过了换热,使得烟气的温度大大降低,对后序设备的烧损降低,保护了设备,降低了设备折旧损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